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30 07:30:3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3篇(通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3篇(通用)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升国旗》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首小诗只有一节,六行,三句,25个字,却简洁形象地交代了国旗的有关知识。诗歌短小精悍,有叙述,有描写,有抒情,凝练地传达了国旗的知识,形象地表达了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感悟,就必须充分地读。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熟读精思,才能真正地感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语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在读中了解国旗,热爱国旗。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美,使学生乐读、爱读。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认识“升”、“旗“等7个字。学写“升”、“国”等8个字。学习偏旁“口、”。

  3、了解国旗,懂得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偏旁“口”,会写“升、国”等8个字。

  (二)难点:

  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五、教具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国旗的资料

  2、生字卡片,升国旗的录像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每周一的早晨,我们全校师生都要到操场上举行什么活动?谁来说说升国旗时的情景?那么,升国旗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1、汇的了课前收集的资料,享受成功的快乐。

  (1)小组内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汇总资料

  (3)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它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2、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读音。

  4、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哪组又快又准,就可得到优秀奖。

  (三)朗读感悟,激发情感。

  1、朗读争冠。采用指名读,分句读,小组合作读,男女生接读等方式,读出诗的韵律美。

  2、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情境诵读。出示升国旗课件,学生以立正、敬礼的姿态诵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快乐识字。

  1、认识新偏旁,教师讲解名称,学生练写。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可以讲故事,编顺口溜,猜谜语,组词,联系生活等。

  3、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4、做猜字游戏。

  生在前面,可做出动作,或用语言描述,其余生猜。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过升国旗,要以用几句话描述,也可用笔画一画,并给画起个名字,小组内交流。

  (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立正

  升国旗

  热爱国旗

  敬礼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你喜欢灰尘吗?为什么?看到“灰尘”一词,老师想起一句诗:“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读一读,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是啊!这就是灰尘,它散落在窗台桌面,污染环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传、传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讨厌它。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学生交流。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并用“------”画出写灰尘的特点的句子,用“——— ”画出写灰尘作用的句子。

  2、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灰尘的特点 。(小)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灰尘的小?

  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读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灰尘的细小、极小、微小)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的“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作者说哪些灰尘是“庞然大物”?拿看得到的灰尘和谁比?大的灰尘直径是小的灰尘直径的多少倍?这里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灰尘如此微小,让我们感到惊讶。让我们带着惊讶的情感读读这段话。 这段话介绍了灰尘的大小。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2)灰尘的作用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灰尘能——;灰尘能——;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真不小!下面请同学们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并想想课文是怎么说明灰尘这一作用的。

  4、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1)填写课文内容。

  (2)读一读,说一说,你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是的,假如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蔚蓝色;假如没有灰尘凝结成小水滴,就没有云雾、雨、雪来调节气候,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美景。课文学到这里,你对灰尘有什么新的认识,想说点什么?

  5、灰尘的作用真神奇,难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用了一个感叹号。作者为什么要用感叹号?是讨厌灰尘吗?带着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句。

  6、那么,作者开头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进行比较。

  7、是啊!小小的`灰尘,有危害人们的一面,也有造福万物的一面。这叫什么?(事物的两面性)看来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两面性,被我们深恶痛绝的灰尘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来什么道理?

  2、从人们在生活中对待灰尘的的看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请举例说明。 如电视、网络、蛇毒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超市,选择练笔

  1、让学生继续以《假如没有灰尘》为题写下去,可以写生活中没有灰尘的益处,要求有科学或生活实践的依据。

  2、运用说明方法 仿写一种事物。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上法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要上的恰到好处不容易。目前,略读课文的处理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关上门,读读就得,上得过略;一种是敞开门,面面俱到,讲得过细。说实话这个分寸还真难把握。根据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的要求,我仔细地研究了教材,教学设计特点如下:

  1、紧紧围绕课文导读提出的学习目标,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在和同学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可以讨论、交流,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结合学生的汇报,弄懂灰尘的特点及作用,仔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生自由畅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让学生开动大脑,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语文教案 篇3

  《父亲的菜园》这是一篇第七册选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课文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是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在荒坡上开垦菜园的艰辛,对城市或平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教学上的难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记事写人这一类文章的感悟,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从父亲坚忍不拔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土地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文本的价值取向,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我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最大限度地促成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从中体会父亲在开垦菜园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感受父亲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坚毅、自信、勤劳的品格,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3、在读悟结合、丰富言语实践活动中,发展历练学生语言,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父亲的崇敬。

  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本课选择的基本教法是“着眼课题、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导读解疑、语思统一”的导学式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疑、思、划”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质疑课题,着眼课题理解课文内容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教学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质疑课题、梳理问题——自主探究、感悟交流——深化文本、体会精神”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教学流程:

  一、亲情导入,质疑课题

  1. 同学们见过菜地吗?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田里的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可是有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菜园(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题。

  2、学生课件观看父亲在山坡上开辟的菜园,再读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

  用亲切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课题这个文眼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切入点。

  二、读通课文 ,整体感知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请教学习工具或老师)(疑难字词课件屏幕呈示)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多读几遍。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④反馈朗读划出的句子,注意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⑤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探究原因(探究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1、细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要求:圈画批注。

  2、讨论感悟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忍不拔、对土地的热爱,带着感受朗读课文。 重点研读:

  (1)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 “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 “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为了肥土、对土地的热爱)

  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可归纳说: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把学生相对分散的思维集中起来,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情感。

  四、深读课文,体会精神(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

  1、思考、交流:你呢?(收获的是一种人生精神:坚毅、勤劳、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热爱土地、热爱劳动)你此时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难、挫折不气馁,永远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体现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句子。(课件呈示)

  3、带着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再读课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雷雨教案07-12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配套教案01-15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高效教案04-21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经典】09-10

(经典)语文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