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期末复习计划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期末复习计划 篇1
本学期,我们已经结束了整个九年级上册的新知授课,由于下学期初三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高目标地定位中考,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制订期末复习计划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的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认真解读考试标准和研究数学中考指导丛书. 首先认真解读20xx年中考考试标准,认真研究中考指导丛书,对照09年的中考指导丛书,熟知标准的异同。理清知识点,把握准各个章节的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对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复习思路
1、复习目的: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等。
(3)过基本技能关。如,学生找到用什么办法解决一个题,即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一般为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的,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6)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总之,提高复习实效是期末总复习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
期末复习计划 篇2
专题复习
进行专题复习时,将教材分析、总结归纳出四个专题,分别为,实验、表格和阅读、作图和识图、计算。对每一个专题分成若干部分,在课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迅速的.完成,在规定的时间段里让学生完成习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做题速度,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之间互相讲解,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也就是让学生利用课上时间,边做、边讲、边学。个别题目教师集中讲解。
期末复习计划 篇3
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养成初步的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知识技能——系统回顾与梳理
经验方法——再现归纳与应用
问题困惑——自我反思与改进
兴趣信心——激励唤醒与提升
本学期本学科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1、“万以内数的认识”
能正确数(规律)、读、写;明确万以内数的组成、位数顺序、计数单位、位置值以及相互转化;会用正确的方法理解或比较数的大小(看、算、估、想、形);
2、计算
能根据实际问题或数量关系(情景图、文字、表格)列出算式;
明确笔算中每步计算的算理和所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际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会口算、估算和验算结果,并能按顺序脱式计算;
能依据实际背景,对计算结果作合理去尾或收尾处理;算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
3、“方向与路线”
辨认八个方向;描述相对位置(确定标准);
指认行走线路图。
4、“测量”
能比划或感受五种长度单位的大致长度;能进行估计、选择和判断;能依据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和比较大小;能准确测量物体长度、图形边长、画定长线段。会进行简单的估测(借助熟悉的已知长度进行估计)
5、“认识图形”
知道角的组成,能辨认出直角、锐角和钝角(直接辨认、借助三角板辨认、不同方位、用符号表示角和直角)
能从边和角两方面表达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正逆)。
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图形转化;知道多边形。会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按一定顺序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
6、“统计”
能解释统计图(纵式和横式)、表中的各长条或数据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回答或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做出一些简单的统计预测(上升、下降、周期)。
具体安排
时间内容课型
6月21日、22日“万以内数的认识”讲练结合和测试、评讲,补充练习
6月23日、24日、25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讲练结合和测试、评讲,补充练习
6月28日、29日、“方向与路线、测量、认识图形
小组活动和测试、补充练习、评讲
6月30日统计与概率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测试、补充练习、
7月1日期末综合测试(1)考试
7月2日期末综合测试(1)评讲学生参与主讲
7月5日期末综合测试(2)考试
期末复习计划 篇4
一. 复习目的
1、巩固本期的新知识、新技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
2、使学生获得进一步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3、使学生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得到协调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4、培养学生懂得尊重、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个性化与集体的完善与发展。
二. 复习重难点
加深对本期所学歌、乐曲的体验和感受。
三. 复习内容
1、感受与鉴赏: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乐曲时能做出相应的情绪和体态反应。能听辨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2、演唱: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参与独唱或齐唱,本学年能背唱四至六首歌曲。(高低年级)
3、创编:能用人声或打击乐器的声音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或生活中的声音。能用线条、图形和颜色来简单的记录音乐。
4、表演: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能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进行表演。
四. 复习措施
复习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采用游戏、表演等多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通过各种艺术作品的再现,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感受能力。结合本期所学的歌曲,进行音高、唱名、节奏、音乐符号等的巩固与复习。
采用教师指导复习、小组交流复习、个体复习相结合的方式,努力使在艺术水平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期末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期末复习计划10-08
期末复习计划10-08
期末复习计划10-08
期末复习计划10-08
期末复习计划10-08
期末复习计划10-09
期末复习计划10-09
期末复习计划10-09
期末复习计划10-09
期末复习计划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