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7 10:02:5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优秀5篇]

语文教案 篇1

  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要、连、百、还、舌、点"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狗熊一共播出了几次通知,每次有什么不同。

  4。通过故事的学习,明白在与别人说话时,要抓住关键信息,语言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读懂长课文;读出角色对话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分角色读课文;了解发布通知要把时间、地点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小动物头饰和贴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关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要、连、百、还、舌、点"6个汉字。

  3。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老师创设情境: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小伙伴,快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图片)它们都是动物,是动物王国的成员。

  2。老师板书"动物王国"。出示词语卡片"动物",指名生认读,注意指导"物"在这里读轻声,部首是"牜"。

  3。老师补充课题"开大会",大声说:动物王国要开大会了(指名学生读课题)。

  4。师激趣:狗熊接到老虎大王的命令以后,赶紧拿出了大喇叭大声喊:"大家注意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可是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没有去参加,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二、初读故事,识字学词

  1。老师绘声绘色讲故事,学生认真倾听。(边讲故事,边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在听得过程中收获了哪些信息)

  ①师:刚才老师的故事讲的好吗?你们夸夸老师吧。

  ②把你们刚才听到的给老师说一说。(学生汇报)

  2。你想读故事吗?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试一试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①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找出本课生字,并用笔圈起来。③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3。学生自主读课文。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本段):

  ①出示词语卡片:老虎、狗熊、通知、注意、要、一连、十遍,指名学生认读。老师正音,学生再次认读。

  ②学生理解"通知"的意思,并用"通知"练习说话。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课件出示)

  ①出示词语卡片:一百遍、还是、舌头、鬼脸,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舌头"的"头"在这里读轻声。

  ②学习"还"这个多音字。学生自主说一说它的`两个音,并组词。(老师课件出示)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鬼脸"一词,老师做示范,学生通过动作和表情来理解。

  (3)指名学生朗读8~1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几点钟",指名学生认读,并鼓励学生用"点"组词(老师课件出示)。

  (4)指名学生朗读14~17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准时,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什么叫"准时"。

  (5)全班齐读18自然段,老师出示词语卡片"第二天",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区别同音字"弟",指名学生分别用"弟、第"组词,师课件出示,加强区分。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尤其是读好人物对话。

  5。巩固识字:

  (1)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巩固识字效果。

  (2)单独出示本课13个生字,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字方法。

  老师指导:注意观察汉字的整体结构,借助偏旁理解汉字的意思,通过与形近字比较、识字加笔画、熟字加偏旁等方法来记忆字形。

  (3)游戏巩固:小熊爬楼梯(课件出示楼梯、小熊图,每上一个台阶就要认读一个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信息

  1。师过渡:这篇课文很长,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学生交流)

  老师继续启发:要想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得抓住故事中一些重要信息。

  2。再读课文,了解故事中人物。

  (1)老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动物,最主要的是谁?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师指导学生交流并在黑板上贴出动物图片:故事中出现的动物有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最主要的是狗熊。(因为故事中狗熊出现的次数最多,语言也最多)

  3。了解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

  (1)师提问引导:狗熊主要做了一件什么事?总共做了几次?

  (2)学生交流,老师小结(课件出示)狗熊主要是播通知,让动物们参加大会。

  (3)鼓励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狗熊一共播出了几次通知,画出相关语句。

  (4)学生读书,圈画并交流,师引导学生画出狗熊四次播通知的内容,并读一读。(课件出示)

  4。了解故事的结果。

  (1)老师质疑:动物们最终参加大会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指名学生交流,并一起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5。师小结:虽然这个故事很长,但是只要我们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情和故事的结果,就能了解它的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老师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完整、清楚。(故事主要讲了老虎让狗熊通知动物们召开大会,狗熊一个通知了四次,最后,动物们准时参加了大会。)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要、连、百、还、舌、点。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记忆。

  3.学生自主观察,交流书写方法。

  4.师课件演示生字书写顺序,并做重点笔画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百、舌、要"这三个字的主笔画都是"横",注意要写的又平又长;"连、还"的部首"辶"由三笔组成,点、横折折撇、捺,注意第三笔是平捺;"点"字的四点底第一点是左点。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还知道了动物王国要召开大会,狗熊负责通知大家,但在播通知时遇到了一些麻烦,直到第四次才将通知播报准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准“雌、挨骂、驯化”等字词的读音。联系文章内容理解“驯化、迷惑不解”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复习巩固小标题的知识,认识小标题在本文中的作用。

  3、通过质疑、品读课文语言了解一些野生动物鲜为人知的一面,体会作者对它们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揭示课题

  1、出示媒体,画面对比,引出“野生动物”

  2、介绍作者、作品,揭示课题

  (1)补充资料,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媒体)蒂皮·德格雷,父母是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她从小就随父母生活在非洲。

  (2)补全课题: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3)齐读课题

  二、温故知新,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1.复习已学的小标题作用,了解文章介绍了的三个野生动物朋友

  (1)预习反馈,了解文章三部分的内容

  交流后板书:大象阿布狒狒星迪豹子杰比

  (2)关注小标题,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3)复习旧知,回顾已知的小标题作用

  读本文的小标题能帮助我们很快了解作者要介绍那些动物

  2.引入小标题新的作用,初步感悟作者对野生动物的情感

  (1)关注本文小标题的作用。

  交流归纳:看来,作者与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难怪作者称这些野生动物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2)归纳作用。

  这篇课文的小标题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情感。

  (3)读好小标题。

  三、借助文本,了解这些鲜为人知的野生动物,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1、说说对大象有了哪些了解?

  板书:照顾我

  2、品读课文语言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它关照

  出示相关文字,朗读

  3、感受画面的温馨,体会作者的情感

  (1)一个是——蹒跚学步的'婴儿,一个是——(大象,有多大啊。五吨)

  板书:体型庞大

  (2)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画面,说说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同狒孩儿难舍难分

  1.读读这部分内容,再看看小标题,说说有什么问题?

  2.通过星迪的举动,理解野生动物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1)理解星迪当时的表现。

  板书:扑、扯

  (2)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星迪这样做是为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交流,师点评

  板书:记得我

  3、你现在明白了吗?为什么再见面时,星迪会做出伤害我的举动?

  4、小结:野生动物也有情感,只是我们人类不太明白它们的表达方式罢了。

  (三)学习第三部分:豹子很危险,但我照样跟它玩

  在描写与豹子杰比之间发生的故事时,作者在小标题的前半部分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豹子很危险。

  出示:豹子很危险,但我照样跟它玩

  1、从学生的已知引入,认识豹子的危险性。

  2、认识杰比虽然从小被人收养,但依然危险,野性难驯。

  (1)重点理解驯化的在文中的含义

  (2)自己读读文章,看看从哪些地方看出杰比是非常危险的。

  句子1:它可爱得很,我看见它要做蠢事了,就大声骂它……

  学生交流

  事例一:

  有一次,我跟它玩,它用嘴咬我的肩膀。……

  ①集体朗读

  ②交流从哪里看出豹子的危险性

  事例二:

  如果说到这里为止,我认识到了杰比具有危险性,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亲眼见识到了它的野性。

  读课文4—7小节概括的语言说说那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从这件具体的事情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杰比真是

  板书:野性难驯

  3、认识杰比的另一面

  (1)再读小标题,思考作者为什么知道你豹子危险还照样跟它玩。

  (2)读课文,找出文中反映杰比温顺的语句,品读、交流。

  句子1:它看到我并不怕它,所以也不攻击我。……

  句子2:有一次,我跟它玩……

  句子3:于是……

  句4:……它高兴得不得了

  (3)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明知豹子危险,还会和它一起玩吗?

  小结:借助作者亲身经历,我们看到了豹子的另一面,温顺、通人性的一面。这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了解,甚至觉得不可思议的。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语句。

  引读相关的句子

  四、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1.借助板书说说对野生动物新的认识。

  2.小结并板书。

  板书:有危险通人性

  3.总结延伸

  因为童年的特殊经历,可爱的小女孩蒂皮·德格雷和野生动物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写出了一个个有趣、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野生动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充满野性,却也有情感和灵性。正如她书中所说的——它们也是这个地球的主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对这些野生动物有进一步的了解。(媒体出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由当今国际社会之动荡,谈及解决办法,再延伸至孟子的“仁政”思想,进入课题。

  二、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三、齐声朗读课文,自主翻译全文。

  四、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语人曰语:告诉

  ②天下恶乎定恶:何,怎么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牧:统治

  ④如有不嗜杀人者如:如果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引:伸长

  五、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整个,全

  ②一

  A谁能一之统一

  B用心一也专一

  C一鼓作气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个

  E黄鹤一去不复返一经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往

  B金就砺则利靠近

  C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登上

  六、分析简答: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2、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七、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八、完成课后练习一,讨论:如今的国际社会,谁能一统天下?(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

  九、完成课后练习二。(综合本课所有通假字)

  ①卒然问曰卒同“猝”,突然。

  ②则苗浡然兴之矣浡同“勃”,生机盎然。

  ③由水之就下由同“犹”,就像。

  十、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文学读本》上选读的孟子文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难点: 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学突破: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 从文题入手,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 1.)讲述让自己悔恨的往事,进入新课学习

  2. 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3. 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l、2自然段

  4. 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5.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思考相关问题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 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为九十多岁的老人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板书课题) 1.低头沉思,回忆往事。2.举手讲述让自己至今懊恼不已的往事,注意情节的完整性。3.听教师讲述,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学生回答。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学生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4.师: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学生回答,总结。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思考回答。 生: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3.思考回答。 生:因为它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4.思考回答。 生: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学生默读课文。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 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1.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2.踊跃回答。 生:全文是围绕吃的东西展开的。

  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抽学生回答。 板书:白的黄的红的4.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6.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 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 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组织学生讨论。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3.思考问题。 生:白的麦子面,黄的小米面和棒子面,红的高粱饼。4.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5.朗读:."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6.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小组长,作好 讨论记录。生: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把白的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动至深。生: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会,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7.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明确。

  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第二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阅读3、4自然段,对作者家境和母亲形象有初步认识

  2.阅读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雷雨教案07-12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配套教案01-15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高效教案04-21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经典】09-10

(经典)语文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