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6 13:23:1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大全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发现几种常见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

  2、在找找皮毛的过程中,产生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森林背景图、动物轮廓图片和相匹配的动物皮毛(花纹卡片)

  活动过程:

  一、 说一说(意图:激发幼儿对动物花花衣的兴趣)

  1、出示背景图:

  t: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看看你都找到谁了?

  小结:你们都能根据小动物们的样子找出他们是谁。

  二、找一找(意图:加深幼儿对动物皮毛的印象)

  t:动物宝宝说,你们能认出我了真好,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少了什么东西呢?

  t:对啊,他们说我们少了漂亮的花花衣,我们的花花衣在哪里呢?你看到几号花花衣,是谁的?

  t:xx的花花衣是什么样子的?给它穿上看看是不是xx?(找的同时把花花衣插进动物卡片并验证)

  t:这件花花衣穿对了吗?xx的花花衣应该是怎么样的`?(调整花花衣)

  小结:原来相同颜色的花花衣,花纹也有不同。你们帮好多小动物找到了花花衣,真开心!

  三、分一分(意图:引导幼儿给动物皮毛分类)

  t:动物们都找到了花花衣,现在要找朋友了,看看它们的花花衣,找找哪几个是好朋友。

  小结:奶牛和长颈鹿衣服的花纹很像,都是斑点的,他们可以做朋友,住在斑点家。斑马和老虎的衣服是条纹的住在条纹家。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玩玩中了解几种动物皮毛的主要特征。

  2、喜欢小动物并感受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动物图片、幼儿操作材料、大房子4座。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要去森林动物园看看动物,动物们都很高兴,它们和我们完了个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猜猜它们藏在哪里?是什么动物?

  小结:原来,动物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衣服,有些动物的花纹是一条一条的,有的是斑斑点点的,有的是一块一块的,还有的是黑白相间的`。动物花纹虽然形状一样,但是换了不同的颜色就成了另一种动物了,真有趣!

  二、给小动物穿花衣

  1、听!是谁在哭啊?小动物们找不到自己的衣服了,你们能不能帮助它们

  2、幼儿操作,将花纹与动物匹配

  三、游戏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哪种布擦瓷砖最干净?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感知不同质地布料对污渍的吸附力的不同,找出吸附力最好的布。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窍门,激发幼儿的兴趣及观察比较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每组一个小托盘,盘内有棉布、绸缎、毛毯头各一块,清水一盆,带有污渍、油渍的瓷砖场地,四张桌子,八个盘子,每人一张记录卡、一支水彩笔;课前家长与孩子了解洗涤剂的危害性,并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废旧布料。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引入:炊事员阿姨工作辛苦,请小朋友帮助炊事员阿姨擦瓷砖。

  摸一摸,说一说,每块小布头有什么感觉?

  (1)毛毯头毛茸茸的,很软。

  (2)绸缎滑溜溜的。

  (3)棉布很软很细。

  探究的问题:哪块布擦瓷砖最干净?

  幼儿讨论。

  (1)绸缎擦得干净,因为它光滑、干净。

  (2)毛毯头擦得干净,因为它有毛吸水分。

  (3)棉布擦得干净,因为我看我妈妈就用它擦。

  试一试:找出擦瓷砖最干净的一块布。用各种小布头擦带有污渍的瓷砖。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毛毯头擦得最干净,因为它的毛长,能把水和脏东西吸起来,而且还能吸油。

  (2)绸缎擦得不干净。

  (3)开始时我用这块绸缎擦瓷砖不干净,我又用棉布擦,也不太干净,最后用毛毯头擦干净了。

  应用。

  今天小朋友们不仅做了好事,而且还发现了一个秘密:毛毯头擦瓷砖最干净。我们把这些小布头拿到家里,帮爸爸妈妈擦一擦家里的物品,看一看擦什么更有效。

  六、注意事项

  1.不用任何洗涤剂情况下尝试用各种布擦瓷砖。

  2.给幼儿提供的.废旧布要干净卫生。

  3.幼儿进入伙房地面不要有水,提供的水不超过30℃,锅要冷却才可进人。

  4.提示幼儿分别用每一块布去尝试,边尝试边做记录。

  5.操作前让幼儿理解什么是“比较干净”,什么是“最干净”。

  6.为幼儿准备另一处带有污渍的瓷砖场地,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七、拓展性方案线索

  利用不同的布料擦不同质地的物品,结果会不同。

  1.用这几块布(棉布、绸缎、毛毯头)擦地板,哪块布擦得最干净?

  2.用这几块布擦洗手间的坐便,哪块布擦得最干净?

  八、背景资料

  用毛毯头擦拭物品很干净,为什么呢?原来毛毯除了具备以上特点外,它还是绝缘体,并且纤维丝相对于其他棉布等要粗。在擦拭物品时,与物体相互摩擦,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而带电,产生较大的静电场,能吸附灰尘等轻小物体。用毛毯头可以做成椅垫、玩具等。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相似的颜色有隐藏的作用,丰富对颜色的认识。

  2、尝试在类似的颜色中寻找目标颜色。

  3、对周围事物的颜色产生探索的颜色。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红色、蓝色、黄色的小鱼。

  2、幼儿用书第5~8页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要介绍一只神奇的动物给小朋友认识,它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告诉幼儿这是一只变色龙,它趁着妈妈睡觉的.时偷偷出去玩耍,请小朋友帮变色龙妈妈把它找回家)

  2、观察教学挂图2和图3,寻找变色龙的位置,师:变色龙很贪玩,为了不让大家发现它,它的皮肤会变得和躲藏的位置的物体变一样,这样大家就不容易发现他了。(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变色龙在的位置,并且都变成了哪些颜色,请个别幼上来寻找,找到了以后全班小朋友一起喊,变色龙快回家)

  教师小结:变色龙随时随地根据需呀改变身体颜色,以便捕食和躲避外敌的袭击。变色龙的变色实际上是一种伪装衣,有保护自身安全的作用。

  3、寻找小鱼

  (1)展示各种颜色的小鱼,请幼儿说说颜色的名称。

  (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小鱼藏在颜色相同的区域柜里,再请个别幼儿去找。玩几次,还可以换幼儿来藏小鱼。

  4、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颜色各种颜色,自然结束。

  反思:

  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在组织这一次活动时,由于变色龙的颜色变化的概念比较抽象,为了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于是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去教学,让幼儿在主动寻找变色龙的同时发现变色龙神奇的地方,会变颜色,接下来引导幼儿变色龙都去了哪里,变成了什么颜色,先让小朋友一起找,再请各别幼儿上来找出来,让幼儿知道变色龙变成了相似的颜色就很难发现了,说出因为变色龙很调皮,为了不让小朋友找到就变了颜色。同时再把变色龙变颜色的其他原因说出来。最后再请幼儿寻找颜色小鱼。这次活动组织的过程比较流畅,但是时间超过了15分钟,大部分幼都能认真参与,但是还是由于我拖时间的原因有一些幼儿注意力没有集中。拖时间的原因主要是我没有把握以故事的内容来开展活动的内容简要度,故事内容有点长,并且中途还浪费了一些时间来组织纪律,经过这次,以后我会在课堂上注意语言的简洁度,以及利用其它一些可以引起幼儿注意力的方法,反思后觉得我当时应该是边和幼儿讲,边走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旁边,或者请他们上来寻找变色龙,还有请他们参加游戏,可能比停下来再次组织纪律会更好一些。以后在细节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加强。

  小百科:变色龙的行动十分迟缓,人们用树懒来比喻它那漫不经心的样子。变色龙是主要栖息于树木的爬行动物,除了产卵和求爱外,很少光顾陆地。它们偶尔在陆地上爬行时,爪尖着地,前后脚呈八字型扁平,向外撤开,显然变色龙这种能有效地适应在树上和草丛中爬行的步态,在陆地上不仅无法隐藏自己,反而招人注意,变色龙即使在惊慌逃跑之际,其速度也不超过每分钟6米。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对海底世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体验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的乐趣。

  2、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游戏活动。

  3、在交流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海洋动物标本以及若干图书。

  2、准备了有关珊瑚、海水、海底动物等方面的录像带

  3、海马、海藻图片各一张,海底背景图三幅,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奇妙的海底世界》,边看边谈论:

  刚才小朋友观看了海底世界,看到了海底有好多的动植物。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把看到的和你知道的海底动植物的`名称说出来。

  二、抢答游戏

  1、把幼儿分成海马队和海藻队,说出一种海里的动植物得一颗星。

  2、教师将幼儿说出的海底动植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3、表扬得星数多的一组。

  三、分类游戏

  请幼儿将出示的海底动植物图片进行分类,找对一个获得一颗星,错一个扣一颗星。

  1、出示两幅海底背景图

  2、海马队找海底的动物,海藻队找海底的植物,分别将寻找到的图片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3、两队交换检查分类情况,对有疑惑的动植物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4、教师小结

  5、表扬得星数多的一组。

  四、海底知识大比拼

  1、组内幼儿轮流、轻声地交流;要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说说海底动植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

  2、小组交流结束后,各组推选代表讲述。小代表们讲述时,教师用投影仪在一旁给予协助。

  海马:海马不是马而是鱼,能直立游泳,海马是海马爸爸生的。

  海蛰:海蛰学名水母, 可供人们食用,其营养丰富,美味爽口。

  章鱼:章鱼不是鱼,是一种软体动物,有8条触腕,可以喷墨,章鱼妈妈产的卵是长长的,卵产下后章鱼妈妈就死去。

  3、介绍一种获得一颗星。

  4、统计获星情况,给获胜组发奖。

  五、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运用橡皮泥捏各种海底的动植物,并在活动室中办海底世界的展览会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反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老师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孩子们将前一段时间探索出来的知识全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观看电视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孩子们的小手如森林般举起时,我才感到这才是孩子们自主的学习。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对重力现象产生好奇与思考。

  2.发现弹簧的粗细长短与小球下滑的速度有关系。

  3.使动手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活动准备:

  1. 做好的旋转彩球玩具。

  2. 幼儿操作材料:长铜丝、短铜丝若干,粗细不同的圆铅笔、吸管、小棒等若干,圆形彩纸片若干,浆糊、抹布,橡皮泥,别针。

  活动内容:

  1. 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⑴教师演示玩具,请幼儿观察现象。

  ⑵介绍玩具的构造。

  ①教师:这个玩具有几个部分组成的呢?

  ②示范弹簧的制作方法。

  2. 请幼儿来制作玩具。

  ⑴幼儿尝试自己制作旋转彩球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⑵幼儿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玩具。

  ⑶交流制作经验。

  教师:①你是怎样做旋转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来吗?怎样滑下来的?

  ②师生共同小结。

  3.讨论:为什么彩球下滑转动快慢不一样。

  ⑴比一比:谁的小球转得快?

  ⑵想一想:为什么彩球转的快慢不一样呢?弹簧粗的转得快还是弹簧细的转得快?

  ⑶小结:原来有的小朋友他绕的弹簧比较细,所以彩球转的快;有的小朋友绕的弹簧粗,所以彩球转的慢些。

  4.怎样使彩球转得快些

  ⑴猜一猜:不改变弹簧的粗细能不能让彩球转得快些?

  ⑵幼儿尝试,教师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导。

  ⑶小结

  活动延伸

  1.将材料投放在科学角,供幼儿平时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励幼儿尝试将纸球换成橡皮泥,改变两边橡皮泥的重量,观察其下滑速度的'变化。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重力与速度变化的现象。

  活动建议:

  1.长短铜丝应分别为两种规格,利于幼儿对比。

  2.铜丝应软些,便于幼儿操作。

  3.活动周期为2课时;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兴趣小组、家庭等均可开展此项活动。

  相关知识:

  1.玩具原理及制作方法:在本玩具中,重力可以分解成为对铜丝的压力和下滑力,把螺旋弹簧拉长,重力中的下滑力变大,所以“彩球”旋转的速度就变快了,同理,弹簧变细了,重力中的下滑力也变大了,所以速度同样变快了。取一根长约50厘米的16号铁丝。铁丝一端留出5厘米后,在圆铅笔上绕10余圈,铅笔脱出后做成弹簧,然后再将弹簧拉长。 取l根长约20厘米的18号或加号铁丝,中间交叉留出1个圆环,铁丝的2个顶端弯个直角小钩。用彩色粘纸或白纸涂上颜色,剪4个“圆球”,粘贴在铁丝两端的小钩上。将贴有彩色“圆球”的铁丝中间圆环,套入螺旋弹簧顶端,“彩球”沿螺旋铁丝,旋转下落。

  2.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地球物理学中习惯把地球重力加速度称为地球重力,其单位厘米/秒2称伽(Gal,为纪念伽利略而命名)。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10-17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精选]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