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范例(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熊出没》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表现角色的特点。
2、尝试用韵讨论、协商、练习等方法,在团队中合作进行游戏。
3、遵守游戏规则,体会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熊大、熊二、光头、枪。
2、贴标志线:两条绿色,中间二条红色。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韵律、分层次熟悉音乐,尝试进行动作匹配。
1、教师表演,出示图片,猜测动作。
2、师幼共同听音乐,进行动作的`匹配。
3、讨论“想一想”的动作与音乐的匹配,再次倾听音乐。
4、讨论“走路”的动作与音乐匹配,进行节奏的练习。
二、运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探索游戏的规则。
1、教师和一个幼儿的示范游戏。
2、一个幼儿和一个幼儿的示范游戏。
3、两个幼儿和两个幼儿的示范游戏。
两个人怎样才能最后摆出一样的动作?(商量好)
4、两组幼儿练习在规定乐句内商量最后的统一动作。
5、两组幼儿随乐游戏。
三、随乐游戏,探索策略。
1、探索游戏中角色的变化好地商量好出最后什么呢?
2、游戏中的队形变化,由直线变为圆圈,商量好的结果,怎样又快又准确的通知给组员,
还不能被其他人看到呢?
3、邀请客人老师游戏,生成高级榜样。
四、游戏结束。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是。
(2)学习按群测数。
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操作活动。
(1)看实物和圆点连线。(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
(2)统计活动。
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1)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2)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
所谓目测就是要求幼儿用小眼睛一看就知道一堆物品是多少个。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方面,中班幼儿能目测1—5的数量,也就是说,小朋友不用一个一个的边用手指点,边在心里数,而是一看就能报出数量,再通过接着数,让幼儿知道这个方法就是比一个一个点数快得多呢。让孩子先看一堆的一共是几个(一下就看出来,先可以少一点,慢慢的可以加多再练习)再接着往下数。最后的得出的数就是总数了。目测的本领学会了孩子会觉得很开心的`,
集体活动新授知识点时,教授方法可以由简单到难逐步提升,以促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新知识,刚开始的时候,幼儿还不会应用目测的方法,通过反复几次的练习,幼儿很快会掌握该方法。老师可以诱导孩子先用眼睛数5个,再用手指点数后边的。渐渐地他们也觉得这个方法好用,也产生了数数的兴趣。最后,我们做个小结:目测数群是很简单却很快的数数方法。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
不足:在集体时和幼儿比比哪个办法数的快就更好了。
大班教案 篇3
教育目标:
1、自己动手制作有线电话机,培养幼儿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大致能分清声音在三种导体中的传播情况。
3、培养幼儿对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教师做好的成品一个。已在底面穿好孔的旺旺牛奶罐子每人一个(半成品)、塑料绳、毛线和铁丝两人一条,教师用的钳子,幼儿记录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在谈话的过程中引起幼儿对自制简易电话机的兴趣。
1、你知道两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吗?
2、你想不想自己拥有一部电话机呢?
二、制作电话机(全班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用塑料绳做,一组用毛线做,一组用铁丝做。)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罐子,两人一根绳子,请幼儿自己结对。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将塑料绳的一端从罐子后面的孔里钻进去,想办法打一个比孔大的结,将两个罐子系在绳子的两端。(对用铁丝制作的那组幼儿教师需要特别的帮助,帮助幼儿将结打好)
三、请幼儿辨别声音并记录。
1、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后,将电话线拉直,一名幼儿讲话一名幼儿听,说完后可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再请幼儿合作尝试听听毛线和铁丝作电话线的声音效果,请幼儿分辨听到的声音的大小效果,再记录在表格里。
3、幼儿总结三种不同电话线的电话机声音的大小。
4、教师小结。
四、结束活动。
反思:
1、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对这个活动投入较多,虽然在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困难,部分幼儿丧失对活动再继续的信心,但幼儿互相帮助和教师给予帮助克服困难,完成探索活动,保持对活动的极大兴趣。
2、让幼儿大胆地开展活动:“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哪个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孩子与科学接触的过程应该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活动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这一点在本次活动体现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人人都是一个科学家。
3、教师适当提供帮助:活动应该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但不是听之任之,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在进行了科学探究是会有难度,教师给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孩子们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我非常关注他们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关注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4、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学校教给学生什么最有价值?那就是学生离开学校许多年之后,还留在学生大脑中的那一部分东西。”我相信孩子的探究能力、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一、选材
音乐素材来源于生活,这首加伏特舞曲其实是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听到的,整个音乐灵动又非常美妙,让人听了非常愉快,怎样让幼儿来充分感知这段音乐?我借助了生活中幼儿最喜欢听的故事。《小老鼠的故事》简短、浅显,却告诉孩子们一个小小的道理,那就是与朋友在一起是快乐的。借助故事让音乐有了生命,也使音乐活动更生动有趣了。
二、对音乐和故事素材的分析和调整
舞曲表达的是一种欢快情绪,故事表现的是动物过桥会面好朋友的欢快情绪,它们虽然运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却表达着共同的快乐情感。
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以及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试图让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去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但是,故事本身我作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如原本故事中的角色是大胖子、猫咪和小老鼠。但是很快我在试教中发现问题了,幼儿都不喜欢扮演大胖子,因为胖子不健康,幼儿更告诉我老鼠怕猫,是敌人,可见,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因此我将故事中三个动物形象分别改变为狗熊、小花狗和灰老鼠,使素材更贴近生活,更为幼儿认同和探索。
三、思考: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学什么?怎么学?
二期课改追随的,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幼儿的后继生活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是一种对音乐的'发现、探索和表达,是一种与教师、同伴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动活动。
四、目标定位和重难点的把握。
目标应该是整合的,因此我定位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在理解故事情景的基础上,感知音乐的欢快节奏。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型表现动物角色,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重点:在故事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节奏感知并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
难点:与同伴的共同表现时对节奏的把握,特别是灰老鼠过桥的节奏。
【活动材料】
前期经验:
初步学习游戏:小老鼠和老猫
初步学习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能正确使用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教玩具:
图谱一幅、泡沫垫板若干
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音乐:加伏特舞曲、拉个圆圈走走
音乐伴奏:小老鼠和老猫
【活动设计】
一、音乐游戏:小老鼠和老猫
重点指导:幼儿发个别字音的方法。
看来小老鼠和老猫是不能做朋友啦,今天,我就继续给大家讲讲小老鼠和它的朋友们的故事,听听发生了什么。
二、小老鼠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
猜猜哪些朋友来了,并说说理由。
2、模仿小动物走路
出事图谱,欣赏音乐:加伏特舞曲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小结:这段音乐听起来多欢快呀,见到朋友真快乐。
听音乐,认识图谱,模仿三种角色走路。
提问:大狗熊是怎样过桥的呢?
教师指挥,幼儿模仿大狗熊走路。
提问:小狗和大狗熊走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小狗走路。
提问:灰老鼠和小狗、大狗熊走路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灰老鼠走路。
3、游戏:过独木桥
听音乐,个别幼儿模仿大狗熊、小狗、灰老鼠过独木桥。
听音乐,根据乐器打击的节奏,幼儿自选一种角色过独木桥。
三、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小老鼠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呀,它可高兴了,想和好朋友们一起跳跳圆圈舞呢,你们也和好朋友一起游戏舞蹈好吗?我们变成一个大圆圈。
想不想挑战难一点的,那么我们变成2个圈试一试。
要不要再难一点变成3个圈呢?
以后,我们还可以玩更难一点的,尝试变成四个圈做游戏好吗?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连环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连环画就与他们相依相伴。连环画中有趣的故事、诱人的形象、丰富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孩子通过画连环画、编故事,可以培养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本周我班主题活动《形形色色的动物》,我设计了一个大班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活动《动物的生长过程》。动物与孩子有着不解之缘,与动物的交往几乎成为他们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孩子都曾经饲养过蚕、小鸡、小鸭、小狗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的不同生长过程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通过画连环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出动物的生长过程,激发他们探究奇妙的动物世界,自主地认识动物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热爱动物的情感,并能珍惜它们、爱护它们,让人与动物成为和谐的整体。
活动目标:
1、了解连环画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创作连环画,培养孩子的表现能力、创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尝试用连环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动物的生长过程;
3、培养孩子们热爱动物的情感,并能珍惜它们、爱护它们。
活动准备:
1、IBM电脑教育软件,PPT课件《乌龟的生长历程》,多媒体电脑,照相机;
2、事先让孩子了解一些动物的生长过程,活动室周边悬挂一些动物生长过程的图片;
3、绘画用的纸、笔若干。
活动重点:
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
活动难点:
尝试用连环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动物的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拍电影。
1、出示IBM电脑教育软件中的“拍电影”游戏,让孩子操作玩一玩。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时候能放出电影,有时候不能放出电影来呢?启发孩子说出排对了图片的顺序就能放出电影来。教师小结:事物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动物的生长也是如此,它们都是按照自己的生长规律慢慢地从小长大的。
二、制作电影。
1、请幼儿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的生长过程,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2、教师演示PPT课件,让孩子在欣赏乌龟的生长历程的同时,了解连环画的基本特点:由几幅能够表现事物发展顺序或一定的故事情节的图画组成的一种绘画形式。
3、请幼儿来当电影制作人,尝试制作电影。教师提出活动要求:用3~4张色纸画出一种动物的生长过程,画好后在纸的右下角按动物的生长顺序编上页码。
4、幼儿尝试画连环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看电影。
1、教师用照相机将幼儿画好的连环画拍下来,并输入电脑,制成简单的幻灯片播放给大家看,并请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生长,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2、请孩子将自己制作的连环画拿给客人老师看,并说说该动物的生长过程。
活动延伸:
1 请幼儿与家长一起为连环画制作封面与封底,把它制作成一本科普书。
2、把幼儿自制的书放在区角里供孩子平时阅读、讲述用。
大班教案 篇6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有教师提供相应宽松的活动环境,丰富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集体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开放、自由的活动。本学期我将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作为重点,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此外,区域材料投放具有多用性和开放性。本学期我与配班教师共同商讨下我们确立了6个区域:语言认知区、操作区、巧手坊、小小建筑师、科学区、表演区。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策略:
一、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开展区域活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孩子才能乐意去玩,玩得快乐。在一次滚画活动“美丽的手帕”中,在操作中孩子都能大胆地表现,对绘画形式特别感兴趣,我发现孩子对滚画的兴趣意犹未尽,所以在美工区我投放了玻璃球、颜料、篓子等材料,设计滚画“花背心”。
在第一次的游戏中,我让幼儿熟悉材料,知道怎么玩,应注意哪些要求。在进行第二次的游戏中 ,我准备好各类材料,让幼儿自己想办法,玩出新花样。两次游戏的重点不一样,指导方式也不同,根据孩子的游戏情况要不断地提出相应地要求。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还不够,还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加上人数较多,要让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在区域游戏中得到提升,这就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与指导,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游戏的快乐,真正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
二、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操作区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珠子、豆子、袋子、叉子、筷子、粮食、盘子、瓶子、盒子、夹子、别针、卡片,图形卡片、立体图形、饮料瓶、胶卷盒。语言区:图书图片。娃娃乐: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可操作的玩具。在刚开始的娃娃家里有真实的、制作的家具和用具。巧手坊:各种各样的纸张、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等,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三、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及餐具。在巧手坊中提供很多的蜡笔与颜料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有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 ,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
四、投放材料体现层次性,使每个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操作同一种材料时,往往出现有的幼儿快,有的幼儿慢,有的幼儿有效体验了成功感,又跑到其他区域活动中去玩了,而有的幼儿却倍受挫折,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也无从下手的情况。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有差异性,小班幼儿也不例外。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得到发展,我们老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应注意体现层次性。由于年龄特点的不同,因此材料的`分层也不宜太多、太杂,两到三个层次就可以了,如《操作区》“喂娃娃”的材料,其中有勺子、筷子和喂的东西,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小颗粒的东西(赤豆、黄豆、米)喂娃娃;一般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大颗粒的东西(玻璃弹珠、木珠)喂娃娃;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试着用筷子夹软的东西(棉花球、海面球)喂娃娃。在满足幼儿游戏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体现材料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让每个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投放材料考虑安全性,保证幼儿健康游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幼儿真实与虚拟不分,他们时常会出现咬塑料做的苹果等行为,对任何东西都十分好奇,都想去闻闻、咬咬、碰碰 ,没有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出意外。
总之,我的体会就是教师要做有心的观察者,对幼儿无时无刻的关注,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不同水平等,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操作材料,并进行有效地关注,不断调整活动区的环境材料,从而促进幼儿可持续性发展。让我们在工作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l、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制作麻糍的工具原料:糯米、芝麻、黄豆、红糖;外出车辆。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麻糍作坊,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师: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吗?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师: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师: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师: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师: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师: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团米团
(1)师: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师: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举
(2)师:铲一部分米团放入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讲述操作细节。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味道。
师: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师: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幼:又香又甜。
师: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挲。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觊
4、幼儿品尝。
(四)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师傅们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五)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
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推荐阅读:
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双簧”这种节目的表演形式。
2、学会两人合作,进行双簧表演。
3、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对诗歌有所熟悉。
2、搭建一个“后台”,积木一块,冲天辫一根
三、活动过程:
1、幼儿集体表演儿歌“家乡美食多”。
2、看双簧表演,引导幼儿思考。
(1)几个人表演的?根据幼儿的回答介绍:
前脸(在前面的人表演动作:口型、动作、有表情)
后脸(藏在后面的人说)
(2)介绍“醒木”:前脸的人用它。
怎么用?(抬高、敲)
为什么要用?(表示开始)
(3)介绍节目的名字:双簧。
3、请幼儿表演。
(1)集体练习,表演儿歌。
(2)分工练习:
①每个小朋友都做后脸,老师做前脸。
要求:一边帮老师配音,一边看老师的.表演好不好!
好在哪里?(口型都对的、没有发出声音、速度跟幼儿一样快、有表情)
②教师做后脸,幼儿做前脸。
③一对幼儿,一前一后进行示范表演。
④幼儿集体表演(大组一前一后,然后交换)。
4、幼儿再次看表演,与第一次不同。
(共表演三遍)第一遍常规速度,第二遍有意变慢,第三遍语速加快。
(1)有什么觉得不一样的地方?
(没完没了很好笑;一会快一会慢很好笑)
(2)幼儿结伴自主进行表演,体会双簧表演的滑稽。
5、诗歌仿编:
(1)家乡还有什么好吃的东西?
我们也将它变成儿歌来进行双簧表演。
(2)用方言表演
6、师幼互动。
(1)请幼儿找一位客人老师,一起表演“双簧”。
(2)学会使用礼貌语“客人老师,请你和我一起表演吗?”
大班教案 篇9
如今正是菊花开得正艳的时候,为了让美丽花儿不但停留在纸上,而且印刻在孩子们的心灵里。老师们首先收集了绿牡丹、千头菊、大叶菊等十几个菊花品种。通过展览让孩子们观察菊花的颜色、花瓣、叶子、形状等,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接着,为了让孩子对菊花有更深的了解,还通过视频观看菊花知识的介绍,带领幼儿用不同的绘画方式画菊花。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加深了对菊花特征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观察活动,观察时专心、认真。
2、了解菊花的主要外形特征,能叫出名称。
3、能关心、爱护幼儿园里的花,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户外正开放的菊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园内观察园内的花卉,运用语言、表情诱发幼儿观察兴趣。
2、提问:这里的花漂亮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3、幼儿自由交谈。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指着远处的菊花问:那是什么花?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2、师:让我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说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活动的重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菊花的外形特征。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时刻提醒、引导他们参与观察活动,能发现同伴找出的菊花的特征。)
3、提问:菊花的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像什么?菊花的叶子是什么颜色?像什么?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所看见的菊花的外形特征。
(这是难点,能力强的幼儿要能说出菊花的'主要特征,能力弱的幼儿要知道这种花叫菊花)
三、结束部分
1、提问:花儿真美,我们应该怎么爱护它呢?(激发幼儿爱护花的情感)
2、师生一同念儿歌:
秋天到,菊花开,红的红,白的白。像面条,像火焰,还像妈妈的卷发。
《秋天菊花开》(语言)
活动目的:
1、知道菊花在秋天开放,感受菊花的美与香。
2、比较菊花的外形特征。
3、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对菊花的感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菊花的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活动准备:
1、菊花的图片、菊花实物及菊花茶、小杯子若干。
2、准备幼儿分组活动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让幼儿说说秋天什么花开,引入菊花的课题。
二、幼儿通过分组观察比较,感受菊花的美与香。
1、提供各种菊花的图片,让幼儿比较菊花的颜色、花瓣形状等外形特征。
2、提供菊花茶,让幼儿通过闻一闻、尝一尝,感受菊花的香味。
3、提供实物-菊花,让幼儿感受菊花的美。
三、集中、交流、讨论:
1、请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观察的感受,说说菊花美在哪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菊花的美,并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句子说出来。
四、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图片小结。
五、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制作菊花:
1、插花:提供各种实物的菊花、花泥,让幼儿进行创意插花。
2、画菊花:提供油画棒、白板纸、棉签和颜料,让幼儿自由画菊花。
3、制作菊花:提供各种彩色纸、剪刀、固体胶、铅笔等,让幼儿学习制作菊花。
4、菊花粘贴画:提供各色毛线、双面胶、剪刀,让幼儿用毛线粘贴成菊花。
活动反思:
1、 通过这一节课,幼儿对菊花的认识比较到位,能清楚的知道菊花的形态和作用。
2、 介绍菊花的功用环节太薄弱,菊花的功用比较多,还可以插在瓶里欣赏,制成干花作装饰等等。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拍拍乐》基本动作。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手脚的协调配合。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过程:
一、学习第五乐句
1.第1、2小节:在右边的小朋友拍手并腿跳,第一拍就要完成跳起、转身(向七点方向)、落地(膝盖微蹲)、拍手的动作。
2.第3、4小节:在左边的小朋友同右边一样的动作,只是落地时转向三点方向,此时两个小朋友是相对的.。
3.第5、6小节:右边的小朋友原地再跳一次,不转身。
4.第7、8小节:左边的小朋友同右边的小朋友动作一样。
二、学习第六乐句
1.第1、2小节:双手在胸前击掌,膝盖微蹲。
2.第3、4小节:双腿直立时右手往前伸兵击掌,左手往旁伸。
第5、6小节:重复第1小节至第4小节,动作相反。
三、学习第七乐句
1.第1、2小节:右边的小朋友拍手、跳转向一点。
2.第3、4小节:左边的小朋友拍手、条转向一点。
3.第5、6小节:上下各拍一次。
4.第7、8小节:左右各拍两次。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能基本学会各个乐句的动作,但是在学的过程中,一些转向并做动作的地方掌握的比较慢,因为要跳又要拍手,难度较大,练习的次数较多。个别幼儿没有学会,要在游戏时在单独教他们练习几次,也有部分幼儿不仅动作学会了,而且在配上音乐时很有感觉。
小百科;拍手就是两手相拍的意思。多用以表示欢迎﹑感谢或赞成等。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教案07-26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精选)08-10
【经典】大班教案08-20
(经典)大班教案08-22
(经典)大班教案08-29
大班教案(精选)08-29
大班教案【经典】08-17
[精选]大班教案08-18
大班教案[经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