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计划>《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计划

时间:2023-11-19 18:28:16 计划 我要投稿

期末复习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期末复习计划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计划 篇1

  一、 指导思想

  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习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二、复习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三、复习课时安排:

  1、长方体和立方体 2课时

  2、分数加减法 1课时

  3、分数意义和性质 2课时

  4、因数和倍数 1课时

  5、图形的变换、统计、数学广角 1课时

  6、综合练习:2课时

  四、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5、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6、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0

  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0。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及计算。

  4、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尤其是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五、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册知识的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加强对知识点的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能正确解答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4、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以及正确性。

  六、复习措施:

  1、对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在归纳中,要让学生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对该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如: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知识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复习时可将这两个单元合并在一起进行复习。

  注意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质数与互质数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复习知识的覆盖面要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强。

  如:这样的练习题,始终有学生混淆不清

  把一根 3米 长的木条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这根木条的( )( ) ,每段长( )( ) 米,是 1米 的( )( ) ,是 3米 的( )( )

  这样的练习题要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以及分数的意义上去理解:每段是这根木条的( )( ) ,是把 3米 长的木条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列式为1÷7,所以应填17 ;每段长( )( ) 米,是把 3米 长的木条平均分成7份,列式为3÷7,所以应填37 ;而从分数的意义上来理解 37 米 :表示把 1米 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也可以表示把 3米 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 37 米 既是 1米 的37 ,又是 3米 的17 。

  3、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的体系,分层、分类,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要深钻本册教材,仔细领会编者意图,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知识现状,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

  4、加强作业设计,进行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习到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但绝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负担。复习中的练习设计,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每天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尝试做智力冲浪式的题目,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时,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掌握简单的求棱长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对于优生,可适当增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拓展提高练习,如:“切、拼”长方体与正方体后,求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解题的灵活性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复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3、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建立一个优生与一个学困生结对的互帮小组,对学困生的作业尽量进行面批。

期末复习计划 篇2

  一。着眼课本,明确重点。

  结课以后帮助学生梳理每个单元话题下的词汇,语法和功能句。因为期末考试中词汇来源于书尾黑体词,完成句子和连词成句都源于书中的重点短语或者功能句,听力有的题为书中对话改编,阅读有1篇也选自课本原文,书面表达来源于本学期六个单元的话题,所以着眼课本,明确课本中的重点,要点,帮助学生落实是非常重要的。

  区练习册是很好的练习材料,一定要利用好,结合单元要点梳理,可以把练习册中比较好的题拿出来作为单元检测,来检查学生单元要点掌握的情况,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听读并举,注重训练

  听力与阅读复习必不可少,但由于复习的课时较紧,所以不能单独上听力课或者阅读课,但是每节课课前可以利用区练习册中的听力材料,让学生每天都练练耳,并且课后布置让学生跟磁带朗读教材课文的作业。一是要培养学生静下心听、读、思考的习惯,二是让学生跟磁带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既对听力敏感,又对课文熟悉,这样做可以说事半功倍。

  在结束单元练习以后,打算让学生再做三套综合练习,针对学生在综合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对薄弱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错误题目先进行全班讲解,然后在进行面改,做到整体推进,尽力争取及格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写话练习,注重技巧

  失分比较严重的题型就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即,看图写画和书面表达。为了让学生能减少失分,我们决定一是对看图写画进行专项训练,二是以话题为单位在对每个单元进行要点梳理的时候,结合单元话题,让学生写1—2篇文章,然后对学生进行面批,帮助学生提高。

  能否有效地进行期末复习是决定能否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所在,祝愿全区所有的学校和学生们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期末复习计划 篇3

  第一单元

  1.《让我们荡起双桨》全文背诵。

  2.《让我们荡起双桨》全文默写。

  3.知道“红领巾”代表什么(少先队员),知道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共产党、祖国)。

  4.《学会查“无字词典”》全文听写。

  5.背诵无字词典解释“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句子。

  6.知道“无字词典”是什么意思(生活中的知识和学问)。知道如何查“无字词典”(学会从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7.背诵《古诗两首》。

  8.默写《古诗两首》。

  9.能说出两首古诗的意思。

  10.知道“坐”、“生”、“泊”的`意思。

  11.知道两首古诗表达的情感。

  12.《做一片美的叶子》全文听写。

  13.知道叶子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分别是什么。

  14.《做一片美的叶子》第四题会写。

  15.第一单元须掌握成语: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烈日当空、山崩地裂、意味深长、形态各异、大雨滂沱、夕阳西下、一帆风顺、草长莺飞、连绵不断、湖光山色、根深本固、浇树浇根、根深叶茂、叶落归根。(必须会听写,最好能说出意思)。

  16.默写《夜书所见》。

  17.第一单元多音字:似、行、泊、假。

  第二单元

  1.《北大荒的秋天》全文背诵。

  2.《北大荒的秋天》全文默写。

  3.知道《北大荒的秋天》中四个比喻句。知道比喻词:就像、如同、……一样的、像。

  4.知道《北大荒的秋天》中两个拟人句。

  5.《西湖》全文背诵。

  6.默写《西湖》一、二自然段。

  7.知道《西湖》第四题中四个比喻句,知道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知道比喻词:犹如、仿佛、宛如。

  8.《拉萨的天空》全文背诵。

  9.《拉萨的天空》全文默写。

  10.知道拉萨天空的特点。

期末复习计划 篇4

  高一年级因为入学的中考成绩差距很大,所以我们老师采取分层次教学。目前高一年级有四个班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很注意阶梯教学,对于一二基础班来说平时更重视课本基础题, 三四班就要多补充一些知识,重视知识的拔高!因此在复习上无疑给老师加大了难度,期末复习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期末考试考查面涵盖一本书的内容,是检验我们一学期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之一。学习半年了,究竟学得怎么样?学生自己想知道,老师、家长也想知道。而这个效果可以通过考试来检验。“复习”不是可有可无,要下功夫搞好。针对不同的班级老师的复习工作该如何展开呢?

  一、制定复习计划

  对于基础班给出考试范围,把每课最重点的知识和题型进行梳理,理科部分给出每个知识点的母题或重点例题。从而让学生在考试中可对此类型的题轻松解答,文科给出重点例句,着重分析,以不变应万变!对于一二班的学生还有多做练习,不断检验!有些练习可以循环的做,直至完全掌握为止!拿出一半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对这些内容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然后,侧重能力测试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以求尽善尽美。最后做两套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考场规则。

  对于三四班学生可能平时基础掌握不错,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就可以以强化能力、查漏补缺、模拟练习有主!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找规律,抓特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不遗漏每一个重点,不忽视每一个考点。

  每位教师手里都有自己的期末练习题,还有学校订购的单元检测与期末复习题,期末复习题主要是供我们复习用,试题绝不能拿过来做一遍,一对答案了事。应先按上面讲的对于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复习计划,确保各个班级在期末考试中取的好的成绩!

  二、 因材施教,打耐心细致之仗。

  复习阶段,往往课堂容量大,复习进度快。因此,这一阶段,应充分顾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能有所进步。对于基础班来讲,就更会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应特别关注他们的复习,让这些学生建立起必胜的信心,能学多少算多少,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就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而言,这部分学生恰恰就是突破口。因为他们有潜力。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督导:课堂上经常提问,强化个别辅导的力度,课下经常过问他们的复习情况,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作业的.布置也可以因人而异,采取分层布置的方法,让他们学有所得。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我们应该改变往常的冷眼、讽刺与挖苦,多一份关爱,多一份鼓励,多一份耐心与细致,相信我们的学生能行。

  以上只是搞好复习的一方面。要真正做好期末复习,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家长的配合等等,更离不开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商讨,离不开集体备课与教研。相信我们只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复习工作定会取得较优异的成绩。

期末复习计划 篇5

  一、复习内容

  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建议按各知识点所属领域进行归类,充分利用同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复习,复习时注意纵向深入、横向沟通。具体分类如下:

  1、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等概念,结合概念的理解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圆的相关知识。

  3、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4、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整、测量和简单的实验,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比如简单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倒过来推想”的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学情分析

  1、数与代数

  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习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由于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对口算和记忆的要求较高,所以导致学生(尤其中下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有时简单地将两个分母相乘,但计算的结果又不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

  本学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习过程中加强。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概念的清晰,如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

  2、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2)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课时安排(建议留2周左右时间进行复习)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圆和统计…………1课时

  应用广角…………1课时

  综合练习…………2至4课时

  查漏补缺……………2课时

  五、复习建议

  1、重梳理,形成知识脉络

  比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与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等的应用;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的共同本质:即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2、重应用,提高综合能力

  如公倍数与公因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区别,通过画图等方法弄清要求的问题与公倍数还是公因数有关,不可片面的找关键词,如最多、最少等,重在理解。

  3、重提高,纵向深入、横向贯通

  复习的最后阶段,在各单元知识基本过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练习,(如书本上117页的第20题)将各单元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收集信息,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重反馈,因材施教

  (1)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习适量、适度。

  (2)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

  (3)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单项练习。(比如约分,由于缺少互质关系的教学环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短,练习量少,个别分数不易看出倍数关系要集中练习;再如分数的意义,学生对“分数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及“分数表示具体的量”容易混淆,可收集这类题型进行专项练习,一一攻克,加深理解;再比如,求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要注意的是所有练习应该先做后讲,切不可简单地核对答案或先讲再做,在复习阶段要充分暴露问题,找准问题根源,通过变式练习来加深理解。

  (4)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习,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5)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后进生更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比如,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应用,个别教师喜欢通过找关键词来暗示学生,如有“最多”二字就是求“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可能做题的正确率较高,但容易脱离生活实际,一味套题型,一旦问题或条件有变化就无从下手;再比如,找规律,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规律,但公式的得出源于实践的发现和数学化提炼,而不能强加于学生,一旦遗忘可通过画一画或操作来重新发现,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再比如,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有的学生比大小后却不能根据所比的内容灵活地解决问题,比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6)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和方法。(比如:方程的检验,即要重视书面检验的方法,更要重视口头检验习惯的养成,避免“假检验”,即没有通过计算,直接抄得数;再比如分数的化简和加减,化简前是真分数但化简后成了假分数,两个大于二分之一的分数相加,结果却小于二分之一等,诸如此类的目测法应该教给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检查。)

  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罗列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8、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9、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2、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3、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15、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小数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16、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17、身份证编码规则:1-6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7-14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7-10位为出生年份(4位),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15-17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X表示。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18、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19、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

  20、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

  2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23、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2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2.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3、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24、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不作要求。

  25、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26、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第五单元:找规律

  27、平移的次数+每次框出的个数=方格的总个数

  28、平移的次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9、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0、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3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3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3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

  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

  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35、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36、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七单元:统计

  37、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8、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①描点;②标数;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④统计时间。

  第八单元:分数的加减

  39、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40、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41、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4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43、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

  第十单元:圆

  44、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45、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6、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48、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49、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50、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1、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2、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53、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54、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55、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

  56、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π r= C圆÷ π÷2

  57、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2r C半圆= πd÷2+d

  58、常用的3.14的倍数

  59、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60、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πr)。即:S长方形= a × b

  ↓ ↓

  S圆 = πr × r

  = πr2

  S圆 = π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πr+2r=C圆+d

  61、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πr2÷2

  62、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63、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64、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期末复习计划 篇6

  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 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期末复习计划 篇7

  这学期的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到了,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取得好的成绩,特制定如下的期末复习计划:

  1.有步骤、有计划的复习1---10单元的基础知识。(单词、短语、语法及句型)

  12.26---12.30,1---5单元的基础内容,尤其是第2、3单元所涉及到的宾语从句。

  1.3---1.6,6---10单元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被动语态,定语从句。

  复习形式:以读背,过关检测为主。

  2.安排学生进行专项练习,(听力训练,补全对话训练,选词填空和作文)

  周一升旗时间,训练学生的听力训练;

  周三晚自习,集中补全对话练习;

  坚持每周3次,每次5句话的`写作练习;

  选词填空集中放在周六、周日业余时间。

  复习形式:以检测,面批面改为主。

  3.安排1---15名优秀生的拔高练习,主要集中在杨启隆、田文、高增源、孙玉洁、徐江飞这5名学生身上,针对他们的缺点,短板进行一对一的过关。

期末复习计划 篇8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期末考试临近,各学科的教学都已接近尾声,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复习工作。 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复习工作做得好的'话,学生在期末考试当中就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反之则不能。本着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原则,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期末复习计划。

  一、期末复习的总体要求:

  1、首先要求各学科、各任课老师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作一次全面盘查,找出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制定出符合本学科本班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

  2、复习过程中要讲究复习方法,要求教师避免重复繁琐的抄写,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3、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学科教学目标,计算一下一共有几节复习课,要落实每节复习课的具体内容,体现在各自的复习计划中;

  4、要认真备好每一堂复习课,站在“科学”与“高效”的基点上,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5、可以查阅往年该学科的一些考卷,探究考查形式。

  二、复习总体目标 :

  1、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建立新的联系;

  3、教方法、抓规律,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新的视野对知识和有关事物进行再认识,开展新的实践活动。

  4、通过复习检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掌握的程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复习思路和方法 复习思路:

  采取先单元复习、阶段检测,最后进行综合复习。

期末复习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班级实际情况:

  本班年级学生计算不够好,每班都有几个计算较差的学生,主要体现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及退位加减法不够熟练,在几次的单元测试中计算丢分较多,这是复习中所要重点强化训练的。人民币的认识及时分的认识、简单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有一定的难度,也是复习中的一个重点。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能基本完成,也有个加别学生因智力问题、而使学习有较大的困难,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

  三、复习的主要内容

  1、“100以内的数”的复习。

  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标准》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引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

  3.“元、角、分”的复习。

  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

  复习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4、“几时几分”的复习。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看着钟面说是几时几分就可以了。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看钟面,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是怎么看的。可能每个人看钟的习惯不同,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说正确即可。复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5、“论文写作位置和图形”的复习。复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

  6、“统计”的复习。复习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组直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统计图,而根据全班的实际情况,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的全过程都复习一遍。

  7、复习的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

  8、复习的难点:时分、人民币的认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及时订正作业。

  2、加强计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五、复习的主要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4、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

  七、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3课时

  2、总复习课时:

  第一课时:20以内退位减法(补充课本第99页第7题)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加减法(课本第98页第1、2、3、4、5、6题,补充。)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时、分的认识(课本第99页8题,100页9题,补充。)

  第四课时:位置与图形、统计(课本第100页第10、11题,第101页,第105页)。

  第五课时:总复习(课本第102页第1、2、3、4、5、6、题,第103页、第104页)。

  练习测试:3课时

【期末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期末复习计划11-06

期末复习计划11-06

期末复习计划11-06

期末复习计划11-06

期末复习计划11-06

期末复习计划11-06

期末复习计划11-06

期末复习计划11-06

期末复习计划11-06

期末复习计划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