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最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3-11-13 15:25:0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教具:

  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

  师:大家都猜得不错,那为什么有些小同学会猜得不一样呢?

  生:有的说的是上午的9时,有的说的是晚上9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9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9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

  师:在9时前面加上:上午或晚上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么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吗?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有什么用?

  生3: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12小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晚上12时中午12时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中午12时晚上12时

  师: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多媒体出示钟面: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时记为13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小练(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时间进行分类

  凌晨2:00 2:00上午7:00 7:00中午12:10 12:10下午1:00 13:00晚上9:00 21:00

  (1)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互换方法: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4、应用。

  (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40()中午12:00()

  下午1:00()晚上7:30()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12:00()

  14:00()16:30()

  三、求经过时间

  出示例题:从上午8时到11时,经过了()小时(课多媒体演示)

  四、口答(多媒体演示)

  1、选择填空

  小赵去看一场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1)9时(2)17时

  (3)9小时(4)17小时

  2、从6时到12时经过()小时

  3、一个展览馆每天8:00开馆,17:00闭馆,每天开放()小时

  4、许老师今天上午7时进学校,到下午4时离校,许老师今天在学校多少时间?(课多媒体演示)(比较解法)

  五、聪明题

  1、小华每天7:00分到校,11:30分回家,13:00到校,16:00离校,他一天在校的时间是多少?

  2、爸爸21:00上夜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几时下班?

  六、总结交流。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2、同学们,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的时间是永远不会回来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所以,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学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好吗?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上午9时晚上9时

  24时计时法:9时21时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24时记时法读法与写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熟练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能够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并能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导入

  师:现在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小故事。(播放视频)出示情境:小兰:小丽你好,我是小兰,明天是星期六,我们明天一起去新华书店看书好吗?小丽:好的。

  小兰:那明天8时在新华书店门口等,不见不散哦。小丽:好的,明天见。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她们明天能按时见面吗?出示情境:(小兰家)

  2第二天,门铃响。

  小兰:谁呀?

  小丽:小兰,你在做什么啊?你约我8时一起到书店看书,现在都10点了,让我等了2个小时。

  小兰:不会吧?我是约你晚上8时,不是早上8时。

  小丽:啊!

  师:原来她们把上午8时和晚上8时弄混了,这样在生活中经常会引起误会。像这些需要在时刻前加上“上午”、“晚上”等词才能清楚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计时方法,叫做普通计时法。人们为了计时简便不易出错,就采用一种新的计时方法,知道吗?在哪里见过?(学生发言)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记时法。

  师讲解: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

  师:24时记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面。

  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生:夜间十二点。

  (1)体验0时。

  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点,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作为一日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课件演示: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配有时钟,时针、分针不断转动。)(时针继续移动)到了6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这是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7时30分,同学们进入了教室,开始了一天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同学们结束了上午的学习。中午12时,这时同学们大概正围坐在饭桌前,香甜地吃着午饭。

  师:同学们请看,现在时针走了几圈?

  生:1圈。

  师:经过了多少小时?

  生:12小时。(继续看电视画面。)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的位置。

  师:大家请看,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

  生:下午1时。师讲解:在一日内,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时刻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钟面上的时刻数分别加上1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记时法。比如,现在钟面上是下午1时,根据24时记时法就应该是?

  生:13时。(继续看画面。)这时,同学们已经帮助父母收拾好了碗筷,准备进行午休了。下午2点3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

  提问:这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

  生:14点30分。

  16时30分,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了家中。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又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午夜12点,夜深人静,一天又过去了。师讲解:这个时候,一般称为“晚上12时”,用24时记时法就是“24时”。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24时又正好是第二天的几时?

  生:0时。因为24时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我们习惯上常常只说0时,而不说24时。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2)感受一天24小时。引导学生明确时针走了两圈,走了24小时。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时记时法。

  (3)让学生拿出学具钟,自己拨一拨,想一想。

  师问:一天里时针走了几圈?

  生:两圈。

  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生:0时~12时。

  师:第二圈呢?

  生:13时~24时。一天一共是多少个小时?

  生:24小时。

  (4)学习24时记时法

  师讲解:用24时记时法,就是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时刻(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

  师生互动:教师拨第二圈,下午1时、2时?学生依次回答:13时、14时、?23时、24时或0时。

  师说明:为了区分某一时刻,一般用“凌晨”、“早晨”、“上午”等来描述一天从0时起到中午12时止这段时间里的时刻;用“下午”、“晚上”、“夜里”等来描述一天从中午12时起到晚上12时这一段时间里的时刻。

  分组讨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24时计时法中,时针走第一圈时,钟面上的时数与普通计时法相同;而时针走第二圈时,就等于用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也就是比普通计时法的下午时刻多12小时。这样,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就是14时?最后到夜里12时,就是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

  (4)口答。

  ①下午3时是几时?(15时)

  ②早上7时是几时?(7时)

  ③中午1时是几时?(13时)

  ④晚上8时是几时?(20时)请你在钟面上拨出16时、22时30分。(动手操作,集体订正。)

  (5)24时记时法的写法。(投影出示)上午8时30分写作8∶30上午12时24分写作12∶24下午8时30分写作20∶30下午9时10分写作21时10分

  (6)学生分组对练。

  A一组把下午和晚上的时刻报出来,另一组用24时记时法说出相应的时刻。(如下午4时答:16时)B一组把24时记时法的时刻报出来,另一组用普通记时法说出相应的时刻。(如:20时答:晚上8时)

  2、教学例题1。

  课件出示例1:一个商店门口挂着这样的牌子(如下图)。这表示全天营业多少时间?

  出示图片营业时间1

  观察并思考:上图牌子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同桌讨论:怎样来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

  (提示:分上午、下午各多少小时,合起来就是全天的营业时间)

  师订正:从上午8时到中午12时是4小时。下午时间从中午12时到下午7时是7小时,全天营业时间是4+7等于11小时。

  (师板书)上午营业时间:12—8=4(时)

  下午营业时间:7时

  全天营业时间:4+7=11(时)

  答:全天营业时间是11小时。

  分组讨论:为什么算式中单位名称是“时”,而答题中是“小时”呢?(教师讲解)

  教师提问:谁能给这个商店换块新牌子表示的营业时间不变,但更简洁吗?

  出示图片营业时间1

  学生思考:这块新牌子是什么计时法?该怎样计算开业的时间?

  (全班同学动笔列式,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板演。)

  板书:营业时间:19—8—11(时)

  集体评价新牌子和旧牌子,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使学生明确:换牌子后营业时间没有变,还是11时;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更简明方便。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①17时是下午几时?23时是晚上几时?

  ②从早上6时到下午4时,有几个小时?

  ③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50分放学、他上午在校多长时间?

  ④北京开往某地的火车,早上5时54分开车,19时55分到达、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订正

  ①17时是下午5时,23时是晚上11时。

  ②有10个小时。

  ③他上午在校4小时20分。

  ④路上共用了14小时1分。

  (2)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

  ①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早晨8时10分上课,上一节课后应该在8时50分下课。()

  ②15时就是下午5时。()

  ③计算上午8时到下午5时是多长时间,可以用8—5+12来计算,对吗?()

  订正

  ①(√)②(×)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时数不相同,要把时数加12就是相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13时至24时的时数减去12就是普通计时法的时数,但要加上“上午、下午”等词。

  五、布置作业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3时上午10时晚上9时

  下午6时晚上10时下午2时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6时12时5时30分24时16时18时45分教后反思: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住新房”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算理。

  2、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

  教学设计流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般乘法,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方法?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练习题,学生做集体订正。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乘法

  1、继续以14×12例,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计算。

  3、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竖式计算,生板演。

  4、肯定该生的板演。

  5、师总结: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大家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6、老师请生讲述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少了一个0。

  生:用个位2去乘14,得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巧用多媒体,使枯燥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探索数学的视野。本设计利用多媒体,以点子图的形式演示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理解笔算算理,探讨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数感。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教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用竖式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学习笔算方法的过程,结合竖式讨论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爱看书吗?看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探究买书中的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出示:每套书有14本,看到这个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你会算吗?

  (生自由提出问题:如果买2套可以买多少本?买10套呢?)

  3、引入新课。

  图书室的王老师准备购进一批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设计意图:先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通过激趣引出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开放探究,得出结论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1)独立思考:这道题该怎么列式呢?(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12)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因为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就是买了12个14本书,也就是求12个1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4×12)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师:那么14×1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呢?

  ①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利用点子图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尝试计算。

  ②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结果。

  方法一 把12套书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套,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本,列式为14×4=56(本),再求出3份一共有多少本,就是一共买了多少本,列式为56×3=168(本)。

  方法二 把12套书分成2份,其中1份是10套,另外1份是2套。先求出10套的本数,列式为14×10=140(本),再求出2套的本数,列式为14×2=28(本),最后把这2份的本数合起来就是一共买的本数,列式为140+28=168(本)。

  (4)引导学生比较上面的两种方法,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更简便?(方法二)

  3、探究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讨论笔算时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

  (2)汇报。

  第一步: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

  第二步: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第三步: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探究笔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教案首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信息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解题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2.鼓励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把“鼓励算法多样化”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之一,但多样化之后的重要环节是“重视算法的优化”,因此,本教案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过程,在倾听他人的想法的过程中发现最优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完善并掌握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爱吃水果吗?(爱吃)

  师:看,老师这里有三种水果,分别是草莓、橙子和苹果,在水果盛装的过程中还有好多学问呢,你们想了解吗?(想)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那么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数又该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口算乘法。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于是在上课开始,以同学们爱吃的水果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兴奋的状态下导入新课。

  ⊙开放探究,得出结论

  一、教学例1。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每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

  (2)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

  (3)引出例题中的问题:3筐草莓有多少盒?

  2.探究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5×3)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因为每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就是买3个15盒草莓,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5×3)

  (3)讨论、交流15×3的口算方法。

  [把每筐草莓分成2份,一份是10盒,另一份是5盒,买3筐就是买3个10盒和3个5盒,先算3个10盒是10×3=30(盒),再算3个5盒是5×3=15(盒),最后把两次口算的结果加起来,30+15=45(盒)]

  3.拓展延伸。

  (1)出示题目:150×3=?

  (2)思考口算方法,汇报交流。

  (口算150×3时,先算15×3=45,再在45的末尾添上一个0)

  (3)观察、对比,交流算式的不同之处。

  (15×3与150×3进行比较,是把第一个乘数15扩大到原来的10倍,第二个乘数没有变化)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两位数乘两位数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自主归纳与整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梳理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勾起学生的回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借助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视练习设计的实效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练习题的设计具有代表性,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具体的算法,既巩固了口算、笔算和估算的方法,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算、估算、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1.学生自主整理。

  (1)先看一看教材中这部分的内容,再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2)把重要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2.展示学生整理的内容,师生共同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

  3.教师将自己整理的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根据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地回忆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既梳理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习做好了准备。

  ⊙举例分析,突出易错点

  师:对以上知识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在口算和笔算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可以举例说明。

  1.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小组内交流整理。

  2.学生汇报并总结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预设

  (1)口算40×50时,容易少写末尾的0。

  (2)在笔算的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位加法出错;计算时思路不清;乘加混杂;数位没对齐;数字看错等。

  3.列举错误案例,共同分析原因。

  4.列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案例,交流估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估算:18×22。

  估算过程:

  方法一 把两个乘数同时看成近似数。

  18≈20 22≈20 20×20=400 18×22≈400

  方法二 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

  18≈20 20×22≈440

  注意事项: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易错点,让学生明确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观察纠错、分析总结的能力。

【最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5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07-11

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04-15

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10-27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8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01-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7

小学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1-25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