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经典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
惟 肖 辕 辙 韩 姜截
2.易写错字:异 零 慌 葱
3.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七嘴八舌惟妙惟肖 郁郁葱葱 南辕北辙画龙点睛
(二)重点读背:能流畅地背诵“日积月累”
二、理解运用:
1、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
2、积累四字词语及歇后语,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3、通过学习“我的发现”,进一步养成留心观察、对比记忆的好习惯。
三、情感体验:
1、学习神话故事,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
2、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能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能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
2、积累四字词语及歇后语,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难点:
1、学习神话故事,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
2、积累四字词语及歇后语,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预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预习提纲
学校: 班级: 姓名:
1.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 。
2.“语文园地八”中,口语交际内容是,根据“口语交际”的提示,想想:你会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3.习作内容是,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写一写。
4.通过“我的发现”,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四字词语和歇后语。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6.读读背背“歇后语“
7.积累成语故事等。
(二)课件。
(三)课前
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最近我们学习了哪些神话传说故事?(学生汇报)除了我们学到的这些,课外你还读过哪些,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自主练习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⑴ 讲的同学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要有感情。
⑵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听讲完后评一评。 2、小组练习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讲神话传说,看谁能按一定的顺序将故事表达的更清楚。
要求每组组员都要讲一个故事,组员要作出评点,最后评出最优秀的讲故事能手。
(2)同学针对讲的故事中没听清或觉得不够具体的地方进行提问。(这儿通过学生的提问,让大家了解在讲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老师可结合具体的方法进行指导。)
3、总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1)故事最好比较有趣,情节完整生动。
(2)讲之前要做好准备。
(3)语速不能太快,声音要洪亮。学生讨论。
三、班级展示:
1、小组讨论,用一句最能吸引听众的话简要介绍获胜者所讲解的故事,谁的话最能吸引全班同学,谁将是全班的“故事大王”,将有幸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他的故事。
2、小组代表发言。
3、全班评比。
4、公布小组获胜者,并给予精神奖励。
四.学生自读习作要求,课下在草稿本上完成作文
板书设计:
故事会
我会变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谈话导入。
师:“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游览“成语乐园”。在这次游园中,如果你没有一双慧眼,可能就会走马观花,空手而返。所以在进入“成语乐园”之前,我们得先进行一项测试──看看谁具有一双慧眼。
2.教师出示学生日常习作中含有错别字的句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操场上正在进行拨(拔)河比赛。
3.引导学生发现句中的错别字,交流容易写错的原因。
师:这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我们要仔细分辨,发现它们的特点,找到它们的规律,就能写正确了。
4.出示“我的发现”板块的词语,读一读,注意比较带点字的字形,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师生讨论交流:“导”与“异”,“旅”与“旋”,“科”与“料”,“载”与“截”,有的部首或偏旁相同,但读音不同,意思不同。其他的字在字形方面有细微不同,要特别注意区别。比如,“归”与“旧”。辨析形近字的主要方法,是了解汉字的意思,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区别、分辨。
6.平时还有哪些形近字特别容易混淆,你有什么好方法区别它们吗?师生共同梳理本学期学过的生字中字形相近的生字,如,即—既;练—炼;洲—州;犁—梨;幅—副等,巩固辨析形近字的方法。
(二)读读记记
1.出示第一组成语,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组是含有数字的成语。
2.交流:你还能说出一些含有数字的成语吗?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九死一生、千军万马、千变万化、七零八落、五湖四海等)
3.出示另外三组成语。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分别是:ABAC式、AABB式和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4.齐读四组成语,读准字音。
过渡:其实,劳动人民真的很有智慧,他们还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如对联、谚语、歇后语等。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认识另一位好朋友──歇后语。出示“歇后语的自我介绍”
(三)读读背背
1.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
2.交流歇后语的特点。(首先,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其次,前后的意思是有联系的。前面一部分是说事,类似谜面;后一部分是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熟记4条成语。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4、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二、教具准备:字典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四人小组读资料《庄稼的保护神》,遇到生字,,在书上注上拼音。
(2)四人小组选派一名学生朗读,
(3)在学生读资料时,检查“粘住小虫,卷入口中,常常是百发百中”这一句中两个“中”读音是否准确。(第一个“中”读第一声,表示里面的意思;第二个“中”读第四声,表示逮住了目标。)
(4)巩固练习。
小明中一回家就听说爸爸中奖了。
在“警察和小偷”的游戏中,谁中枪了?
(5)练习朗读短文。
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集体读。
(6)指导看漫画,说一说这漫画画了什么?
(7)指导看漫画,你有什么想法?它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8)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
(9)把你刚才说的,再用几句话写下来,看谁写的语句最通顺,最连贯。
三、作业设计:
1、背诵4条成语。
2、完成写话。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熟记4条成语。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二、教具准备:
水彩笔 白纸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依次认读生字。
(2)教师范写,讲述写字技巧。
(“丽”字的长横要盖住下面部分;“言”字的第一笔要写得平而长,下面的部分要写得窄一些。“互”的最后一横略长一些,把这个字托住。)
3、练习。
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地练习描红和临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随时纠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 反馈。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进行评讲,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第三题
1、熟记4条成语
2、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披星戴月:披着星光,头戴月亮。
烘云托月:绘画时通过渲染云朵来衬托出月亮。比喻写作时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重点和主题。
3、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读,要读正确。
齐读、背诵。
4、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的成语?
(日积月累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日新月异------)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名称?
(2)未来的工具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象中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3)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画一画,并给自己所画的交通工具起一个形象的好听的名字。
(4)写几句介绍一下自己理想中的交通工具。(就写在画的旁边)
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画上台介绍一下理想中的交通工具的颜色、构造、优点等。
(6)评选“最佳创意奖”。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阅》主要讲的是哪一个国家欢庆什么节日?究竟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交代了什么?
(二)学习三──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3.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你发现这段中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吗?(2个感叹号)感情非常强烈。
3.自由读一读,读出感情。
4.齐读。
(四)学习十一──十六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4.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五)明白道理,升华感情。
1.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2.博莱克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感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自尊者自立,自尊者自强,自尊者自信”。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学生分析】
1、学生56人,喜欢争论,爱听故事。
2、学生思维活跃,胆大,知识面广,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想弄明白。
3、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辩论能力。
【设计理念】
1、学生喜欢讲故事辩论课,教师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这样的课型。
2、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价值取向上正确定位:
如:“富翁=尊严”的正确定位。
3、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情感碰撞的平台──辩论:
在这里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得到发展。
4、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揭题方案:
同学们你们相成为富翁吗?(想)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位世界首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他们是怎样成为世界首富的?
方案1: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课题“尊严”一词。
方案2:学生的回答中引不出“尊严”一词,老师通过讲故事,最后点出“尊严”一词。
二、点上探究,体验“尊严”的内涵引课方案(根据上面的方案设计)
方案1:当学生点出“尊严”一词时,老师就顺势说什么是“尊严”?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老师接着说,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完故事你就理解了“尊严”真正的内涵。
方案2:当学生回答不出“尊严”一词时,老师直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学生就知道成为富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尊严的内涵。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成为富翁是每个成人、孩子的梦想。孩子们很想获取成为富翁必备条件的知识,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聚焦点一: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老师开始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并理解。讲述内容:“从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停下来设置问题开始辩论)
板书:沃尔逊逃难面呈茶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学生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观点一: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观点二:不吃,坚信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
⑴ 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理由:
教师设想:根据现在社会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天真可爱、真实,估计这组人多。
估计讨论结果是:
① 不吃白不吃。
② 死要面子活受罪。
③ 这个时候是选一张脸,还是选一条命。
④ 吃完有了力气再干活。
⑵ 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自己的观点:
老师设想:这组人少,原因:
① 读过课文,顺应课文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
② 有个性。
③ 顺应老师的想法。
估计学生讨论结果是:
A、人活脸,树活皮,人的面子重要。
B、劳动得到来才是自己的,虽然活下来却像个乞丐。
C、宁愿饿死不吃白食。D、吃完不让干活呢?
⑶ 两组开始辩论:
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充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个信念。
这个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情感碰撞的平台──辩论,在这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和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在辩论中学生很多想法得到肯定之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的获取知识。将教师的点拨放在辩论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辩论、点拨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正是新课改的精髓。
聚焦点二: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
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停下来设置问题辩论)
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观点一:吃完再干
观点二:干完再吃
⑴ 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老师设想:通过上一步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不会选这组。
估计理由:吃完再干有力气……
⑵ 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估计理由:
① 吃完不让干呢?
② 自己既然有坚定的信念,就应该干完再吃。
⑶ 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人有坚强的毅力──一种品格。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这活该不该认真干?
表面上看这次辩论和第一次的辩论的形式上一样,实际上这个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个性张扬。学生在第一次辩论中还有些盲从、猜测老师的想法。通过第二次的辩论学生意识到这里只有民主、平等的对话,并没有完全的对错曲直,有个性的想法才真正的属于自我。学生将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聚焦点三: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针对上面的问题的答案教师设想:全班学生估计说:认真干。同桌互相找理由主要目的:是内化成一种品质。
估计讨论结果是:
1、不认真干心里不踏实。
2、还不如不干白吃。
3、我妈教育我干活要认真干好。
4、干活时心态要好,既然干就干好。
5、吃的踏实。
当学生的意见达成一致时,说明学生在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相互碰撞中提升到了一种品质,一种精神,这正是我们教学目的所在。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
故事内容:“不,我现在就做……完”
板书:赞赏 惬意 羡慕 尊严(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
什么是尊严?
聚焦点四: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
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把财富创造出来,成为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富翁。
这里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激烈的碰撞、交流。随着情感的融入、理解的加深,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
教师总结:
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
运用本班图书、电脑网络,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富翁”
五、学生老师信息收集
1、世界首富的故事。
2、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板书设计】
(略)
【课后反思】
下课铃声响了,我们心充满了“几分欢喜,几分忧”,这是这学期我最成功又最不成功的课。
成功之处:
1、巧妙激趣:
从学生感兴趣的“你们想不想成为富翁;”“成为富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入手。
2、采用讲故事、辩论的方式: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讲故事,爱张扬自己的个性,辩论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方式。教师利用这点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与学习伙伴交流碰撞。在学习中享受,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在学习中增智。
思考:(不成功之处)
1、这样的课学生喜欢上,而教师知道学生喜欢上却不敢多次尝试,主要是教师的课堂开放了,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调控,这将是每一个教师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学生思维太活跃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忍痛割爱,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观点正讨论在兴头上,老师只好把他们的热情扑灭。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将要来到农村去,看看那里的水稻田里发生了什么事?(揭题)学生齐读。
2.理解:“小稻秧”是什么?“脱险”是什么意思?
介绍:记--记载下来的事情。
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生说)再齐读课题。
3.课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最关键?(脱险)
紧扣这个词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说,出示)
(1)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2)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齐读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先带着这两个问题,听课文录音。
2.读后回答:
(1)是谁让小稻秧遇到了危险?
(板书:杂草)
(2)又是谁让小稻秧脱离了危险?
出示:喷雾器的图片(介绍:喷雾器、除草剂)
(板书:除草剂)
3.学录音,自读课文。
读完回答:可稳拿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遇险,那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脱险?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词语:(学生指名读、齐读)
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一拥而上拼命
2.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注意这些词语,边读边想。
3.表演理解(请理解的同学上台)
“团团围住”(包围住)
表演结束,提问:这些杂草厉害吗?凶吗?(这就叫“气势汹汹”)
杂草野蛮吗?他们讲不讲道理?(板书:蛮不讲理)
杂草让小稻秧多说话了吗?(这就是“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4.小稻秧遇到了这些蛮不讲理的杂草,怎样了?(板书:当场病倒)
他们得了什么病?(营养不良症)
5.指名读,评价,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过渡:正当小稻秧身处险境之时,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1.再表演(3、4自然段的内容):
一学生--喷雾器,老师--杂草(生齐读第一句、最后一句)
(板书:纷纷倒下)“纷纷倒下”说明什么?
2.至此,小稻秧脱离了危险,他们怎么样?(板书:跳起舞来)齐读第5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这两个问题,能解答了吗?(学生回答)
2.齐读全文。
六、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齐读。
2.重点指导:杂、欺、喘
七、作业:习字册
板书设计:
30.小稻秧脱险记
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杂草除小稻秧
蛮不讲理草当场病倒
纷纷倒下剂跳起舞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10-19
[精选]语文教案10-27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经典)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