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中间填上一个字与四周的字组成四个新字。
1、学生明确要求,自由发现并写出答案。
2、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二、看标志、读词语
1、看标志图猜猜它表示的意思。
2、读读标志下面相应的词语。
3、指导朗读词语。如“危险”读的时候声调要高,语速要快,读出紧张的语气。
4、延伸: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标志?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
你还认识生活中哪些标志?
三、加标点
1、复习标点的用法。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四、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五、阅读欣赏:《狼和鹿》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思考文后问题。
2、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1)回答、交流问题,体会事物间相互制约及生态平衡的道理。
(2)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3、延伸作业:搜集动植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资料进行阅读。
第二课时
一、提前布置
1、学生准备:搜集绕口令的资料,在家练习。
2、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营造比赛氛围。
二、比赛
1、宣布比赛规则:
(1)选择同一绕口令,以小组为比赛单位,接龙比赛。
(2)看哪个同学说得又快又准,如果本组有一个同学说错了,就由另一组的同学接着说。
(3)如此循环,看哪个组最先说完,然后进行小组评比。
(4)为公平起见,由老师当评委。
(5)比赛时,注意留心观察,为习作打好基础。
2、班级比赛。
3、宣布比赛结果,颁奖。
4、学生谈体会,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点
以这次绕口令比赛为内容,写出绕口令比赛时的情景。看谁写得具体生动。也可以写自己搜集绕口令、练习绕口令的故事。
二、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顾绕口令比赛上同学或自己的表现,班级的气氛等,特别是比赛的场面、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
2、学生交流自己的写作技法。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掌握、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和虚词,熟记文中通假字,进而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
1、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明确结构。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情意目标: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文言文中常用实词和虚词;
2、疏通文意;
3、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课外作业
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并熟读成诵。
2、整理课后习题。
3、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授课主要内容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1、文学常识简介:(学生答,教师补充)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2、解题:
板书课题。指出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出示学习目标二:
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
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
学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进而疏通文意。
在预习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读准字词。
1、疏通文意,掌握实词与虚词。
2、帮助学生归纳:
A:一词多义
B: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
C: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
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师,并说说它的不同含义:
①作名词,有三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姓”讲孔子师郯子……师襄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A、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愚公移山》注意:这首歌曲反映的主人公是谁?从中你有何感悟?
二、板书课题并简析:
1、愚公移山属于什么类型的短语(主谓短语);课题向我们交代了故事的_ _,初二语文教案之《愚公移山》(第一讲)行宫中学黄玉中。
三、展示教学目标:(幻灯)
1、复习文言文的一般学习方法;
2、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二两段的理解性阅读。
四、范读课文(注意:字的正确读音、句的分断)
1、范读:
2、完成课本中的预习练习:
五、根据预习谈谈对课文大意的理解(自由发言)
六、对课文第一段进行理解性阅读:
1、女生齐读,男生指正:
2、幻灯打出文中重要字词,让学生根据预习回答:方、万仞、本、河阳
3、思考:(幻灯)
(1)体会"本"在文中的作用
(2)用一句话概括本段
(3)体会本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课堂责疑:
七、对课文第二段进行理解性阅读:
1、男生齐读,女生指正:
2、幻灯打出文中重点字词,让学生根据注释和预习回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幻灯)思考题: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根据愚公的提议,设想可能达到怎样的前景蓝图?--"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的难处主要有哪些?(提示思考角度:愚公本身的因素/山的因素/路途因素等)
(4)文中提到"孀妻"、"遗男"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愚公移山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移山之举深得民心。
(5)其妻献疑的出发点是什么?--是想让丈夫充分认识到移山的复杂与艰巨。
4、分小组讨论
5、集体讨论:
6、归纳小结:
八、课堂责疑:
九、布置作业:(练习卷)
教后感:|
附记:|
愚公移山练习卷
一、默写《愚公移山》第二段:
_。
二、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字:
惩_险_塞_迂_汝_
面_如┅┅何_箕畚_始龀_反_ 2、翻译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翻译:_。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翻译:_。
(3)杂然相许。翻译:_。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翻译:_。
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愚公移山的最终目的是_;愚公移山的艰巨性主要体现为:_/_/_。
4、愚公之妻献疑的出发点是:_。
5、强调"孀妻"、"遗男"的目的是_。
三、预习完成:
初二语文教案之《愚公移山》(第二讲)
执教:行宫中学黄玉中
一、检查作业:
二、齐读第一、二段:
三、导课: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愚公移山的艰巨性、原因以及邻人的帮助,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愚公移山坚信能把山移掉的信心之源--
四、展示教学目标:(幻灯)
1、对课文第三四段的理解性阅读,了解愚公移山的信心之源和结果;
2、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3、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提高,教案《初二语文教案之《愚公移山》(第一讲)行宫中学黄玉中》。
五、对课文第三段进行理解性阅读:(幻灯)
1、女生齐读课文第三段:
2、幻灯打出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注释与工具书翻译课文: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3、集体翻译:
4、幻灯打出思考题,分组讨论:
(1)"笑"与"长息"分别有着怎样的含义?
(2)文中智叟嘲笑愚公的理由是什么?愚公反驳智叟的理由是什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从两个人的对话来看:两个人分别从哪一个角度看问题?分别是怎样的`人?--愚公:发展/是一个有长远目光和坚定意志的人
--智叟:静止/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
(4)这场争论最终以谁的失败而告终?(理由是什么?)
--智叟(理由:河曲智叟亡以应)
(5)比较愚公之妻与智叟的话,分析两人的态度的不同。
--两个人虽然都反对移山。
但愚公之妻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从"献疑"中可以看出她完全是出于关心与担忧;而智叟的目的则完全是嘲讽愚公移山之举。
(6)你怎样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不受限制)
(7)你对本段还有什么高见或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吗?
5、集体讨论:
6、归纳:
六、对课文第四段进行理解性阅读:
1、翻译课文:
2、思考思考题:
思考题:这一部分是故事的什么部分?(高潮)本段借助深化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通过惊山神、感天帝赞扬了愚公的宏伟抱负和坚毅精神。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人定胜天"的美好理想和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
3、讨论回答:
4、归纳:
七、课堂责疑:
八、归纳小结课文:
九、布置作业:(练习卷)
教后感:|
附记:|
《愚公移山》练习卷
一、给加点字注音:
穷匮_亡_汝之不惠_ _
陇断_冀_一厝朔东_ _
二、解释加点字:
笑而止之_毁山之一毛_虽我之死_
其如土石何_其妻献疑曰_穷匮_
汝心之固_固不可彻_汝之不惠_
三、阅读理解: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中的"毛"应解释为:_,用该字该意组一个成语:_。
(二)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1、_通_解释为:_ 2、_通_解释为:_
(三)本段文字属于故事的_部分,大意为:_。
(四)选文中的"笑"和"长息"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笑"表现了智叟_;
"长息"表现了愚公_。
(五)因为愚公的年龄将近九十,因此智叟把"_"作为理由阻止愚公移山,他的话句句有_语气。但愚公先斥责智叟的"固不可彻",后_智叟的理由,他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其理由是_,结果愚公取得了辩论的胜利,文中的"_"一句就证明了这一点。
(六)请默写出愚公之妻"献疑"的一段话:
_ _
(七)比较愚公之妻与智叟的话,谈谈它们的异同:
_ _
(八)以愚公的长远眼光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的用意是:_
(九)你怎样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构想
以开展课堂活动的形式,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将“自主、合作、交流”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活动程序及内容
1。活动名称:评选本班“诸葛亮”。小组总分第一的为优胜组,优胜组的单项第一的为“诸葛亮”称号获得者。
2。以小组合作,分工落实五个活动、组间竞赛的形式组织本次活动。每个活动记10分。
3。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再用一节半课的时间组织交流、点拨。
4。共设计五个活动:
活动一加标题按情节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要求用四字短语给课文加小标题。
活动二析细节抓住诸葛亮的.“三笑”分析其内心活动。
活动三品主题思考问题——诸葛亮用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活动四评人物从课文中,你看出诸葛亮有什么特点?联系小说《三国演义》的情节,你还对他有些什么评价?
活动五猜结局
①猜想司马懿知道自己中计后会想些什么?
②假设带兵的是司马昭,想象是什么结局?
三、活动记分表
略
四、活动总结
1。活动开展很成功。全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兴趣很浓。每个人都自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2。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了取胜,学生就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努力。给了学生取长补短、分工合作的学习机会。每组八个人就有五个人有具体任务。
3。通过汇报交流,发现同学们的表现十分精彩。在加小标题、析细节、猜结局等活动中展现出学生的才智,出乎老师的意料。因此要充分相信自己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相信,如果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老师也不会有这种惊喜的发现。
4。存在的问题:
①少数学习基础太差又性格孤僻的学生没有动起来。须在下次活动中予以关注。
②耗时较多,由于准备时间和汇报时间都教长,因此预计的两节课时间不够。
③初一学生好胜心强,关注分数和比赛胜负比较多,关注问题本身比较少,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精选)09-19
(精选)语文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