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时间:2023-10-20 06:59:0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认识分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1

  教学内容: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64页—65页的《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材料收集与,比较、分析、交流、表达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姚明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篮球巨星,篮球打得相当棒;我发现我们班的韦江华同学投篮也很不错,我统计了一下他投中的个数和姚明在一场球赛中投中的个数(出示投球比赛记录)

  姓 名

  投进球数

  韦江华

  17

  姚 明

  14

  韦江华投进了17个,而姚明只进了14个,我认为韦江华比姚明还厉害,你认为呢?为什么?(关键要看投球总数)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投球总数(出示投球总数)

  姓名

  投进球数

  投球总数

  投进球数占投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命中率

  韦江华

  17

  50

  姚 明

  13

  20

  问:有了这些数据,你可以怎样判断出两人投球谁厉害?

  韦江华和姚明投球命中率各是多少?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引导学生写出表示命中率的分数并通分,从而比较出命中率的高低。

  师:看来姚明确实比韦江华厉害,不过我相信韦江华如果能得到专业的训练,也会有不错的成绩。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不过这次有难度了,有信心吗?

  2、出示:科技小组所做的黄豆种子发芽的实验记录表

  问: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

  (四人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出发芽率的'高低,并进行汇总,把表示发芽率的分数通过通分都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师:刚才我们把分数都写成了分母是100的形式,这种分数还有一种更简洁的方式,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百分数

  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数,还可以分别:25%、28%、22%,分别读作: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二十二。

  像25%、28%、22%、117.5%……这样的数叫作百分数。

  2、认识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示范书写:我们在书写百分数时,一定要规范,先写分子,然后在右上角画上一个小圆圈,接着画上斜线,最后画上另一个小圆圈,这个符号叫做百分号。

  3、读写练习

  (1)出示百分数,要求学生读一读,先读给同桌听,再全班齐读。

  25%12.5%0.25%121.5%

  180%0.12%500%10.1%

  (2)老师读,学生写出来。(写在草稿本上)

  百分之五百分之八十三百分之二十三点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七百分之三点一二

  百分之三十点二五

  4、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已经明确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那么,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

  我们再来看前面解决的两个问题。

  (1)分析第一题(投篮)中百分数的意义

  这两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独立思考,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两个百分数的意义吗?

  :投中球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

  (2)分析第二题(发芽率)中百分数的意义

  提问:你能也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三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吗?

  :发芽的种子数占实验的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提问:通过我们大家对前面的,那到底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谁能说一说?

  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4)师:百分数指的是两个数的比率关系。所以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百分比,百分率)

  四、练习巩固:

  1、课本65页“读一读,说一说”。

  2、找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明百分数的意义。

  五、妙解成语:

  请你根据成语,说出百分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半壁江山百里挑一百发百中十拿九稳

  六、本课:

  有一位伟大发明家,他有0多项发明,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老师送你们一句爱迪生的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2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为百分数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第一层次,呈现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习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中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

  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层次,在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习中进一步完善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百分率,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反站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引发认知冲突。

  1、谈话: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2、出示表格。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统一看法:求出每个人投中次数分别占各自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

  二、问题中引出概念。

  1、求三个人投中的比率,全班交流,再次引发冲突。

  三个比率不好比较,可以把它们通分,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再比较。得出结果:张小华的投中比率最高。

  2、理解投中比率的含义。

  表示李星明投中次数占他头来看总次数的 ;即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分别说出其含义。

  3、引出概念。

  像这三个分数一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如投中率 可以看成投中次数与投篮总次数的比是64 :100。

  指名将另两个百分数改写成比的形式。

  4、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略)。

  三、沟通联系,加深理解。

  1、试一试。

  (1)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回答。

  把( )人数看作单位1,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几比几?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100。

  (2)六(1)班的近视率是20℅,回答。

  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人数占( )的百分之二十。

  小结:百分数的本质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因此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适的。

  2、练一练第1题。

  交流,并具体说一说某个百分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明确:百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与这个整体的关系。

  3、说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并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含义。

  4、 练习十九第1题。

  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5、 练习十九第3题。

  回答:分母是一百的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吗?学生试着判断,并说明理由。

  明确: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不用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在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时,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一个人的收获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来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一节课同学们都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你们100%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出示: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教师:你能用百分数来描述你这节课的感受吗?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够正确读、写。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学具准备:三张圆形纸片两张长方形纸彩笔胶带

  教学过程:

  一、产生分数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准备一次郊外野餐活动,你们想参加吗?

  (出示主题图)小军和小云也参加了野餐活动。你们看,他俩准备了哪些食品?

  (生答:苹果、矿泉水、蛋糕。)

  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会让两人都满意?

  (学生回答:苹果每人两个,矿泉水每人一瓶,蛋糕每人半块。)

  每人分得一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两个苹果、一瓶水都可以用学过的数表示出来,板书:2、 1。半块蛋糕怎样用数来表示呢?有谁知道?

  (如果知道,问:1/2是什么数?如果不知道,问:想知道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学王国的一位新的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评: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已学的自然数不够用了,需创造一种新的数来表示“一半”。孕伏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

  二、认识分数

  1.请打开课本98页,自学这部分内容。

  评:学生有了认知冲突,会自主寻求答案。教者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简单的读书自学能力。

  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教学“1/2”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还有什么疑问吗?考考大家。

  ①像“1/2”这样的数,为什么叫分数?

  ②半块蛋糕为什么会用“1/2”这个符号来表示?

  (学生感到困难,播放分蛋糕的课件,指出:“—”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这样的1份。)

  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符号感。

  结合分蛋糕,指名说“1/2”的含义,同位互说。

  2.这是蛋糕的“1/2”,你能表示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吗?学生操作。

  张贴不同折法的作品,让其分别说出“1/2”的含义。

  3.生活中,你在什么情况下遇到过“1/2”?

  评:把视角引向生活,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1/2”。

  4.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他分数吧?请打开课本99页,做“想想做做”第1题。

  电脑对答案,的两题指名说思考过程,后两题同桌互说。

  5.做“想想做做”第2题。

  伸出手指悄悄地告诉老师,你选第几幅图。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吗?

  评:增加情趣,显现教法灵活。

  三、比较大小

  分数是不是和整数一样,也存在大小呢?

  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拿出三张圆形纸片,比较一下这三张圆形纸片的大小怎样?

  ①学生折“1/2”,涂色。

  ②学生折“1/4”,涂色。

  ③比较涂色部分大小。

  张贴一个学生的.涂色纸片。问:这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数表示?你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板书:1/2>1/4。还可以怎样说?(1/4<1/2)

  ④学生用第三张圆纸片折出它的1/8,涂色。张贴一生的涂色纸片。

  ⑤用“1/8”与前面两个分数分别比较。板书:1/2>1/8,1/4>1/8。

  ⑥通过这三个分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可以把圆纸片看作大西瓜,平均分给的人越多,每人吃到的就越少。)

  评:在操作中体会,在做中比较大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容易发现规律。适时拓展,发展学生思维。

  ①做99页“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2、3张纸条呢?

  你是怎么知道第3张纸条涂色部分占整体的1/6?

  (有的静止地看第3张纸条数出1/6,有的联系第2张纸条推出:1/6。)

  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过的“1”有什么联系?

  评:结合纸条图,把新学的分数纳入已有的数的知识结构中,建立数感。

  四、巩固深化

  我们做一个游戏:拿出第二张长方形纸,与同组的小伙伴比较一下它的大小。

  折出你最喜欢的几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在小组长带领下,比较它们的大小。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一幅作品用胶带贴在黑板上,并在旁边写出你要表示的分数。

  集体评价。指名说出其中分数的含义。

  评:折何分数,学生自主;比较大小,学生自主;评价作品,学生自主。学生在自主的时空里,积极踊跃,容易有所创造。

  五、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需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评:整理本节课的收获,开启下节课的所学,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

  总评:本节课,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分数,让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这样联结的知识才牢固,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学生主动操作,自主评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被调动并得以释放,学生学得轻松。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课前准备:苹果、水果刀、学生练习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个人调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用拍手的形式回答老师的问题。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1、出示实物(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

  2、如果老师手里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

  3、如果老师手里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学生无法用拍手表示,可能会有学生说用“半个”)

  (1)师: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什么方式来表示半个苹果吗?请发挥你的想像,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

  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2)请全班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或写,再请4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方

  式画或写表示“一半”的符号。

  (3)根据学生画、写的情况,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直观认识,教学新课

  1、认识。

  (1)用计算机演示:平均分月饼,让学生观察分的过程。(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也就是半个月饼,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老师同时贴半个月饼图。

  师:刚才老师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2块,其中的1块,能用我们学

  过的数来表示吗?

  生:不能(或能说出有表示)。

  师:这半块月饼用分数表示。

  (边说“一半可以用表示”边板书:)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数家族的一位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2)指导读写。

  (3)加深对的认识。

  ①师:(操作)把一个大苹果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给妈妈吃,一份老师吃。老师吃的这一份也就是这个苹果。

  ②折一折:让学生拿出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并涂上颜色。突出平均分,正确判断。

  (4)巩固练习:数学书第56页:涂一涂。分别涂出它们(图形)的。

  (让学生体会:不仅可以表示半个月饼,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件衣服、半张纸等。)

  2、认识。

  (1)师:如果我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谁来帮帮老师?指名回答。

  (电脑演示或实物演示。)

  (2)每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一,用分数怎么表示呢?

  (3)独立思考,尝试读写。

  (指名上台板书,全班读一读。)

  三、操作练习,加深认识,巩固提高。

  (1)拿出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平均分成4份,再涂上颜色表示这张纸的。

  (2)拿出2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各折出它的和。

  (3)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你能折出它的吗?

  (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平均折成三份,其中的每份就是这张纸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你对分数是怎样理解的?

  有何收获?有何感想?

  提示:(分数)怎样分呢?(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份之一)。

  教学意图:

  “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而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步接触的基础知识,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与平均分的经验分不开。其实,学生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本节课“分一分(一)”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因此,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喜爱的拍手游戏人手,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小朋友,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引人“一半可以用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我先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平均分月饼。让学生通过观察平均分的过程。先认识分数,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练习的中,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体会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并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折纸操作和判断题的练习,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份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这节课作为区课改实验观摩课,经过多次修改拿出来后,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作为本节课的实践者,我感觉有两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6

  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今天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去郊游,好吗?先来看他们都带了哪些食品?(两瓶水、四个苹果、一个蛋糕)

  2、师: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呢?

  4个苹果怎样来分?(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

  2瓶矿泉水呢?(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

  1个蛋糕呢?(把1个蛋糕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张圆形纸代替这块蛋糕,师随手拿出一张圆形纸,任意撕开,让学生体会这样不公平,必须“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师演示分蛋糕,(让学生明确,用把一张圆形纸对折,也就把一个蛋糕平均分 展开来数一数,分成了2份,给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表示取其中的1份)每人分得半个,板书“半个”。半个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吗?(不能)半个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在“半个”旁边板书“?”生随意猜,最后得出半个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板书: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王国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认识)在黑板上板书1/2。

  2、师:同学们,怎样来读写这个分数呢?谁能试着读一下?全班齐读

  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讲解,出示:

  1 ┄┄ 分子

  —— ┄┄ 分数线

  2 ┄┄ 分母

  师:这根线叫做分数线,表示这个蛋糕被平均分开了。2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叫做分母。1表示其中的?(1份),叫做分子。同学们, 1/2该怎样写呢?书空。 (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全班学生齐说1/2是怎样得出的?

  (把一个圆对折)对折还可以说成(平均分)分成几份(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圆的1/2。其中的1份可以说成每份是它的1/2。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帮丁丁分得了这个蛋糕的1/2,冬冬也分得了这个蛋糕的1/2。

  3、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涂上颜色,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得出1/2的,你的1/2表示什么意思。

  展示不同形状的1/2,说说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都能用1/2表示。

  4、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自己折出其他的分数。

  同学们已经折出了一张长方形的1/2,老师有一项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张(圆形和正方形),选出一张你喜欢的图形,创造出一个其它的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把其中的几分之一涂上阴影部分,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把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展示不同的分数。选择部分分数进行交流。全班齐读创造出的分数。

  5、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2题。

  师:刚才同学们创造了这么多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a. 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同桌之间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

  b. 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在( )里画“√”。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用手势表示出来,选择哪个答案就出示“几”。

  师:为什么其他的三个图形也都分成了4份,它们的涂色部分不能用1/4表示?(因为他们都不是平均分)

  看来要用1/4来表示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必须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6、老师也创造了几个分数,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出示用三个同样大小的圆折出的1/2、1/4、1/8,同学们已经与分数交上了朋友,那你们能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吗?从这三个分数中选择两个你喜欢的分数比一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各组的比较方法。

  7、想想做做5,说说怎样比的?

  五、课堂总结、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分数王国中几分之一;找一找身边能用分数表示的例子,与同桌说一说。

  全班交流。

  请同学们回家继续寻找生活中的分数,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充分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笔游戏,体会单位一

  1、分笔活动,找4名同学拿着自己的笔来到讲台。(笔数是2的倍数:4、4、6、8)

  2、请你们4名同学拿出自己笔的1/2,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3、另找4名同学检查。

  4、同学们自己说说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师提问: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每位同学的总数不一样)

  6、师总结:最初每位同学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们的1/2也不同。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二:教材P34说一说。

  1、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

  2、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3、师总结:因为书的薄厚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4、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读的一样多呢?(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5、请同学们再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王兴国吃了一个苹果的3/4,李晓阳也吃了一个苹果的`3/4。王兴国说:我俩吃的一样多。李晓阳说:我吃得比你多。他们谁说得对呢?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34画一画。

  2、教材P35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采取以小游戏为开篇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和练习中我重点强调了平均分和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在练习时,也能体会到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啸捐款一题。但在练一练第一题写分数时出现错误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书中没有平均分,而是要画一条辅助线和旋转图形。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8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 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准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准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习。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10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借助具体的实例,说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中秋分月饼的故事,引出课题——几分之一。

  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

  1、让学生思考一份月饼怎样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月饼的。

  2、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3、带领学生分析意义。

  三、举一反三

  1、运用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形式。

  2、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用其中一个分数,讲授并板书出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位置。

  四、折纸游戏

  1、请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准备的纸,折一折,并用笔画出他的四分之一,老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起立展示,并总结方法。

  3、让学生联系生活,并举例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练习

  闯关游戏

  六、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引导完善。

  作业布置:

  用自己喜欢的形状的纸折出八分之一并用颜色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结合演示和操作,经历探索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圆行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演示计算。师出示分好并涂色的圆形纸,按教材中的图示进行演示。

  2、根据演示过程,写出算式并计算。重点让学生理解分子相加减的道理。即,“1个1/8加上4个1/8是5个1/8”和“5个1/8减去1个1/8是4个1/8”。

  三、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三题,可采取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还可以启发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说出结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四、: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12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7~98页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比较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在创造分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经历遇到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感受到应用数学的乐趣,体味出数学无处不在。

  重、难点:

  巩固与分数相关的知识,在有序思考的前提下合理应用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师:(课件出示教材91页主题图画面)同学们,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对着图说一说你对分数都了解了哪些知识吗?学生结合主题图,各抒己见,表述自己心中的“分数”,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及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练习课的开始,教师提供了一个比较开放的情境,使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分数的知识及方法,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作出诊断及点拨,同时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看图写数我能行97页第7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写出答案

  ③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思维过程。

  (设计意图:此题以表格形式呈现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把涂色部分和没有涂色的部分分别用分数表示出来,渗透了单位“1”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分数的简单加减法做一些准备。)

  2.男女生擂台赛98页第8题

  ①出示题目

  ②男女生分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先完成,并且全部正确。

  ③男女生分别说出每小题比较的过程与方法

  ④根据男女生的表现教师做出公正的`评价与评判结果。

  (设计意图:此题是分数大小的比较综合题,没有给出分数的直观图,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说出比较的过程。)

  3.心灵手巧我最棒98页第9题

  ①出示题目

  ②剪一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同样大小的圆形(或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在剪得过程中,注意强调平均分。

  ③汇报交流:指名上台交流学生的剪法及及比较的思路,对于有创意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赞扬,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

  ④教师小结:结合学生的剪法,使学生明白,3个圆(或长方形、正方形)的和1个圆(或长方形、正方形)的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此题并没有仅仅囿于课本提供的圆形,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了其他形状的图形纸片,让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剪,动口说的过程中,比较大小,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了3个与1个相等的道理。)

  4.蛋糕里的分数98页第10题

  ①出示题②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③说一说:蛋糕平均分了几份?爸爸吃了多少?妈妈吃了多少?小女孩吃了多少?还剩下多少?

  ④比一比:谁吃的最多?谁吃的最少?

  ⑤填写课本。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82和83页及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明确分数和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能力目标:通过交流、比较、分析等活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及百分数数感的培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课前准备】师:多媒体。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百分数

  1、出示练习纸

  写一写生活中看到过的百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2、通过刚才的交流说一说你知道了百分数的那些知识或想知道百分数的那些知识?

  预设生回答:百分数的读和写、意义、用途、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师板书学生的回答并总结这节课探讨的问题

  3、下面老师带来一组信息,世界杯比赛如果你是足球队教练你该派哪位队员罚点球?说一说你的`理由,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①学生独立思考,选出一名队员。

  ②与同学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③教师点名提问,全班同学共同评价。

  队员 罚点球次数 罚中次数 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次数的几分之几

  4号 20 18 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次数的 18/20

  10号 10 8 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次数的8/10

  16号 25 21 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次数的 21/25

  因为:18/20=90/100 8/10=80/100 21/25=84/100

  90/100>84/100>80/100

  从而得派4号队员去罚点球比较合适。

  4、百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以上练习,你有什么体会?把你的体会说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很容易比较大小。)而像92/100、90/100、86/100 像这种分数我们也可以写成92% 90% 86%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数——百分数。

  4、介绍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我们可以把90/100、80/100、84/100 改变一下外形,写成90%、80 % 、84 % 。

  你觉得老师写得对么?写得好么?老师是怎么写得?%是什么?(教师亲自示范写%)。你觉得写百分号时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你会读这个数么?读作什么?读作“百分之几”而不是“一百分之几”。

  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请同学们上黑板随意的写出几个百分数。

  你能说说黑板上百分数是什么意思么?(生随意指出一个说一说)

  观察学生写的百分数,让学生明白,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100,也可以小于100,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三、学生交流,正确构建百分数的意义

  师:欣赏了这么多的研究成果,你知道百分数表示什么了吗?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这句话中有几个数?(两个)对,其实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种倍数关系,它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有单位。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齐读概念)

  四、基本练习,全面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小比赛,在30秒内写10个百分数,也可以多写,时间到时把完成情况用百分数说出来,让同学猜一猜你写了几个百分数。

  2、请你判断

  (1)、一只铅笔长 17/100 米,可不可以说 “一只铅笔长17%米”?

  (2)、一堆煤用去了它的25/100,可不可以说“用去了它的25%”?

  3、思考: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4、下面做一个小游戏猜成语的意思用百分数表示出来。

  百战百胜( )

  十拿九稳( )

  百里挑一( )

  五、找异同,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意义不同: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 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并不表示具体的数量,不能带单位。

  读法不同:百分数读成百分之几,不读成一百分之几.

  写法不同:百分数是分子后面加%

  分母不同:分数的分母可以是任何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

  分子不同:分数的分子必须是自然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

  百分数不可以约分,分数可以约分.

  六、小结: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用一个百分数告诉大家你这节课的表现吗?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设计思考:像教自然数那样教分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知道分物、测量时,如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可以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写分数。

  3、使学生知道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一个,知道吧1米(1厘米、1千克等)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是几分之一米(厘米、千克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分数表示分物,测量的结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时)。

  教学难点:知道几分之一米,几分之一千克等数量的具体含义。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你们班级有几个学生(40个),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23个男生,17个女生)

  师:像40、23、17这样的数,我们以前学过,教自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分数,你认为什么叫分数。

  一、导入

  1、口答: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个月饼,还剩()个。

  生: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4个月饼,还剩1个。

  师:是这样吗?课件出示。

  2、口答: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个月饼,还剩()个。

  生: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月饼,还剩1个。

  师课件出示。生活中分物体时经常有分剩下的`情况吗?生:有

  师:如果把剩下的这个月饼继续分呢?

  二、展开

  1、提出要求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师:出示一个圆片,这代表一个月饼,贴黑板上,并出示三种分好的情况

  第一种,分成两份,没有平均分第二种平均分成两份第三种平均分成四份

  师:平均分给两人,你选哪种?师把图形移上去,平均分成四份呢?又移上去。

  独立想一想:怎么分,每人分到的这一份是几个月饼?同桌交流

  生1:半个月饼生2:两个月饼

  师:半个月饼,可以吗?可以,两个月饼呢?两个月饼是多少,师指两个圆片,显然不对哦。

  生3:二分之一

  师:读一读生:二分之一

  师:错,这个读一分之二,那二分之一怎么写?

  生3自己要求改成,

  师:那可以拿掉了,师又指平均分成4份的那个月饼,那这个一份怎么写,会写吗?

  生板书:(生先写分子在写分母)

  师:小建议,先写下面的,再写上面的。再图中能找到4吗?生:4就是平均分成4份

  师:能找到1吗?生:1就是这个圆

  师:他说1就是这个圆,同意吗?

  生:指一份

  师:(指图)可以这份吗?可以这份吗?这份呢?……

  师再指刚才那个没有平均分的圆片,这一份可以用吗?生:不可以,没有平均分。

  2、专项练习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学生纸上独立书写后汇报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师:不错,第一个就讲对了,第二题呢?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师:对吗?两个都对的举手。

  3、比较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得到、、、,这四个分数那个最大,那个最小?

  生1:最小,最大

  生2:最大,最小

  生3:最大,最小,因为图上……(生的语言很繁琐)

  师:图上可以看出和,大,那么和呢?生讨论。

  1:最小,最大

  4、整理揭示分数线、分母、分子的名称。

  三、展开

  1、任务一

  朱老师给聪聪和明明一人一根1米的绳子,谁剪下的长?

  聪聪说:我剪下绳子的米明明说:我剪下绳子的米

  生:聪聪长一些?

  师:你们都这样认为?(是)那么米怎么剪,米又怎么剪?同桌交流

  师:有想法了吗?(一位孩子上来)想说还是想做(想说)

  生1:剪三刀,一段就是米

  生2:中间剪一刀,再中间剪一刀

  师:我把他说的做一做,绳子对折,剪一次,再对折剪一次。

  生:对折两次,剪一刀

  师:谁可以简单一些

  生:折一次剪一刀,折一次剪一刀

  师:把1米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米(课件演示)

  师:米有多长?绳子比划。米有多长,再对折后比划。有印象了吗?

  2、任务二

  朱老师有1千克糖果分给聪聪和明明,谁分得多?

  聪聪说:我分到千克明明说:我分到千克

  师:谁比较贪心?你有办法表示出千克和千克吗?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作业纸的反面表示出来吧!

  呈现探究任务(3个孩子作品)

  师:这三位同学表示的千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平均分)

  师:不同的呢?

  生:形状不同

  师:其实都表示了什么?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

  师:千克,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吗?

  生: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

  师:谁说的最好?谁能像他那样说?

  师:千克和千克那个重点呢?

  师:你知道千克到底有多重吗?(师收集六本数学书)这六本数学书就是1千克,一本数学书几千克?生不明白

  师:6本数学书1千克,把这1千克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千克

  师:千克比千克重还是轻,比千克呢?

  四、回顾

  师:分数怎么来的呢?生各种回答

  师:米和千克有什么不同?课件上图形比较得出。第一段表示1米,第二段表示1千克。

  五、应用:谁大约喝了杯水?

  爸爸妈妈和明明每人都喝了水

  爸爸杯子一半水,一半空

  妈妈杯子三分之一空,三分之二水

  明明杯子三分之一水,三分之二空

  学生充分发言后师小结:看来分数的分子不一定是1的,也可以是2,还有可能是3,今天的课全部学完了,下课吧!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15

  教材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认识整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根据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简单问题出发: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多少?怎样表示呢?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这个讨论的过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原本学过的数不够用了,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出分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素材,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练一练”等,不仅是为了激发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学好本节课知识对后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同时第一次接触分数,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图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把分数与具体的图形建立联系,建立分数的表象,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建立分食品使学生感知在平均分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要表示这样的结果就要改造一种新的数表示,于是就产生了分数,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

  二、通过对半个蛋糕表示方法的研究,通过用不同方法表示半个蛋糕,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对各种表示方法进行优化,渗透优化是数学研究。

  三、通过折纸表示一张纸的1/2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折的方法不同、一半的形状不同,但是才可以用1/2表示,再通过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1/2的意义,建立起准确的分数的意义。

  四、通过让学生研究:还可以表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白通过折纸不但可以表示一张纸的1/2,还可以表示1/4、1/8、1/3……拓展分数的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充分理解1/2的意义。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数学认识分数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03-14

认识分数教案02-24

分数的认识教案03-06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02-0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09-04

数学《分数、百分数的认识》教案设计02-2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荐)08-10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03-03

小学数学认识百分数的教案04-0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4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