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金色的脚印》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色的脚印》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色的脚印》教案优秀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材第十一册教材第七组课文《金色的脚印》,这篇文章用生动细腻的笔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玉太郎的小男孩看到家里关了一只小狐狸,觉得很可怜,就想放了它,但当他看到小狐狸的父母为了救他在想各种危险的办法时,他没有放只小狐狸,而是暗暗地给予狐狸一家的帮助,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正太郎为救狐狸掉下悬崖的时候,是两只老狐狸救助了他。
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狐狸一家人浓浓的不可割舍的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对亲人的深深的爱。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和睦相处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从学生已有的人文性的认知水平来看,在他们的心目中,狐狸是欺骗、虚伪、狡猾的代名词,但是从第二组课文的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来看,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能力从新的文章中接受新的感动。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更新观念。
从学生已有的作为工具性的语文认知水平来看,本文是略读课文,基础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故事情节虽然一波三折,但整个过程还是很简单易懂的,比较难的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理解题目“金色的脚印”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初步设计了以下样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2、能力目标:
⑴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⑵ 培养学生在略读课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养成顺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3、情感目标:
⑴ 感觉狐狸一家子浓浓的血肉亲情。
⑵ 理解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同情弱者,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感情。
4、美育目标:
培养学生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善良的品质。
【教法】
1、以读助讲,读中求悟,体现读熟,读懂这样的朗读层次。
2、为大语文教材的实践性,特别拓展中的动物审判会,将是其集体体现。
【学法】
情境体验感悟,也读也想,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进行探究,利用已知经验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即请学生谈谈自己头脑中的狐狸的形象。无论学生说什么,怎样说都是他们的心声,教师用今天狐狸的平反昭雪引入本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长句、难句多读几遍。
2、把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和你记住的方法告诉同桌,查字典把不理解的新词的意思批注在书上。
3、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和喜欢的语句画上横线。
4、和同桌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本环节主要通过明确的任务指引,引领学生开展自学和小范围合作学习,完成初读课文的要求。
三、交流汇报,解决疑难
1、通过抽读、赛读等方式检查读通、读熟效果,适时指导长句难句的朗读,然后设问: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些什么?头脑中的狐狸形象和文中的狐狸形象有什么区别?
2、你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
(优美语句,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处境。)
四、研读感悟、合作探究
1、还有什么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
归纳应该:
⑴ 正太郎一开始就想放了小狐狸,为什么看到狐狸父母救它时,他却不想放了小狐狸?
⑵ 为什么说它们的脚印是“金色的脚印”?
针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朗读领悟,互相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及时鼓励,随机引导点拔,通过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学习,既培养了学生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又发挥了群众的集体功能,从而达到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2、分组汇报: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其他组员作补充,同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师生共同评价。
3、朗读感悟:(在点读、精读、略读等形式)
正太郎一开始因为同情小狐狸和小就想放了它,但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想看看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究竞会怎样。因此就没放小狐狸,而是暗中帮助它。
今天的狐狸一家和以往的狐狸形象相差太远。今天的狐狸,家人充满浓浓的亲情,对父母,对孩子不可割舍的深深爱意,今天的狐狸有一颗对人充满感恩、充满情意、充满善良的心,这样的心就象金子一般会发光会闪亮。因此,今天的狐狸是可爱地,它们的内心充满了爱,这种爱意浓浓地渲染了周围的一切,让这美丽的世界更可爱,让这可爱的世界生辉,挥洒出金色的光芒,因此,狐狸的们的脚印也就像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
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故事深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那么,通过对第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学生读文)
2.汇报初读情况。
(1)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 “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相机板书关键词)
预设提纲: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流读后的感受。
(3) 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补充提纲3.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提纲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海豚奥利纳;海龟救人的故事;丹顶鹤的故事;小狮子爱尔沙;昆索泼的猴子学校……)
2.课外练笔:(二选一)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板书设计
4 金色的脚印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信任。
教学反思
在这课教学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狐狸为什么要救正太”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如(1)正太郎隐瞒了了老狐狸地下搭窝的秘密。(2)正太郎把食物送给老狐狸。(3)正太郎与他们有了深厚的感情,如能在无人时一起玩耍。(4)老狐狸救正太郎是为了救小狐狸。针对第四个答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认为主要是因为感情深,而不是因为要救小狐狸。通过同学们辩论,学生终于明白主要还是因为感情深厚的原因。
从以上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信任孩子,大胆让孩子质疑,释疑,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球,由于大部份时间让学生质疑,释质,而缺少让学生读课文的时间。
【《金色的脚印》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金色的脚印教案02-26
《金色的脚印》教案09-03
金色的脚印的教案09-11
《金色的脚印》教案15篇01-22
《金色的脚印》教案(15篇)01-22
《金色的脚印》教案汇编15篇02-13
《金色的脚印》教案(汇编15篇)03-04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05-10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