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9 10:40:5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优选(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优选(8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探访蔬菜朋友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蔬菜的外形和特征

  2、比较不同蔬菜的差别

  活动准备:丰富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参观任务,要求幼儿带有问题去进行观察请幼儿仔细观察自己所看到的蔬菜,并进行相关的咨询(比如:它的名字是什么,怎么食用等)

  二、交流参观成果

  1、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讲听,并能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与

  2、向大家介绍自己刚认识的蔬菜

  三、教师

  1、幼儿的观察结果,讲解蔬菜的特征

  2、引导幼儿对不同的.蔬菜进行比较(外形特征、食用部位的不同等)

  3、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可根据食用部位、颜色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探究。

  1、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3)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2、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2)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3)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3、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4、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三)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四、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

  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感受做实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书写演示板、投影仪

  2、幼儿操作材料:

  (1)装好电池的手电筒5个、拖线的螺帽5个、铅笔5支、打气筒5个;

  (2)直管5根、弯管5根

  (3)幼儿记录表5张

  3、经验准备:

  (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

  (2)区域中玩过“打气筒吹气球”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实验一:能不能穿过直管?

  1、介绍材料

  2、幼儿操作实验

  3、交流试验结果,并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其他三个朋友都能穿过直管。

  三、猜测:能不能穿过弯管?

  1、(出示弯管)指导语:

  现在直管的.朋友来了,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弯弯的管子)弯管说:你们能穿过直管,但能不能穿过我这跟弯管呢?

  2、交代猜测要求:

  3、幼儿猜测,教师观察幼儿记录情况

  4、交流猜想

  四、实验二:能不能穿过弯管?

  1、幼儿操作实验

  2、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铅笔一样,能够穿过直管,却不能穿过这根弯管;空气、带螺帽的线直管和弯管都能够穿过。

  提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认为的?(集体讨论分析)

  3、教师归纳总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不能穿过弯弯的管子。

  五、尾声:引出“影子”

  六、活动延伸

  1、找影子,观察户外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2、区域探究活动,手影游戏(利用纸箱进行制作)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鱼要生活在干净的水里,水被污染后,小鱼就会生病或者死亡。激发幼儿同情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体会河流受污染的危害性。

  活动准备:

  1、《小鱼生病了》的故事,一盆脏水和一盆清水,几条健康的小鱼,几条死亡的小鱼。

  2、幼儿对水的用途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自然角中个别幼儿金鱼死亡的事情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我们自然角的金鱼怎么会越来越少了?(有的死亡了,有的吃的太饱了。……)

  2、师:为什么乐乐的金鱼会死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鱼生病了》,出示课题,幼儿一起认识词语。

  二、基本部分

  1、听老师讲《小鱼生病了》的故事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小鱼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水里?

  总结:小鱼喜欢生活在干净的水里,不喜欢生活在脏脏的水里。

  2、出示课件1,幼儿观看小鱼在河水里快乐生活的情景。

  师:你们看,小鱼生活地开心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游来游去、吐泡泡、追逐、捉迷藏)

  师:小鱼生活在什么样的河水和海水里?(干净的'河水、蓝蓝的海水、清清的海水等)

  3、出示课件2,幼儿观看被污染了的河水和太湖水,感受小鱼的心情。

  师:突然有一天,人们往河里扔垃圾,排放污水,小河里的水怎么样了?(慢慢变脏了,水不清了,水里有许多塑料袋,还有许多草……)

  师:小朋友,这时的小鱼会怎么样呢?(难受、可能会哭、可能会生病、也许有的会死。)

  4、教师出示一些被污染了的海水中的乌龟、鲸鱼生病的课件,幼儿感受环境污染后,东动物们生活发生变化。

  5、幼儿模仿表演《小鱼生病了》,体会小鱼的痛苦,激发幼儿同情心。

  6、师:老师这里有两盆水,一盆脏水,一盆清水,你们喜欢哪盆水?今天呀老师来把小鱼放在不同的水里,你们想想小鱼会怎么样呢?(幼儿回答)

  7、把小鱼分别放在两种水里,让小朋友观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请小朋友回答。师:你们愿不愿意让这么可爱的小鱼生活在这么脏的水里吗?我们怎么帮助小鱼呢?

  8、观察生活在脏水里的小鱼。

  师:如果小鱼长时间的生活在脏水里会怎么样呢?幼儿回答老师把事先生活在脏水里的小鱼给小朋友观察,让小朋友看看它们怎么啦?师:我们看了这些生病的小鱼心里怎么样啊?

  9、如果你是小鱼,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幼儿表演,加深幼儿对环境 污染的危害。)

  10、简单了解水被污染的原因。

  师:是什么原因使小鱼生病的呢?水为什么会变脏的呢?(幼儿讨论)

  教师总结:本来他们可以生活在干净的水里的,可是水被现在的工业所污染了,这些小鱼只能生活在这么脏的水里面,都生病了,有点死了。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让这些小鱼们都生活在干净的水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把小鱼放在干净的水里。

  师:你们看小鱼在干净的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了,多么高兴,多么开心呀,我们也为小鱼高兴一下吧,我们可以学着小鱼一样快乐地游来游去。

  音乐游戏《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幼儿学小鱼游出教室去捡地上的垃圾。

  附故事:小鱼生病了

  一条小鱼在水里游玩,不知怎么它游到了脏水区,不一会儿,他就觉得头昏眼花,全身没有力气,它想很快回家去游不动了,它呻吟着叫到:“救救我呀!”幸好它的好朋友青蛙在岸上听见了,赶紧跳下水来把它背着送回了小鱼的家,小鱼回到了清水里,很快就感觉舒服了,它又能和小青蛙快乐地游戏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

  4、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5、使幼儿掌握一些蜗牛的生活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

  2、培养幼儿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以及加强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3、尝试制作排笛,感受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真的倾听,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

  [教学难点]:

  探索长短不同的吸管,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

  [教学流程]:

  利用“身体乐器”让孩子与“声音”在游戏中拉近距离,从而产生兴趣——教师示范小豆实验,让孩子知道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让幼儿观察、倾听长度不同的管子所发出的声音有高低之分——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教学准备]:

  1、长度不同的吸管、双面胶、托盘若干。2、黄豆、手鼓、手鼓棒、中音铁琴。3、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内容,通过“身体乐器”游戏,让幼儿产生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踏步地走进教室,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脚步声。

  教师提问1:“为什么小脚会发出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2:“那么,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也能够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发挥

  幼儿与教师一起玩“身体乐器”游戏。

  二、引出声音的产生。

  师:“小朋友,真不错!现在,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了,在研究的过程中,请小朋友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我们才能够听见“声音”有什么不同,你们能做到吗?”

  ——教师示范小豆实验。

  提问1:“你们听到什么?”

  提问2:“你们看到什么?”

  提问3:“声音从哪里来?”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手,感受敲打的鼓面的振动。

  提问4:“你感觉到了什么?”

  教师由四个关联问题,让孩子知道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

  教师小结: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停止了。

  三、通过乐器实验,倾听、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从而引出吸管实验。

  实验一:敲击中音铁琴

  教师提问1:“你们认识它吗?对,它就是中音铁琴,请你们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2:“它们发的声音一样吗?”——(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3:“好,让我们听听它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4:同样的物体在振动,只是铁琴板长短不同,我们来听听两根长短不同的铁琴板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我们坐着先听一次……现在可以用身体来表达你听到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相同的物体会因为长、短的不同,而发出高低的不同声音。

  实验二:吹吸管,倾听声音

  师:“同样是吸管,我们来听听两根长短不同的吸管吹出的声音,你们发现了什么?”

  1、接着,教师再出示两排吸管,一排是长的,一排是短的。

  让幼儿长的'、短的吸管每人各拿一根,用吹的方法感受自己听到声音的高与低。

  2、教师提问1:“你在吹这两根长短不同的吸管时,发现有什么不同?”

  (教师可请各别幼儿上台吹,让台下的幼儿感受)

  教师引语:“哦,原来声音不同。吸管的长短也有高低之分。”

  3、教师展示:与幼儿对比实验的结果。

  教师小结:吹奏时,嘴里的气流会振动吸管中的空气,产生声音。短的吸管振动频率快,所以音高;长的吸管振动频率慢,所以音低。

  四、制作“排笛”。

  1、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教学软件,获得相关物体特性的经验。

  2、教师示范“排笛”制作方法,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3、幼儿吹奏“排笛”,感受成功的喜悦。

  4、活动结束。

  延伸教学:

  教师与幼儿来到区域里,通过自制排笛的音律不同,自由吹奏自己喜欢的旋律,举办一场亲子“排笛”小演奏。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初步了解盐的特性。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1、材料的.准备可更加科学性与严谨性。比如每个杯子里的盐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误;再是提供给孩子们操作的水杯,可贴上标记,这样孩子们更加容易发现水的多少与加入盐的多少的关系。

  2、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可更加深入,以便让孩子们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本活动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在纸板重心和随意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规则的图形;另一套是没有点子图形。

  2、彩色铅笔、纸盒、油画棒、大记号笔

  3、顶碟子、转碗的视屏

  4、音乐:《如在电影中》

  活动过程:

  一、观看表演,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幼儿回答)

  2、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杂技表演请你们来看。

  (师放课件)老师组织幼儿观看“顶碟子”表演及“顶碗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3、师:杂技表演好看好看吗?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学杂技表演,我们来玩顶纸板。

  二、幼儿尝试顶纸板

  1、教师出示两张纸板,告诉幼儿如何进行顶纸板活动。(用一个手指头顶画点的纸板,要求幼儿尝试顶纸板的各个点。再顶顶其他地方。接着顶没画圆点的纸板,并在能顶起纸板的位置上画上圈。

  2、幼儿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讨论:你顶的是什么形状的纸板,你的手指顶在纸板的那个点上才能顶起来。

  (分组讨论,与同伴交流,发现顶纸板的秘密:中心点)

  师:顶起纸板的这个点叫重心点。

  3、玩一玩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

  师:小朋友们顶得真棒,真像杂技小演员,那你们还想不想再表演呀。(师介绍游戏玩法)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顶纸板的工具,请小朋友每样工具都去试一试,看一看哪样工具最好顶,轻轻的开始吧。

  (幼儿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尝试用铅笔、油画棒、纸盒、记号笔顶纸板。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师: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讨论相互交流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科学教案05-1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0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