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写话本
一、激趣:
师:看,这是哪里?我们在看几幅大海的图片。 课件播放大海图片
师: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赶海》 板书:赶海
大海对许多在海边生长的人来说是一份美好的回忆,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
作者杨谦这样说:(齐读)每当我唱起这支歌,就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师:只要一唱这支歌,就会想起赶海的趣事,这是为什么?
(说明赶海非常有趣。) 板书趣
二、找趣。
1、赶海究竟怎么有趣呢?我们一起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赶海的乐趣。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页,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
2、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相谈感受。
3、汇报学习成果
4、看看,这么多有趣的事等着我呢,怪不得在暑假的一天,我闹着舅舅要去赶海呢!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什么没有?(我发现小作者很想去赶海。我觉得大海肯定非常好玩,所以我非常想去。)特别是哪个字?(闹字)你闹闹看。
师:是啊,那你们想不想去赶海?好,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赶海吧!认真读一读你觉得有趣的事,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读到哪里想到哪里,读慢些,留给自己想象的时间。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为什么?
三、赏趣
1、热闹之趣
A、出示: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说说你的体会吧!(浪花回过头来不忍离开写得很有意思。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只有人才会回头、不忍心,让人感觉浪花很可爱,所以说这里很有趣。)
师: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兴奋极了)。
师:谁能读出作者的兴奋?(指名读)如果能边读边想象,就更好了。(生自由读,齐读)
过度:刚才大家那朗朗的读书声,让我们体会了追赶浪花的乐趣。板书:追浪花潮退了,可爱的浪花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时,沙滩上来了很多人,我和舅舅也来到了海边,在海边,我们又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B、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能给这句话起个名字吗? 板书:摸海星
师:为什么你把摸呀摸呀读得那么慢啊?后来为什么又读快了?
师:这个嘿应该怎样读?
师:你可真会读书啊!让我们像他一样,感受一下摸海星的乐趣吧! 齐读
过渡:还有什么事很有趣?
C 出示: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呦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1)师:说说理由。
(2)师:谁能读一读。你觉得他读的怎样?
(3)你们能表演出抓螃蟹的乐趣吗? 板书:抓螃蟹要想表演好,就必须先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3)同桌两人合作练习,指名表演
师:你这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你只努努嘴儿,不做声?你觉得抓螃蟹有趣吗?
(4)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呦一声的疼痛大叫,让我们体会了抓螃蟹的乐趣,你们能通过朗读来让所有的人感觉到其中的乐趣吗?(齐读)
D 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我发现你前两句读的特别好,教教我们吧。(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哦。)
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揣摩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它隐藏在里面的感情,然后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情趣。我们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鼓掌!
(2)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对,威风凛凛的。在这里武将指的是------?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你们神气的样子,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3)怪不得我的脚那么痒,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威武的大虾们,你们已经被我束手就擒了,别再那么神气了,快坐好吧!
(4)能给这部分也取个名字吗? 板书:捏大虾
(5)谁能读出捏大虾的乐趣。(指名读)
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那你能不能给他出出点子,让他能读得更好一点?
师:你能采纳一下大家的建议,再试一试吗?
师:真有一种胜利者的样子了。还有想当胜利者的同学也站起来一起捏一捏大虾吧!(齐读捏大虾这一段)
E 刚才我摸到了小海星;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赶海是多么有趣呀!赶海就只有这些的趣的事吗?
生:不是,还有很多。书上说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后面还用了一个省略号。 板书省略号
师:还会干什么呢?
师:捉螃蟹作者已经写了,你能想像一下捞海鱼、捡贝壳或其他有趣的事吗?想一想,用上一些语气词。
F、让我们拿起课本,再次来体会一下赶海的乐趣吧。(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2、柔美之趣
A、师: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是怎样的呢?请女生读第四自然段,想想,此时的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师:老师有个问题想了几天也没搞明白,大家愿意帮我吗?我就不客气了。我想,刚才读的几段都跟赶海有关,很有趣,可这一段没写什么趣的事,好像跟题目没关系。你们说呢?(有头有尾,叙事完整;欣赏美景也很有趣)
师:怎样才能读出它的美,它的趣呢?指名读
C、师:的确很美,老师好象也想通了,去欣赏这样美丽的景致,也是一件很有趣,很快乐的事。看来跟赶海关系很密切呢!那老师想向大家汇报一下在大家帮助下的一点进步,我来朗读一下。(音乐《大海啊故乡》)
D 、路上,海风吹拂着,舒服极了,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跟唱)
三、延趣。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享受了作者赶海的乐趣,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我相信大家都有说不完的开心事。谁愿意把你的开心事说给大家听呢?
四、写趣。
师:这么多有趣的事,如果大家能模仿《赶海》这篇课文中片段把趣事写下来,它一定会成为我们心底最甜蜜的回忆。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他们这样过年》是二年级上册“年的故事”板块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小灵通为线索,带领学生走进意大利、巴西、法国、加拿大四国,了解他们国家不同的过年习俗,并在学文的过程中,体会过年的快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还”。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过年的不同习俗,体会过年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不同国家过年的不同习俗,体会过年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过年的快乐。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板书“过年”这个词,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过年的情景?是的,贴春联,吃饺子,放爆竹,扭秧歌,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过年的特有习俗,它带给我们欢乐、幸福,吉祥、安康,希望、向往。那当我们中国人用我们特有的方式过我们的中国年的时候,你知道外国人是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的吗?和我们一样拥有好奇心的小灵通就在新年期间乘坐“先锋号”火箭到几个国家去探访,领略了他们过年的.习俗,让我们一起学习《他们这样过年》。板书“他们这样”,与前面的板书“过年”形成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欣赏小灵通乘坐“先锋号”火箭拍回来的过年的图片。
过渡:是的,他们是这样过年的,这是小灵通拍回来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1、出示部分国家过年的风俗图片。
2、一边看图一边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3、填空:过年的时候,有的国家,有的国家,有的国家,还有的国家。
这些国家这样过年,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让我们到课文中来找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思考:小灵通都到过哪些国家?
2.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感情,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
3.了解初读效果,认读生字、新词。
⑴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⑵出示生字卡片:期、夕、做、钟、扫、房、还、鬼,开火车读。
⑶出示词语卡片:星期、除夕、做好事、钟声、扫地、房子、还给、妖魔鬼怪,指名读,开火车读。
同学们,课文已经读了三遍了,你知道过年时人们打开窗户,往外扔东西,深更半夜到深山老林里去寻找“金桦果”,在庭院里立风向标,观察风向,下雪时,不把路上的积雪扫掉,堆成雪墙是为什么了吧?那你最喜欢哪个国家过年的习俗呢?我们一起来分享那份过年的快乐好不好?
四、品读课文,随文识字。
新年期间,小灵通乘坐“先锋号”火箭到几个国家去看看他们怎样过年,我们也一起过去看看吧!
第一站:意大利
1、出示课件:小灵通乘坐“先锋号”火箭在旋转的地球上飞行,飞行的火箭落在旋转的地球上,变成一红点,镜头切入在点所在的地方,那是意大利的版图,在这版图上再选一点,再扩大,变成一幅情景图,只见很多人家打开窗,往窗外扔东西。
2、用自己的话说画面的情景,学生说完后,师问:想想看,这是为什么?让我们去问一问老爷爷。
3、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老爷爷的话用红色字区别一下,指一学生读,并回答扔东西的含意。
4、你能模仿老爷爷的口吻说含意吗?
5、你听懂了什么?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6、小结:是啊,新年了,送旧迎新,迎接一个全新的未来,美好的未来。
第二站:巴西
夜晚,小灵通乘坐的“先锋号”火箭又降落了,这是哪?是什么吸引了他?
1、课件演示:巴西的夜晚,当钟声响过十一下,只见许多人家高举火把,唱着轻快的歌儿,向山林里奔去。他们干什么去了?
2、出示“小灵通悄悄地跟着他们”一段,指生读,认识“幸福”、“顺利”二词里面的字,并理解这两个词,用喜欢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3、假如你找到了“金桦果”,你就能得到幸福的话,那你想要点什么?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对生活的向往却是相同的,人们通过这一行动,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对美好未来的一种追求,是的,人们企盼着,希望着,新的一年生活能幸幸福福,做事能顺顺利利。
但这一切是找到了“金桦果”就能实现的吗?
4、小结:真正的幸福要靠我们的双手去创造。
第三站:法国
第二天,小灵通又飞往法国,看到一个小朋友在庭院里立了一个风向标,他正在认真观察风向,这一回,请你们在小组内自己去学,好吗?
1、自学提示:
(1)先自己读读课文。
(2)到课文中找一找小朋友在庭院里立了一个风向标,还认真观察风向,是为什么?
(3)在组内汇报。
2、班内汇报。
3、小结:是的,这只是人们的希望,人们希望着风调雨顺,水果丰收,鱼、畜兴旺。人们企盼着,企盼着生活的美好,步步登高!
第四站:加拿大
最后,小灵通到了加拿大,正赶上下大雪,那白雪积了足有一尺多厚,要是我们,得怎么办呢?让我们自己读读加拿大人是怎么做的。
1、自己读这一段,感知加拿大人的过年习俗。
2、在班内汇报。体会人们对“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向往,并说出一些这样的词语。
3、学习多音字“还”。
不多时,我们已经从意大利到巴西,又从巴西来到了法国,最后在加拿大落脚,你能说说这四个国家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说。
那过年时,你能将这么多的过年习俗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们听吗?
总结: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同样生活在地球村上,可人们过年的方式竟五花八门,这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啊!但不管哪种方式,在送旧迎新之时,人们企盼的愿望是相同,那就是幸福、丰收、平安、快乐!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过年习俗,讲给我们听听。
附:板书设计
他们这样过年
意大利 巴西 法国 加拿大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自读本单元的导读部分。通过读这部分,你知道了哪些内容?(本组的训练重点:了解叙述的顺序;学习这组课文的方法:要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2、明确了本组的训练重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板书),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捞)?围绕‘捞’字,同学们想弄懂《捞铁牛》一课中的哪些问题?学生动脑筋思考后,各抒己见,提出以下问题:“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捞铁牛的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等。教师梳理,并归纳为四个问题:
1、谁捞铁牛?
2、为什么捞铁牛?
3、用什么办法捞铁牛、结果怎样?
4、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提出来的,也是我们这课学习的目标。下面,我们就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3、请同学们自已读课文,读后找出和“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捞铁牛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对应的段落,并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给这几个问题排序。(指名同学到黑板上为这几个问题排序,明确事情发展顺序的意义。)
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同桌齐读两遍,交流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然后在本上抄写一遍。
5、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查资料或同桌讨论解决,再不能解决作上记号。
6、同学们到黑板上自由默写生词。个别容易写错的,老师及时纠正(如:淤、舱等)。
7、给生字组两个新词写在课堂本上。
8、布置作业:搜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浮力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
第二课时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捞铁牛》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具体叙述了宋朝的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沉于河底中的八只大铁牛捞起拖回岸边的经过。)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思考这个问题,读完后,画出这句话。
3、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给“出色”、“工程”、“专家”标上“△△△”
4、“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
5、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从文章的哪些方面能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专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6、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7、八只大铁牛被水冲进了黄河。而怀丙却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请同学们自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思考: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8、指名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想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9、可是,1988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的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每只铁牛重26.1吨,最重的有45.1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没有先进的起重设备,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怀丙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指名同学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如“先”)。读后,指名学生说出怀丙和尚为此做了几项准备工作?同桌齐读后共同讨论,各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四步(潜水摸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意思接近即可。
10、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行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
(1)、保持平衡(举划船的经历说明),
(2)浮力大且一致(接触面积大浮力大)。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1、准备工作做好了,怀丙是怎样指挥大家捞铁牛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边读边画出文章中表示捞牛动作的词,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进行换词指导:“铲”与“撒、掀”、“拔”与“提、拽”等的不同。
12、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指导理解这种因果关系)。
13、观看课件,理解“铲沙拔牛”的经过。
14、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
15、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真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6、男女分段展开朗读比赛。体会怀丙的聪明才智。
17、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一千多年前,怀丙就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8、其实,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运用“水的浮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人物有许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呢?(《曹冲称象》,上一册积累运用上的《挑水过桥》等)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注意读出对怀丙敬佩、赞叹的语气。
19、讨论:想象一下,在当时还有其他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吗?要是现在呢?
20、布置作业:
(1)填空:课后第二题。
(2)小试验:
找一大盆作黄河,泡沫塑料做小船,砝码当铁牛,准备好绳子和沙子回家做这项实验后,写出实验经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全诗。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歌表现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4.练习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舟过安仁》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篙、棹、遮)
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意停顿。
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6.全班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3.诗人喜欢孩子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清平乐·村居》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è。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5.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6.熟读成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学会读书。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会读书。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所学的《孙权劝学》导入
二、介绍作者
1、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
五、研读课文
1、“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讨论“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3、“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在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情况后,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情节要精彩,人物要生动,感情真实质朴。
4、你是怎样读书的?
5、冰心的读书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有选择,然后广泛涉猎,要有恒心。
六、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
七、布置作业
以《我与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忆读书(冰心)
一、多读书:自认字后……晚年(从时间上写)
涉足古今中外,读书万卷(从书的种类、数量上写)
二、读书好:写作情感知识思想品德
三、读好书:挑选、比较
语文教案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珠”“摇”“躺”等十二个生字,并会写“亮”“机”“台”等七个生字。
2.指导学生通过对生字生词的认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同时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猜谜语:“圆圆大绿盘,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当摇篮,小鱼拿它当凉伞。”猜一猜,这是什么?(荷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荷叶的课文——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荷叶圆圆。
“圆”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呢?(圆形,圆圆)
对,所以圆圆是在说荷叶的形状。
二、课件出示荷叶图片
多美啊!在这一片片荷叶当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要求:
课件出示:
读完后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认一认,读一读,努力把它们记住,同时看一看文章总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试着把段号标出来,然后再读一遍。
(让学生圈生字、标段号的方法能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组织交流:
1.生字认读
(1)课件出示12个本课需要会认的生字宝宝,先让学生带着拼音拼一拼,读一读。
(2)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
(3)去拼音检查。
夏天到了,池塘里长满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可美啦!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可是前方突然没荷叶了,大家来帮它搭一座荷叶桥吧!
(用游戏的方式再次强化生字认读情况,让学习时刻被兴趣牵引。)
2.现在,生字宝宝们我们都认识了,如果把它们放回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请大家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再来读读课文吧!只不过这次读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画一画,文中都出现了哪些小伙伴?
(让每一次读都带着目标,有的放矢。)
读完后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荷叶圆圆
小水珠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学写字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看课文插图,说说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句子: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全班齐读。
3.(出示荷叶课件)看到这些荷叶,你觉得荷叶美吗?我们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好这句话呢?自己试试。
4.指名读──评价──集体读。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文中所描述的四个小伙伴当中,你最喜欢谁?它们都说了什么呢?
以“小水珠”为例:
1.课件出示描写第二自然段,指名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看看小水珠说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句子:“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把荷叶当“摇篮”)教师板书:
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躺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
2.摇篮是干什么的`呢?(婴儿躺的地方)
3.所以课文中说:“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4.你知道“亮晶晶”是什么意思吗?(先让学生自己边想象边说,再出示图片,让学生从虚拟到直观,感受亮晶晶所表达的含义。)
5.想象一下,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亮晶晶来说?(拓展延伸学生对词语的适用面。)
6.你还能说出更多像亮晶晶这样结构的三个字的词语吗?(鼓励学生积累相同结构的词语。)
7.指导书写“亮”。
四、课后延伸
回家后,把自己眼中的荷叶画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绘画比赛,看看谁眼中的荷叶最美!
五、板书设计: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躺
小蜻蜓 停机坪 立
小青蛙 歌台 蹲
小鱼儿 凉伞 游来游去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节选自南宋文学家周密的《观潮》,文章用散文的形式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色。多场面描写,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原文还有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游泳健儿水中表演的精彩场面,以及观潮时的盛大场面。描写生动、形象、细致入微。而且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江潮的壮观、江上活动及观潮场面的盛大,写得有形、有声、有色。
文后附了一篇现代文《观潮》,文章通过对大潮到来之前,之中,之后的描写,表现大潮的雄伟壮丽。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同一篇现代文编排在一起,两片文章在内容上有共同之处,所以让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现代文,疏通古文的文意,对于特别的难于理解的名词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主动积累“吞天沃日、若隐若现、人山人海”等词语。
2、 背诵《浙江潮》,熟读《观潮》。
3、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4、 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5、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热爱自然,亲近的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出示钱塘潮图片或播放视频)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章《浙江潮》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这是一篇古文,读起来不像现代文那样容易理解,现在请大家比较《观潮》一篇文章自由读。读准字音。
1.你能根据《观潮》的描写大体弄懂《浙江潮》的意思吗?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读浙江潮,思考:文章写得是什么?
疏通文意,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4.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作者是怎样描写浙江潮的?
作者从形、声、色、势等方面描写了大潮。
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
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③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浙江潮?(比喻、夸张)有什么作用?
5.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特点。
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否可以删掉,它们有什么作用?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交流
2、学生交流有关资料,探究奇观的成因
这么雄伟的'景象都是我们这些身在海边的人所不曾看到的,你知道着雄伟壮丽的浙江潮的成因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浙江潮》
2、写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我们上一节课共同学习了《浙江潮》一文,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文章只用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 检查背诵《浙江潮》点面结合,随机抽取。
三、 自读自学《观潮》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现代散文《观潮》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全班共同学习“潮来时”,课文4—5节。
放映大潮到来时的食品资料,思考: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声大,浪高)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潮声: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形: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序: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3、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四、对比较阅读《浙江潮》和《观潮》
教师范读《浙江潮》指名朗读《观潮》,思考,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只要说出一个是古文,语言很简练,一个是现代文,描写细致即可。
五、写作指导
1、这两篇文章用到了一些相同的写景的办法。比如说比喻、夸张;渲染烘托等。读文章,感受这些方法的。
2、片段练习《课间一瞥》
六、布置作业
查阅关于钱江潮的各类资料,进行研究学习,收集关于钱江潮的古代诗文。
语文教案 篇8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绝句》说课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说课设计
【教材说明】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教材说明】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古诗内容。
【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根据以上分析,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
1、播放春景,引导想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边听音乐,边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引导学生想象。
2、指名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交待课题,齐读课题。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生字:要想走进杜甫的古诗,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的花可美。
让我们去欣赏一下吧!花中带有古诗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在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学生再读古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三、感悟意境品读古诗
1、播放意境图一:春天来了,新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唱歌。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黄鹂可能会说些什么?课文中的哪行诗写了这幅图?这两只可爱的小鸟会怎么读呢?指导学生读诗句:两只黄鹂鸣翠柳。
2、播放意境图二:添上一行白露在天上飞。
交流:你还看到了什么?一行白露在天上是怎么飞的?指导学生读诗句:一行白露上青天。在指导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
3、播放意境图三:推开窗子,远方有雪山。
交流:窗外有什么?指导学生读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你读懂了什么?
4、播放意境图四:江中停泊着船只。
交流:江中还有什么?这只船是从哪里开来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5、指导学生读诗句,注意评价的语言要有指导性。
【生动画面、形象意境图为学生充分展示对文本内容独特的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
6、采用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诵读。
7、在全班展示诵读情况。
【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学生可以学会和他人合作。】
四、拓展迁移开阔眼界
1、给古诗配上音乐。
【衡量学生是否理解了文本内容,就是看学生能否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2、介绍古诗: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又许多诗人都写出了赞美它的诗歌,你知道哪些呢?学生介绍并引导学生读记。
3、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成功心理。】
以上就是《绝句》说课设计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
小学频道 一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书”4个字,认识“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小朋友在家时学习搭积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出示彩色的积木。
师生交谈:你喜欢搭积木吗?你能搭出什么来?
2、板书课题并带课题。
3、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那就让我们快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债拼音读课文。
2、师:谁能靠着拼音朋友的帮助,把课文读通,读准?
三、认读生字。
师:想读好课文真不容易!有一个新朋友我们还不太熟悉!
1、出示要认识的11个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认读。重点指导“平、这、住、呢”的读音。
2、出示没有拼音的汉字,现在,你还认识这些新朋友吗?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有什么好办法?
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师适时点拨:你们发现了吗,“很”字的偏旁很特别,它叫——“双立人”。
4、出示句子(无注音):
(1)平平搭了四间房子。
(2)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3)给没房子的人住。
比赛读句子,看谁读得正确。
四、再读课文。
1、在小组里轮流朗读课文,互相正音、评议,看谁读得正确。
2、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3、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五、指导写字。
出示“业、平、本、书”:
1、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四个字,发现了什么?
写这样的字,要怎么写才漂亮?
2、师在黑板上田字格里示范写“平”字。强调竖笔要写直,而且要写在竖中线上。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出现生字词。指名读。
二、指导朗读。
(一)举行朗读比赛。
1、你觉得哪几句话特别需要老师帮助?
老师指导读好“这些房子都给谁住?”“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三句中的“呢”、“啊”和问句的语调。
2、各自练习朗读,进行准备。
3、比一比谁读得好,
(二)启发想像读。
1、师:你们看,这图上画的.不就是平平和奶奶吗?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
鼓励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大胆想像说。
2、师:原来呀,第3、5、6小节里就是平平的话呀!该怎么读好它?
男女生配合读。(3、5、6小节男生读,其余由女生读。)
(三)师生配合读。
第2、4小节老师读,其余由学生读。
三、读读说说。
1、师:为什么要说“很多很多”,不反其中的一个“很多”去掉呢?
引导学生读、比较、体会。
2、师:看平平多么自豪,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你们能不能也像这样说一说?
3、口头练习:
很红很红的_________;很大很大的____________;
很_______很_______的路;很______很______的_______。
四、说话比赛。
师:平平真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他的理想多么美好啊,他要让每个人都有房子住!小朋友们,你们一定也有很多美好的想法吧。说说看,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1、在四人小组里轮流说。
2、选派代表到台上说,集体评议。
3、小结:理想就像是这积木搭成的漂亮的房子,它可不是一下子就变出来的,要靠我们一块一块地搭,不断地努力才行呀!小朋友的理想也要靠努力学习才能实现的!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精选)09-15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经典】09-10
语文教案(精选)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