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3篇(必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活动目的
1、经力对数量为8.9的物品进行分解、组合的过程,感知8、9的分解、组合。
2、感受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力,思考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8、9的分解组合,感受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筹码”、“数字卡片”、“分合号”
2、 学具:“筹码”、“数字卡片”、“分合号”纸、笔人手一份。
3、 《操作册》第27页。
活动过程
一、运用“数字碰球”游戏复习数的分解、组合。
二、学习8的分解、组合。
1、教师分给幼儿每人8片筹码,按自己的想法分成两份,并用“数字卡片”、“分合号”记录分解结果,先请分成7和1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引导幼儿感受将8分成7和1或分成7和1,虽然改变了两个数字前后顺序,但合起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请8分成2和6,3和5两种分法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解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找出与这种分法的.另外两种记录结果。小结俩个部分数,交换了位置,合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3、请还有不同分法的幼儿展示:即8分成4和4.
4、让幼儿集体完整地读一读8的分解和组合。
三、学习9的分解、组合
1、教师分给幼儿每人9片筹码,让幼儿尝试把自己每次分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并引导幼儿在摆分合式时按一个分数 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来摆分合式并记录,再找出其中有相同数字的分法。
2、 把幼儿分解的结果展示在黑板,并进行检查。
四、游戏活动:做手指游戏“找部分数”。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六、活动延伸:完成《操作册》P27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活动目标很明确难度适中,大部分幼儿能听懂,学会自己操作,幼儿动手能力也比教强,学习兴趣浓厚
2不足:教师讲课不够幼儿化。上课时间太长。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中幽默,诙谐的语句。
2.尝试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
3.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打呼噜、模特步、交谊舞、蹦迪的音乐。
《叔叔睡觉打呼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听“呼噜”声导入活动。
放“呼噜”声,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声音呀?你们家有谁会打呼噜?呼噜声好听吗?你们喜欢听吗?为什么?有一只小老鼠却觉得这个呼噜声好听极了,像优美的音乐呢!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图片学习儿歌,感受儿歌中幽默,诙谐的`语句。
1.完整图片。
教师:请你一边看一边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分段理解儿歌。
(1)是谁在打呼噜呀?叔叔的呼噜乐坏了谁?为什么它们会这么高兴?那他们想干什么?
(2)大灰鼠的全家都有谁?鼠家小姐听着美妙的音乐做了什么事情呢?请一个小朋友表演猫步,我们一起来学学鼠家小姐的模特步。
(3)鼠家兄弟真有趣,他们准备干什么了?猜猜看为什么要编猫怕鼠呢?
(4)现在该轮到谁出来了?鼠爸鼠妈穿了什么?你们会跳交谊舞吗?我们一起来跳一跳(放音乐)。
(5)听:叔叔的呼噜声有变化了,这么活力四射的音乐,你想跳什么舞呢,我们一起来跳吧?
(6)播放叔叔睡醒录音:咦这是什么声音?大灰鼠做了一个什么动作?猜猜它们会对叔叔说些什么呢?为什么叫叔叔明晚还要打呼噜呢?
3.感受儿歌诙谐、幽默的风格,并为儿歌命名。
师:这个儿歌有趣吗?那你觉得哪几句特别有趣。(用儿歌句式说一说。)
我们一起看着图谱说说这个有趣的儿歌。
4.给儿歌取名字。
5.完整朗诵儿歌
(三)提供相关材料,幼儿分组练习巩固儿歌。
1.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念儿歌,使儿歌读起来更好听,更有趣呢?
教师:老师在这儿准备了2组物品我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2.幼儿分组自行选择材料,尝试不同形式的儿歌读法。
3.请幼儿表演不同的儿歌读法。
(四)创编。
教师:鼠大小姐的身材这么好,除了走猫步以外,还会干什么呢?鼠家兄弟呢?鼠爸鼠妈呢?把我们编的儿歌也一起来朗诵一下吧。
(五)小结
教师:叔叔的呼噜声给大灰鼠一家带来了快乐,他们一家是这样的幸福。有时候、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喜欢、不开心的事情,我们把不开心不快乐的事情换个角度想一想、做一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充满幸福。
活动延伸:
1、活动区域:把儿歌图谱投放入语言区,让幼儿读一读,学一学,巩固复习。
2、游戏区域:让幼儿在小舞台分角色表演这首儿歌。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由来】
保护牙齿是大班普通的科学内容,活动内容较为枯燥,于是我在教学形式上下了工夫。一是从幼儿熟悉的事例入手,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龋齿的形成原因以及了解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的目标。二是利用实验材料、图片、课件等多种操作材料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活动前留漱口水;
2、课件:龋齿形成过程图解;刷牙方法图解;
3、学具:每人一个饼干;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1、情景交流,引出牙齿课题。
师:这个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她怎么了?
你们有没有生蛀牙?为什么会有蛀牙呢?
2、讨论龋齿形成的原因。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饼干,吃完饼干后,用小镜子观察牙齿上有什么?
(2)回答问题;牙缝里多了什么?饼干什么滋味?饼干为什么会甜?
(3)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
出示龋齿形成的图片,讲解食物残渣中的糖在细菌作用下会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变黑,成为龋齿。
3、预防龋齿,保护牙齿。
(1)护牙知识大比拼。
看题目做出选择。
幼儿选择后,教师讲解每道题的正确答案。
(2)出示刷牙方法图解与牙刷,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4、韵律:刷牙歌
我们一起来刷牙“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咬合面要来回刷,每个地方五六下,牙齿洁白人人夸。”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幼儿了解了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对人身体的危害,幼儿还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收到良好的效果。整个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从材料、形成到组织的各个环节,教师的语言以及幼儿的表现等,都是个性化浓郁的不断激发孩子欲望的,孩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发现知识的一次活动。总之,是把枯燥的科学活动与语言活动、健康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整合的目的。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教案09-12
[经典]大班教案07-26
(经典)大班教案08-29
大班教案(精选)08-29
大班教案[精选]09-17
(精选)大班教案09-15
大班教案【精选】09-20
大班教案[经典]08-12
【经典】大班教案08-20
(经典)大班教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