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1、学习《过零丁洋》。
2、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3、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全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抒发的爱国情情感,从中受到感悟。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学习《过零丁洋》
1.分小组学习古诗:你们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讨论: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兀。
(2)额联上下两联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3.学习背诵
4.谈感受,升华主题。
从这首诗中,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作者,从这里,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三、拓展延伸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迹,写一则读后感。
四、作业:
板书:
小记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及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哪...不...”,“那是...”等句子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老师,齐读讨论: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承生答师述:是啊,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补充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全诗
1、 教师范读: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想想应该怎样读。
2、 学生自读: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
3、 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
崇(chóng)
浸( jìn )
塑( sù )
4、 认读生词,认准字形:读准字词是读好课文的基础
(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
(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
5、 齐读全诗:字词读准了,诗肯定会读得更好了,让老师来听一下!老师在倾听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
6、 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公有几句,写些什么?并作初步交流。
三、细读第一小节(1-5句)
1、 指名读: 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表现?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 出示: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1)追问:“崇高”是什么意思?(最高尚,最受崇敬)
3、 过渡:你是从那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找一找
4、 交流:
(!)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古今中外,每个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培养,所有人的成长都包含了教师的辛劳)
b.比较句子:读一读,体会哪种说法 更好?
古今中外,哪个…不…
古今中外,每个…都…
(前一语气强烈,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
(2)出示: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教师的辛劳!
a.说说意思。(创造靠人完成,而完成创造的人是由老师培养的)
5、 指导朗读这三句
6、 过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老师,于是诗人送老师这样一句话
7、 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昨天,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
(2)指导理解句意
8、 学了这几句诗,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
(1) 齐读,体会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2) 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3) 再读:让老师再感受一下你们的感激之情
9,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四、作业
1、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小节,写了什么?一起背诵一遍,再去体会一下教师职业的崇高和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二、学习第二节(6-9句)
1、导入: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继续学习下一节:
2、自由读,思考:这一节歌颂了什么?(美好与神圣)
3、轻读思考: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
4、学习第三句
(1) 出示: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2) 指名读句子:谁来表现一下?
(3) 理解词语:“笔尖飞舞”指老师在干什么?“春蚕”指谁?
谁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笑语盈盈”指什么?“甘露”指什么?“茁壮的新苗” 指谁?
谁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4) 指导朗读: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出老师的辛劳,读出老师的亲切。
5、过渡:教师的工作多么辛苦,教师的心灵多么美好。他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学生。于是,诗人又送给他们一句话
6、学习第一句
(1)出示: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2)齐读
(3)讨论句意,交流。用知识和科学教学技巧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人才,教师的教育激起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他们将为美好的明天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4)指导朗读
7、过渡: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培育着代代新人,不思回报。同学们相对老师说什么呢?
8、学习第四句
(1)出示:“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祝愿:老师,您好!”
(2)指名读:谁来读好这一句?
(3)理解:谁来说说看,“鲜花”指什么?“幸福地开放” 指什么?(学生。孩子们在老师的精心培育和关怀爱护下幸福成长)
(4) 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我们的诗人?“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词来代替它吗?(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说明祝愿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诚意的)
(5)齐读这句:让老师听到你最真心的,发自内心的祝福!
9、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10、指导齐诵全诗
三、总结
学了《老师,您好!》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吗?
再诵全诗
四、作业:
1、组词
浸( ) 项( ) 塑( )霞( )
侵( ) 页( ) 望( )假( )
2、选择正确读音
崇高(cóng chóng) 浸透(jìn jìng)
塑造(sù shù)情不自禁(jīng jīn)
3、填上合适的词
铺设( ) 架起( )
塑造( ) 编织( )
4,小练笔(作为周三的日记):
《老师,我想对您说》
板书:
5、老师,您好!
昨天 今天
崇高 现实 理想 感激
浸透 、 蕴含
教师
事业
真理和智慧
美好 春晖和朝霞 祝愿
春蚕、甘露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说明
本次语文七色光围绕本单元主题设计了四部分内容:一是练,是有关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训练。教学时不必向学生讲术语,只要求学生能说清楚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并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即可。二是日积月累,包括趣味填空,目的是积累一些和自然景物、自然现象有关的四字词语。要求学生能背诵下来,并能再列举出几个这样的词。此外还包括名言警句,这两句都是关于立志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勇于探索的名人名言。课前可布置学生广泛收集这方面的名言,在课上交流。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名言,加深对名言的理解。三是知识窗,是有关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四是大家一起来,内容是向同学展示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杰出人物发明创造,刻苦钻研的故事,引导学生在交流和学习中,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大胆创新,积极动脑,敢于发明创造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和名言名句,培养学生理解和搜集词语、佳句的能力。
2.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3.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搜集和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词语、名言、小故事。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创造,勇于奇思妙想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和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词语、名言、故事。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练。
练习前让学生明确题目的要求,并复习一些常用的比喻词,并让学生举一个比喻句的例子。
练习时可让学生自由读句子,体会句子中是否运用了比喻或其他修辞手法,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练习后可让学生仿照练习自己说两句这种形式的句子。巩固理解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日积月累。
名言警句可让学生先读一读,然后理解,最后指导背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立志,促人积极向上的名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调动学生敢想、敢做的创造精神。
3.知识窗。
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个小故事,然后指名请学生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最后交流课前搜集的民间传说小故事。使学生感受前人的大胆想象,创编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生动传说,激发学生奇思妙想的精神。
4.大家一起来。
⑴课前先让学生读懂书上的提示,明确本次的活动内容。
⑵布置学生按要求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准备开会交流。可先组织学生成立小组,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自己小组的特点。如可引导学生为图片编写解说词,编辑手抄报,练习背诵,表演搜集的小故事等。汇报的形式由学生自己确定,教师不必过多参与,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成果展示会。
①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
②其他小组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③评选出最佳成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达到本单元主题学习的目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珍珠鸟因为信赖而与“我”逐渐亲近。
3、研读课文第10段,通过换词比较,感受作者观察细致用词的贴切,感悟珍珠鸟对作者逐渐信赖的变化过程。并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感受作者用词的贴切。
4、探究珍珠鸟对“我”逐渐信赖的原因,是作者对它的不打扰,不管它,不伤害。
5、升华“信赖”的内涵并对“信赖”有自己的理解。
板块一 激趣导入,初读质疑
目标:了解珍珠鸟的特点,并了解课文的作者,并根据略读提示,了解学习课文的相关信息。
过程:
1、揭题
2、说说珍珠鸟是什么样子的呢?读一读。
3、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读通课文,“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
板块二 整体感知,梳理情感
目标:
1、初读课文,根据珍珠鸟和人交往态度的变化梳理课文脉络。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中心句,并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就是“信赖”。
过程:
1、快速默读,课文写了我和珍珠鸟的交往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2、交流:珍珠鸟怕“我”;珍珠鸟生了小雏,小鸟和我慢慢熟悉;小鸟和我亲近;小鸟信赖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整理)
3、是呀,作者写了和珍珠鸟交往过程中的点滴,那么你认为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4、找出中心句读一读。
5、是呀,因为信赖,这雏儿和作者慢慢熟悉,慢慢亲近,慢慢变成了好朋友。
板块三:研读文本,感悟变化
目标:
1、通过换词对比等方式,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发现用词规律,并能联系上下文进行运用,体会到珍珠鸟逐渐信任“我”的情感并进一步感受作者用词的贴切
3、在前后细节的变化中提升对“信赖”的理解。
过程:
1、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了小鸟开始对我依赖了呢?
2、学生交流,并说说理由,师进行适当引导和指导朗读。(8~13)
3、小鸟在一天天长大,和作者也越来越亲近,不光在笼子四周活动,还跑到我的书桌上来了呢。我们一起去读读第十段,研究研究作者是怎样写出这小鸟对“我”的信赖的。
出示第十段前三句: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1、读读这段话,读懂了什么?
2、(亲近),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3、(动词),圈出,并自己去读好这些动词,让人感受到亲近。
4、你能给这些动词换一换吗?(挨——靠、蹦——跳、俯——低、偏——转)
5、比较一下,哪个词更恰当。从而感受作者观察细致及用词贴切。
6、指导朗读,读出小心、警惕、不够放心。
出示第十段: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1、来读读接下来的话,刚才是小心翼翼,那么现在呢?
2、(胆大、放心)从绕、跑、跳等词语来理解
3、小结:正因为有作者的细致观察,正因为有用词的精确,在我们的面前,一只淘气机灵的小鸟出现了,小鸟对“我”不断亲近的变化过程如电影一般浮现出来。
4、射:课文中还有许多细节也是前后可以相互比较的,也能体会到小鸟与“我”之间越来越亲近。找一找,体会体会。
5、学生交流:叫声与呼唤(学着呼唤,叫小鸟回家,体会用词贴切)
落在肩上与趴在肩上(居然趴在肩头睡着了。这小家伙如此胆大,如此放肆呢!不仅仅是信任,还有的是依赖呀。作者只用了这两个动作就让我们感受到了)
6、让我们齐读下面一段,重温这温馨的一刻。音乐中齐读十三段。
7、回归中心师接读: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生接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板书:美好的境界)
板块四 再次读文,探究根源
目标:
1、再读课文,通过作者对珍珠鸟的“不”的研读感受珍珠鸟信赖作者就是基于作者对它的不打扰,不伤害,对它生活的尊重。
2、重整课文内容,感受人与鸟的各谐相处。
过程:
1、默读全文,想想作者在与珍珠鸟的交往中是怎样对待的?(不打扰、不管、不伤害害)
2、根据关键词再次整理课文内容。
3、作者的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是真的置之不理吗?
4、以不打扰、不管、不伤害、不惊吓才得到了珍珠鸟的信赖。
5、“信赖”,什么意思。信赖不仅仅是信任还有依赖。
6、正是因为作者尊重小鸟的生活,默默关注小鸟,才换来了小鸟的信赖,才有了那么动人的一幕。再读课文中心句。
板块五:讨论拓展,锤炼语言
目标:
在练笔中,对信赖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信赖”的内涵再一次提升。
过程:
1、课文学到这儿,你知道作者是谁吗?(冯骥才)有人说,冯骥才有一只生花妙笔,你同意吗?那他这支妙笔妙在哪里?原因何在呢?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2、学生自主交流,指名分享。
用词贴切;描写形象生动;作者把他和珍珠鸟的交往写得非常细致;语言精炼,浓缩主旨……
3、是的,在课文中,作者的那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都浓缩成了一句话,就是……
生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拓展练笔:
其实美好的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鸟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想想生活中那些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用“信赖是……”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5、升华主题
这就是《珍珠鸟》给予我们的一点启示、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信赖是如此美好,我们希望真诚总是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信赖之情流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的高兴心情使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一)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出示生词
盲婆婆 乐呵呵 滚动 捉住 您好
清波 鼻子 齐鸣 得到代替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2)去拼音读词
(3)齐读生词
2.指导读较难读的长句子
(1)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交流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2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请学生谈谈自己这2分钟的感受
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4.“我”面对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共评)
(二)学习第二节
1.“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
2.“我”上学时想让它为盲婆婆唱歌,帮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那“我”平时是怎样帮盲婆婆的呢?
3.此时你看出图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学生?
4.谁能发现蝈蝈歌声的神奇力量?你想象一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的.叫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5.教师小结:蝈蝈的歌声使盲婆婆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看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好像恢复了与五彩世界的联系,她的眼中似乎不再黑暗,而是充满了光明
6.让我们再次把光明带给盲婆婆(指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7.盲婆婆此时欣赏着蝈蝈美妙的歌声,会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节
1.听老师范读第三节,你知道小男孩的心意了吗?说一说
2.谁愿意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后,相互挑战指导读好“蝈蝈儿,蝈蝈儿,蝈蝈蝈……”
三、奉献爱心,升华感情
1.学生谈感受你想对“我”想说些什么?
2.说说你自己以后该做些什么?
3.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4.小结:有了这位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又见到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四、作业
小练笔: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你正打算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吗?请用笔写下你的经历或打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以及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了解读后感的一般方法。
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概述所读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精彩的部分。
情意:激发学生读书和写读书笔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文章的感情,从多个角度中选择一两个角度写己读后的感受。
对策:指导学生反复读例文,感受写读后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引导学生写出所读书本的读后感。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霭侯(诸侯)小年(少年)
做在(坐)手搞(手稿)
永往直前(勇往直前)柏年(拜年)
再帽子(摘)双体日(双休日)
检险(艰)白织灯(炽)
退锁(退缩)晃张(慌张)
那为(位)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来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2、他曾多次住进医院,却顽强地坚强的.活了下来,它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3、后来就不见了,双休日就然还睡懒郊。
4、读了着文章,让我想到一件事。
5、大儿字捷克借蜡烛去搬捆柴,还是失败了。
6、而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其中的一件事令我很敬佩,
交流说说这些句子存在的问题:
有些语句写的太哆嗦。
前后的语句不连贯,看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
四、
从小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读后感大多数写出了文章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并且能写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但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语句不够通顺,前后也不能很自然的连接,个别同学的错别字较多。希望他们今后认真读课外书,写好。
五、集体修改。
1、投影出示(黄天伦)较差学生的习作。
学生读这习作,说说存在的毛病(内容空洞,错别字、病句较多,结构安排较零乱)
2、分小组讨论并修改这习作。
3、交流修改意见。
4、指名读修改后的这习作。
5、学生自由读自己的习作并加以修改。
六、板书设计:
读后感
真实感受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感受飞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给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极力学生要不断创新。
2、学会课文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积累词语。
3、会用“相当于”“差不多”写句子,初步学会打比方的句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作用。
5、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教学难点:“相当于”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积累词语。
2、会用“相当于”、“差不多”写句子,初步学会打比方的句子。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你乘过电梯吗?谁来说说电梯的样子和作用?
2、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种新型的电梯。(板书:自动人行道)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课文。
2、听后说说对自动人行道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自学课文。
1、师生共同商量拟定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自主汇报学习成果:你学懂了什么?(你想把哪个字、词教给大家?)
2、教师随机加以指导或强调:
(1)读准字音:型、增、景(后鼻音)。
(2)教学多音字。
的dì()都dōu()
de()dū()
(3)注意形近字的区别
形速旅购
型束族钩
(4)强调“港”的写法:“港”字右下部分是“横折横、竖弯钩”三笔。
(5)随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五、研读第1、2段。
1、自动人行道是一种特殊的电梯,是一种特殊的人行道。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自由读课文,划划有关的句子。
集体交流。
2、细读重点句,理解课文。
问:读了这两段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号又从脑袋里冒出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穿插解决下列2个重点句的理解。)
(1)“它是一条大型自动传送带,有人叫它平面电梯。”
A、重点理解“大型”、“传送带”这些词语。
B、为什么有人叫它平面电梯?
教师随机以课本为利,演示电梯的`垂直运行和自动人行道的平面运行,帮助学生理解。
C、特点:平面运行(板书)
(2)“它像一条长龙穿行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给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A、重点理解“穿行”、“峡谷”、“增添”、“亮丽”等词语。
B、读读、比比下面的句子。
自动人行道像一条长龙穿行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
自动人行道像一条长龙卧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
长长的自动人行道穿行在高楼大厦之间。
通过研读、比较,体会文中的句子。用“长龙”、“峡谷”这样的比喻,写出了自动人行道的“长”。用“穿行”写出了它的“活动”。教师随机可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高楼大厦的峡谷中”。
C、指导朗读:注意句子的停顿,用朗读表现它的“长”与“亮丽”。
D、概括特点:长(板书)。
六、小结并完成作业。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相关作业。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两个独体字合在一起就成为合体字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感受汉字的魅力。
2.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的字。了解独体字变为偏旁后,其中一些笔画会发生变化;写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穿插避让。
3.能够仿照例子说出数量词,并感受到“一颗”与“一颗颗”等词的区别。
4.学会用“可爱”说话。
5.通过读诗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6.能够介绍自己的学校,在口语交际中培养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校园、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三、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独体字、合体字的头饰、生字卡、投影、音乐、黄豆。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两个独体字组成一个合体字的造字规律。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你能说说你的朋友是谁吗?在汉字王国里,许多汉字之间也像我们一样有朋友关系,大家看他们来了!
课件演示:
(1)(出示:米、分,动画演示)它们两个就是好朋友,大家看,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它们站在一起了,组成了一个什么字?(投影出示:粉)你能用这个字组个词吗?
(2)(投影出示:米、唐)“米”的好朋友特别多,大家看,一个好朋友来了,它们在一起组成什么字呢?试着组个词!
2.做找朋友的游戏。
(把写有“土、成、竹、龙、足、包、衣、君”的头饰发给几个学生,放找朋友的音乐)同学们快看看它们的朋友都找对了吗?组成的新朋友大家都认识吗?你能试着组个词吗?(请学生说出组成新字的读音并组词。)
3.大家真了不起!帮助生字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它们都特别感谢大家,它们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大家看:(课件出示儿歌)
米加分,炒米粉,
米加唐,花生糖。
土加成,北京城,
竹加龙,红灯笼。
足加包,赶快跑,
衣加君,穿花裙。
4.咱们都读读。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5.引导发现,感悟造字规律。
大家都读得特别好,读了这个儿歌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两个独体字组成一个合体字的造字规律)
6.扩展延伸,进一步感悟规律。
你还知道哪些独体字可以组合成为一个合体字呀?(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其他同学能用这些合体字组词吗?(学生组词)
7.试着用刚才组成的字编一首儿歌。
(二)感悟规律,练习书写。
1.大家都发现了,有的.独体字合并起来可以组成合体字,那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呢?
2.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
3.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呢?具体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提示:“粉”左右大小、长短差不多,要写紧凑,“分”的第一笔和第四笔的撇要写过中心点;“城”左小右大,提土旁的最后一笔提要略长,“成”的第一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且过竖中线,斜钩起笔在竖中线上;“跑”左边略小于右边,“包”的第一笔撇不过竖中线,横折钩要写在横中线上,竖弯钩起笔在中心点,要写在竖中线上。)
5.范写“粉”字,指导学生书写。
6.学生练写一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7.反馈评议。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议)
8.再次练写,要求比第一个字写得更好。
(三)词语超市练习,感悟数量词。
1.课件激趣导入:
(1)大家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一列小火车。图下出示填空:一( )火车]谁会填?
2.比一比,谁会填空。
课件继续出示练习:
一( )大风
一( )种子
一( )空地
3.你能仿照样子再说几个吗?(学生练说,教师及时纠正)
4.借图比较感悟。
(1)(课件出示许多树、一棵树的图,出示词语:一棵树、一棵棵树)
(2)对号入座,连一连。(你能选择一下这幅图应该用哪个短语吗?)
(3)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线。(感悟出一棵棵指的是许多棵,而一棵指的是只有一棵)
5.借助实物进一步感悟。
老师说短语,请大家用手中的黄豆来表示。
(1)一颗黄豆。(学生举起一颗)
(2)一颗颗黄豆。(学生举起一小把来)
(3)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注重引导学生说区别)
6.读一读,说一说。
出示词语:“一滴滴汗珠、一封封信”,说一说读了这些短语后的感受是什么。
7.扩展延伸。
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8.朗读词语,读出语感。
9.运用词语练习说话。
(投影出示这8个词语)请同学们从这些词语中任意选择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
(学生练习说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练习用词写话。
1.导入:还记得《蒲公英的种子》这一课吗?老师写了一句描写蒲公英孩子的话,大家快读读。
出示句子:
“蒲公英的孩子长得毛茸茸的,可爱极了。”
2.读中感悟例句是如何写具体的。
(1)自己轻声读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提问:你从哪里感受到它可爱?
(结合图和句子、如果有学生见过也可结合生活实际再说说)
(3)比较句子,感受如何写具体。
(4)课件出示一组句子:
小白兔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十分可爱。
小白兔十分可爱。
(5)对比读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第一个好,因为写出了小白兔的样子,能让大家感受到它为什么可爱。)
(6)有语气地朗读,比一比,看谁能读出小白兔的可爱!
3.总结:用“可爱”写句子,要交代出为什么可爱,怎么可爱。这样就可以让人一下子感受到它可爱了。
4.练习说话、写话。
(1)想一想,你觉得什么可爱?用上“可爱”这个词说一说。
(2)学生练说,教师进行指导,注重打开思路、规范语言。
(3)练习写话,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4)写后评议、修改。
(二)阅读欣赏。
1.自由轻声读诗歌,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
3.自由轻声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4.全班交流。
5.仿说的练习(选做题):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_____的时候,
我们知道_____。
(1)学生思考。
(2)小组交流。
(3)集体反馈、评议。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了解学校,准备充分。
(二)创设情境导入,激活内心需要。
同学们,今天校长交给咱们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任务吗?校长说,一年级的同学来学校的时间不长,对学校不是特别了解,想让咱们班的同学去给一年级的同学当当导游,好好向他们介绍一下咱们的学校。我觉得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三)进入角色,练习交际。
1.确定角色,同桌练习。
2.指名反馈,组织讨论,明确要求。
根据同学反馈的情况讨论: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学生介绍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倾听。
(2)要有礼貌。
(3)把话说明白,说清楚。
(4)要想办法让别人喜欢听,想办法让导游愿意向你介绍。
3.再次练习,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4.全班反馈,比赛评议。评出最佳“导游”。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
3、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
重点:
掌握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
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教具:
准备反映纽约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节奏生活的幻灯。
教程:
一、导入课文
1.师:大家对于纽约的认识有多少呢?
2.师: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 沟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 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 约的摩天大楼之中,看着这座商业帝 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带着这种好奇,让我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 纽约。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1.师: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世界金 融、商业、贸易、文化中心之一,联合国 总部所在地,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得孙 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作为一座 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生机和活 力,生活节奏快速异常,同时也存在竞 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的一面。(播放幻 灯)请大家朗诵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 魅力。
2.请学生讲一讲自己读完这篇游记的初 步感受,提醒学生要注意物质文明的两面性。
三、分析作者观察的角度,掌握其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
1.师:作者分别从仰视、俯视、平视三个 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请大家阅读 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2.师: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便于全方位、立体地层示纽约市 的面貌。
3.师:作者描写景物时采用了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两种方法,如第1段中写 纽约的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峡 谷中……也映照出朵朵白云'是静态 描写。第4段写纽约市的交通状况, '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尽可以坐 在街心岛上享受免费按摩'则是动态 描写。请在文中找出其他例句,并分 析其作用。
4.总结。静态描写作用:勾勒出纽约景 物的轮廓,使读者较清晰而完整地看 到纽约市的真实面貌。动态描写作 用:将景物写活,充分表现出城市的活 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四、宇词积累
指导学生准确认读下列词语,并释义、 造句。(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字词积累
烙印 伟岸 喧嚣 倏地 超尘脱凡 柳暗花明 横空出世 摩天
分道扬镳 风风火火
语文教案 篇10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写母亲的诗歌。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很容易从农村的生活细节写起,江非的《妈妈》则从现代文明的视角写妈妈。
这首诗采用“妈妈,你见过……吗?”对话的语气展开,在妈妈与我之间设计几个提问的排比句式,他明明知道妈妈没有见过地铁、电车、玛丽莲·梦露的照片,对飞机、钞票的概念也止于“天上的一只白雀”和少量的纸币,诗人再用陈述句将这些事物一一解释和纠正,他的解释和纠正恰恰反映了诗人对现代文明的印象,他必须以妈妈能够理解的生活常识做解释,飞机是“落在地上的十间大屋”那么大,点钞机和印钞机上的钞票像“门前的小河一样”,“地铁在地下”,“电车有辫子”,“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妈妈对现代文明的印象看似滑稽、可笑,但这些形象的说法暗示出妈妈生活的窘迫和视野的局限。
全诗20句有15句写现代文明,只有5句写妈妈的生活状态,因为在现代文明普遍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就与乡村世界产生较大的差距,乡村的境遇就变得日益逼仄。现代文明已经进入并占据了乡村青年一代的意识,致使他们以现代文明的视角反观乡土生活。
然而,这些虚幻的描述对妈妈来说并不重要,她更关心的是生计,是在天黑之前能更多地背回些柴火。“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这一句诗真切地表达了为自己的家庭任劳任怨地操劳的贫困母亲的形象。
问题探究
一、怎样理解“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
同样是女人,玛丽莲·梦露作为都市女性的代表,可以尽情享受青春,展示生命的美丽,有自己的事业,过着舒适而尊贵的生活。这是都市文明的受益者。妈妈是一个偏僻山村长大的中年女性,忍受生活的磨难而默默操劳,妈妈的视野只局限于眼前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她的乡村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她虽然生活在21世纪,但是外边的世界对她来说依旧是隔绝的,她属于农耕时代。妈妈是广大偏远农村贫穷、劳作的母亲形象的代表。
二、诗人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通过对妈妈背柴的细节描写“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诗人对妈妈表达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敬爱。妈妈操持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食即柴、米、油、盐,也就是说拾柴是家庭生活重要的部分。而在现代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当城市里的人们面对各种炊具眼花缭乱的时候,妈妈还用着最原始的方法,以柴为炊。作为接受过现代文明的诗人,通过两种文明方式的对比,内心充满无限的感慨和辛酸。从而在内心深处感到妈妈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
语言品味
诗人选取妈妈没有见过的“地铁”“电车”“玛丽莲·梦露的照片”和没有近距离见过的“飞机”“银行的点钞机和印钞机上的钞票”,选取的意象是现代化文明的产物,而不是妈妈身边的事物,这些在都市里司空见惯的事物对一个偏远农村的妇女来说是那么遥远和陌生,暗示着现代文明与乡村文明的距离。妈妈在现代文明面前处于失语状态,都市文明在悄悄地注进她孩子的头脑,但是面无表情地拒绝她,妈妈无力改变什么,只能一如既往地以生命的韧劲面对艰苦的人生。“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这一句诗真切地表达了一种朴素、坚韧的女性生命态度。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江非,本名王学涛,1974年生,山东临沂人。参加第十八届“青春诗会”,获北京文学奖、《诗刊》社第二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主要代表作有《傍晚三种事物》《水是怎样抽上来的》《中秋节》《到北方去》《一只蚂蚁上路了》等。
二、妈妈:凝定在文明之外的形象(鲍昌宝)
在当今充满语言游戏和下半身垃圾的诗坛上,江非的《妈妈》是一首难得的非常本色而优秀的诗作,其诗歌意蕴和精神旨趣,昭示着21世纪汉语诗歌创作的巨大潜力和发展路向。
在汉语诗歌中,“妈妈”的形象已经相当稳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形象成为汉语诗歌永恒的想象。江非此诗在“妈妈”的品质并没有发掘出多少新鲜的内涵:她依然勤劳、无怨无悔、默默劳作,她依然是游子永恒的情感归依和遥遥的牵挂。然而在江非的“妈妈”的声声呼唤中,一种新的诗歌特质出现了,它是如此的简朴,又是如此的复杂,使“妈妈”的形象永远地定格在现代文明与古老的乡土之间。
20世纪最后20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一批批生长在乡村的青年背起母亲们为他们收拾起的行囊,涌进城市,打工或者读书,他们穿行在现代都市里,感受到光电声色的绚烂,震惊于各种物质文明的奇观,接受了现代文化,尤其是娱乐文化的巨大冲击,地铁、电车、飞机、点钞机、印钞机、玛丽莲·梦露等等,既是感官的刺激,又是心灵的改写:他们知道了另一种生活,一种与乡村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趣味,他们似懂非懂地明白了财富的生产过程和奥秘。于是,当他们再回头来看过去的乡村生活,再审视母亲一生没有走出的那块土地,那永远劳累而贫穷的命运,他们内心中有多么大的遗憾和失落、惆怅和茫然。江非,一个经过现代文明洗礼的诗人,当他以这样的视角再来看看他妈妈背柴火的身影时,他的心里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与辛酸。
同样的行走,城市里有地铁,有电车,有飞机,无论多么邻近和遥远,他们凭借这些交通工具轻松而舒服地来回穿行,而母亲却只能背负沉重的生活,佝偻地“爬”行在山坡上;同样是财富,城市人是在“哗哗的点钱声和刷刷的印钞声”中享受着劳动的价值与欢乐,母亲呢,只能面对向晚的夕阳,无言地在自己的背上再添加一点儿柴火;同样是女人,玛丽莲·梦露们以青春、美丽和肉体,这些女性天生的禀赋,享受着生命的欢乐和社会的膜拜,引领着时代和时尚,而母亲,在日复一日的艰难生计中,在乡村小鸟的翻飞中,度过了她最美丽的青春,四十六岁了,还在为着无边的苦难而忧劳,除了身边的乡土,外面的世界与她无涉,她的全部精力和意志只是背回更多的柴火。
当两种人生形态如此强烈地交织在一起,巨大的文化反差和内心的失衡使诗人陷入一种意识的晕眩和情感的错综中,他摒除了所有的华丽和繁复的表达策略,只有一种独白,一种询问,一种接近原生态的事物罗列,在最亲昵的语态中,把自己穿行在两个文明中的感受和体验认真地叙说给妈妈听。这是真正的返璞归真,充满母子情深,富有生活的情趣与韵味,把那些从都市中归来的青年的激动和自豪在最平凡的语言中表达得淋漓尽致。然而,诗人是有艺术的匠心的.,他以良好的艺术感知,在大巧若拙中,巧妙地运用“知道/不知道”之间的所蕴涵的艺术张力:一种对比中不同生命样式巨大反差。
在《妈妈》中,我们发现,居于诗中的意象主体是那些属于都市中的事物:地铁、电车、飞机、点钞机、印钞机、玛丽莲·梦露。它们是如此清晰、高傲,以一种压倒式的力量占据诗歌的中心,母亲和乡村的事物一点点地被逼向边缘,处于附属的地位。在这短短的20行诗中,关于都市事物的列举占用了15行,属于母亲和乡土的仅仅是5行,强烈的对比如此不相称,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追问这到底是为什么。从全诗来看,诗人向妈妈(包括读者)叙说的中心是都市,都市的事物在一种询问中被急切地无条理呈现出来,而对妈妈的叙说却变成了描写,一种缓慢的接近雕刻式的凝定,诗人的艺术用心何在?
当城市以巨大的物质繁荣和生活便利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乡村青年时,实际上,它昭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现代文明将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几千年沉睡的乡村,两种文化的较量以乡村文化毫无抵抗的形式结束。都市迅速成为人们意识的主要图景,控制了人们的主要话语。在诗人的叙述中,都市里所有平凡的事物以一种奇异的方式展开,仿佛一个巨大的神话一样,支撑着诗人的兴奋点和话语中心,他一件件地向母亲展示,充满炫耀,仿佛母亲童年时曾经讲述过的那些神话故事终于在现实中神奇地出现一样。在诗人的滔滔不绝中,现代文明的奇迹被赋予了神话色彩,成为一个充满神秘光环难以置信的存在。面向乡土的城市叙述,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中,终于以一种神话般的方式和力量登场。
在中国新诗史上,诗人对于都市的认知,带有太多的价值判断,美国诗人桑德堡的“都市是邪恶的”论断基本概括了现代中国诗人对待都市的态度,面对都市的抒情,他们或是醉卧舞场,在醇酒美妇中寻求唯美的颓废生活,或是踯躅在冷清的街道上,遥想那些开落在古典里的“容颜”,孤独地守望着消逝的梦境。面对都市,诗人经常处于失语状态中,他们身在此中,然而他们的精神永远不属于都市。江非,一个21世纪初崭露头角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方式摆脱了这种抒情模式,主动放弃价值判断,以一种近于客观的方式,把都市的神奇讲述给中国古老的乡村听,他也摆脱了郭沫若在《女神》中对都市的单纯礼赞,徐迟在《二十一岁人》中的对都市生命青春活力的表达,他在都市和乡村的对照中找到自己的叙述都市的方式和策略,一个相对于乡村来说的文明的奇迹和神话。
《妈妈》的魅力体现在诗中所表现的诗人双重身份现代文明的都市之子和作为乡土中国的母亲之子。作为都市之子,他为占据了物质文明,并以洞悉物质文明的奥秘而兴奋,深感荣耀,他高居于乡土母亲之上,母亲永远只能是他的听众,处于被动地位,无话可说。在诗中他以传道者的身份说话,以一连串的询问开场,他知道母亲对现代文明的一无所知,但他明知故问,一步步把母亲逼到无言的境地,以显示自己作为都市之子的绝对优势,并且迅速告之答案,不容置疑,堵绝了母亲对都市的想象和发言。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对于城乡之间的关系的如此表述,它是一个多么有力的象征啊!然而,作为乡土母亲的儿子,他又是谦卑的,他为苦难中的母亲没有拥有那些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而低下高傲的头:这是自己的母亲,勤劳而朴实的母亲,在苦难中坚强生存而无怨无悔的母亲,养育了如“我”一样的都市之子的母亲。她虽然永远站在现代文明之外,但她凝定为一个不朽的形象在山坡上、麦田里,在祖国的无数的穷乡僻壤中,让我们惦念、忧虑、深思。都市之子和乡土之子的双重身份之间所产生的巨大的情感矛盾和张力,在这短小的诗篇中如此精巧地得以表现,使我们不能不惊叹诗人的敏锐的艺术感觉。
但是,诗人是有困惑的,当一个很少穿裤子的玛丽莲·梦露正在被整个世界所玩味,成为各种时尚杂志所推崇的美学品味,变成都市女性所争相仿效的楷模和男性追逐的情感对象时,乡村母亲背起沉重柴火的无言的形象是那样地触目惊心。“天黑了”,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吗?无数母亲所累积的悠久的生活伦理和生活品格,也将在漫天的黑暗中渐渐消逝吗?当都市之子把一个个现代文明的物件带回到家乡,在改变了母亲的穷苦的同时,又把什么遗漏在这个夜晚?
在这个重大的社会历史转型时期,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思考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07-21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