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尝试用跳读的方式浏览,捕捉符合自己阅读需要的关键信息。
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3、能运用学到的对话描写的方法,尝试进行对话描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相片》一文,本文的作者是(生答)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孙犁被称为“写对话的巧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他的对话描写,看看到底巧在哪里?
二、尝试探究,例中学知
请大家用跳读的方式浏览全文,找出作者的对话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中?
生浏览寻找
谁愿意为我们大家读一读这部分对话呢,在他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作者在进行人物对话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
生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交流作者用到的描写方法。
(一)神态描写
请大家读一读这些段落,用笔勾画出文中对人物神态描写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在书中相应位置做简单批注。
学生自学,做批注。
小组长组织组内交流,汇总本组意见。
全班交流展示,边展示边进行演绎读练习。
师:大家可真会读书,能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情感,这得益于作者在人物对话中运用了的神态描写。
(二)动作描写
除了神态描写,作者还加入了对话时的动作描写,赶快找一找描写动作的词语读一读吧!体会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生自读批注,
全班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小结:作者在人物对话中加入了恰当的神态、动作描写,形象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体现了人物的情感,这是个妙法,怪不得称孙犁为“写对话的巧匠”呢?
(三)提示语
除了这些描写的加入,作者的对话还巧在哪里呢?请大家再次用跳读浏览的方式,看看在对话的表现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
“这相片照得不像”,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像这样的词语告诉了读者话是谁说的,我们称它为“提示语”。那就请大家赶快勾画出对话中的提示语,并仔细观察他们的位置及标点符号的变化,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的布置,感知提示语的位置不同,使用的标点符号也不相同。
(四)课堂小结
通过《相片》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如何让对话更丰富呢?我们可以加入恰当的神态、动作描写,再使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语,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情感。
三、以文带文,实践感悟。
请大家读一读《金钱的魔力》这篇短文,完成短文后面的问题。
读文:
用 画出文章对话中的提示语及有关的人物语言,读一读,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四、课堂练笔,迁移运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对话。请大家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任选生活中的一个精彩镜头,如:老师与你的一次谈心、家长对你的告诫、考试过后同学们的议论等等,回想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用笔记录下当时的情境,记得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特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学会写7个字。学习课外识字。
2、认识新笔画:“横撇、竖弯钩”。
3、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交谈、请教的能力。
4、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2、3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观察插图,学习课文,认识5个汉字,学会写2个,掌握新笔画“横撇”。
教具准备:小黑板、彩色粉笔、插图
教学过程:
一、自学提示:
(一)导入:小朋友,每天上、放学或是周末休息,你们都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么你们愿意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吗?想发现更多新奇有趣的东西吗?
1、观察32——34页图画,图上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3、学习书写“外、多”。
(二)、学生观察图画,自主学习
二、自学检测
说一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板书词语:“外面、世界、认识、中山路”,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认读生字:外、面、世、界、多、路
三、合作探究
(一)、识字方法总结
1、你还认识了哪些汉字?怎样认识的?
2、同学们说一说我们还可以在哪里认识生字呢?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3、把刚才认识的字给小组的字给小组同学读一读,让他们听你的字音读得准吗?
4、讨论怎样向别人请教,谁来评价一下他这样做合适吗?生生互评。
5、小结:向别人请教时要谦虚、有礼貌,这样才能赢得别人好感,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二)、出示句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要留心看,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认识很多字。”指名认读,纠正字音,从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写字
(1)观察“外”是怎样组成的,怎样写好看呢?(左短右舒展)
(2)、“多”字两个“夕”字上下排列,第二个“夕”的撇从第一个字的点处开始写。
(3)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书空。
四、达标训练
学生练习写一写生字,互相评一评。
五、堂清检测
1、按笔顺规则写字
外:共()笔
多:共()笔
2、读一读
外面世界认识很多
3、说一说:怎样向别人请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课文,完成课后认字习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检测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能认更多的字,你们把这些字带来了吗?
1、学生展示,在生活中认识的汉字。
2、小组中互相教一教。
3、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吗?你是怎样向别人请教的?
二、自主学习
1、读一读金钥匙和冬冬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2、采用喜欢方式认读课本35页的字词?
三、合作探究
1、这段话中有什么不明白的词吗?
2、昨天你们为什么找到了这么多字呢、(因为留心)那在你找到字的同时一定看到了自己没见过、没听过的事情吧?对呀,这就新奇有趣。
3、你知道哪些识字方法?
4、开火车读字词,纠正字音。
四、达标练习
1、同桌之间互相检查11、12单元的字会不会认,要求会写的字会不会写?如果都学会了,奖励自己三个五星。
2、开火车读字词。
五、堂清检测
1、读一读
道站所店角市路
2、你知道哪些识字方法?
3、课外认识15个以上汉字。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珂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酒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景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别”;“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这是贾至与王八员外之间的“愁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与妙龄歌女之间的“泪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苦别”。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长度,别有重量,别能消魂,别能减肌,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别时难舍难分,又是企盼早日相聚的急切。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又是怎样写“别”的呢?--板书[雨霖铃]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二.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雨霖铃》又是一首词作。
我们知道,词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那么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三.大家不要以为我们只能通过逐字逐句的推敲分析才能深刻地体会得到一篇文学作品的精妙之处。
我一直在考虑,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真正地把握了一篇文学作品。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如果你感动了,你又不妨用自己的声音把它表达出来。
基于这种考虑,我想这样来确定我们这堂课的主题:声请并茂地品读《雨霖铃》。
下面,我就想来试一下,我想用我的声音来诠释我所理解的《雨霖铃》。
今天,我带来了三段音乐,请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个和《雨霖铃》的意境相应的配乐。选用背景音乐。
教师范读。
四、诵读不是比谁的气门长,不是看谁嗓门大。
诵读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应当以一种和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情绪相协调的感情来掌控和润饰好我们的声音。正如我们不能把《满江红》唱得欣喜若狂,不能把《健康歌》唱得悲悲切切。所以,确定我们所诵读的`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很重要了。
那么,《雨霖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伤离别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发言讨论,互相补充印证。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来确定《雨霖铃》的感情基调:悲戚低沉。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这首词的上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的情景,下半片主要是写别后的情景。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离情别绪。好,请同学们酝酿一下情绪,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诵一下这首词。学生齐诵。
五、我们还可以把这首词处理得更细腻一些。要想用声音更细腻地处理这首词,有个前提,那就是得深刻地理解这首词。
解读:明确:无比缠绵、无比依恋之际,天色已晚,雨刚停,无情的船夫催促上船。无心绪饮,却不能不饮,只能以酒消愁,希望将愁绪和酒一并饮下。本句在矛盾冲突中写出难舍难分之情。分析b句:为何凝噎?真的是无话可说吗?想说什么?明确:船夫催发,不得不发,执手告别,手握着手,紧紧不放,泪眼望着泪眼,此时忆昔日欢聚,想他日离分,无语中又有多少叮咛嘱咐,有多少柔情蜜意,但伤心泪流,千言万语,塞满了喉咙挤满了牙缝,情如潮涌,不知从何处说起。执手……凝噎\是情态的细致刻画,应属于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哀婉缠绵、无比依恋、难舍难分的离别场面。而达到的艺术效果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过渡:这是在凄凉、凄楚的氛围之下,所展现的离人离别时刻的动人场面。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表现出来,离人的未来又将处于怎样的情景之中呢?我们看下阙。在文中找出留恋和催发\说出想象之词
解读第一句话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句话,一眼看过去,就是一句写景的文字。就这句话,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方,他说,这句话就好比是一篇日记的开头,仅仅是为了交代时间、地点、天气状况,所以我们应当以一种平和的叙述语气来读这句话(师用叙述语气范读),这样来处理好不好?
生答:不好。师问:为什么?学生发言指出此句话虽明写景,却暗含情,环境氛围多悲戚之意。
教师明确:这句话作者以凄凉的环境来暗寓他凄凉的离愁。所以,此句起调应起得低沉伤郁,句与句之间应做稍长的停顿,要读出悲、凉\的味道来。解读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
现在,大家想象,你马上要和你的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分别,你到机场或车站去送他,两个人彼此握着对方的手,眼泪无声地落下,想开口安慰一下对方,可这一开口,到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嘘之声。
让学生深入到这种情景中去,并试着用此种感情来读: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此处写离别之情,当属离别之情的高潮。所以读这一句,语调应该来得更凄切一些。我想,这一句话由感情细腻的女生来读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女生朗读。
解读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我想这样来读这句话,大家看行不行。师以一种极有气势的,昂扬爽朗的语调朗读。
我读出这种气势没有?生答:读出来了。那么这样处理好不好呢?生答:不好。
我读出这句话的味道没有?生答:没有。那我们这里该读出什么味道来?学生发言,认为老师的朗读处理方式违背了本词的基调,且这句话所写景象仍然饱含愁绪的。
继续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这里只有因与心爱的人分别而造成的离愁吗?还有没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其他什么愁绪?
学生讨论,并举手作答,得出结论:还有此去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身世之叹,失意之愁。
教师总结,并提示读这一句的时候在凄切的基调上应加上苍茫厚重之感。
这句话由男生来读比较合适。全体男生读此句。
好了,上阕我们分析得比较熟透了。现在,我们酝酿一下情绪,然后带着刚才大家一起分析品味出来的微妙细腻的情绪把上阕来一次完美的表现。生齐读。
下片,我先把它交给大家。用你自己的理解去表达。(作一个课下作业)
分析下一阕:大家已经品读了上片,我们看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和上阙哪些语句相应?本句的作用是什么?引导:重点看伤离别\和冷落清秋节明确:伤离别\总括上阙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的情。冷落清秋节与上阙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相呼应本句既承上又启下,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表现出来,离人所设想的今宵\和此去经年将面对怎样的情景。
重点分析一下---杨柳岸晓风残月[千古名句]。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来,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经具有了必然的联系。酒醒后偏偏停在杨柳依依的岸边,难免使离人想到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景,怎能不叫人倍感伤痛。李憬《应天长》的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边病\,周邦彦《关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显的说明这种情况;晓风\乃秋天拂晓之风,比傍晚之风更凉,酒醒偏遇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凉,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离人都希望去时有日,归时有期,月圆之时想必也是团圆之时。--但是,离别之人又偏偏遇上残月,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韦庄《荷叶杯》的惆怅晓莺残月,相别,都是把别情和这时候的景象联系起来说的(温词还提到柳\)。这里我们在谈以下“酒”和“愁”,李白曾有诗句“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念奴娇》“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自古以来,酒与愁就是相联系的。词人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弯破镜\般的残月,使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本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分明是这样一幅画面:倚着船舷的离人抚摸着岸边飘拂的垂柳,遥看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离别情景,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真是天亦凉人人更凉,借酒消愁的初衷不但没能实现,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因此,本句很难确定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境界,被传颂为千古绝唱,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b、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明确:离开了心爱的人,自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虚设吗?其实,不只是虚设,每遇良辰好景反而会引起对情人的思念,勾起无限的伤情。两情分离,欢情难再,知音难觅,凄凉倍至。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结:这是下阙离人设想的今宵和经年\所处的景与情,是想象之境,是离愁的进一步拓展。
六总结扩展(整体回顾,强调情与景的关系):词的上阙在凄凉环境的衬托之下,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状。下阙设想远别后的思念和久别后的凄清。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情景分合,景为情设,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欣赏北宋婉约派其他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2、预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豪放旷达《念奴娇》,婉约缠绵《雨霖铃》----苏柳词比较赏析
八、板书设计:
《雨霖铃》
别前(实)--情语:执手相看泪眼
景语情景交合
情语实写:寒蝉雷雨虚实相济
别后(虚)--景语虚写:烟波暮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完成词语、诗句、警句的积累。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3、品味关键词句,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
4、进行爱情观教育,帮助学生把握萌动的青春。
教学重点:目标三
教学难点:理解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
教学课件:课件,学生了解经典的爱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积累诗词,导入新课。
1、 播放《梁祝》小提琴曲,师诵读导入。
优美凄婉的旋律,将我们引入美妙的爱情世界当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爱情的乐曲就已经奏鸣。以爱情为主题的优秀诗作,已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2、 课件出示“诗咏爱情”,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宋] 秦观〈鹊桥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宋]朱淑真〈生查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 在几十年前有一位14岁的少女向他的父亲提了一个问题“爸爸,什么是爱情?”这个女孩的父亲专门为女儿写了一封信,给了她诗一般美妙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致女儿的信》。
4、 板题。简介作者。
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②思考:文章内容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上帝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中发现了什么?
2、 同桌讨论后交流。
(1) 出示课件“词语”。指名读词语,解释重点词“真谛、无与伦比、怒不可遏”。
(2) 交流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年后,“上帝从……力量。”——爱情 五十年后,“上帝……东西。”——忠诚 又过三年,“他的一双……力量。”——心灵的追念)
三、 品句子,感悟爱情的真谛。
1、 (1)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一年之后,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发现了什么?(爱情)
五十年后,上帝又发现了什么?(忠诚)
(2)想一想,五十年啊,爱情双方都干了些什么?
(繁衍后代、开辟田地、建造房子、种植果树庄稼、教育子女、共同战胜困难等)
(3)五十年啊,美丽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生活之犁会蚀去青春的活力,想一想,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自然灾害、生病的痛苦、生活中的矛盾等)
(4)半个世纪的风雨中,他和她分担生活中的挫折,共享收获的喜悦,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同学们,这就是(忠诚)啊!
(5)又三年后,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发现了什么?(心灵的追念)
小土丘上,老头的眼神忧郁悲伤,他可能想些什么?
(妻子美丽的容颜、他俩恩爱的生活、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等)
(6)同学们,“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无情的岁月夺走了心爱的她,但她的温柔永远留在老人的心中,这就是心灵的追念啊!
2、作者把“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为什么?
(真正的爱情时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的追念,是人间的挚爱,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
3、故事中上帝前两次看到爱情后是怎样的表情?(勃然大怒、怒不可遏)
(1)照前两次推论,第三次应是暴跳如雷了。但第三次上帝是什么表情?
齐读句子“上帝久久地伫立……大地上的上帝。”
(2)大家想一想,上帝当时在思索什么?
(为什么我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征服人类的爱情,而且人都死了,爱情居然还存在?)
(3)为什么说上帝离开了,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小组讨论,交流。
(人类创造了爱情,上帝无法使爱情毁灭,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可以献出生命,包括信仰、理想,当然更包括爱情!所以,凡是闪着人性光辉的东西,都是不可战胜的。)
4、课文的最后两段,作者的奶奶和作者对爱情的内涵都作了阐释。默读这两段,画出你感悟较深的句子。
交流句子。课件出示。“①万物生存……真正的人。②爱情,他高于上帝……纽带。”
同桌讨论,交流句子的含义。
(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每个人都会死,但爱情延续了生命。人从相爱开始,彼此忠贞不渝,爱情产生了下一代,爱情的力量是永恒的。)
5、 爱情作为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美妙的爱情故事,你都知道那些?
(梁山伯与祝英台、海的女儿、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1) 播放“化蝶”,学生略述“梁祝”的故事。
(2) 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
6、“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同学们想一下,此时,你对真正的爱情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写话,交流。
四、 爱情教育,把握萌动的青春
1、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自己心中的那颗爱情的种子?
2、 课件出示名言。“人的爱情应当……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思考,谈想法。
(师小结:一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只有抓住机会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收获最珍贵的情感。)
3、 总结全文。
(1) 课件播放歌曲“最浪漫的事”。
(2) 音乐中教师总结。
本文作者把自己对爱情的感悟,通过神话故事来告诉自己的女儿,文采飞扬,富有趣味。同学们今天虽说还不适宜谈情说爱,但是可以谈论爱情,可以有智慧的、精神的准备。你们在一天天成长,再过若干年,你们也会迎来自己的爱情,迎来自己的家庭,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但是,只有懂得爱情的人,才会拥有这样诗意的人生。
附: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是什么?
美 爱情 勃然大怒
和 忠诚 怒不可遏
力量 心灵的追念 思索、离去
爱情的力量是永恒的!
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 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 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2.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 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二、学情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小说兴趣较大,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教法分析
1.整体感知法
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况,从整体感知小说。
2.比较教学法
与《变色龙》比较,抓住人物善变的特点,理解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自主讨论法
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四、学法指导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环境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以及与《变色龙》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 力的培养。通过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学艺术的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荷花》教案11-26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