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3 10:07:2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范例9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范例9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科学探索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2、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使用符号记录物体的沉浮。

  活动准备

  1、试验材料: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泥、石头、树叶、乒乓球。

  2、记录卡、水槽、笔。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通过观察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难点:尝试使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马上就要过节啦,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节,可是它不会游泳,它怎样才能过到河那边去呢?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泡泥、石头、叶子、空瓶子、钥匙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二)实验探究

  1、师:浮在水面的就可以当作小船,沉下去的就不能当作小船。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看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3、教师小结:树叶、积木、乒乓球、空瓶子等可以浮上来给蚂蚁当船,而石头、钥匙、硬币则不可以。

  (三)活动延伸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请小朋友动手实验起来吧,并将实验结果简单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实验活动,由于这种类型的活动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开展的较少,幼儿显得格外兴奋,参与的热情很高。“浮沉原理”本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泡泡泥、积木玩具、石子、乒乓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把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让它也沉在水底下呢,让幼儿动脑筋想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索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幼儿对这次活动至始至终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

  总体来说,课堂效果较好,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少数幼儿纪律不够好,课堂场面一度较混乱,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的,在以后教学中,课前准备方面我还要多下功夫,以便更好应对课堂突发情况。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班级美工区摆放了一些收集回来的纸盘、吸管等废旧物品,我发现自由活动时间段几个男孩子总是挤在一块尝试表演“杂技”,有的用笔顶纸盘,有的用吸管、有的用手指,忙的不亦乐乎……,我在思考:借用某些材料把纸盘顶起来,这中间涉及支撑面的位置是否在纸盘中心的问题,孩子们自发的游戏不就是一个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吗?而新《纲要》也提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积极的经验。于是,顶纸盘的活动就生成了。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2、尝试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实践操作的结果。

  3、通过撑纸盘的活动,初步感知纸盘的'中心点。

  活动准备

  圆形纸盘、纸巾筒、大头笔、吸管、铅笔、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1、出示物品,提出问题:

  今天我想考验一下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看,这是什么东西?

  2、请小朋友们预测:如果把纸盘放在纸巾筒的上面,纸巾筒能不能像撑雨伞一样把纸盘撑起来呢?大头笔、铅笔、吸管能不能把圆形纸盘撑起来?

  二、预测

  1、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示范记录方法:这里有张记录表,请你根据自己的想法填上答案,如果你认为这些材料能把纸盘撑起来的请在相应的表格上打勾,不可以的请打叉。好现在开始行动吧。

  2、幼儿独自记录预测情况。

  3、集体统计幼儿预测情况:

  三、感知探索一:多种材料操作撑纸盘

  1、幼儿第1次操作,探索用纸巾筒、大头笔、铅笔、吸管究竟能不能把纸盘顶起来,并做记录。(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鼓励:不着急,动作轻一点、慢慢的试一试,多试几次)

  2、请幼儿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探实验结果。(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可以相互交流一下,等一等还没完成的小朋友)

  3、集体交流:集体统计实际操作情况:请你看着你的记录表告诉我你的实验结果,用纸巾筒可以把能纸盘撑起来的请举手,不可以的请举手,……(教师强调预测和实验的结果有些不一样)

  4、请幼儿示范用四种材料撑纸盘:现在请大家一起来示范用这四种材料撑纸盘。

  四、感知探索二:重点操作用吸管撑纸盘

  1、提出问题:情况有所不同了,为什么同样是用铅笔(吸管),有的小朋友可以把纸盘撑起来,有的不行呢?下面将要请小朋友进行第二次实验,请听清楚要求:刚才已经成功撑起纸盘的小朋友要想想你是怎么做到的?还不能把纸盘撑起来的小朋友想想办法,看看这一次能不能成功?请你们把第2次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明白了吗?

  2、再次统计实验结果。幼儿再次操作后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重点关注怎样操作,吸管才能把纸盘顶起来。师:看看你们的记录表,刚才第2次实验结果是……请举手;纸盘都撑起来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开始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提问几个小朋友)

  五、感知探索三:感知物体的中心点

  1、幼儿分两组分别示范用吸管撑纸盘,两组幼儿相互观察,提出问题:看看纸盘现在都站在吸管的上面了,有发现什么问题吗?纸盘站在吸管上都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哎,为什么有的纸盘摇摇晃晃?究竟纸盘撑在什么位置才会最平稳?

  2、幼儿操作,找出撑纸盘的最佳位置,并做上记号。(教师提示:如果找到了撑纸盘最平稳的位置请用手按住纸盘和吸管,然后到过来,在上面画个圆点。)

  3、幼儿分享交流寻找撑纸盘最佳位置的操作方法:师:找好了吗?大家一起来试试,看看现在纸盘是不是都站的又平又稳?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小圆点的?这个位置是纸盘的什么地方?

  4、:纸盘最中心的地方,也就是中心点,找到中心点就可以把纸盘稳稳的撑住。

  5、证实自己是否找对了中心点。

  (究竟幼儿刚才的中心点找对了没有?老师有一个办法,将纸板对折两次,打开后会有一个十字“⊙”的交叉点,看!这就是中心点了!现在,请小朋友撑着纸盘回教室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小动物找家》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以小鸭子排队、游泳和鸭子找家的情景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数一数、排一排、分一分、连一连这个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物体的特征,并逐步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进行分类,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案例描述:

  一、小鸭子排队——正确认识8以内的数量。

  师:一天天气真好,小鸭子们要出去学游泳了,一共有几只小鸭子?(8只)猜猜谁会带小鸭子去学游泳?小鸭子们快来排队。鸭妈妈们都带了几只小鸭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按照鸭妈妈身上的数字,给小鸭子排队。

  分析:《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环境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因此,在第一环节的以情景“小鸭子排队”导入活动,使幼儿很快的被带入到富有情节游戏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更轻松地引导幼儿正确认识8以内的数量,并根据鸭妈妈身上的数字(标记)找出相应数量的小鸭子,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小鸭子游泳——按物体的`大小或颜色特征分类。

  1、师:一个池塘太小了,小鸭子呆不下,请你想一想,把小鸭子分在两个池塘里,而且要让小鸭子一看就知道应该在哪个池塘里游泳。(先和同伴商量一下)

  2、引导幼儿根据小鸭子的大小或颜色分类。

  (1)请幼儿说说:你想怎么分?为什么?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为什么这么分?(根据幼儿提出的一个特征,教师出示相应的标记,请幼儿根据标记分类。)

  3、教师,归纳几种不同的分类依据,如:大小、颜色。

  分析:中班的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让他们将小鸭子分在两个池塘里游泳,而且让小鸭子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去哪个池塘时,幼儿自然地想到了平时分组或收拾玩具时的标记,于是根据小鸭子身上的特点,按大小或颜色分别送到两个池塘。调动了幼儿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幼儿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

  三、鸭子找家——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1、时间不早了,鸭妈妈、小鸭子要回家了,它们住在哪个家?

  2、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房子上有两个标记,要按每间房子上的两个标记把鸭子们送回家。

  分析:把知识呈现给儿童或马上回答他们的问题或立刻指出他们的错误,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公布答案重要得多。因此,在按物体的大小、颜色两个特征分类这一环节,教师先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并允许幼儿演示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这时,教师作为一位旁观者,和其他幼儿一样注视着每一位上来操作的幼儿。当一位幼儿只按照房子上的一个特征(颜色)送小动物回家时,教师没有立刻给予纠正,而是引导他自己来发现这一问题。这时,下面的幼儿早按耐不住了,纷纷想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但是教师并没有让该操作的幼儿马上回去,而是借机给他一次发现问题的机会,“你觉得鸭子能回这个家吗?下面的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了,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呢?”该幼儿一看,一下子找出了自己的错误,马上自己纠正过来,于是教师追问:“为什么刚才的那个房子不是这只鸭子的家?”“我只是看了房子上的颜色,没有看大小的标记,所以送错了。”于是,教师趁机:“刚才东东小朋友只看到了房子上的颜色就送鸭子回家,结果找错了,所以在送鸭子回家时,一定要看清楚房子上的两个标记才不会找错。”于是,在这一出现问题又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很自然地掌握了根据物体的一个或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幼儿自己发现、解决的问题使幼儿更易接受和掌握。

  四、幼儿操作——练习按物体的特征分类。

  1、出示幼儿操作材料,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先找一找图片上物体的特征,再连线。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独立思考,作业清楚。

  3、幼儿相互检查;展示个别幼儿操作结果,集体检查。

  分析:通过上面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的学习,幼儿已掌握了按物体的一个或两个特征分类的方法,为了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在最后的环节让幼儿自己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并通过相互、集体检查,提高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反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创导发现法,他认为:“教学不仅应使孩子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他主张教师材料,引导儿童自己去探索事物,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做出结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材料,最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归根结底是为幼儿感知、观察、操作准备的。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鸭妈妈3只(身上分别写数字5、2、1),小鸭子8只(2只大花鸭、1只小花鸭、3只小灰鸭、1只大灰鸭、2只大黄鸭、2只小黄鸭),运用一些能移动、具有暗示性作用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数一数、排一排、分一分、连一连等环环相扣的活动中,产生很强的探索欲望。通过探究操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孩子们乐于参与、乐于交流。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从活动的生成,活动条件的创造,材料的准备(活动教具、教师相关知识的储备),问题的提出,到幼儿探索过程中切入等等,教师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虑和周密安排。这样才能组织好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内容

  冬天来了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冬天的季节特征,了解动物、人类不同的过冬方式。

  2、知道冬天的时候应该多运动,身体才能更健康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三、活动准备

  ㈠冬天的情景图片若干

  ㈡幼儿已了解一些冬天的特征(活动前教师让幼儿向爸爸妈妈了解)

  四、活动过程

  ㈠问题导入:说说冬天的变化?

  1.师:现在进入什么季节了?(冬天)冬天是什么哪?冬天有些什么变化哪?

  2.教师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表扬回答积极的幼儿。

  3.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让后再请幼儿进行回答冬天的特征。

  4.教师小结:重点关注冬天动物迁徙、人们衣着等方面的变化(冬天人们换上了厚厚的冬衣,戴上棉帽……)

  ㈡游戏:找冬天

  1.冬天还是怎样的哪?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在众多图片里找出冬天情景的图片,并说说为什么说是冬天?

  3.进行小结。

  ㈢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交流感受了冬天的季节特征,了解了动物、人类不同的.过冬方式。知道冬天的时候多运动,身体才能更健康。

  小百科: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保存蔬果的几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学习自己动手保存蔬果,尝试将自己的观察和实践记录下来。

  【活动重点】了解保存蔬果的小妙方,享受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难点】学习自己动手保存蔬果。

  【活动准备】

  1、新鲜葡萄、葡萄干、咸菜、黄瓜切片、苹果酱、水果罐头。

  2、盐、小纸盘若干。

  3、PPT课件、学习单。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昨天老师收到一份邀请函,图图家里的水果和蔬菜大丰收了,想邀请我们一起到他家做客。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图图家里究竟有什么好吃的水果!(播放PPT),(幼儿看图说一说)。

  2、图图家里有那么多的蔬果,可是他却很不开心,为什么呢?因为太多的`蔬果没吃完,被坏蛋细菌给知道了,它们都跑到了蔬果上面大肆破坏,把很多的蔬果都弄坏了!这可气坏了图图!图图想请我们班小朋友帮忙想个办法,看看怎么样才能把这些蔬果保存起来呢?

  二、了解保存蔬果的方法。(边讲述边看PPT)

  1、平时爸爸妈妈如果有吃不完的蔬果都是怎样保存的呢?

  引导幼儿回答“放进冰箱。”(冰箱里面冷冷的,温度很低!藏在蔬果上面的细菌就会被冻死,但是蔬果本身却不会受到影响,所以蔬果可以保存下来。)

  注意:分门别类地放。

  2、图图把蔬果分门别类地放进冰箱里,可是问题又来了,蔬果实在是太多了,冰箱都放满了,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保存蔬果呢?

  (先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再结合PPT讲解)

  (幼儿可能会说到:用保鲜袋装起来、放在窗口通风的地方、包保鲜膜等。)

  看图讲解:看看老师找到的好方法吧!

  A、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干。出示葡萄干,请幼儿尝尝,它容易保存吗?

  小实验:请两名幼儿上前分别捏新鲜葡萄和葡萄干,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晒干之后的蔬果极大的减少了水分,细菌没有水分便不能生存下来。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用晒干的方法保存的,如:晒白菜、干辣椒、猕猴桃干等。

  B、除了晒干外,还有用盐来腌。盐是一种很厉害的卫士,它能把蔬果上的细菌都杀死。我们把蔬果洗净切好,再抹上盐进行腌制,比如:腌黄瓜、腌豇豆、咸菜等。

  C、另外还有浸泡在糖浆里的方法。我们这里用的是果糖。果糖就像一面保护罩,把蔬果包起来,细菌就不能伤害它们了。比如我们可以把苹果浸泡在糖浆里来做苹果罐头,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水果可以浸泡在糖浆里来保存,像:樱桃、杏肉等。(幼儿观察水果罐头)

  3、总结:好了,我们一共帮图图找到了几种保存蔬果的小妙方呢?一起来看一下,分别是:冷藏、晒干、用盐腌和浸在糖浆里。图图让老师给小朋友说声谢谢!来,一起夸夸自己吧!

  三、实验探索:一起动手制作腌黄瓜。(课前洗手)

  1、找了这么多好方法,我们就一起来帮图图腌黄瓜吧!

  2、幼儿分组实验,在黄瓜片上抹盐进行腌制,腌好的黄瓜片放在小盘子里。

  (强调:把盐抹均匀,多抹一些,但不要把盐撒到桌子上,保持桌面整洁。)

  3、用小毛巾擦干净手,将小盘子端到指定地方。

  4、老师拿出一盘没抹盐的新鲜黄瓜片,将它和腌好的黄瓜片一起放到干燥通风的地方。(盘子颜色区别开来)

  5、出示学习单。请幼儿每日观察,并记录两种黄瓜的颜色和形态变化,完成学习单上的记录表。可以画图,也可以请老师帮忙记录,要坚持记录一个星期。

  四、品尝老师带来的保鲜蔬果。

  1、葡萄干:冬天很少吃到新鲜葡萄,但葡萄干一年四季都有!

  2、尝尝咸菜吧!它是用盐腌的,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还很好吃!

  3、尝果酱:它是什么味的?是用什么水果做成的?

  五、活动延伸:今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保存蔬果的好方法,还动手腌了黄瓜,那我们回家后帮爸爸妈妈保存果蔬,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指导要素

  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活动建议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活动反思

  沙子由于平时接触的机会较少,所以孩子们玩沙子时非常兴奋。将难点设置为选择合适大小的工具装沙子,帮助小班幼儿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参与游戏的幼儿均能有目的的选择大的沙铲以达到装的快的目的,活动目标基本完成。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需要在情境化的游戏中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对有关数学问题的认识。这学期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马路边的标志,商店以及各种路线图开始产生兴趣,因此,我们设计了《找路》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故事情景中去感知去寻找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多条可行走的路线,启发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对同一问题寻找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活动还能让幼儿感知两点之间因为选择路线的不同而经过的设施、建筑物也是不同的,并能根据任务和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路线行走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获得许多在生活中密切接触却往往容易被忽略的信息。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起点和终点之间多条可行走的路线,发展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实践,让幼儿知道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乐于尝试。

  3、引导幼儿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与人交往。

  三、活动准备

  1、相关教学PPT

  2、路线图(自制)

  四、活动过程

  (一)、初步学会观察画面,感知"经过xx到达小熊家的路线"。

  1、故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直接出示ppt封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师:你从图片上发现了什么?

  2、小兔、公鸡、小鸡到小熊家做客。(出示路线图1)

  A、观察小熊家的位置。

  B、分别观察三条路旁的不同风景。

  C、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说"经过…到达小熊家"。

  (二)、通过故事的发展,引导幼儿进入小动物追赶狐狸的故事情境。

  1、出示PPT,继续故事情节。(师:"狐狸抱着小鸡要从车站逃跑,我们赶快赶到车站去,咦!车站在哪里?")

  2、出示(路线图2)观察:

  A、先观察路线图,找到小熊家和车站,认识起点和终点及街道上的建筑物名称。

  B、引导幼儿说出要从三条不同的`路分别去追赶狐狸。理解"从xx出发经过xx到达xx"的多条路线。

  C、"动物们到达车站,但是狐狸已经逃走了,狐狸带着小鸡跑啊跑啊,跑到了…(出示PPT3),小动物们紧追不放,为了看清楚狐狸逃跑的路线,它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它们怎么做的啊?…"(重叠起来)(师: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结果它们看到狐狸跑到了哪里?出示PPT4,狐狸跑到了海边坐船逃走了,可是小动物没有船怎么办?

  (三)、观察(路线图3),引导幼儿知道要分别买不同的东西出海。

  A、引导幼儿看任务单,并示范一个走法。

  B、幼儿领任务单,说一说自己帮助谁买东西,用手指先走一走,再用水彩笔绘出路线图。

  C、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D、教师展示幼儿路线图,大家一起来验证对错。

  E、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走了不同的路成功的帮小动物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动东西,它们终于划着船出发了(看PPT)来到了狐狸的家,小熊推开门打算把小鸡抢回来,可是小鸡说话了"朋友们,别伤害狐狸,其实它只是想请我到他家来做客,他想做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我们一起喝茶吧"小熊说:"哦!原来是这样,狐狸!你应该早告诉我们就好了"于是朋友们高兴的在一起聊天喝茶了!

  F、进一步让幼儿明确要和别人交朋友应具备的交往礼仪。

  (四)、活动延伸:音乐游戏《找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2、能按一定顺序操作,会整齐地摆放学具,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感知碘遇淀粉、碘遇大苏打水所发生的变化,初步了解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教具:背景相同的图片两张:一张用清水画动物,另一张用米汤画动物。

  2、学具:碘酒、清水、大苏打水、米汤或淀粉液若干,各装在有标记的小瓶里(每桌一份);棉棒、画纸、抹布各若干。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⑴看一看,想一想:出示装有碘酒的瓶子,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用到这种药水?

  注意教给孩子正确闻化学药品的方法:一只手将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动,以免药品气味过大,刺激幼儿鼻腔粘膜。

  ⑵出示挂图,引出课题:

  小熊和伙伴们玩捉迷藏游戏。可小熊找呀找呀,找了房前,找屋后,还是找不到伙伴们,请小朋友帮他找一找。

  ⑶请个别幼儿用碘酒分别在两张图上涂抹——找动物。

  引导幼儿观察: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了,而另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没有找到。(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淀粉液绘制,另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清水绘制)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揭开谜底。

  2、试一试,讲一讲:幼儿探索,教师参与指导。

  ⑴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分辨清水、米汤或淀粉液。

  ⑵指导幼儿分别用清水和淀粉液分别画一幅画。引导幼儿观察:晾干后的画,什么也看不见了。

  ⑶指导幼儿用棕红色的碘酒涂色,观察两张画的变化,并向同伴讲述。

  ⑷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用淀粉液画的画遇碘酒后变成蓝色,显示出小动物;清水画的画遇碘酒后没有变色,显示不出小动物。

  3、启发、鼓励幼儿讲述碘酒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4、引导幼儿观察大苏打水(无色、透明、但有一种气味),启发幼儿用大苏打水将小动物隐形,观察碘酒遇大苏打水后发生的变化,并讨论变化的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目标:

  (1)初步知道磁铁有磁性,能吸住铁的东西。

  (2)能围绕磁铁的问题积极地探索,培养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浓厚兴趣。

  准备:

  每人一盘物体:磁铁.铁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玻璃制品.布制品等

  过程:

  (1)了解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东西。

  操作:幼儿自由玩盘中的东西,用磁铁吸住东西。

  提问: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

  小结: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2)探索:用磁铁吸非铁制的东西。

  提问:磁铁能吸住不是铁制的东西吗?(不能)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并把自己的.发现和方法告诉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级周围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玩具。

  活动延伸:

  (1)在科学角中提供磁铁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让幼儿继续做实验。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磁性:磁铁能吸住水中的东西吗?磁铁能吸住埋在沙中的东西吗?

  (3)幼儿可以利用磁铁特征来制作玩具。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2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4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9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