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农村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培养学生建设家乡,创造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6.*在希望的田野上。
2.学会生字,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建设家乡,创造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的'家乡、理想、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6.*在希望的田野上
二、朗读全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1.提问:“希望的田野”指的是什么?
2.逐段朗读,说一说每一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写了美丽的村庄,有新房、小河、麦子、高粱、荷塘,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6.*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2自然段:写了祖国农、林、牧、渔等的兴旺景象,写了农民、牧人、渔人。
第3自然段:写了人们欢乐、幸福的情景,生活在变化,人们心情也在变,包括老人、孩子们、小伙儿、姑娘。
3.有语气地朗读,体会意思。
三、听录音,体会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2
情境导入
(播放“为妈妈洗脚”广告片)
疲惫的妈妈仍不辞辛苦地为母亲洗脚,稚气的儿子也端来了一盆水,泼泼洒洒蹒跚走来,一声“妈妈洗脚”感动了多少敏感的心。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散文《散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目标聚焦
1.朗读体验,感受亲情与责任;
2.朗读欣赏,品味语言与构思;
3.感悟生活,珍爱亲情。
学习程序
(一)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想写了什么事。
读准字音熬______分歧_____一霎时_____水波粼粼_________
2.小组轮读,说说下列要素。
散步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不同表述)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怎样解决的?
重点探究
文章写的事寻常小事,但却耐人寻味,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回答问题。
1.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那样。
(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地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美点寻踪
1.找出最使你感动,你认为最美的语句,用心朗读,谈出感情,说说感受(语言尽量优美)
2.平凡小时都是挖掘出深意,这是什么写法?
(四)真爱亲情
美好温馨地亲情更感人至深地责任感使命感,往往表现在平凡小事中,渗透在平淡细节中。
1.讲讲你的温情故事。
2.广告画外音
(内容:周末老夫妻准备了丰盛地饭菜,儿女们却一个个不回家热切地盼望、焦急地等待、伤心地叹息,周一、周二、周五夫妻俩孤独地咽下那丰盛地饭菜)
1.对片中地儿女说几句话。
2.你自己有过这样地行为吗?
3.我用我手表达爱。
拟一条宣传语。
四、小结作业
孝心物价,豪宅矮房,华服或布衣,在爱地天平他们是等价的,只有真心对待,及时付出。为你的父母做件事情!哪怕是一个细节,相信你的父母一定会倍感欣慰。
板书:
(过去)母亲←我
承前启后
责任重大
我的妻子→儿子(未来)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积累运用”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多音字组词。
1 学生完成练习。2集体讲评。3 读一读。4 教
师强调:多音字要注意根据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定音。
二、抄一抄
1 读词语。2 学生自己抄。3 选取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三、积累成语
1 学生完成练习。2 集体反馈。3 读词语。
四、补充句子
1 读例句。2 指名口头完成练习。3 学生完成练习。4 集体反馈。
五、读背《秋夕》
1 读题、释题,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2 读一读,读中感知古诗的内容。
3 图文结合,说说古诗描绘的`景色。
4 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畅所欲言”,“初显身手”,“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金钥匙
1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班级平时同学发言的情况。存在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2 教师小结:我们怎样克服紧张忘了答案的毛病呢?
3 学生自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4 指名反馈:发言时应做好什么准备,才不会忘了要说什么?
二、畅所欲言
1 教师出示实物帽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人们经常用它来干什么?
2 想一想,草帽还能当什么呢?
3 集体交流。
4 教师小结。
三、初显身手
1 出示文中的迷语,读一读。
2 学生猜一猜,然后反馈。
3 鼓励学生把收集的词语拿到班里老考考同学。
4 自己出谜语,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指导写作。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
1 学生自读短文。
2 检查自读情况。
3 指名分段读短文。
4 学生质疑。
5 相互交流。
6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二、指导习作
1 学生展示自己现在房子的照片,说说自己房间的样子。
2 小组交流:你希望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3 指名反馈。
4 明确习作要求。
5 学生练习。
6 教师巡回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教学重难点:感悟、积累、运用词句。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
1.读题,弄清要求。2.读词语,读准字音。3.默读,想象画面。4.互动交流想象的画面。5.选词,说句子。
6.拓展:再说说其它这类词语。
二、读一读,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1.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2.回顾前课内容,总结排比句的结构特点。
3.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4.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并说说对所找句子的感受。
5.学生仿写排比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与作者张若虚,《滕王阁序》与作者王勃。
4.师生活动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
5.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成语故事。
1.自读短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说说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谣言与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性)
4.试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远行路上
教学目标:
1.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2.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教学重难点: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远行路上。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三、创设、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分小组协商,设定“远行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和人物,然后,分角色在小组预演,教师巡视辅导。
2.各小组自愿在班上表演。
3.同学互评。(教师从听、说的表情、态度、语气、礼貌用语、称谓得体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各个小组取长补短,把要求落到实处)
四、小结,回扣交际要求。
第三、四课时习作:走,秋游去
教学目标: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一、激发情感,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重温秋游的快乐。
1、同学们,在这风清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做什么去啊?
2、畅谈以往秋游活动中的感受。(粗略谈谈即可)
3、导入:这次秋游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走,秋游去!
二、读懂题目,弄清要求。
自读,思考并画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可以美丽的景色为表达的对象,也可以在秋游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为写作内容;可以写一串美好的印象,也可以写一组难忘的镜头。
三、广开言路,指导思路。
1.想一想;这次秋游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或者你打算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游的见闻?你准备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秋游的过程?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四、回顾课文,读中学写。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三篇课文,小结其描写角度、方法及抒情方式、记叙顺序。
五、指导选材,组织文章。
1.同桌交流自己准备写作的内容、顺序、描写角度等,教师巡视辅导。
2.师生互动,交流典型个例,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
六、学生习作,自主修改后同桌互改。教师提示互改要求,落实习作目标。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享受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收获,提炼、总结出好的读书方法。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单元课时安排:
16.想象1课时
17.太阳请假的时候2课时
18.生态金字塔2课时
诗词诵读江村即事1课时
语文乐园(六)4课时
16想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白课文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同时,也去感受课中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激趣
1、师: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想象孕育着科学的萌芽,科学的力量将人们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丰富奇特的想象不仅为人类美好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更为社会的进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天我们来学习《想象》这首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
4、听配乐朗诵。运用联想想象,用心灵去感知并默默的在心中勾画图景,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忧郁轻响瞪眼睛使者吓唬橡皮橄榄枝病魔
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象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
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
4、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自由读文,把相关的词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三)品读诗句,体会感情
1、自由读1—3节
2、抓住重点词句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劲儿的蓝”、“透明的水晶”、“喊一片”、“唤一片”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小结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课文第二、三部分
5、全班交流
6、小结:这美好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象的,要实现这一切就要靠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四)升华情感,扩散思维
1、配乐诵读全文
2、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你还有哪些新奇的想象?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学生说说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
4、齐读最后一节
5、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16、想象追求完美的世界
向往自由和平
()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逍遥”、“懊丧”、“摇曳”等词语的含义。
2、抓住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请假造成了哪些后果,明白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抓住要点,理解课文,明白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鼓励学生不断探寻科学的奥秘。
教学重点、难点:能抓住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励学生勇于探寻科学的奥秘。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太阳与人类生活的种种关系。
2、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一年365天,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可有一次,太阳请假了,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赶紧去瞧瞧。(板书课题)齐声读课题。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17太阳请假的时候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通过初读课文,你们了解到太阳请假的原因吗?太阳请假后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4、全班交流。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默读课文1—4节,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太阳请假?
2、全班交流
3、指导感情朗读
感伤——规劝——发怒
(四)学习课文5---20节
1、默读,思考:太阳请假带来了哪些后果?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白天同黑夜一样黑暗
(2)瀑布干涸
(3)风车无法运转
(4)气候变冷:轮船无法出海装运粮食和其他日用品;
森林中的动物被冻死;
人们无法耕种
4、除了书中所提及的这些,你能设想一下,太阳请假后还会带来哪些后果?
(五)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21—23节
1、自由读文,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
2、反馈交流
(1)人们的处境不好了
(2)人们要复工了
(3)人们请求太阳出山,人们大声赞美太阳。
(4)太阳出来了,人们欢呼雀跃。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结合插图,升华情感,使学生深深懂得没有太阳人类的生活将是一团糟。
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原因:人们一齐罢工
没有光明
17、太阳请假的时候造成后果没有水关系密切
没有风
人们吸取教训请求复工
教学反思:
18、生态金字塔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说明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自学。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构成的?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学生说分段情况。
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反馈交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
(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不被”或者“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说明各个等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
杂草的数量大于并养活——食植物性动物
食植物性动物数量大于并养活——食肉性动物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辨别。
“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以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这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做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这句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
(3)画图理解:
鹰
山雀
蜘蛛
甲虫
青草
(4)领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内容,导入下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下面请一位同学说一下,生物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态金字塔》。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思考:课文的叙述让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有不懂的吗?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
(学生读文后交流,教师抓重点呈现问题。)
(问题:“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的结构。”“绿树植物的重要性。”“人与绿色植物之间的关
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有趣的生态金字塔的奥秘吧!
2、引导学习,呈现学法。
(1)谁来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是生态金字塔吗?
(学生读文回答,教师强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学生齐读,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埃及的金字塔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的,那生态金字塔是怎样构成的呢?
(3)请大家读课文,画出生态金字塔的结构图。(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
(4)从图中,你能说说生态金字塔各级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读句子,教师出示“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需要。”)
(5)“依赖”是什么意思?“只能”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生态金字塔中,低一级是生产者,上一级是消费者。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营养级越高,消耗的能量越多。上面的图中,绿色植物的能量不能满足所以食草动物的需要,只能服务于其中的少数消费者。所以,“生态金字塔的等级是森严的”。当食草动物的数量过多时,绿色植物所生产的能量就不能满足于所有的食草动物,这时生态金字塔就会处于上大下小的状态。全球有不少这样,草场少食草动物多而造成的生态危机。)
(齐读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
(6)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生态金字塔各级之间的关系的?
(归纳学法:研词析句,读中悟理。)
语文教案 篇5
课时目标:
1、学生继续习作;2、作后指导评改;3、工整誊抄。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习作,解疑释惑。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习作思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二、作后评议,完善提高
1、大声朗读,昌其气,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无错别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否恰当?
△景物有没有色彩、声音?△小动物们在快乐地活动吗?
我的.十分钟
2、同桌互读、互改,推荐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赏,评议。
4、“现场直播”——选择一两篇中等习作,生读师训,师生现场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为自己的习作起个名字,汇报、评议。
(投影)“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代作家 赵树理。
三、工整誊抄,及时鼓励。
板书设计: 发 现
1、发现了什么?
2、是什么样子的?
3、想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6
学生视角:
延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党中央的所在地,人们都说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作者为什么要追寻这样一个地方呢?在革命胜利这么多年以后,追寻延安又有什么意义呢?
难点:
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的认识距离,有助于深刻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
教师思考:
本文属略读课文,是一首新体诗,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全诗不但节奏感强,韵律和谐,而且结构整齐,感情强烈,适于朗读。教学时,应注意充分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文中的有关诗句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满对延安的崇敬和赞美,使学生沉浸在崇高美好的课堂氛围当中,在领会诗歌思想感情的同进,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重点:
1、了解诗中具体事物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特色:
分组选学,合作拼接,诵读感悟。
信息资料:
搜集有关延安的背景资料(文字介绍、图片、音像等)
教学要求:
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产,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
你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它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材料展示出来,丰富知识,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于展。)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出节奏,韵律,在自读基础上,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2、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
三、疏理问题,分组选学。
1、师生共同对初读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解决简单的问题,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
(鼓励质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依赖,引导学生在敢于提问题的基础上,会提问题,是需要逐步培养的。)
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相关的诗节,借助手中的资料,进行组内研读。
(减小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自主,提高学习效率。)
四、汇报交流,拼接共享。
师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收获,教师有意识地点拨评价,进行成果拼接,并结合回答,适当板书。使学生明晰全诗的结构,以便整体感知全诗内容。
五、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会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六、课堂练习,扩展巩固。
1、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2、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变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语文教案 篇7
补充拓展资料(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帮助学生理解老舍为什么对母鸡会有前后如此大的变化并体会“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师:现在让我们在来听听母鸡的叫声,你又听懂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进行说话训练
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
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 。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 。
(学生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操练)
组织交流
生: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孩子们有危险,快到妈妈这里来,妈妈保护你们。”
生: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宝贝儿快过来,妈妈发现这里有好吃的,快来吃呀!”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人们啊快醒醒了,有黄鼠狼来了,快来救救我的'孩子啊!”
……
师:我们目睹了母鸡的坚强、无畏、无私和不辞辛苦。在这其间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母性的光辉和力量令我们不禁对母鸡肃然起敬。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齐读课文的最后2小节(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受了母鸡平凡后的伟大读出了感情)
分析:“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她的讴歌与诠释从未有过终止。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深情地讴歌到“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母亲”通过文本细读我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在“品析词句,体会情感”的学习过程中,在朗读感悟母鸡对鸡雏的平凡细节中自然地联想到生活的场景,层层推进,勾起对“母爱”的回忆,从而揭示出:母亲是伟大的,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题。
总评:
《有效教学艺术》一书中说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本,首先要让课本变成学生的读本。要会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从会读课本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读课本,读出兴趣来,读出学习问题来,读出学习成果来。
中国古代教育家韩愈认为,读书要“手批目视,口咏其言,心唯其义。”意思是说,翻阅读本,朗读其词,要用心思考和体会书中所讲的含义。读书要读出含义,领会含义,读出含义来,这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点。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单元
一、复习重点
1、背诵一、三、四课有关段落,会默写。
2、掌握古诗的意思,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积累爱国诗及名言。
3、正确默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意,能辨清词的感情色彩。
4、知道轻声的变化,会正确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字词:
1、注意“银装素裹、浓妆淡抹”的区别,强调“脊、蔽、霸、黎”的写法。
2、多音字:薄雾、载歌载舞
3、辨析褒义词和贬义词。分别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
4、造句:慷慨激昂、喜出望外
5、辨析轻声的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运用。
用“度量”的两个读音分别写一句话。
6、写出形容祖国山水壮美的成语:
形容山的:
形容水的:
7、用有关的成语写几句话来描写祖国的山水:
(二)课文
1、背诵一、三、四课,默写其中的重点段落。
2、第一课从这几方面赞美祖国。
由下列山水美景你想到哪些有关诗句或俗语:
桂林
杭州西湖
黄山
庐山
黄河
长江
2、人像郑成功这样的民族英雄还有:
3、第三课中的特殊礼物是指
老师为何把这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肖邦请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是因为
表达了他。
像肖邦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
(本册学过的)
4、说说两首古诗词语的意思和诗句的意思。
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心情。第二首诗抒发了诗人
的爱国热情。
再默写一首爱国诗
分别写杜甫、陆游的诗各一首:
有关爱国的诗人还有:
分别写出他的一句诗
(1)
(2)
(三)口语交际: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四):
写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本学期感受最深的一次生活经历。
重点讲如何选材。
语文教案 篇9
仿照课文的写法,说说春天还在哪里?(小河里、树林中)那里怎么样?
板书:
1、春天在哪里
枝头 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草地 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竹林 竹笋探出头来
田野 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教学后记:
2、笋芽儿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从害怕到勇敢的生长过程。
3、教育学生不怕困难, 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课件、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准下列生字的字音。
弹 懒 轰 隆 痒 挺 撒 缩 揉 雷
3、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le 快乐 tan弹奏
乐 弹
yue音乐dan弹弓
乐:在本课读yue,乐曲。
弹:在本课中读tan,弹奏。
四、指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3、笋芽儿在﹍﹍季节生长。它受到了﹍﹍、﹍﹍和﹍﹍的鼓励,长出来了,看到了一个﹍﹍的世间。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后组词。
2、学生自由观察,在小组中讲识字方法。
3、学生自由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挡: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个当字。
挤: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齐字。
唤:左窄右宽,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奂,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肖,上面是个小字头,下面是个月字,月字第一笔是竖。 顶:形声字,左边是丁,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
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牙字。
4、教师在黑板中范写生字,学生观察。
5、学生分辨字形后书写。
6、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七、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 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2、 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3、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
2、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笋芽儿示在水的鼓励下钻出了地面地呢?
生说师板书。
春雨姑娘唤醒笋芽儿
雷公公 给笋芽儿鼓励
竹妈妈 鼓励笋芽儿从石子的侧面钻出去
4、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
5、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
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
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6、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7、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在这篇课文中你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原因。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优美的句子。
板书:2、笋芽儿
春雨姑娘睡
雷公公 缩
竹妈妈 竹子 钻
看 美丽、明亮的世界
教学后记:
3、有趣的作业
一、教学要求:
1、认读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同学们交的作业,交流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案 篇10
第一课家庭的小账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出示小账本,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小账本,说出自己的感受。
2、谈话。
钱在我们的生活中太重要了。我们穿的衣服,吃的水果,用的文具等,绝大多数是用钱买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论有关钱的话题。(板书:钱)
二、认识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
1、谁来说一说你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师板书:打工、卖粮食等。
2、教师补充一些经济来源方式,如,炒股赢利,存钱获取银行利息,业余写作赚取稿费等。
3、教师小结。看来,我们获得经济来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到底它们都是靠劳动得来的。(板书:劳动)
三、认识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1、谁能具体说一说你的爸爸或妈妈是如何工作的?看到他们每天这样工作,你想到了什么?(板书:辛苦)
2、观看人们劳动的场面,并适当的描述。
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看了他们辛勤的工作,你想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是呀,他们的工作太辛苦了,他们的身体太疲劳了。这其中或许就有你的爸爸或妈妈。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住上了舒适的房屋,让我们有了一个干净、美丽的环境。我们的父母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我们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回到家里你应该怎么做?
4. 进一步体会挣钱的不易。看《铁匠的儿子和铜钱的故事》,思考:为什么同样是铜钱,铁匠的儿子对待它的态度会不一样?
5、再次体会挣钱的不易。
挣钱的确是太难了。为了让自己的家人生活的好一些,他们也许长期忍受着身体疲劳的折磨。下面咱们跟着视频共同朗诵一下《悯农》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5.小练笔。
我们也试着写一首小诗或短文来描述父母挣钱的辛苦。
四、引导合理消费。
1、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再看看你们手中的零花钱,你发现它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吗?
2、小组活动。分析一星期的消费情况。
课前,让大家记录了自己这一星期的消费情况,小组内计算一下,你们组平均每天花多少钱,分析一下,这些钱都用在什么地方?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补充。
(1)一元钱的妙用。(以卡通的形式介绍)
(2)计算。咱班有54人,一人一天花三元钱,全班同学一天花多少钱?全校同学一天花多少钱?一周要花多少钱呢?
(3)深化学生的认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
4、现在假如一周给你十元钱,你将准备如何消费?小组内设计,比一比哪一组的.消费最合理?
5、分析消费计划。(板书:合理消费)
五、课后延伸。
回家帮你的爸爸妈妈建立一个家庭小账本,记录下你家的收支情况,分析哪些钱应该花,哪些可以省下,努力做到合理消费。
本课通过了解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知道家庭的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体会到父母挣钱不容易。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各行各业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再让学生分小组探究父母的职业,说说该工作是多么辛苦,说说自己参与其中的感受。再用书中的故事,让学生互相交流,弄明白为什么铁匠的儿子不让他爸爸扔钱了。从而体会到自己付出劳动才做出的东西毁坏时,心里会很难受,达到教学目的。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影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形象的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较好,学生都能通过本科的学习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并决定以后要勤俭节约,合理消费。
亮点:利用图片、影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化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六、板书设计。
家庭小账本
辛勤劳动——钱——合理消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备课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