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 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 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4、 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式:
1、 自读品味法
2、 导读提升法
3、 讨论交流法
4、 读写结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1、 阅读讲解讨论《走进诗的世界》
2、 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 外部特征
1、 分行。
2、 音乐性。
(二) 内在特征
1、 精美的语言
2、 隽永的滋味
3、 纯粹的情感
4、 深刻的哲理
5、 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 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要求:
⑴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⑵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
⑶有条理的表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认识本课2个生字。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重难点
(l)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一、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
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初读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四、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几个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好。再请,不好,示范读)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
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第一个逗号一组读,第一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配合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
3)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1)(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
2)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3)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桌互相说。请学生说。
4)我建议我们一起再读读吧,让我们此时的记忆在脑子里化开,化开……
5、雨后。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1)鸟。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
2)雨滴。点课件,一起来演奏。
五、拓展
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诵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阅读《童年》的开头段落,结合图片,介绍作者。烘托一种沉重的氛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板书课题,扣住“朋友”,整体体会文章的要旨。
二.点拨
1.朗读课文,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
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 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 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分析: 健康 慈爱 乐观 坚毅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神态描写: 快活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三.课后消化
1.朗读全文3遍
2.仿写训练
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也可写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快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整体读课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1. 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
2. 从议论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 完成课后练习。
三.小结: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未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憧憬未来、创造未来的信心。
2.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学读,交流共享。培养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可利用光盘或软盘存储内容与学生的书籍相比较,引导学生体会高科技的神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自主阅读作铺垫。)
2.用过渡语言揭示学习内容。
二、引导自学,切块拼接。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组织选择内容相同的'同学在一起研究学习。
读书提示:这段内容使你知道了什么?关于未来社会生活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
(尊重自主地位,便于理解操作和共同促进。)
教师在学生结组学习过程中,深入学生中间,及时吸收反馈,给予点拨、指导和评价。
2.学懂后,回到原组,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组内成员听、交流共享。
3.读书汇报,解答疑难。
三、激发想象,创造谈话。
教师结合书中的内容和学生知道的事例,启发学生想象,未来社会生活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谈话。
(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口语表达。)
四、课堂练习。
选择喜欢的内容练习复述,课后讲给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文化主题是“感悟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本次阅读链接以“妙语连珠”为题,围绕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熟语”分别编排了“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三个板块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三种熟语都是固定词语,是汉语中的精华,是汉语中特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对话和写作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熟语,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风趣,意蕴丰厚。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什么时候播种什么作物,老百姓有他们自己的节令安排,听一听:“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芒种芒种,不可强种。”“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老师祝福大家学习进步,“芝麻开花——节节高。”讽刺有些人愚笨“十窍开了九窍。”形容某些人的文章繁琐冗长,像“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听了刚才这些话语,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些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风趣。)
今天,我们就走进“阅读链接”:妙语连珠
二、解题
1、谁知道“妙语连珠”的意思?(连珠:像珠子那样连在一起,多而丰富。)
2、课文中的`“妙语”指哪些内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三、学生通读全文,完成上面的思考题。
四、学习文本。
(一)学习第一板块。
1、默读“谚语”部分,了解什么是谚语,谚语有什么特点?教材中编排的几句谚语,对你有什么启示?
2、交流。
3、展示自己积累的谚语,丰富拓展自己对谚语的了解。
(二)学习第二板块。
1、你知道哪些歇后语?做积累。
2、总结歇后语有怎样的特点
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甥点灯笼——照旧(舅)。”
3、同桌练习说相声,加深对歇后语的认识。
(三)学习第三板块。
1、这节课我们不上课,大家一起侃大山,你可别跟我绕弯子、耍滑头,让我抓住你的小辫子,我可不会放过你。如果我不好好当老师,你们也可以把我炒鱿鱼。
刚才这些话中“侃大山”“绕弯子”“耍滑头”“小辫子”“炒鱿鱼”等都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义精练准确的习惯用语,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口语色彩浓。
2、交流:下面这些词语,你都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五、联系生活,注重积累,完成积累。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
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
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学习2—4自然段,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本课生字,理解“暴躁”、“如饥似渴”、“夜以继日”、“不屈不挠”等重点词语,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脉;
3、初步体会海伦·凯勒的不幸。
【教学重点】
1、学生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脉;
2、初步体会海伦·凯勒的不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海伦。
1、(出示图片)师:这是一个沉浸在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女子,一个生活在黑暗的命运中,却给别人带来永恒光明的人,她就是海伦·凯勒。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关于海伦·凯勒,你了解多少?谁愿意来介绍一下。(指名介绍)
2、出示: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她一生写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时隔100多年,当我们穿过悠长的时光隧道,回眸凝视这位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我们不由得惊叹:生命的奇迹究竟是如何诞生的?过渡:是呀,海伦·凯勒是靠什么创造了这生命奇迹的?同学们,请打开书,快速阅读文章,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海伦·凯勒是靠什么创造了生命奇迹的?
①指名学生回答。(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②学习词语:不屈不挠
(“挠”的读音、意思,以及整个词语的意思)
2、海伦·凯勒到底遭受到了哪些不幸的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这一小节中的生字新词,你都会读吗?
(1)读第一组词语: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
隔绝
沉寂
脾气暴躁
①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理解吗?在我们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一个和暴躁的躁非常形近的字:干燥齐读这个词。这两个字,不但形近,而且读音相同,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谁能结合这两个词来谈谈它们的不同。②用上这些词语描述一岁半的不幸的海伦。(2)有感情地读出海伦的不幸。
3、面对厄运,海伦·凯勒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8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1)读第二组词语:不分昼夜
如饥似渴
①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理解吗?②请你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些词语句子,认真地读一读,看看它是写什么的?③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读出小海伦学习学盲文时的刻苦。
(2)读第三组词语:夜以继日
①这个词语的意思你都理解吗?
②它在文中哪里,请你找出来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③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读出小海伦学习练习说话时的夜以继日。
4、再次出示词语: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
不分昼夜
如饥似渴
夜以继日
不屈不挠
(1)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2)调整词语位置: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课文围绕海伦凯勒与命运抗争主要写了她跟安妮·沙利文老师学盲文,跟萨勒老师学说话两方面内容。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这是一篇极其感人的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的温馨。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的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我心中挥之不去。这一幅幅画面中有哪些画面也打动了你呢?课后请你把相应的段落找出来读一读。
(1)读出小海伦的不幸
(2)读出小海伦认识水的喜悦。
(3)读出海伦对学习的不分昼夜、如饥似渴。
(4)读出海伦心中美丽动人的世界。
(5)读出学习说话的夜以继日。
(6)能体会海伦会喊爸爸妈妈时的兴奋。
2、小结: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孩,一个生活在无声无色世界里的女孩,在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和萨勒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她恢复了自信,在不屈不挠的奋斗之后考上了大学,并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身上。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能力,品味诗歌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山”、“海”的象征意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要解决好这三个学习重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 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要相机点拨。
【教学设想】
1、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⑴、朗读课文,品味语言⑵、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3、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欣赏配乐朗诵为引子,通 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学习方法】
读──讲──读──赏──读
1、“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2、 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3、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师生相互质疑。
【媒体设计】
第一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母亲教我的歌》。
第二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大海》。
(课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图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丽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 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掌握重点字词。
痴想、凝成、诱惑、喧腾、瞬间。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 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诗的第一节写我渴望山那边的海和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海”和“山”。 第二节诗写我追寻心中的海和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积极行动。“山”不止一座,只有坚持不懈翻过连绵群山,才能见到那美丽的大海;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挠的艰辛跋涉。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实现理想的感情。总之诗歌意蕴很丰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还需深入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2) 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
第二节情感变化为坚定──渴望──充满信心、乐观。
3、正所谓“文贵自得”,“读中有悟”。试模仿例子,从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进行朗读设计,编写朗读脚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淋漓尽致地演义出来。
(1)、 哦,山那边/是海吗?
提示: “是”字重读,句子呈升调。要读出充满疑惑和向往的语气。
(2)、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提示:“是”“信念凝成”应重读,要读出肯定的语气,突出实现理想的必然性和信念的坚定。
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总结: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对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把握得很好,其实句子内部也有急缓轻重的区别。关键还是对诗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处理好。看来这任务要下堂课来完成了。
4、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诗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读声中,我听出了大家爱这篇意蕴丰富的诗歌。其实我国是诗的泱泱大国,优秀诗歌比比皆是,有兴趣课外找几篇读读,你一定会更喜欢这朵文学世界的奇葩──诗歌。
三、布置作业
1、语言训练: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至少选三个造一段话。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二、研习课文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细读、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词语搭配、读句子。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词语搭配、读句子。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
教学过程:
一、查一查
1、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到,当自己遇到知其音而不知其形、其义的汉字应选择音序查字法。
2、以“多”字为例,学习音序查字法。
(1)应在字典中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一栏中找到大写字母“D”;
(2)在音节索引里找到音节为“duo”的汉字在字典正文的哪一页;
(3)翻到那一页,就可以找到汉字“多”。
3、让学生在小组里共同查找汉字“奇、想、妙”。
4、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再补充几个汉字,进行查字典比赛,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二、读一读
1、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词语搭配就如给图画上涂上五彩的颜色一样美妙。
2、启发学生在读中感受到“快乐的心情”、“温暖的双手”、“温暖的话语”多指人的内心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复习音序查字法,读句子。
2、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a) 指导学生复习音序查字法。
b)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序查字法
生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师出几个字进行查字典比赛。
二、读一读
a) 引导学生读整个句子。
b) 引导学生仿照句子,说一说类似的句式。
三、探究与发现
1、生自由朗读这首儿童诗,读准字音。
2、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小河的顽强。
3、师设置悬念,引出话题“小河到大海以后,他发现大海非常广阔……”
4、四人小组讨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全班交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献给妈妈的诗》。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的关爱。
二、你想说什么
1、指生说说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全班反馈、交流,师评议。
三、写给妈妈的话
指导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大声诵读自己的作品,抒发心中的情感。
语文教案 篇10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出示:节)你是怎么认识的?
2、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老师这有一组画面,请你看一看,猜猜都是什么节日?
3、就说说中秋节吧,除了吃月饼,你还知道什么?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和睦的家庭,同他们一起度过一个幸福美好的仲秋节的晚上。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师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过节了,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个礼物,给你们朗读一篇小散文,愿意听吗?(师配乐范读)
2、喜欢老师的这份礼物吗?你有什么感受?和老师说一说。
3、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篇小散文?那么,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要认识的生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通顺。
三、检查读
1、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
2、指名读。即使纠正字音。
四、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1、带拼音读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你们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啊?那得把朋友的名字读准才行。看,月亮博士戴上眼镜,在看着你们呢,让他见识一下你们的本领吧。你能读准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领着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跟读。读不准的拼读))
2、去掉拼音读
真不错,月亮博士忍不住要夸你们了,可是拼音宝宝拦住了它,说:刚才是有我们在帮忙,等我们走开了,看它们还能读准。说着,拼音宝宝真的走了。同学们,你们还能读准吗?(指名读,正确就跟读)
3、调换顺序读
这下,拼音宝宝服气了。可是生字朋友又调皮的换了位置,想靠考考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正确就跟读)
4、同桌考。
月亮博士对我说:哪个小朋友学的快,记的准,应该给一点奖励。老师真的准备了小奖品,你们想不想得到奖品啊?那就赶快拿出生字卡,同桌互相考一考,看谁记的快,记的准。
5、检查读,选字组词,说句子。适时发送奖品。
6、说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法、联想记忆法、字理识字、数笔画等)
7、把生字送回词语中(多么、心里、甜饼、节日、弟弟、每天)
五、再读课文
生字朋友离开课文这个大家庭的时间太长了,有些孤单了,我们赶快把它们送回去吧。看看你们还能找到生字朋友吗?
1、指名读第一句,生字同时变红。
2、指导朗读。说说你知道哪些关于月的诗句。师介绍一句,鼓励平时多积累,多背诵。
3、指名读第二句,生字同时变红。欣赏月饼的图片。
4、指名读第三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范读。生齐读。
5、指名读第四、五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范读。生齐读。
6、指名读第六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讲解甜蜜的`甜的意思。与又香又甜的甜的意思区分。齐读,说感受。
7、欣赏几个地区中秋节风俗活动的画面。
8、带着美好的感受齐读一遍课文。
五、写字
1、认识笔画卧钩。
2、演示心的笔顺。
3、范写。
4、学生在本子上写3个。圈出认为满意的自己欣赏,同桌互相欣赏。
六、朗读生字复现小韵文。
七、总结,下课。
同学们可真能干,不但在课文中认识了生字,换个地方也认识。其实,识字不仅在课堂上,校园里、大街上、商店里,到处都是活生生的识字教材。同学们可要作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多识汉字,认的字多了,就可以及早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4-17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配套教案01-15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绝招》教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