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6篇【精品】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桥,讲述桥梁的名称,感知桥的形状及组成,了解桥的发展史。
2、 通过阅读幼儿用书,认识各种各样的桥梁,初步感知桥梁的建筑结构,知道桥的作用。
3、 对桥梁感兴趣,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 家长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桥梁。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回忆自己见过的桥梁。
教师:你们与爸爸妈妈外出游玩时见过桥吗?在哪里见到的?你们见到的桥时什么样的?幼儿与同伴交流,再在集体中交流。
2、 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认识各种各样的桥。
教师:这是什么桥?你指导它叫什么名字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带领幼儿逐页观察页面,感知不同结构特点的桥梁。引导幼儿认识独木桥、木桥、铁索桥、拱桥、公路桥、铁路桥、钢架桥、斜拉桥、立交桥等。
向幼儿介绍中外比较著名的桥梁,例如:伦敦桥、美国金门大桥、中国江阴长江大桥以及日本明石海峡桥等。
3、 引导幼儿讨论各种桥梁的用途。
教师:我们知道了桥有各种各样的'。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为什么有的桥不是建在河流上,而是建在马路上?为什么有的桥很大、很长,有的桥却很小呢?
幼儿讨论,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认识。
4、 教师讲述桥的发展史。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来各种各样的桥,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设计制造了各种桥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设计师和工人又设计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现代桥梁,你喜欢哪一种桥梁?你觉得哪一种桥梁造的好,为什么?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想办法,让纸张站起来。
2、通过实践,了解纸的承载力。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操作卡若干、小筐、卡纸、记号笔、若干本同样的书、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有几位纸家族成员要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它们想考考小朋友们,怎么样让它们站起来。
二、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想各种办法让纸站起来。
1、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
2、幼儿自由操作。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方法。
三、幼儿猜测,实验站起来的纸能否承载书本。
1、教师出示记录纸。
2、猜一猜哪种折法放的书最多。
3、教师提出要求。
4、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
四、集体交流。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百科:纸 : 纸(纸) zhǐ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纸张:纸的总称。纸以张计,故称。纸张一般为分:凸版印刷纸、新闻纸、胶版印刷纸、铜版纸、书皮纸、字典纸、拷贝纸、板纸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想想、看看、说说、写写、画画,辨认各种笔,了解它的不同特性。
2.感受笔的发明在人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活动准备:
常用的铅笔、油笔、粉笔、水笔各种色画笔。
三、活动的主要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一幅五颜六色,色彩鲜艳的`彩笔画,提示幼儿:这幅美丽的画是用什么笔画成的?回答:彩笔,引出本课主题,《各种各样的笔》。
(二)基本部分:观察比较,激发幼儿对笔的兴趣
第一次尝试:请幼儿介绍自己见过的笔(引导幼儿从外观,作用,书写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次尝试:说说铅笔、油笔、粉笔各有什么不同。
1)铅笔能削,笔迹可以用橡皮擦掉,幼儿常用它画图画、写字。
2)油笔不用削,笔迹不容易擦掉。
3)粉笔,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或教学用,易擦掉。
提问:除了这些笔,你还知道哪些笔,他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第三次尝试:引导幼儿思考:假如你是小发明家,你想发明一支什么样的笔?(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画出来)。
第四次尝试:教师简单为幼儿讲神话故事《神笔马良》让幼儿加深对笔的印象。
第五次尝试:学习儿歌《小铅笔》
小小铅笔细又长,
身穿彩衣黑心肠,
嘴巴尖尖会写字,
只见短来不见长。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笔是我们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学习用品,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家在使用时注意安全,铅笔的铅有毒,不应用舌头舔。另外笔尖太尖,不要伤了自己和别人。
四、活动延伸:
全体幼儿合作,用各种笔画一副意愿画,画好后仔细看一看每种笔画的画,风格有什么不同。
园长点评
王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和在教案书写方面都是虚心好学进展很快的,从教案的内容结构上不难看出她突出“尝试教学法”的灵魂――先试后导,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充分注意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了幼儿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感知和探究的能力及欲望。
2.发现影子的秘密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3.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获得相关经验。
4.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纸(各种图形或剪纸),剪刀,粉笔,一些建筑物和影子的图片,手电筒,各种形体的模型或玩具等。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早晨来园,将幼儿带到操场,请幼儿站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并拿出粉笔将自己站立的位置和自己的影子做出标记(幼儿可以互相帮忙)。
2.观察幼儿园里每样东西他们的影子的'位置。
二、图片导入,谈话。
1.展示各种事物及它们的影子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那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请幼儿大胆的猜测思索)
三、仔细观察,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秘密。
1.拿出模型或玩具,放在阴影处,请幼儿观察它有没有影子?为什么?
2.放在光线亮的地方,再次观察。
3.在暗处用手电照射,观察。
(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不同的地方,它们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猜猜看,进一步发现影子的秘密。
1.出示各种图形的纸片,用手电筒照射,请幼儿观察投射到墙上的影子,请幼儿猜一猜它们是谁的影子?
(思考:为什么他们的影子不一样?我们小朋友的影子一样吗?)
2.将手电筒拉近或者远离,影子有什么变化?(思考:为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光和物体的远近有关系。)
五、游戏。
1.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手影游戏,请幼儿体验参与的乐趣和探索发现的兴趣。
2.与幼儿一起剪纸,并将剪下的形状拿到光线中,观察自己剪纸的影子形状。体验成功及成就感。
六、课堂延伸:检验成果。
1.午间,带领幼儿到操场,找到自己标记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重新标记。
2.下午离园,再次观察,标记。
七、总结
请幼儿总结影子的秘密,第二天来园告诉老师。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交谈中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对泡泡水冒出泡泡时特别好奇、贪玩。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能动手操作,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欲望。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观察、讨论活动:
1、提问:“谁做过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2、提问:你是怎样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请幼儿上来上来尝试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1、认识制作材料: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 2 2 4
3、认识比例: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应的数字下面: 1: 2: 2: 4
胶 洗 洗 水
水 手 洁
液 精
5、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学方法: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4份水(一勺为一份) 搅匀,教师吹泡泡给幼儿看。
师:在我们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学配方,像煮菜,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就会没味道。
师:为什么老师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为洗洁精、洗手液有制泡剂,可以产生泡沫,胶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发。)
四、幼儿操作:运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给不同形状的工具给幼儿观察,说一说,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选择工具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教学反思
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画》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圈的测量方法;
2.通过滚动、包围、两个对应点间测量等方法测量圈的周长和直径,对比感知圈的大小;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能大胆交流。
活动重点:
探索学习包括测量、对应点间测量以及滚动测量的方法。
活动难点:
滚动测量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会自然测量。
物质准备:大小相近两个圈、绳子、记录表、笔、纸筒、彩纸、剪刀、双面胶、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圈类物品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看看。(出示PPT)一起说说是什么?
2.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中间怎么样?(空的)对了,这些东西都是像圈一样,圆圆的,中间是空的。
(评析:通过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充分了解圈类物品,知道圈类物品的共同特征:四周围绕,中间是空的。本环节旨在让幼儿理解圈的基本概念。)
二、比较圈的大小
1.(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圈)这儿有两个圈,它们有什么不同?(一个大,一小)
2.(出示大小不明显的两个圈)这两个圈呢?谁大谁小?你怎么知道的?(比一比、看一看)
3.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准确地知道它们谁大谁小呢?(测量)
(评析:通过一大一小和大小不明显的两个圈.激发幼儿比较圈的大小的兴趣。一大一小的两个圈一看就知道,但是两个大小不明显的圈很难看出.除了用重叠比一比的方法.还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这样就引出活动的主题:圈的测量。)
三、探索圈的测量方法
1.你知道有哪些测量工具?(尺、绳子、小棒、吸管等等)
2.上次我们用绳子测量了书、椅子等东西,今天我们也用绳子来测量这两个圈,比一比谁大谁小,把结果记录下来。(幼儿操作)
(评析:大班幼儿已经有自然测量的经验,但是对圆弧形的圈类物品还没有测量过。本次活动运用绳子作为测量工具,因为绳子柔软,可塑性大,利于幼儿对圆弧形进行多种方法测量。同时,通过记录测量结果,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四、交流学习圈的测量方法
1.谁来说说你测量的结果是什么?(红圈大,黄圈小;黄圈大,红圈小)
2.现在有两种答案,那你们说说是怎么测量的?
(1)绳子沿着圈围一圈(幼儿演示)这样就可以测量出圈一周的长度了。
(2)量圈中间的长度
中间的长度怎么量就准确了呢?(看课件)
(先在圈上画一个固定点,然后在它的对应的地方再画一个点,用绳子的一头对准一个固定点,另一头对准另一个固定点,然后在绳子上做上标记,就测量出了两个对应点间的长度。)
(3)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谁有不同的办法?
还有一种方法也能测量圈呢,一起看下。(看课件)
这是什么方法?(滚动的方法)
怎么测量的?
(在圈上画一个固定点,固定点对准绳子的顶端,然后沿绳子慢慢向前滚动,滚到固定点的时候停止,在绳子上做个标记,这样就测量出了圈滚动一周的长度。)
(4)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用滚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圈到底谁大谁小。(幼儿再次操作)
(5)现在你知道哪个圈大,哪个圈小?(红圈大,黄圈小)
小结:测量圈有用绳子围一圈的方法、有从中间两个对应点测量的方法,还有滚动测量的方法。
(评析:在幼儿的交流中,出现了两种答案,教师没有给予正确答案,而是先让幼儿交流探索出的测量方法。幼儿发现了两种测量方法:围一圈测量和两个固定点之间的测量,还有一种滚动测量的方法是老师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了解到的,在随后的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求幼儿运用滚动测量方法来验证到底哪个圈大.哪个圈小,找到正确答案。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滚动测量的方法又是活动的难点,重点难点在交流讨论和实践操作中顺利化解。对于幼儿操作结果的判定.教师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了验证.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
五、生活实践活动
1.马上要过节了,中班的弟弟妹妹要用纸筒做节日礼物,可是这个纸筒不好看,他们要请你们帮个忙,用彩纸把纸筒外面包起来。想一想需要多长的彩纸就可以正好把纸筒包起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
好,一起来做一做吧。
2.评价。
看,这两个纸筒包的怎样?(一个彩纸多出来了,一个没有全包住)
怎样就正好了?(要量准确了)
对了,我们要把彩纸在纸筒上量准确了,再剪下来粘贴,就可以正好包住了。
3.现在一起把漂亮的纸筒送给弟弟妹妹吧。
(评析:学以致用。幼儿学会了圈的测量方法.怎样运用在生活中?于是设计了为纸筒装饰的环节。纸筒其实就是一个立体的圈.要测量出彩纸的长度,这就用到了圈的测量的方法:围一圈或滚动的测量方法。本环节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思想。)
六、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尺、吸管、小棒等测量工具,让幼儿用不同测量工具进行圈的测量。
(评析:不同的测量工具有不同的测量方法。绳子是一种柔软的测量工具,可弯可直,而尺、吸管、小棒等不能弯曲,用这样的测量工具怎样对圈进行测量,值得幼儿深入探索。同时,幼儿可以用尺进行精确测量,进一步提升了测量的能力,更引发了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市河阳中心幼儿园)
点评专家
江苏雀丹阳市教牺发展中心教研员
顾丽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吴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闻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如何知道不同圈的大小?这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会问到的问题。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在数学活动中,有效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探究,尝试用多样测量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1.幼儿活动兴趣浓厚,探究过程积极投入。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活动中,教师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玩玩、看看、说说中探究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两个圈的大小?丰富的操作材料,为幼儿积极、大胆探索提供了保证。教师每一次的启发、设问和等待,都较好地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每一次的撂索都为下一环节的探索活动积累了经验。活动中,教师大胆放手,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体现了傲中学的理念。
2.教学手段有效多样,巧妙解决活动重难点。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用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帮助幼儿不断积累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重难点上,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改变了教师在科学活动中比较死板的教育理念:“老师说你做”或“老师说你学”的现象。课件形象生动,能牢牢转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较好地把教师难以表述的道理形象有趣地展现在幼儿眼前,为幼几创谩了多感官的外部刺激。教师还把幼儿在活动申获得的经验运用于生活实践,真正体现了生活及教育的本真。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xx.06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5-14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