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0 13:32:4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对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统计等知识。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教材结构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该部分内容以五角星为轴心,外面分成了五个板块,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别进行了回顾与整理,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体会各板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这是总复习的核心部分;另一部分是综合练习,是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使复习与整理在练习中得到具体落实,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查缺补漏,提高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评价与反思。

  三、教材解读

  1、中间:对全册内容的简要回顾。两个同学的对话功能各异:“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内容有……”这是引子,“这么多内容,咱们来整理一下吧!”这句话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单元中去,也就是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2、左上角: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1)以解决“阳阳每天上学用12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从学校到少年宫需8分钟,每分钟走多少米?”为切入点。

  (2)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估算、口算、笔算,用乘法算、除法算。

  (3)对计算法则的复习隐含在对话中。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法则,教材在新授中是以学生的对话出现,本版块仍采用学生的对话来加以提示“笔算乘法应注意……”,“笔算除法应注意……”,并没有出现法则,其实就是点明要求教师要进行计算法则的复习。

  3、左下角: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对称的知识。

  (1)以学生的谈话“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还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为切入点。

  (2)以“我会算学校草坪的面积。”“我是这样整理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完成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元的复习。

  (3)以“关于对称图形我还知道……”来提醒学生进行对对称图形的复习。

  4、右上角: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以学生的话“生活中处处有小数”引导学生对小数进行回顾。通过观察蔬菜价格表,求“1千克西红柿和1千克生姜一共花多少钱”,这一具体问题,系统复习小数加减法。

  (2)以“大白菜的价格最低,香菇的价格最高。”这句话引导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比较进行复习。

  5、右边中间:复习年、月、日的知识。

  以学生整理回报的形式引入对年、月、日的复习。

  6、右下角:复习统计的知识。

  (1)以我国青少年平均身高的变化和小学三年级学生平均身高为话题,引入对统计知识及求平均数内容的复习。

  (2)通过统计和计算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这一具体内容,系统复习求平均数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好回顾。

  首先让学生对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回顾,这个回顾虽然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回顾,但这个环节很重要。然后再以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求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学校到少年宫需要的时间、计算草坪的面积、一共花的钱数、平均身高等主题情景为素材,从解决问题入手,回顾每一知识板块的主要知识点,并结合“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应用,使知识达到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益。

  2、加强对回顾整理方法的指导。

  (1)全册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可以利用回顾整理中的素材为线索,对全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也可以以本册的目录为线索进行回顾整理;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回顾整理。教师应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

  (2)数学知识之间联系密切,系统性强,学生获得数学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学会梳理归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自主整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分类,比较反思,加深理解,使学生学会按知识体系分类整理的方法,但要求不要过高。

  3、回顾整理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的空间。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思考、回顾,教师还要注意采取引导、点播、提示等方式,要使学生通过回顾整理知识达到纵的成线。横的成片,像渔网似的,形成知识网略。

  4、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自觉查缺补漏。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不同。在复习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觉查缺补漏。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个别辅导,

  五、综合练习

  本册综合练习共安排了26道练习题,“我都学会了吗”安排了4道练习题。下面就部分练习题作一简单分析。

  第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求礼堂的座位够不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练习时教师不要过早的提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此题可以这样解决:35×9=315(人) 16×21=336(个) 315<336 够坐。还可以这样解决:16×21=336(个) 336÷9=37(人)……3(个) 够坐。

  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合理都可。

  第8题,是一道选做题,这道题目是渗透镜面对称,可以让学生拿面镜子试一试,再来完成该题。千万不要教深了。

  第9题,是估计、计算部分人民币的面积。在练习时,为了使学生估计得准确,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提前做好同人民币同样大小的纸来代替。

  第12题,是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设计方案。最后让学生讨论喜欢哪种设计方案?为什么?

  第16题,是复习年、月、日,24时计时法的题目。以小朋友出生纪念卡的形式出现,使知识的复习具有了很强的趣味性。要注意让学生从纪念卡上获取有关时间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出生卡,并在小组内交流。在比较谁最大?谁最小时?首先看年,如相同再看月,如又相同再看日,如又相同再看时。

  第20题,是以购书的形式复习小数加减法的题目。该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可以作一步的小数加法,也可以作连加。如果用减法做也是可以的。

  第21题,是以在海水浴场游泳的情景复习统计知识的题目。本题是让学生根据各游泳去水深情况在统计图上涂一涂,并求出海水浴场的平均水深。最后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在练习时教师要结合本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24题,是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完教材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26题,是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题的解法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均可。

  “聪明小屋”是供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学生容易算成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减去正方形花坛的面积,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去掉2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才是草坪的面积。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解答。

  “我都学会了吗?”是在总复习后的自我检测。

  第1题,检测学生对乘除法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教师要结合数据对学生进行节约矿产资源的思想教育,还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第2题,检测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道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不要只拼一种。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谈谈自己的发现。(面积不变,周长变化。)

  第3题,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4题,检测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学会看余数不商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复习准备:

  8.746保留一位小数约(),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B、讲授新课:

  出示例1:我国的原煤产量1981年是6.2亿吨,1991年达到10.9亿吨。1991年的原煤产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理解题意,求什么?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10.9÷6.2≈1.8

  3、题目要求我们商怎样?保留一位小数我们商应该除到哪一位?(学生独立完成)

  4、横式1.8前面用什么符号?为什么?答语要注意什么?

  例2:一台织布机12小时织布62.55米,平均每小时织布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审题、理解题意,学生试做?

  2、讨论:竖式商除到哪一位?为什么?

  C、巩固练习:

  计算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45÷179.9÷101

  D、师生归纳:

  1、学生讨论:计算小数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学生归纳后,集读P-55最后一段。

  E、强化练习:

  1、P-40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学生是否掌握方法。

  2、P-40第一题。

  F、课堂小结:

  1、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2、要截取商的.近似值还要注意什么?

  G、布置作业:P-40第二题、第三题和第四题。

  课后小结:

  本课是建立学生已经掌握如何取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基础上教学的,所以,我在教学中的重点是放在让学生知道列竖式计算时商要除到那一位,我出示例题,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列竖式计算,有地同学算到了很多位,有的同学只算到了第三位,在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理解除到哪一位,为什么要除到比保留的小数为数多一位,从而归纳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其实,在教学中,我还忽略了知识的应用价值最好在课的结束时让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我取商的近似值,在实际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集合的有关思想(课本第108页的例、练习二十四的第l、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被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

  利用教具,学具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老师将把同学们带人“数学广角”,让同学们去认识体会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读懂统计表。

  教师用电脑课件出示统计表,列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的学生名单。

  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议一议: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兴趣小组?

  教师引导: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用圈来表示:

  (2)认识集合圈。

  ①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两个集合圈。

  ②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出集合圈,填上相应的学生姓名,然后再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显示填写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图中所表示的意义。

  ③提出问题:

  有的学生姓名在两个集合中都有,应该如何来表示才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简单呢?

  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再出来二个空白集合,并填上学生姓名再合并。

  问:你们知道这个图的意思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填写完成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将集合圈和统计表进行比较。

  (3)列式计算。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学生已经明白杨明、李芳、刘红这三位学生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所以是重复的,在计算点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巩固运用

  1、课内外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动物的不同属性“"会游泳的”和“会飞的”把它们进行分类。然后再要说一说中间位置“表示什么”。

  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两天进的货中重复的部分找出来,然后再计算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学生计算的时候可以用加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直接点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平行与橡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教材按这样的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先教学平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平行线;再教学垂直,从生活中选取两条直线子昂叫成直角的特殊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垂线,学会画垂线,并结合相互垂直的关系,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机器应用。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在情境中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抽象中形成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材从生活中选取大量的平行或垂直的现象作为认知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经历概念抽象的过程,以此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例如,第39页的例题分三步呈现,首先呈现一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勾画出两条边,这些勾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根据3张照片中的彩色线条分别画出3组直线,从现实情境和具体物体上提取需要研究的对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这3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开数学思考。第42页例题的呈现也作了相似的安排。另外,教材在建立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在现实的素材中寻找平行线和垂线。在这样的实物和图形的反复转换中,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2、强化操作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

  让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例如,第40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道例题都是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或垂线之后安排的,都不是叫曹指导他们怎样做,而是让学生想办法画,在画的活动中继续体会胡下岗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内涵。

  3、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解释,体会认识的价值。

  教材选取了大量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运用知识对相关现象作出简单的解释。如穿过马路的最短路线、怎样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引到小明家等问题,让学生带着初步形成的.数学概念去观察生活,进行解释与应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以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感受了平行与垂线等现象的存在,只是这种感受是肤浅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会而不可言谈的。因此,我们应该将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作为教学重点。此外,本单元安排了大量较为复杂的操作活动(需借助多个工具才能完成),如作图活动有画平行线和垂线等,测量活动有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等,而在此之前,学生的作图和测量机会不多,经验很少,所以,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训练。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平移现象,知道平移的基本特征。

  2、能正确的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3、了解平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

  衣服、方格纸、写字板、鸭子图、房子图

  学具:

  方格纸、鸭子图、房子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和电视里的老师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好吗?(播放课件)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移动吗?

  (生齐答)

  师:谁愿意用动作来演示一下移动?

  (学生演示,教师给予鼓励)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播放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参观了商场,你知道电梯是怎样移动的吗?

  (生:直上直下)

  师:下面我们接着看。(播放课件)

  师:谁能说说缆车是怎样移动的?

  (生:朝着一个方向向前移动)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说对了吗?(播放课件)

  师:推拉窗是如何移动的呢?

  (生:左右移动)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电梯上下移动、缆车向前移动、推拉窗左右移动,像这些运动就叫平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移。(板书:平移)

  (播放课件)

  二、新授。

  1、认识平移。

  ①(出示写字板)

  师:这上面有平移现象吗?谁能指出来?

  (学生回答并演示)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找到了没有?(播放课件)

  ②(出示两件衣服)

  师:你们观察到上面有平移现象吗?

  (学生回答并演示)

  (播放课件)

  师:请接着看。

  ③师:熨斗上下、左右移动是平移吗?说说理由。

  (生答)

  师:向不同方向没有规则的移动叫平移吗?说说理由。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下面接着看。(播放课件)

  2、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生答)

  师: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们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现

  象?(播放课件)

  3、教学例1:看看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格?

  (出示房子平移图)

  演示房子向上平移5格的过程。

  请小组内的同学利用学具完成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交流反馈。

  师小结:平移时,找准一个点,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只要数到

  相应的位置,结果都一样。接着往下看。(播放课件)

  4、练习。

  ①给帆船涂颜色。

  师:给向右平移4格后的帆船涂上颜色,同学们,快动手吧!涂完后各小组的同学相互看一看,你涂对了吗?

  交流反馈。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涂得怎样了?(播放课件)

  ②分别画出图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师:这道题要求同学们画出它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后的图形,比比看,谁的速度快?

  交流反馈。

  师:接着往下看吧!(播放课件)

  5、拓展。

  师;请同学们用老师给你的这只小鸭子画出一排小鸭子,你能行吗?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并绘画)(播放课件)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画得怎么样了?(播放课件)

  三、小结。

  同学们,电视里的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答)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很好的运用平移现象。

  板书设计:

  平移

  (房子平移图)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3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7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2

小学数学教案03-2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