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0 13:20:1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7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身边一次性物品的关注,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

  2.初步培养幼儿调查和辩论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次性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一次性物品进行小制作。

  活动准备

  物质:一次性物品若干。

  幼儿园环境布置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次性物品有哪些。

  二、展开

  1.展示一次性物品,说说它的名称和作用。

  2.展开辩论,了解一次性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引导幼儿标明自己对一次性物品的`态度。

  提问:我们身边有许多一次性物品,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们呢?

  (2)引导幼儿对“是否喜欢一次性物品,为什么?”展开辩论。

  (3)评价幼儿辩论情况。

  (4)小结: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次性物品方便、卫生,有许多好处;

  但是使用后会造成浪费,并形成污染,对人的健康也不好。

  3. 让一次性物品变废为宝。

  提问:我们应当怎样正确使用一次性物品?

  (应当尽量减少使用,使用后可以用来装东西,做手工等。)

  三、结束

  展示一次性物品的手工制作,引导幼儿继续用一次性物品进行造型。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喜蛋壳若干,橡皮泥,图片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不倒翁。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

  2.它有什么本领吗?我们来试试看,停下来它是直直的。今天我们要来做的就是不倒翁。(出示图片)

  3.为什么叫它不倒翁?它为什么不会倒下呢?请幼儿大胆猜测。

  4.教师打开不倒翁底部,发现里面的秘密。(底部圆圆的,滑滑的,而且装有物体)

  5.教师拿出底部的物体,请幼儿猜测不倒翁会不会站立。并且试验。(不会)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个不倒翁它的.底部要是圆圆的滑滑的,而且里面要有物品。那是不是底部圆圆的滑滑的里面装上物品就可以做成不倒翁呢?

  6.请幼儿制作不倒翁。利用橡皮泥代替物体装进不倒翁。想不想来做个不倒翁。今天我们用橡皮泥来代替其他物体,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底部圆圆的滑滑的材料,请你来做个发明家,去做个不倒翁。

  7.展示幼儿制作的不倒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有的可以立起来,有的不可以。各选择一个例子请制作者介绍自己是怎么做的,并且请他们打开不倒翁底部,发现制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立起来的橡皮泥粘在底部,不能立起来的橡皮泥没粘住)

  (2)立起来的,有的立的是直的,有的是歪的。各选一例,同上发现它们制作的不同。将发现的秘密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

  8.请幼儿再次制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不倒翁。

  9.引导幼儿发现成功不倒翁需要的橡皮泥要足够多,太少了,底部太轻,就会立不起来。

  10.教师小结。一个成功的不倒翁需要的条件。通过图片帮助幼儿回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有动手制作,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会比较喜欢、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在活动前我认为不倒翁应该是小朋友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玩具,不倒翁真勇敢,我们也要学习不倒翁遇到困难继续站起来的精神。让我们和你的小伙伴介绍下你的不倒翁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气体。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3、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气球、白色塑料袋、玻璃杯、纸、一盆水、蜡烛、打火机

  2、自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气球导入

  教师出示气球,请一位小朋友来把气球吹起来。小朋友们现在看一下气球鼓起来了,那哪位小朋友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呀?(空气)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空气的秘密。

  (二)展开

  1、实验一:

  杯子里面放进去了一张纸,把杯子放进水里纸却不湿,为什么?

  老师找一位小朋友再将玻璃杯口倾斜,出现了气泡,为什么?

  2、实验二

  教师把蜡烛点燃,然后找一位小朋友用玻璃杯把蜡烛罩上,看蜡烛怎么了?并讨论蜡烛为什么会灭。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3、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

  教师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让塑料袋鼓起来,并讨论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

  请幼儿看一看塑料袋里的空气,摸一摸、闻一闻身体周围的空气,让幼儿自主讨论空气是什么样的。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再请幼儿深呼吸,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动物也一样。

  5、播放课件

  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6、懂得保护我们的空气

  教师:小朋友们平时的时候要怎么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小结: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让爸爸妈妈少开车、不要骑摩托车等等。

  7、结束

  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三)活动延伸

  教师:现在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咱们到外面找空气去!(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的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

  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

  3.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大积木块、海绵、锯沫板、镜子、布娃娃等,蚂蚁头饰每名幼儿一个。

  2.学具:幼儿人手一个操作小筐(内放木积木、海绵块、小锯木板),每位幼儿两杯水(一杯染红色装热水,一杯无色装凉水)。

  3.环境布置

  请幼儿自带一件物品,布置活动室——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玩具汽车、毛绒玩具、鹅卵石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小蚂蚁学本领》引入课题:

  教师、幼儿戴头饰扮蚂蚁,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 (师)原来,我们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手真能干!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发现——再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

  (一)摸一摸:

  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师)你捏得动积木吗?(生答:捏不动)按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

  2.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3.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4、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

  (二)选一选: 请几名幼儿到台前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

  (三)找一找: 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儿逐一说出感觉。

  (四)说一说: 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

  (五)小结: 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分组游戏:

  《小蚂蚁搬东西》 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

  活动结束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或和父母一起玩摸东西的游戏,让家长协助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如湿漉漉、毛绒绒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螺丝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触手可及,无论是小朋友的玩具,还是家中的家用电器,或者是汽车、自行车上,都有他们的身影。中班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螺栓和螺帽这种拧拧转转的物体很容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拧拧看”这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愉快的活动中认识螺丝,了解螺丝的作用。

  2、学会为螺丝和螺帽配对,探索螺丝的拧法。

  3、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初步体验合作获得的成功。

  活动准备

  1、各种型号、材料(铁制和塑料)的螺丝,螺丝组合玩具。

  2、带有螺纹的物品,如不同口径的饮料瓶颈和瓶盖,灯泡和灯座,能拧的笔和笔帽等。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小白兔”,活动小手

  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小手。

  师幼一起说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评析:让幼儿充分活动小手,为后面的拧螺丝环节做准备。)

  二、游戏导入,引出主角

  激趣:玩具车坏了,谁来帮忙修下?

  提问:玩具车是怎么连接起来的?(出示螺丝)

  小结:从孔里穿进去再拧起来,拧拧紧就能把汽车装好,螺丝的本领真大。

  (评析: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请幼儿来当修理工,把汽车零件通过螺丝连接,变成一辆消防车,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角——螺丝。)

  三、活动操作,深入探索

  1、交代操作要求。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见过这些螺丝吗,在哪见过,请你比一比,这些螺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再拧一拧,看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能分开和不能分开的分别放在两个筐子里。

  2、幼儿操作。

  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螺丝能拧开吗?分开放,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交流操作结果。

  师:发现了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能拧开吗?拧开后变成了几部分?

  小结:原来螺丝由螺栓和螺帽组成,螺栓上和螺帽里都有螺纹。张大嘴巴的是螺帽,他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螺栓和螺帽能紧紧的咬合在一起连接固定物体。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了三层次的探索:首先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在哪见过螺丝;其次,比一比,发现、认识螺丝的外形特征,拧一拧分一分,知道螺丝的主要结构;最后,通过集体交流分享操作结果,统一认识,构建新知识。这一环节的操作是本次活动中幼儿与操作材料的首次互动,操作任务简单明了,使孩子们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获得新经验、新知识的快乐。)

  螺栓螺帽配对找朋友。

  (1)提问:螺帽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你们能把它们连在一起吗?看谁找的又对又多。

  (2)幼儿操作,交流操作结果。

  提问: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成功了吗?成功了几个?你是怎么给它们找到好朋友的.?

  (3)小结:粗螺栓配大螺帽,细螺栓配小螺帽,拧在一起不大不小正合适。

  (评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通过与操作材料互动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操作经验,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总结出了螺栓与螺帽匹配的方法。在孩子们不断的探索中,将整个活动引向高潮。)

  四、联系实践,感悟提升

  1、介绍自己找到的螺丝物品。

  (1)提问:你们回家找到哪些地方用到了螺丝?谁来介绍一下,这些地方的螺丝是干什么用的?

  (2)小结:螺丝虽小,但是很有用,向外面的吊车,如果少了螺丝就很危险,小椅子少了螺丝,我们就坐不成了。

  2、玩螺丝组合玩具。

  (1)交代操作要求。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架小飞机或小汽车,看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展示作品。

  师:你们完成了吗?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不仅亲身感受到了螺丝作为连接好帮手的方便、牢固,而且体验到了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快乐,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价值。)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了解几种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2.在制作美味鸡蛋的过程中,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活动准备:生熟鸡蛋若干,煎蛋器,奶锅,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盘子若干,小刷子,油壶,盐

  经验准备:会打鸡蛋

  活动重点:了解鸡蛋生熟的变化

  活动难点: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区分生熟鸡蛋,并能够进行猜想和验证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玩一玩电子互动墙,熟悉鸡蛋制作的美食。

  任务:用生鸡蛋制作美食

  (二)基本过程师:小朋友面前的盒子中有鸡蛋,有生的也有熟的,请小朋友在不弄破的情况下把生的挑出来,将自己的方法画在表格上,一会验证自己挑出来的鸡蛋(生的放在打碎了放在带走生鸡蛋标志的盒中,熟的剥开一个小口放在另外的盒中)

  方法师:①刚才谁的方法成功区分生熟鸡蛋了?(幼儿举手)②请你说一说你的方法(a.手电筒照 熟→深颜色,生→透光 b.称重 生→轻 c.摇晃,生→晃 d.转 生→慢)③请你把你的`方法画在黑板上的纸上④请小朋友用纸上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挑出一个生鸡蛋,打进自己的小碗

  师:为什么不能看颜色区分?

  师:因为生鸡蛋的颜色有深有浅老师挑一个鸡蛋(多种方法)师:我们用鸡蛋可以做什么常见的美食(鸡蛋羹,荷包蛋)教师指导做荷包蛋和鸡蛋羹师:做荷包蛋有什么现象 幼:

  师:鸡蛋有什么变化(液体到固体)

  师:要和小朋友互相分享美食,回家可以给爸爸妈妈做早餐活动分析:活动让小朋友探究区别鸡蛋生熟的方法,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教案:)小朋友每天都会吃到,从幼儿自身来说,对鸡蛋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探究过程中,幼儿有听觉,视觉的体验,使幼儿有更深的印象,这次的活动,教师很好的将教育活动和生活联系,对鸡蛋的基本认识从生活中来,最后用鸡蛋做了美食,又回到生活中去,做美食对幼儿是一种满足,生鸡蛋打出来,做成美食,更能加深幼儿对此次活动的印象和体验,教师让两组小朋友进行分享,这也是一种社会性教育。

  我的收获:我觉得科学教育活动要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加深幼儿印象,这次的活动中,天平称重的结果不是很明显,幼儿也提了出来,老师也让幼儿画在纸上,老师给予了支持,科学活动并不是让幼儿局限一个理论,让幼儿多探究,应该允许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发散幼儿的思维,也应该乌云幼儿有失误或是误差。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活动准备: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气球若干。

  2.幼儿记录纸6份,哭脸娃娃和笑脸娃娃若干,记号笔。

  重点难点:1.通过猜测.探索知道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

  之间的关系。

  2.发现问题,能大胆探索记录。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激发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二. 基本活动

  1.教师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然后进行提问。 教师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用力吹才能吹得大大的。

  一.

  教师以探索闯关的形式出示小瓶子,将气球塞进瓶子中并让幼儿记录猜测。

  师:气球装进瓶子里还能吹得大大的吗?幼: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记录纸并介绍(?代表猜想,“小手”代表实验操。)

  1.教师让幼儿在猜栏做好自己的猜测记录。 2.拿出材料让幼儿操作实验并在“小手”栏,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讨论。 4.教师小结:原来,光靠猜测不一定正确,还要动手操作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二. 探索用大小不一的种瓶子吹气球。

  1.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试一试。 师:原先能吹大的气球能吹大,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

  幼:幼儿自主回答

  2.幼儿先记录猜测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表格,教师指导。

  3.师幼讨论,教师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他的出来的结论。 教师小结:原来能不能吹瓶中的气球与瓶子的大小也没有?

  关系。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三. 幼儿再次探索,寻求成功的秘密。

  1.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 师:我们两次的实验结果怎么样?都没有成功是不是,现在你们是不是很失望,别急老师这里有个好办法。

  2.出示幼儿表情贴纸,交代要求。 实验要求:1每个瓶子都要试一试。2认真做好记录3如果成功了别忘了找一找瓶子宝宝身上的秘密,并贴上相应的表情。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幼儿自主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气球吹大。

  三.结束部分

  1. 总结实验结果,提升经验。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教师总结科学经验。

  师:为什么气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来呢?请你们来说一说。

  幼:自主回答。

  2.教师总结: 师: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吹气球的时候慢慢变大的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气从小洞里挤了出去,没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气排不出去,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四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用开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气球。仔细观察一下记录表我们还有那一栏没填?老师这里有一根吸管把它竖在瓶子里再吹气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们一起回教室去实验吧!和客人老师再见,带幼儿走出教室。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9

中班科学教案11-0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中班科学教案03-08

睡觉中班科学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