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5 08:42:3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优秀[9篇]

语文教案 篇1

  【《断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2、 理解并分析短诗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诗歌鉴赏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拓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诗歌主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诗歌主旨,写鉴赏性小短文。

  【教学设想】

  布置同学预习五首短诗,并让同学挑选一首诗写了一点鉴赏性评论。从同学课前预习作业情况看,多数同学对于这五首诗的主旨把握均较为准确,也存在多种解读,最大问题在于许多同学在阐述诗歌主旨的解读过程时,表述还欠严密,赏析时还不能做到有理有据。因而,在组长汇报本组讨论情况时,须特别强调在陈述本组观点之后需阐明这些观点是如何得出的,可允许组员补充说明,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所谓“诗无达诂”论,(“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解释或理解)认为不同和读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特别强调读者参与。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在文艺鉴赏中存在着理解和审美的差异性,即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解读《断章》

  1、介绍作家作品:

  卞之琳(1910—20xx),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学者。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此外,在这一时期,卞之琳与何其芳、李广田还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以后,卞之琳担任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主要作品有:《汉园集》《雕虫纪历》《十年诗草》《人与诗:忆旧说新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英国诗选》等。

  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海外学者专题研究的对象。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成功地实验和引进了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

  2、整体把握

  卞之琳是30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断章》写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这首诗虽只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好像看一遍就懂了。但看完后又觉得不全懂,似乎简单的字眼里藏着很深的道理。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这样看来,诗人的主要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却能通过这样一首极其短小、通俗易懂、画面鲜明的小诗表现出来,其高超的表现技巧令人佩服。

  三、问题探究:

  1、《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2、有人说《断章》是一首情诗,还有人说它是一首哲理诗,你说呢?

  关于《断章》这首诗的旨意,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桥头的“你”在白天是楼上人心目中的风景,在夜晚是楼上人梦中的“装饰”。一个是白天夜晚都在关注着、想念着心中的人;另一个是被别人深爱着,自己却没有感觉。诗人自己说他的意思着重在“相对”上。他通过对自己刹那间感触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哲学深思: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又可能变成主体。原来,《断章》的深刻哲理,就是通过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出来的,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创造。

  3、 这是我中学时代很喜欢的两首诗,当我读着《断章》和《错误》时,这两首诗就在眼前晃着,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其中的原由?

  明确:阅读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很相似。(可就诗意与同学简单进行交流)

  教师点拨:读诗若能抓住诗中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就能较准确地把握作者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了。

  4、品读《断章》,讨论小结:从字面上看,《断章》极其短小,好像看一遍就懂,又似乎觉得简单的字眼里蕴藏着很深的道理。仔细品味,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5、学生分组讨论,力求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1)请组长汇报本组解读《断章》的总体情况;

  4、课件展示学术界对《断章》的几种解读;

  教师可提供几组有关《断章》诗意的资料:

  A)学者、翻译家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在“装饰”两字上做文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

  B)评论家章亚昕认为,《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人不去说“你”如何美,而是去叙述她如何成为如痴如醉的审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而是去描写她如何成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梦”中的花朵。不写她的外貌,而写她引起的痴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内在,意味的微妙。(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

  C)《断章》这首小诗,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写于一九三五年十月,触景生情,储藏在记忆中,当还远远早于这个日期”。“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会超出一对男女相互关系的意义。”

  小结: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教师要抓住“你”“风景”“明月”“梦”几个意象作适当的补充。)

  6、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当场背诵。

  四、拓展延伸

  补充余光中《连环》一诗,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诗无达诂、个性化解读这种阅读特点。

  连环——仿卞之琳诗意

  余光中

  你站在桥头看落日 /落日却回顾 /回顾着远楼 /有人在楼头正念你

  你站在桥头看明月 /明月却俯望/俯望着远窗 /有人在窗口正梦你

  【教学总结】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只有四行的小诗可以算作卞之琳的代表作之一,题目叫《断章》。这原本是他一首长诗里的四句,因不甚满意,便删去了其他诗句,只保留了这四句,我认为删得确实妙。

  这首诗清新质朴、寓含哲理,睿思藏于字句之间,是典型的朦胧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眼前是否闪过一个镜头:你站在桥头凝望着远处秀美的风景,而同样在楼上看风景的人也将你纳入这窗外的景色之中,陶醉在风景中的你不知你也成了别人的风景。作者正是用这样一个具体的意象,道出了抽象的哲理。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类似的位置,物与我,我与他,他与你之间都有着内在的关系,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在被别人影响,也同样影响着别人,就像那看风景的人会成为风景,谁知道那位楼上看风景的人会不会成为另一个看风景人的风景呢?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两句用了两个“装饰”,点出了“你”为止的变化。当你望着窗边皎洁的明月含着甜甜的笑进入梦乡时,你不会知道,也许一个陌生人在梦中梦到了你,你装饰了他的梦。这节可以看作与上一节不相承接,各自成章,但它们表达了同样的道理,通过位置的变换对比和两幅充满诗意的图画,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直很喜欢《断章》,含蓄的字句中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会像一些华丽而空洞的诗篇被历史遗弃。

  静静地看风景,静静地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风景,不也很快乐吗?

  倚在窗前看风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看风景的女孩突然抬头,目光似乎与我对视,这一刻心中滑过一丝感动。《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据说作品是一首长诗断章,朦胧的诗就是有这样的魅力,短短几行明白易懂,而读者却在其中获得极其丰富复杂的感受。

  在我看来断章是一种状态也可以是一种态度。有的人断章取义,对事物无法洞悉全部,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这种状态通常让人觉得可笑,而另一种断章则有一种欲说还休的美感,类似“难得糊涂”“不求甚解”的境界。前者多少有些功利色彩,所以会大作深究盲目总结,而后者显示悠然超脱。生活不是作学术研究,可以用定律公式推出个子丑卯,试问世间人,世间事无穷无尽,变换莫测,有什么能够真真却却明明白白地剖析清楚呢?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所以用断章的态度面对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断章不是不让人逃避现实,而是让人看清这个世界,培养一种良心的心态。有些事已经发生,断章最美好的部分,把它深埋记忆,有些事正在发生,断章最当下的部分,脚踏实地,坦然面对。有些事将要发生,断章最积极的部分,把它当成指引前的灯塔……甚至一片云一滴水一只蚂蚁都能让我们断章,去捉最细微的那丝触动,感受最美的绽放。

  “ 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在苍茫的世界里我们何其渺小,面对生活,太纯粹的清醒有时难免疲惫与徒劳,于是只得断章,断章身边匆匆走过的身影,断章眼前的风景,断章远方若隐若现的未来,断章这个世界,断章着我们自己。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别人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必追问,无须深究,只是此刻,就很美。

  论诗者大都把卞之琳的《断章》看作是一首意蕴艰深的哲理诗,其实作为言情诗来读,诗味才足呢!那优美如画的意境,那浓郁隽永的情思,那把玩不尽的戏味,那独出机杼的题旨,细细品来,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说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所见撩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来领略三峡美丽的风光吧!(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标题、作者)

  请一学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朗读《三峡》的现代文。(媒体配动画,音乐图片)

  二、读三峡

  1.配课文朗读;(媒体)

  2.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以下媒体出示)

  (1)郦道元,北魏 、 ,本文选自他写的《 》。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 、 。

  (3)读准下列词语的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略无 阙 曦月 至于 襄 沿溯 或 不以 漱 良 属引

  (5)比较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绝 哀转九绝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媒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三、解三峡

  理清思路,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领悟作者表现美的技巧。

  说三峡:三峡的 真美,你看……

  示例:三峡的山真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小组里说,然后在班级说。

  教师归纳板书:山 美:山高岭连;

  四季美: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水枯谷凄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示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教师归纳板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比手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

  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凝练生动。

  学生可在课文里找类似字词加以品味。

  探究示例: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明确:因为相比而言三峡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详写。夏水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峡水势涨落的特点安排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景。

  学生讨论后探讨。

  如: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如:三峡的茂密树林中,常年栖息着猿猴,为何写猿猴的内容出现在秋季,

  你能理解作者的这一安排吗?

  (写猿猴悲啼是为了渲染秋季三峡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也为过渡至下写

  到三峡渔民的悲凉凄惨的生活做好照应及情感上的铺垫。)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四、诵三峡

  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归纳: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征。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应善于借鉴、吸收这些写法的长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试着把这篇短文背下来。

  在三峡的风光片段中,让学生朗诵背诵。

  五、写三峡

  选择你所喜欢的画面,结合课文的描写,发挥你的想象,以“我走在……”为题,对三峡的山或四景进行扩写。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简说

  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这些课外活动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就是这些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就在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他们学会了审美,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创造,学会了做人。本课的十二个词语,描绘出一幅幅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生活画面。学生通过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一定会感到熟悉、亲切、有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注意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朗读时要注意词语结构的特点,读出韵律美。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认的字中,钢、琴、喂、航由于受方言的干扰,学生不容易读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拼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弹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án。

  生字的呈现,可以先出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再认读生字。要鼓励学生运用了解的汉字构字特点以及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自读课文,勾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图文对照,熟读词语;动手动脑,记忆字形。

  在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汇报、小老师领学等形式进行反馈和正音、辨形。可让学生从戏、航、琴、钢、弹、养这几个字中,自由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字、感兴趣的字进行口头组词语的练习。

  可用猜字、鼓掌传字等游戏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胡、戏、棋、钢、弹、琴、养这七个字是本课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的字,教师可在指导读词语的基础上,抽出来指导书写。琴字要强调下面是今,不是令。胡、戏、棋、钢、观、弹等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仔细观察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词语,表现的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学生均有所感知。有的可能对文艺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对科技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对动物饲养了解多些,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向同学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活动与乐趣。学生体验不到的,可借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加以了解。

  要将看图和读词语结合起来,朗读词语时在头脑中要形成画面。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读出课文的韵味,如,×××(练书法),×××(练书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

  (三)实践活动

  1.课后练习中的读读说说是扩展词语的练习。要求学生仿照例子,用戏、航、琴、钢、弹、养口头组词。

  2.游戏快乐传真。表演者可选择最熟悉的一项活动,用动作表现出来,请同学猜。猜对了,可以向表演者提有关这项活动的问题;猜错了,必须回答表演者有关这项活动的提问。

  3.模仿本课,结合学校生活实际,编写校园活动三字歌。

  4.学唱一段京戏或其他地方戏。可以找录音带或VCD跟着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写字教学

  (一)观察

  认真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比较

  差异比较:在比较中探究相同结构的字在写法上的差异。如,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并且都是左窄右宽。不同的是:棋、弹,左右一样高;钢,左高右低下对齐;观,左短右长。

  优劣比较:在优劣字的比较中,把握字的结构的.密与疏,笔画的收与放,使学生受到审美训练。如,琴、养中间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老师可出示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字,进行比较,防患于未然。

  (三)分析

  字的结构、笔画特殊,学生把握有困难时,老师可帮助分析,示范指导。如琴字,上下紧凑,中间舒展,撇与捺是整个字的灵魂,书写时既要注意笔画的舒展,又要注意组合时撇尾低,捺脚高。

  (四)实践

  仔细领会,悉心模仿,激励评价。评价时老师可以改评分制为奖励制,哪个字写得漂亮就在旁边印上一颗小五星作为奖励,比一比,看谁得的五角星多。做到自评、小组评、老师评相结合。

  五、资料袋

  1.本课几个艺术术语简介

  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按字体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楷书常见的有欧体、颜体、柳体。

  二胡弦乐器。又名胡琴。音色刚柔多变,既能演奏柔美、委婉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

  京戏我国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是我国的国粹。流行地区很广。清代中叶由徽汉等剧种进入北京后演变而成。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称皮黄戏。

  2.根据本课词语编写的儿歌

  下象棋,练书法,画图画,比比谁的本领大;

  弹钢琴,拉二胡,唱京戏,畅游文艺小天地;

  栽花草,喂鸽子,养金鱼,探索自然小秘密;

  做航模,学电脑,观天气,从小立志学科技;

  爱生活,讲科学,求创意,兴趣广泛展才艺。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识字2之教材分析,二上识字2,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11个生字及3个偏旁,会写“书、本”2个生字。

  2.了解学具的名称,知道它的用处。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初步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一些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并学写“书、本”2个生字,初步掌握观察字形的方法,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A4纸(书包里物品的'图画及文字)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出示谜面猜一猜,揭示谜底。板书课题,齐读,学生书空。

  二、学习词语

  1.想知道老师带来的书包里都装了什么吗?逐一掏出东西,课件出示相应词语认读。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总结识字方法:有时候我们看到熟悉的物品就认识相应的生字了。

  (板书:看物(图)识字)

  2.翻看书本学词

  (1)借助拼音自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要求:互相检查字音,纠错。

  (3)展示:小老师带读

  3.自读儿歌,复习词语。展示朗读。

  三、重点识字

  1.抽读生字,口头组词说句。

  2.同桌游戏:我问你指

  同桌评价:正确、流利三颗星正确、速度稍慢两颗星有错误,纠正一颗星

  3.优秀小组展示

  4.如何记住这些字呢?学生说,师板书

  板书:早、本、校(加部件)

  作、笔、课(加偏旁)

  尺加笔画

  总结、板书记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相机指导认识单人旁、竹字头,了解生字做偏旁发生变形,发现“刀”和它的变形偏旁“刀字头”5.启发学生用象形字来学习认识“包子头”(课件演示)拓展几个包子头的生字。

  板书:了解字理

  6.随文识字

  齐读儿歌。

  四、拓展识字

  1.拿出A4纸,说说你的书包有什么。同桌互相认一认。

  2.游戏:书包里面有什么(学生展示台展示)

  五、学写字

  1.出示生字“书”“本”,指导学生观察字形。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强调“书”的点和“本”最后的横画。

  3.学生练写。

  4.展示学生作业。

  六、布置作业:

  想一想,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呢?

  板书设计:

  小书包

  识字方法:

  看物(图)识字

  加一加减一减

  了解字理

语文教案 篇5

  一、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出示课件)蚂蚁搬豆。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 广 ,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小博士还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拓展训练,穿插写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 众人划浆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语文教案 篇6

  一、 教材简析

  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二、 目的要求

  1、 熟练地使用工具书,认识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具有较快的书写速度。

  2、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能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课文的语言运用技巧和文章的表达技巧;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4、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大胆地进行交流。

  5、 能够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掌握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与同学合作探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三、 学生情况简析

  八年级一班和三班共有学生100来人,少数同学们爱好语文学习,约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相对优异的。另有十分之四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

  四、 教学措施

  1、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

  4、 加强作文指导,特别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写课文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重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结尾句子的含义。难点是体会课文对比、衬托的写法。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航:

  1、课堂预习单

  首先请同学们快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线索,接着认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反复读这些段落,画出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同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课堂要研究的问题。

  2、检测题

  (1)、看拼音写词语。

  shēng xiùróuzhòudúdǎ pié zuǐ xiázi

  mā píng chōu yè cuō yān yè zhàn shuǐ

  (2)用“v”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模(mó mú)糊结(jiē jié)实捉弄(nòng lòng )

  模(mó mú)样结(jiē jié)束弄(nòng lòng )堂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去酒店打酒。

  ②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

  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2)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打“v”。

  凡卡在信中回忆了乡下的生活,是因为:

  ① 乡下的生活很幸福。

  ② 乡下的生活虽然很艰难,但在凡卡看来,和爷爷在一起生活是多么自由、快乐,那么值得怀念。

  课文的结尾写凡卡做美梦,是为了说明:

  ① 凡卡寄出信后非常高兴。

  ② 凡卡十分想念他的爷爷

  ③ 在那样的社会里,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

  (3)课文通过这件事,反映了

  (4)课文是按着过记叙的,先写

  接着 ,最后。

  三、质疑解疑

  1、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疑问二:

  2、挑战自我:

  (1)、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2)、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四、拓展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褒义词和量的个贬义词

  褒义词()()贬义词()()

  2、巴尔扎克为什么问老太太是不是孩子的母亲、奶奶或者亲戚?

  3、 老师听了巴尔扎克的话后,说他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这件心事指的是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的写一写。五、布置作业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

  (板书:蟋蟀)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②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③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

  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②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

  一、从歌曲入手,引出课题,学习串字。

  1、你们刚才唱的是哪个动画片中的主题曲?那你们一定非常熟悉和喜欢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蓝猫吧!

  (蓝猫)先给大家出一个字谜:门里一张口学生说谜底,老师出卡片.

  2、老师想知道,在家里的时候,你遇到问题,喜欢问谁?(问爸爸、问妈妈,读卡片)

  3、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有两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仰望银河,产生了很多想象,于是他们就--------出示词卡:问银河。谁想读读?

  4、谁知道这个词中的第2个字念什么?(银—板书拼音和生字)

  a、这个音节可以拼读吗?为什么?

  b、你看,这个字的哪部分比较熟悉?蓝猫老师出的第二道题就是与金字旁和艮字有关的内容,请看大屏幕。(出题)发小组合作单。

  A 你认识的带有金字旁的字有哪些?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B 带有“艮”的字,你认识几个?能不能写下来。(很狠恨跟根银)

  喜欢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汇报A题:

  1、看了这些带有金字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带有金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金属有关)

  2、对,我们学的这个“银”就是哪个银?(白银、银子、银圆、银钱)

  汇报B题:

  1、小组交流 2、出示:很狠恨跟根银

  二、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读前两行诗时,你发现了什么?随机出示第一段书面形式和诗歌形式(一个词重复出现了两次)

  讨论:1、在你学过的课文和诗歌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吗?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2、讨论这两个同样的句式重复出现你突出了什么?(为了突出强调自己要说的话。)

  3、怎么读才能达到这种效果?你找一句读一读。(第二句加重语气)

  4、说说文中的小朋友先向银河提了提了哪两个问题?

  板书:鱼儿水草小朋友

  出示银河图:根据板书谁来试着问问银河?

  5、出示句子比较:

  (1)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吗?

  (2)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没有戏水的小朋友?

  6、练习说话

  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

  7、看板书试背第一节。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轻声自读,思考:接着小朋友又向谁提了哪两个问题?

  2、读后指名对对着银河问一问,练习感情朗读

  板书:客轮、货船、航标灯

  出示“南来北往”的场景,说说什么是南来北往。

  3、它们指的是什么?你知道航标灯有什么用吗?

  4、朗读第二段,各自读,齐读。

  5、练习说话: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它们()吗?

  看板书试背第二节

  6、对比第一、第二节。

  五、自学第三、第四节。

  1、自学第三、四节。要求弄清每节中的小朋友向银河问了哪两个问题?

  2、用线划出来。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请在旁边画上小问号。

  3、分小组交流

  4、说说老师该板书些什么?随机在电脑里出示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5、说话练习

  6、试背第四第五节。

  六、学习第五节。

  1、文中的小朋友对着银河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他还有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能猜猜他还会问些什么?你也有问题吗?来试着问问。

  2、所有问题你能解答吗?为什么?

  3、是啊,文中的小朋友非常想知道银河里到底有什么,于是他怎么说的?“总有一天是什么意思?

  4、齐读第五小节,说说你读了那个小朋友的话后有什么想法?板书:总有一天去做客

  5、看板书,试背。

  七、总结,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掌声》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