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08-06 12:30:5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热]中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故事简介:小熊非常喜欢他的小澡盆,天天用它洗澡。小熊一天天长大了。小河马邀请小熊到池塘里去洗澡。小熊不愿意,他害怕小鱼、小虾会钻进他的胳肢窝。有一天,小熊在洗澡的时候被澡盆卡住了,怎么也出不来。嘿呀,嘿牙,小河马拉不出小熊。小河马把澡盆翻个身,用力掀也没有把澡盆掀下来。小河马拿来胡椒粉抹在小熊鼻子上。小熊打了个大喷嚏,终于自由了。小熊跟着小河马到池塘洗澡。这儿真是一个大澡盆呀!

  活动目标:

  在看看、讲讲中,阅读小熊被小澡盆卡住和小河马帮忙解救小熊的主要情节。

  感知逐渐长大的小熊与小澡盆间的关系,并联系生活,体验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

  活动准备:

  大书一本,小书人手一本,绘本PPT,胡椒粉

  活动实录

  一、进场

  1、用自己的方式与老师们打招呼

  师: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你可以用动作,语言,也可以用英语或者日语

  2、暗示中班幼儿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礼物,是什么?(幼:书)

  师:想看书的举手(举手)对,中班的孩子肯定喜欢看书。

  (简析:1、交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渗透多样化的语言表达;2、潜移默化地暗示阅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习惯熏陶。)

  二、导入

  观察澡盆图,尝试用细致观察的方法了解画面信息,感知故事的大致背景

  1、观察图片上的细节猜测事件

  师:请小朋友看屏幕,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熊,它在干嘛?

  幼:洗澡

  师:同意的举手,从哪儿看出来小熊要洗澡?

  幼:泡泡、沐浴露、洗澡、

  师:谁有补充的?一样的就不要说了。

  幼:……

  2、出示小书封面,再次细致观察

  师:“你能通过看书,知道沐浴露是什么香味的?”

  多位幼儿猜测后,师问理由,幼儿说出瓶上画着苹果,所以是苹果味的。

  (简析:1、先做一个热身运动:根据图上的细节设计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细致观察。2、答问习惯的培养有益于培养幼儿仔细倾听、辨析性倾听)

  三、自由翻阅

  1、巩固取放、传递书的习惯

  师:“许多书放在一起变成一叠书,老师把它分成(幼:两半)给这两个孩子,然后怎么样……(幼:传下去、传接力棒)对,象传接力棒一样传过去

  2、找最喜欢的页面

  1)师简单强调阅读要求,并让幼儿自己找找,最喜欢的那一页。

  2)个别交流,个别幼儿说出页码――大家翻到那一页――个别交流。

  3)回应指向:

  A、面向全体的:还有喜欢这一页的吗?谁还有补充(这页的意思)?

  B、强化体验的:你是不是也想和小熊一样洗个澡?和好朋友一起真开心呀!……

  (简析:将阅读习惯细化渗透到每一个可能的地方;初次阅读的回应指向多样化)

  四、有目的地局部精读

  1、提出阅读的要求:小熊洗澡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麻烦事,第几页上有?

  1)再次提醒阅读方法:从封面开始有序翻阅

  2)先让幼儿自由说说,再个别交流

  3)幼儿回答多样:摔跤、哭了、河马欺负它……

  4)教师小结幼儿想法:刚才有许多的理由,我来说一下

  一都认为和河马有关;二河马要吃了它,同意的举手;三河马嘲笑它,同意的举手。

  5)让持第三种态度的说明理由

  6)有幼儿说到不可能在木盆里洗澡,教师由此引到封面的阅读

  2、观察封面,了解故事题目,体会图文对应的作用

  1)小熊到底遇到了什么,封面上已经告诉我们了,封面上除了图,还有字,谁认识?(个别幼儿念出

  “卡“、“的.熊”、“住”等字)

  2)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念题目“秘密藏在字里,不行的话,我来帮忙,被澡盆卡住的熊。“卡”是什么意思?

  (幼:屁股被卡住了)

  3)(师开始读成卡车的卡,有一幼儿念对了)师随即丰富卡是多音字的概念

  小熊被卡的焦急心情

  1)再次提醒阅读方法: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翻

  2)个别交流,请幼儿说出页码并讲述理由(内容)。幼儿找的不一样,有的第2页,有的第5页

  3)精读第二页,要求幼儿从动作、表情等,判断是否真的被卡住了

  4)观察后提问:卡住了什么感觉?(好痛)有什么办法?(幼:聊天、拔出来、咬出来。)丰富词汇:(咬)是叼出来是吗?

  5)模仿对话,体验情绪:他已经说出了第二个角色,怎么喊呢?让个别幼儿模仿小熊求助,引导他们喊出焦急的情绪。体验后渗透:什么是好朋友,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朋友就是好朋友。

  4、第三次有目的阅读,找到河马来帮助的第6、7页,运用观察、动作模仿、体验图文结合、联系上下文阅读、感官体验等方法理解情节

  1)找页面:小河马帮助小熊在哪一页?

  2)定页码:有幼儿错误地说第3页,师引导幼儿互相帮助:这时他被卡住了吗?谁有不同意见?

  3)提要求:第6、7页上都有河马,看看河马有了什么方法帮助它,仔细看图。

  4)通过文字、动作等理解第6页情节

  A、体验图文对应:幼儿未答,师读文字后提问:“嗨哟嗨哟,……拉出来”河马用什么方法?(拉)它是咬吗?

  B、幼儿模仿拉的动作

  C、观察图片,体验情感:为什么要张那么大嘴?(幼:很吃力、用力、吃力)它在大口呼吸,发出嘿哟嘿哟声音。

  5)通过观察、形容词讲述、胡椒粉体验理解第7页情节

  A、大致了解;第7页用了什么办法?(幼小熊翻过来……)翻过来想什么办法?

  B、丰富动词掀开:大家都发现小熊翻了个身,有小朋友看到河马的手在哪里?(在盆里)这个动作用个好听的词叫什么呢?丰富词:掀开。

  c运用前后页的连贯阅读理解情节发展:成功了吗?(幼儿有不同意见)师让幼儿通过观察后页来回答(有的幼儿凭空猜测,有幼儿翻到第8页说出了了胡椒粉)有什么办法?(幼:胡椒粉)胡椒粉发挥什么作用呢?(一男孩答不上,师请前面说过的一女孩重复)好朋友要互相学习,来,小姑娘,响亮地说一遍。

  d用夸张的语句来形容大喷嚏:小喷嚏不行吧(幼:世界上最大的喷嚏)引导幼儿学习倾听刚才幼儿的形容词,并让幼儿竞相用夸张语句描述怎么样的喷嚏(幼:比地球还大,比太空还大……)用动作表现最大的喷嚏。

  e出示胡椒粉:先让幼儿说说以前闻过的感受(咸、辣)幼儿表现出非常想闻的愿望,有的说,我一次也没闻过,我从来没闻过,师肯定幼儿语言的多样性:一次也没闻过说的好,吸引了我,于是幼儿竞相学说表达。最后请一幼闻并用面部表情告诉大家。

  (简析:1、抓住重点页面进行有目的精读既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更能培养读图理解能力;2、有机渗透阅读习惯与方法:有序阅读、细致观察、图文对应、上下文联系、识字、丰富词汇;3、教学方法多样:引发生生互动、多通道感知、随机渗透横向联系)

  五、情感体验,拓展延伸

  1、老师质疑引发讨论

  (结合PPT)以小熊的口吻讲述一段话,大意是澡盆为什么越变越小?(幼:长大了……)同意的举手

  2、联系生活,体验自己越来越大,物品越来越小的关系

  1)你生活中什么东西越来越小?(幼:书、衣……)会变魔术的东西生活中很多,我们长大了,他们越来越小了

  2)你们长大了,有什么优点?(幼:自己穿衣……)师回应:强化幼儿长大的自豪感,表扬幼儿爱劳动等

  3、延伸

  1)布置后续任务:画特长,作为礼物送给老师

  2)叠书的要求:一本本放好

  后续阅读的问题:在哪儿洗澡的,会说些什么……下次再来看一看,讲一讲

  (简析:1、与生活相结合,有助于情节的理解主题的升华;2、延伸为后续活动作好铺垫)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 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 ,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锻炼及提高幼儿柔韧性和全身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自我调节和不怕困难的品质。

  活动准备:

  布袋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老师,幼儿相互介绍自己。

  2、听老师的口令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如:(1)两个小朋友手拉手,面对面的抱在一起

  (2)两个小朋友背靠着背

  (3)两个小朋友耳朵碰耳朵

  (4)两个小朋友鼻子碰鼻子

  (5)两个小朋友,一个肚子靠着一个背

  (6)屁股靠屁股你

  (7)4只手在一起,3只手在一起

  (8)两个小朋友你,一只脚和一个屁股在一起,两只脚和一个屁股在一起。

  二、布袋游戏

  1、热身运动

  让幼儿把布袋放在头上,脖子底下,肚子上,鞋底上面......

  2、每个幼儿手中一个布袋,听老师口令——把布袋变成衣服穿在身上,不能用眼睛看,听声音去寻找老师——把布袋变作裤子穿在身上

  三、布袋游戏——蚕的演变

  1、老师请幼儿猜谜语(蚕),幼儿猜出后请幼儿套上布袋模仿蚕宝宝爬行的样子在地上扭动身体前行,老师模仿养蚕人在不同的方位给蚕宝宝吃桑叶。

  2、吃完桑叶后蚕宝宝变成茧。让幼儿用布袋把自己的全身套住模仿成茧,等幼儿套好后老师把茧搬回家。

  3、破茧而出变成蛾。幼儿从布袋中钻出,并作飞翔的动作。

  四、小袋鼠探险

  1、幼儿依次出发,越过障碍物前行,递增难度跳行。

  五、整理放松游戏

  教师激发幼儿兴趣:“我们用小布袋做游戏,先把布袋从胖子变成瘦子,然后变矮子,将这些小矮人放回家。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春雨的作用,能让万物生长。

  2.重点字词的认读:吧、种(子)、梨、麦苗、瓜。

  活动准备:字卡、课本。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这两天天气怎么样?你们喜不喜欢下雨?知道现在有谁是喜欢下雨,希望下雨的呢?

  2.学习儿歌《春雨》。

  教师朗诵儿歌。

  你们刚刚听到了,谁现在是喜欢下雨的?还有谁?为什么?

  3.根据儿歌,模仿里面的植物做动作。

  教师当春雨,让幼儿当种子、梨树、麦苗等模仿他们边说边做动作。

  活动反思:

  《春雨》是一首非常拟人化、贴近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一首诗歌,语句简单,结构鲜明。

  活动中为了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教师在提出了倾听要求之后有感情地朗诵了诗歌,然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刚开始,大部分孩子都只能用个别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再次强调了倾听要求,并配乐朗诵了诗歌两遍。在多次带任务的倾听之后,大部分孩子逐步能用诗歌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而且语句都比较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出示诗歌内容图谱,引导孩子将图谱按照诗歌结构进行摆放,幼儿边看图谱边朗诵诗歌,大部分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完整地朗诵诗歌。学会诗歌之后,如何让孩子们感受理解诗歌中描写的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对小雨点的渴望与喜爱之情也尤为重要,这个环节教师让孩子们先了解了春雨与万物之间的关系,理解大家对春雨的喜爱。然后启发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小种子、梨树、麦苗,闭上眼睛享受那种在小雨中成长的喜悦。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妞妞、贞贞、睿睿、晓晓等部分孩子,朗诵儿歌时不但语言轻柔优美,而且还能带上表情、动作一起表演。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之后,大家还积极进行了诗歌创编,幼儿发言积极,想象力非常丰富。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七色花

  活动由来:有一天是聪聪的生日,大家一起为她过生日。当她面对着生日蛋糕许愿时,很多小朋友也跟着一起许愿,孩子们都很想说出自己的愿望。于是便想起了《七色花》的故事,想让孩子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愿望……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简单的理解故事的内容。

  3.鼓励幼儿进行合作,体会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七色花瓣;花芯;胶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

  1、出示七色花,引起幼儿的`兴趣。

  “朱老师今天给小朋友请来一个神秘的朋友”请小朋友观察这朵花与其它的花有什么不一样。

  2、这是一朵神奇的花,花瓣有七种颜色。请幼儿说一说这多花分别都有什么颜色。并给这朵花起个好听的名字。

  3、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说一说珍妮都许了什么愿望,哪个愿望让她最高兴,为什么?

  (二)说愿望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愿望。

  假如你也拥有一朵七色花,你希望它能实现你的什么愿望?说一说自己的愿望,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2、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愿望都能实现,让我们一起制作七色花吧!将愿望画在花瓣上。

  (三)分组制作

  1、幼儿自愿分组,七人一组,选自己喜欢颜色的花瓣。

  2、将花瓣一片一片的粘在花芯上组成一朵七色花。

  3、教师分组指导,引导幼儿如何进行合作。

  (四)分享愿望

  1、请每个幼儿都讲一讲自己的愿望。

  2、请幼儿说一说本组是如何进行合作的。

  3、展示七色花,共同分享。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精选)07-30

中班教案(经典)08-03

【精选】中班教案07-27

(经典)中班教案07-26

中班教案12-09

中班的教案11-05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理发》中班教案01-19

幼儿中班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