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5篇(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热爱数学的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1004 20xx 3006 320 640 940
二、新授
1、1004表示什么?用图可以怎样表示?
每行有100个方格,需要多少行?
观察这副方格图,你还可以怎样列式?(4100)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100个4是多少?)
2、比较1004与4100这两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两个算式中的数都是一样的,只是数的位置不同;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它们都可以表示同一副图;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归纳:1004与4100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3、独立试算: 10012= 19100=
12100= 10019=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有什么发现?
(100乘几,就可以算成几乘100,他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试算:720= 7200= 7300= 7400=
说出你的想法.(7和2个十相乘,得14个十,是140)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12300= 8500= 24600= 21500=
5.讨论交流:通过上面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1)一个因数与整百数相乘,可以用这个因数与乘数百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后面添上2个0.(2)用这个因数与几个百相乘,得多少个百.
6.同桌之间能互相出几道这样的题目,练一练吗?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06 4002 30012 8700 15400
6100 2400 12300 20600 33700
2.列式计算:
(1)30个15是多少?
(2)25的200倍是多少?
(3)6乘400是多少?
(4)
3.四年级3班有学生50人,开学初每人交书本费及各种杂费共200元,四年级3班的老师共收多少钱?
4.一袋洗衣粉500克,一箱洗衣粉20袋,有多少千克?
四、质疑小结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口算一个因数与整百数相乘?如果是一个因数与整千、整万的数相乘又该怎样计算呢(补充板书)?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五、课后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10017 20xx 60011 12400
17100 8200 11600 14200
2.口算下面各题.
6100 5060 13300
4220 12200 20400
6300 13100 34200
3.(1)20个17是多少?
(2)25的100倍是多少?
(3)40乘300得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因为简单应用题是一切应用题的基础,所以今天我们从简单应用题入手,进入解决问题的复习。[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回顾与整理
1.简单应用题。
(1)明确: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①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找出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正确解答并标明单位名称)
③检验。(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及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复合应用题。
(1)引导明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解决复合应用题常用的方法。
①分析法。从问题入手逆推,寻找解题条件,直至所需条件都已知。
②综合法。从题中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求问题。
③图解法。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用线段图或其他图形表示出来,使分析的问题具体、形象。
(3)常见复合应用题的类型、特点及解法。
①“平均数”问题。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或者已知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②“归一”问题。文字中常带有“照这样计算”的字样或暗含着单一量不变。
③“归总”问题。题中暗含着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
④“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计算路程、时间或速度。
⑤“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⑥“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⑦“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
(4)明确每种类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和解法。
①“平均数”问题。
解题关键:确定“总数量”和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
解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②“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解法:总数÷份数=单一量
单一量×份数=总量(正归一)
总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③“归总”问题。
解题关键:找到题中隐含的总数。
解法:单一量×份数=总数
总数÷另一个单一量=这个单一量对应的份数
总数÷另一个单一量对应的份数=这个单一量
④“行程”问题。
关键要先弄清速度、时间、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解答。
[结合图示,引导学生弄清行程问题的一些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总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的总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速度快的在前):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本节课主要教学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已经提供好了大体的框架和思路线索,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科书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逐一解决,大体分为三大步骤,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再尝试探索、寻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最后通过反思解决方法的正确与否,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后教学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节应用课,前面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混合运算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方法指导
引导法,提示法,学会观察,讨论法,探究法
预设流程
具 体 内 容
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一顿营养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开始。对将近10个小时不停消耗能量却没有补充的身体来说,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唤醒了身体,开启了身体高效的新陈代谢;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给到大脑,以便让我们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断力进行一天的工作、学习。不吃早餐,不仅会营养失衡、引起胃肠疾病,还会出现身体不适、容易衰老、精神无法集中等各种问题,所以,要想学习好,早餐要吃好哦!
自主学习
(约7分钟)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深入理解,体会方法
(1)一共要考(90 )个,已经烤了(36)个,剩下(54)个没有烤,每次烤9个,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图示中,把要考的90个看做一个整体,分成( 已烤的 )和(剩下的 )两部分,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必须先求出(剩下的量 ),再用剩下的数量除以每次烤的数量9个,就是要烤的( 次数 )。
(3)尝试解决,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说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师精讲,再次理清题意。
2.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精讲点拨
(约5分钟)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测评总结(约15分钟)
1.达标测试。
(1)
问题:
① 你知道了什么?
②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
=40÷8
=5(只)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④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⑤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 45÷5
= 9(米)
③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⑤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
=18÷9
=2(排)
③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④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⑤解答正确吗?
2.课堂总结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3.布置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名称、大小,会折角、画角。(课本第56 -58页)
学习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叫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 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举行一场有意义的比赛,有信心吗?比赛的题目是:《角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第一次先学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56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课件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56页的例1,认真看图、看文字。
1、先看第一部分,用2根小棒拼成的这四种图形都是( )?
2、观察例题2:观察角,你发现角是由( )条边和( )个顶点组成的`。
3、说一说,所有的角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吗?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没有关系?
5、用一张纸,你能折出多少种角?你能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吗?
6、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那些物品上有角?
第二次先学
1、 打开课本第58页例3,看图、看文字,想一想,怎样画角?
2、 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 你能画出一个角吗?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果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1)课件出示检测题(2)58页第一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学生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补充。
2、讨论(议一议): (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课件出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基本训练
1、口算
49×3 840÷70 61×7 320÷80
120÷40 18×6 570÷30 65×5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8505÷17 8355÷83 8160÷34
9045÷45 7816÷26 8232÷56
三、综合训练
1、对比练习
2856 ÷28 3840 ÷16
8484 5760
5788 8485
2、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5 12
26)5330 54)5508
52 54
130 108
130 108
0 0
3、计算并验算。
8640÷36 4935÷47 8945÷85
1185÷29 9600÷32 3854÷82
4、文字题
(1)一个数乘63得7560,这个数是多少?
(2)9548是77的多少倍?
(3)除数是24,商7余11,被除数是多少?
四、提高练习
+7004÷34=300 (- )×26=3640
五、课堂
六、课堂作业 《作业本》p43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2
小学数学教案03-27
小学数学教案08-3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7-24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28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07-27
小学数学教案(热)07-29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