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8-04 11:06:1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8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中国的茶文化是我国的代表特色之一,而家乡安康的茶文化也是渊源流长,幼儿园的孩子们对茶的认识不多,这次学习通过看、闻、品,让孩子对三种茶有了初步的认识,看——看茶叶在未泡水和泡了水以后状态、色泽的变化,闻——茶叶的香味,品——感受几种茶叶的口味,全面地让孩子感知了解。

  活动目标

  知道家乡盛产茶叶。

  在观看茶叶制作过程和饮茶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的茶文化。

  活动准备

  各种茶叶若干、杯子、透明茶壶等

  茶叶制作过程PPT

  活动过程

  1、观察茶叶,小组交流

  (1)请幼儿拿出家里带来的茶叶,看一看,闻一闻,互相说以自己带来的茶叶的名称,是什么地方产的,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味道怎么样。

  (2)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绿茶、红茶和花茶,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三种茶叶的不同。

  (3)小结。

  2、出示PPT

  教师讲解,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3、品茶

  教师给每组幼儿分别倒一点绿茶和红茶,请幼儿观察颜色、闻清香,然后品尝,说说喝两种茶的不同感觉。

  教师冲泡茉莉花茶,请幼儿品尝,说说和钱两种茶有什么不同。

  4、小结 活动反思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厚,也调动了孩子的基础经验,看到过爸爸、妈妈喝茶,和今天的学习联系后也有一些自己对茶的认识。这里将茶道的展示添加并放在延伸环节是让孩子将对茶的认识的延续,激起他们新的学习的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萝卜,知道萝卜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萝卜的内部结构,知道萝卜皮和肉的颜色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3、初步了解萝卜的食用方法,培养爱吃蔬菜的习惯。

  准备:

  1、事先去萝卜地里观察萝卜的生长环境,并尝试拔萝卜。

  2、几种常见的实物萝卜、PPT课件。

  3、盘子、牙签、萝卜丁若干。

  过程:

  一、出示萝卜实物,幼儿感知。

  ——昨天,我们一起去萝卜地里拔萝卜,拔出来的是什么萝卜?白萝卜是长在哪里的?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白萝卜,白萝卜上面是什么?(绿绿的叶子)下面是它的身体,这是它的根。我们平常吃萝卜是吃萝卜的什么?(根)

  ——这是什么萝卜?(胡萝卜)请小朋友比一比白萝卜和胡萝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比较两种萝卜的不同之处)

  ——品尝白萝卜丁和胡萝卜丁,比较两种萝卜的不同。

  ——白萝卜的味道比较辣,平时大家都会把白萝卜炒着吃、煮着吃等等(逐一出示PPT图片)萝卜很有营养,对小朋友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引导幼儿爱吃萝卜,养成从小不挑食的好习惯。

  二、出示PPT,认识各种各样的萝卜。

  ——除了这两种萝卜,你还认识什么不一样的萝卜?(逐一出示紫胡萝卜、红萝卜和紫心萝卜)

  三、观察萝卜的内部结构。

  ——根据萝卜的'外皮,启发幼儿逐一猜想萝卜里面的肉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观察哪些萝卜的皮肉颜色是一样的,哪些萝卜的皮肉颜色是不一样的。

  ——观察PPT图片,比较皮肉的颜色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南”方,了解指南针的用处。

  2、知道中国人很聪明,中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简易指南针,汉字“南”

  活动难点

  认识东南西北的方位

  难点剖析

  大班幼儿对左右的认识和掌握还不是熟练,而且仅限于以自我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因此认识东南西北的方位对幼儿来说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左右基础上再加上上下的方位。

  活动过程

  教学策略创意说明

  一、游戏“东南西北在哪里”

  1、幼儿根据教师指令要求快速指点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

  2、提问: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在哪里?

  二、认识指南针

  出示简易指南针,告诉幼儿上面这根神奇的小针,能够帮助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找到“南”方

  三、操作指南针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和观察一个指南针,在教室里寻找哪儿是“南”,并站在相应的`地方,鼓励幼儿不断改变自己所站的位置,发现指南针的变化。

  四、了解指南针的用处

  1、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这么快找到“南”方

  2、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指南针呢?

  五、聪明的中国人

  1、教师讲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你知道中国现在还有哪些发明吗?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六、使用幼儿用书“我想发明”

  小朋友,你想做发明家吗?你想发明什么,把它画出来吧!

  以游戏的方法引出课题,让幼儿在游戏中复习上下左右,认识东南西北。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溶化》这单元是选自 “神奇的水”这一主题中的。源自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的好奇,根据大班幼儿的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我主张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察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引导幼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探索操作中、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探索操作中、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挂图《溶化》、每个幼儿杯子4个、水、盐、砂糖、冰糖、沙、小勺若根、小石子、泡沫板、奶粉等。

  【活动过程】

  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实验室,投放大量的实验材料。以幼儿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形式展开活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要和水来做游戏了,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沙子,让幼儿观察沙子放入水中怎么样了?(还能看见、不溶化)

  二、唤醒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1、观察比较糖、泡沫板、盐、小石子在水中的变

  教师出示糖、泡沫板、盐、小石子说:“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做实验了,在你们的桌上,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 备了糖、泡沫板、盐、小石子,一会儿我们就取一些这些材料,一起放入装满水的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糖、泡沫板、盐、小石子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轻轻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怎样描述糖和盐在水中的状态?泡沫板和小石子在水中的状态呢?

  小结:观察到的哪些现象,使幼儿说出“糖和盐在水中溶化了?泡沫板和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化?”

  三、观察挂图

  让幼儿了解水中的方块糖为什么小了?不是正方形了?说明方糖正在被水溶化中。

  四、探索活动

  1、指导幼儿认识水的的温度可以加快溶化,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1)讲解:

  在两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大小的冰糖,为幼儿提供冷热水和小勺, 在老师发出口令同时幼儿将冰糖放入杯中,然后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操作,比一比谁的糖先化完。

  (2)幼儿自行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水的的温度与搅拌可以加快溶化。我们学到一种实验方法,要验证糖的溶化速度可以根据水的温度能加快,可以用两个实验进行比较,一个是凉水,一个是热水;其他条件——搅拌、冰糖的数量及大小、放入水中的时间等都必须相同,只有这样,才能验证出水的温度高是不是有加快溶化的作用。

  2、指导幼儿认识用不同大小的物体也可以加快溶化,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1)讲述:什么样的物品溶化的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刚才,有的小朋友还提出用不同大小的物体可以加快溶化。下面,我们来验证这种方法行不行。教师提供不同大小的的冰糖,在老师发出口令同时幼儿将冰糖放入杯中并开始搅拌,幼儿在确定自己的化完后在表格做记录。(先化完的在表格里表上1,后化完的表上2)

  (2)幼儿自行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一起看记录的结果,明确两种糖的溶化速度)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了物体不同形状、大小可以加快溶化得速度)。

  五、课外延伸

  教师引导幼儿回家后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溶化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中幼儿经历了从猜想、实验、记录,到讨论和交流的基本环节,注重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让孩子在自己的.动手操作试验中验证猜想的结果,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这种现象让幼儿探索的兴趣始终积极高涨,孩子们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积极地进行猜想,主动地投入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在实验中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和简单的粘贴。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桌布、篮子、三种颜色的彩色纸(红、黄、绿)浆糊、抹布若干。

  2、每个幼儿一个水果娃娃图片。

  3、老师教具:桌子、水果娃娃图片一份

  活动过程:

  1、课题导入,引起兴趣。

  (1)秋天到了,水果宝宝丰收了,它们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在果园里唱歌、跳舞呢!可是还有一些水果宝宝一点也不开心。

  (2)老师出示一个哭脸苹果宝宝图片,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宝宝?它怎么了?(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因为它们身上没穿漂亮的`衣服,所以不开心)

  (3)提问:那么,我们应该给苹果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呢?(红的)

  2、老师示范,讲解。

  (1)苹果宝宝你别哭,我来帮你穿上漂亮的衣服,你就开心了。现在老师要给苹果宝宝穿衣服了,先多撕好点纸,纸要撕的大小差不多,然后用手指蘸一点浆糊,在纸的一面轻轻的抹匀了,然后贴到水果娃娃身上。要给整个水果娃娃都穿上漂亮的衣服。这样它才开心。(当老师示范到一半时,就把哭脸苹果宝宝变成笑脸苹果宝宝)现在这个苹果宝宝笑了。

  (2)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水果宝宝,你们看看,该给它们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老师一一出示水果图片:梨、橘子)

  (3)出示梨宝宝,提问:这是什么水果宝宝?该给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黄颜色的)(当幼儿回答出来时,教师就出示实物梨)

  (4)出示橘子宝宝,提问:这是什么水果宝宝?该给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橘黄颜色的)(当幼儿回答出来时,教师就出示实物橘子)

  3、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1)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有一些还没穿衣服的水果宝宝,小朋友就用老师刚才教的本领,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2)小朋友要给水果宝宝贴满衣服,贴满了它才开心。

  (3)小朋友在贴的时候,要多撕好点,纸要撕的差不多大小。

  (4)如果你的小手有点粘,你可以在小手帕上擦一擦,要保持桌面整洁。

  (5)教师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指导。

  4、老师讲评,展示幼儿作品。

  (1)现在老师要看看哪个水果宝宝最开心,开心了就说明你给水果娃娃穿上漂亮的衣服了,并请幼儿说说你给哪个水果宝宝穿衣服,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最后把幼儿的作品贴在三棵树上。

  (2)现在水果宝宝开心了,它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请配班老师弹音乐。(老师与幼儿一起唱歌做动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了解黄瓜、辣椒成长过程的基础上,知道植物一般是按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生长的。

  2.乐于参与种植活动,学习观察和比较,并会用简单的话描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黄瓜、辣椒生长过程照片若干,“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动画。

  2.幼儿人手一份生长排序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唤起记忆

  前一段时间,我们和蒋老师一起在小(1)班的实验地里种下了一些种子和苗苗。为了照顾好它们,小朋友还分成了种子组和苗苗组。谁是种子组的宝宝?苗苗组的宝宝呢?

  二、观察、比较:植物是怎样长大的

  在种子和苗苗慢慢长大时,老师还给它们拍了一些照片。出示照片,按顺序观察、比较:

  1、我们种下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种子组的宝宝在干什么?

  2、哇,种子变得怎么样了?

  3、看一看,现在的苗苗和刚才的小芽芽比,又有什么不同?

  4、看,这是苗苗组的苗苗刚种下去的样子,多像种子组的苗苗呀。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5、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提炼总结

  1、你看,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颗苗苗,苗苗又会不断长大,结出果实。其实,种子组的苗苗也会像辣椒的苗苗一样开花、结果。很多植物都是这样长大的。(看动画)

  2、再次欣赏动画,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植物生长的变化。

  四、操作很活动

  按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图片排序。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鲜花盛开、新芽吐露、北燕南飞,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及人们迎接春天的那份欣喜,如何把握教育契机,丰富孩子们关于春天的经验呢?引导感受春天的美好。

  春天里有太多可供选择的教育内容和素材:春天的花草树木、春天的动物,如:小蝌蚪、春蚕、蜜蜂、蝴蝶等,以及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都十分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交流、记录等活动丰富关于春天的经验,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

  2、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发现的快乐,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选择自己喜欢的手工操作活动来表现春天。

  活动材料:

  1、“春天在说话”的配乐诗 “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录音。

  2、春天的情景创设:表现春天的自然角及有关春天信息的图片展示。

  3、一张供幼儿分类记录的大图表

  4、可供幼儿进行春天环境布置的场景及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寻找春天

  1、播放课件配乐诗“春天在说话”引入: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对,是春天。”“听,春姐姐在说话呢!”

  2、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自由寻找春天的气息,幼儿简单记录自己的发现。

  “春姐姐已到小朋友的身边,她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们可以把春天的秘密,告诉老师、或用小卡片将它记录下来”。

  3、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结合图片以“春姐姐又说话了”口吻进行小结:

  “是啊,冬爷爷走了,春姐姐来了,柳树抽新芽了,梨花、李花开了,桃花红了,蝴蝶、蜜蜂飞来了,冬眠的青蛙、蛇、熊、乌龟醒了,燕子飞回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鹅与鸭子们在河面快活地游泳,人们脱掉了厚厚的棉袄,有的忙着播种,有的在运动,春天到处充满活力。”

  二、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将收集的春天的信息进行分类。

  “春姐姐想举办春天盛会,她想请一些朋友来,这是春姐姐的邀请函。”

  1、出示分类记录大图表:

  2、引导幼儿利用小图卡按植物、动物、人类进行分类:

  三、幼儿美工活动:美丽的春天:

  “春姐姐想在这里举办春天的'盛会,草地上应该有什么,水面上,天空上呢?大家有什么办法让这里变得美丽而又丰富?”

  1、美工分组活动:幼儿通过简单地画、剪、折、捏等各种美工手段来参与春天的环境创设。

  2、引导幼儿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并根据环境(如:天空上,水面上、草地上)进行分类布置春天环境。

  四、户外活动:寻找春天

  “春天不仅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大家还可以用鼻子闻,耳朵听,春姐姐又在户外向小朋友招手了,我们一起去找她!”幼儿随音乐《春天在哪里》走出活动室。

  五、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风景。

  2、指导幼儿继续春天小种植和小饲养,如:龟、小蝌蚪、蚕等,并记录它们生长情况。

  小资料

  春姐姐的话

  嗨,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春姐姐,当冬爷爷挥手向你们告别时,我就悄悄来到了你们的身边,我能看到你们,你们能看到你吗?

  清新的风,暖和的太阳,春的气息弥漫了四野,我,轻悄悄的来了。我走近小草,轻轻一亲,小草醒了,树叶绿了。草丛里的花儿也露出了笑脸。

  我走进树林,轻轻一吹,冬眠的小动物醒来了,青蛙、蛇、乌龟、熊、都欣欣然张开了眼,蚕宝宝沙沙地吃着桑叶。

  我走到田野,轻轻一挥,种子发芽了,麦苗长高了,农民伯伯忙着在插秧,蜜蜂在飞,蝴蝶在飞,听!是谁在枝头上,叽叽叫喳喳。哦,原来是小燕子从远方飞回来了。

  我走进花园,轻轻一唱,花儿开了,雪白的李花像云朵,粉红的桃花像彩霞,河边杨柳绿,田里菜花黄。牵牛花爬上了小篱笆。到处散发着春的馨香,处处迭印着春的韵律。

  我走到河边,轻轻一摸,冰雪融化了。

  我走到幼儿园,在蓝蓝的天空下,飞翔着随风飘扬的风筝,小朋友边笑边跳着叫我:“春姐姐到了”。

  活动点评:

  活动内容的选择体现新《纲要》精神,活动内容源于生活,老师能紧抓住季节时令这一教育契机,使这活动来得自然且又符合教育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有以下几点突出的特色:

  (1)活动中始终以一个情境“春姐姐”为主线,让幼儿从“感受春天——寻找春天一—说说春天——表现春天”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启发引导方法,使“春天”这个抽象的概念,在幼儿心中清晰明朗起来。

  (2)整个活动从听觉和视觉都让人充分感受美:听觉上以配乐诗的引入,视觉上创设两个适宜的环境:一个让幼儿体验;一个让幼儿表现春天环境。使幼儿通过寻找活动有了亲身感受春天的经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动手表现、创造春天美的情景,可谓注重幼儿的体验,避免单一的言语说教。

  (3)活动要求明确,活动灵活多样,教师始终将幼儿置主体的地位,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索。 整个活动中,学习目的就是在这种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得以实现,每个孩子在活动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一个洋溢着美和体验着快乐中进行学习。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9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9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5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3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2

【集合】科学活动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