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10篇(必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象棋的棋谱,棋子名称及基本玩法。
2.发展对棋类活动的兴趣。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大旗谱和大棋子,(自制的双面棋子,一面是字,另一面是与其相对应的图画),小棋谱、棋子。
2.幼儿有关于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等棋类活动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象棋的传说。
1.教师讲述韩信教士兵下象棋的故事。
2.教师出示放大的象棋棋盘、认识棋盘。
----教师:请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棋盘)棋盘上有些什么?(线、格子。)
----教师小结:棋盘中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河界把战场分成了两个部分。棋盘上有许多线组成的交叉点,这些交叉点是棋子作战的驻点。
3.认识棋子。
----教师:你知道象棋有哪些棋子吗?
----教师小结:象棋的棋子共有32个,分为黑、红两组,每组16个,各分7种。
红棋子:帅1个,车、马、炮、相、仕各2各级,兵5个。(可让幼儿点数)黑棋子:帅1个,车、马、炮、相、士各2各级,卒5个。(可让幼儿点数)
4.教师介绍象棋棋子摆放的规则格子。
----教师:没有打战时,象棋的棋子各自摆在自己的营地上。帅(将)最大,放在最中间,两边有两个卫士保护他,卫士两边是宰相,宰相两边是战马,战马两边是战车,战车两边是炮。(教师边讲讲解边摆放棋子。)
二、学习摆放棋子。
1.教师:请你上来尝试用棋子摆放的规则放一放。
2.请有下象棋经验的幼儿摆放棋子,教师组织幼儿对照正确的棋谱摆放。
3.演示象棋的'基本走法。
三、幼儿结伴尝试象棋。
活动延伸:
1.棋类大世界:提供多种棋类游戏供幼儿自由选择。
2.自己设计的棋类游戏: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棋类游戏的图谱与玩法。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学习用沙、石来表现各种造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知道准备:1、平时散步、参观、春游及秋游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用沙、石做的各种建筑,看石人、石马、石子路,看工人用水泥、沙子造房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2、游戏中让幼儿玩沙,科学桌上放置幼儿捡的各种石头。
物质准备:每人一块石头,每组一个盆,放上水,供给幼儿的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头,黄沙(粗的和细的),玩沙工具若干,有关石头建筑的图片,沙盘两个(分别装干沙和湿沙)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头和一盘沙,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教师引导进行探索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初步概念。
1、探索活动:沙、石的由来。
⑴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是先有石,还是先有沙?”
⑵做沙、石的实验。
将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用吹风机吹,观察其变化。
教师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而在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大石头可在变成小石头,小石头
可变成粗沙。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⑶让幼儿再次做上述沙、石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2、探索活动:认识石头。
⑴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⑵启发提问:
①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②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③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④ 把石头放在水里看看有什么变化?
⑶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形成认识:
“你听了其他小朋友的发言,你发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教师小结石头的特征。
⑷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看),还可用来做工艺品。
教师小结得出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3、探索活动;认识沙。
⑴请幼儿到大沙盘了玩沙。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与石头有什么不同?
⑵让幼儿玩干沙和湿沙。
教师提问: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干沙捏不拢)
⑶给幼儿看各种不同的沙子。
让幼儿触摸粗沙、细沙,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感觉。
⑷讨论:
① 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沙子?(土地上、海边、电视上的大沙漠里……)
② 沙子有什么用?能为人们做些什么?(造房子、给小朋友玩建筑游戏……)
三、幼儿创造性活动
请幼儿集体用沙子和石头来建筑美丽的公园(分成小组进行)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过多种感官沟通参与活动,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水是无声、无味、透明、流动的液体。
2.幼儿懂得人和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应该节约用水。
3.使幼儿对探索水感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1.让了解水的特性。
2.指导幼儿了解水的作用、颜色。
3.了解水的用途非常广泛,知道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自来水、一壶凉开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几个透明玻璃杯、纸巾、抹布。
2.小盆子、小桶、塑料袋、积木、塑料玩具、小石子、铁勺子等玩水用具。
活动过程
一、让小朋友通过玩水,了解水的性质。
老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了水宝宝来和你们玩游戏,喜欢吗?
小朋友:喜欢我们喜欢玩水。
老师:好,那我们和水宝宝玩游戏之前要听老师的话,小桌子上有水和好玩的玩具现在我们来分组。
1.将幼儿分组,每组分半盆水。请幼儿围在周围玩水,老师指导。
老师:现在小朋友请伸出小手捧水,看看谁能用手抓住水?你们能用手抓住水吗?小朋友你们抓水的时候水会怎么样呀?
2.请小朋友拿起塑料袋装水,在袋子下扎小孔,观察水流。
二、小朋友在玩水的过程中观察物品的浮沉现象。
老师:现在小朋友可以把玩具放到水里玩,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怎么会这样?
小朋友:老师宇宇把汤勺放到水里了,我的雪花片在水的上面。
老师:汤勺是铁的实心的.所以会沉下去,玩具是塑料的比较轻所以它会浮起来。
三、让小朋友观察、比较、发现水的特性。
1.老师拿出一杯水、一杯牛奶、请小朋友观察,牛奶和水的颜色是一样的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水和醋的气味又有什么区别?
2.请小朋友品尝凉开水和醋,水喝醋是什么味道的呢?
3.水是什么颜色的,它会怎么样?
四、水的用途。
1.老师问:请小朋友讲一下水有什么作用,能和能洗澡还能干嘛呀?
2.人和动物每天都离不开水,植物也需要水来供养。
3请小朋友自由玩水。
4跟老师念《节约用水》歌。
让小朋友把刚刚玩剩下的水跟老师拿去浇花。知道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以和水宝宝玩游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引起小朋友们感兴趣想玩这个游戏。喜欢玩游戏的小朋友感兴趣了会认真专心地跟着玩,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人和动物每天都离不开水。水是无色、无味,水是抓不住会流动的。
需要改进的是;1.活动的人数不能太多,游戏小朋友不小心弄湿衣服。2.请幼儿观察塑料袋装水这个环节应该老师示范,让小朋友观察水的流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了解风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了解风的形成,了解制造风的方法;
通过感觉感受风的存在。
活动准备
扇子、羽毛、吸管、肥皂泡、电风扇、风筝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小朋友摸一摸,抓一抓周围,看看能不能得到风。
2、请幼儿描述风。(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用眼睛看见风吹树叶、小旗;可以听见风的声音;可以感觉风吹在脸上凉凉的)
3、青青和果果来到广场放风筝,果果问青青,风是从哪来的?
4、果果对青青讲解风的产生:风是因为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流动得慢,就是微风;空气流动得快,就是强风。
5、小朋友制造风。用扇子扇一下,产生了风;用口吹一吹,产生了风。风扇转动,感觉风扇周围有风。
6、了解风和我们的关系:风能发电,风能传播种子;风可以把湿衣服吹干。有时海上风力过大,就是台风,产生强降雨;有一种龙卷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甚至吹毁建筑物,对人类产生危害。
活动延伸
到户外,吹泡泡,放风筝,进行体验风的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知道黑夜是不用讨厌和害怕的。
2、敢于面对陌生的事物,会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知道黑夜是不用害怕和讨厌的。
难点:在故事阅读与操作玩耍中,明白事理(黑夜是不用害怕与讨厌的)、积累认知(各个房间的用具与用品)。
活动准备
故事、操作卡片(物品具象:厨房用具;物品轮廓:卧室用品)。
活动过程
一、席奶奶讨厌黑夜
1、这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样的夜晚,你会感到怎么样?
3、(教师讲述:小镇附近的山区里,住着一位老太太,大家都叫她席奶奶。)
(1)席奶奶怎么啦?
(2)席奶奶好像在躲着什么、害怕什么。是什么东西那么讨厌,让她想躲开呢?
4、(教师讲述:她讨厌猫头鹰、讨厌蝙蝠、田鼠、鼹鼠……)
这些都是夜间出现的动物,席奶奶讨厌,猜猜她还会讨厌哪些动物?
:原来,席奶奶讨厌夜行动物。
5、(教师讲述:她还讨厌黑影、讨厌月光、讨厌睡觉……和黑夜有关的东西,席奶奶都讨厌。
6、(故事名字)这是一个“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她准备赶走黑夜。
二、席奶奶赶走黑夜
1、(教师讲述:席奶奶想——要是我能把黑夜赶出小镇,太阳就能永远照着我的小茅屋,那该多好!)
席奶奶想赶走黑夜,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席奶奶呢?
2、看看席奶奶用了什么办法赶走讨厌的黑夜?
(教师讲述:她用小树枝扎了一把扫帚,要扫掉茅屋里和小镇上空的黑夜,她又扫又扒又拨又掸,但是每次向窗外一看,黑夜还是在那里。)
这是席奶奶想到的第一个办法。
3、(出示ppt7,教师讲述:席奶奶拿出针线,缝了一个大口袋。她想把黑夜装在里面,拿到小镇外面去倒掉。她又装又填又压又塞,蹑手蹑脚地连一个黑影也不放过,可还是没办法把黑夜全都塞进布袋里;她像剪羊毛似的去剪黑夜,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是一些云;她用蜡烛去烧黑夜,但是黑夜又溜到屋外去了;席奶奶用了最后一个办法,给黑夜哼催眠曲。可是讨厌的黑夜还在那里。)
席奶奶一共用了几个办法?(5个)
4、席奶奶把黑夜赶走了吗?
三、帮席奶奶想办法
1、席奶奶实在太讨厌、害怕黑夜了,连忙躲进了屋子,她一头冲进了她家的厨房。可是,她看见厨房里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
(1)这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帮席奶奶看一看。看!都有什么?(玩“练眼力”游戏)
(2)桌上有许多图片(物品具象的图片),把你觉得席奶奶家厨房里有的找出来。(幼儿找到后放到黑板上。)
(3)(师生共同逐一辨认、验证。)席奶奶家厨房里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原来是什么?
:原来是厨房用具。
2、你们的眼睛真亮!可是席奶奶不知道、看不清楚,她又躲进了卧室,看看这里黑乎乎的有些什么?(玩“练眼力”游戏)
(1)桌上有很多图片(物品轮廓的图片),我们帮席奶奶卧室里黑乎乎的东西找出来。(幼儿找到后放到黑板上。)
(2)(幼儿自己观察后辨认、验证。)你们刚刚看到了什么?你都找出来了吗?
:原来,卧室里黑乎乎的.是卧室用品。
3、席奶奶还是没看清楚,又冲出卧室跑到了卫生间。这里可能会藏着什么呢?(幼儿自由猜测)
4、刚刚我们用亮亮的小眼睛帮席奶奶找出来的都是什么?这些用具、用品,白天在哪里呢?
:对呀!黑夜里藏着的东西就是我们白天也能看见的东西,所以一点儿也不用害怕的!
5、知道了这个,你们想对席奶奶说些什么?
:原来,黑夜是赶不掉的,也没什么好讨厌的,香香地睡一觉,黑夜自己会离开的,白天到来了,那些夜行动物也会自己回家的。
四、活动延伸
1、(教师讲述:为了赶走讨厌的黑夜,席奶奶忙活了一整个晚上。她累坏了,准备去好好地睡一觉。这时候,太阳爬上了小山村的山顶,照亮了席奶奶家的小茅屋。席奶奶在铺着草垫子的床上睡着了,她对着窗外说了一声:“晚安!”)
(1)白天来了,席奶奶却去睡觉了。在美丽的白天里,你最想干嘛呢?
(2)我们去做我们喜欢的事情吧!出发前,想一想:听了这个故事,告诉了席奶奶那么多话,你自己——还害怕、讨厌黑夜吗?
2、回去慢慢想想。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1. 教师演示图片。
(1)小猴。
(2)小猴和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
(4)小兔、小猴、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2. 分组操作材料。
(1)玩具比高矮:各种玩具、记录表、笔。
(2)最高和最矮:图片、笔。
(3)高矮排排队:高矮不同的瓶子。
活动目标
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乐意参与比较高矮的操作并用语言交流表达。
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较高矮。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引导语:听说今天森林里在举行比较高矮大赛,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问题引导,学习方法。
1. 问题1:小猴子说自己最高?对吗?为什么?
小结:小猴子这样说是不对的,因为高矮是要通过比较才知道的。
2. 问题2: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比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则得出来的结果就不准确了。
3. 问题3:小猴子到底是高?还是矮?为什么?
小结:和不同的对象比高矮,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高矮是相对的。
三、操作比较,巩固认知。
1. 幼儿相互比较高矮。
(1)提出活动要求:三个人一组,两个背靠背,另一个观察比较。
(2)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3)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4)经验拓展: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得出的结果比用眼睛观察更准确。
2. 幼儿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张图,图上有许多高矮不一样的积木,请小朋友给最高的积木涂上绿色,给最矮的`积木涂上红色。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谈话小结。
小朋友们平时区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继续比较高矮。我们生活中许多物品也可以比较高矮,大家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再去试一试。
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提供各种比较高矮的材料,引导幼儿继续操作比较。
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高矮。幼儿教育网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保鲜袋抓空气,感受空气是会动的、无所不在的。
2、用空气袋自制玩具,体验自制玩具进行游戏的快乐。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保鲜袋、夹子每人一份,彩色纸若干;
2、小碗每组一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活动。
1、师出示保鲜袋:这是什么?
2、师:对,这是厨房里用的小口袋,平时是用来装食物的。不过今天它要来跟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可是小口袋说饿了,想吃的饱饱的再来玩游戏。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1、出示鼓的口袋:看,这只小口袋吃的`饱饱的了,你们知道小口袋吃了什么才这样胖乎乎的呢?(空气)
2、幼儿自由猜想。
3、教师小结:对了,因为小口袋吃了空气,所以才变得这样胖乎乎的。
4、今天来了很多小口袋,请小朋友自己来想办法来让小口袋吃空气,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
三、幼儿第一次装空气,感受空气会动。
1、师: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幼儿尝试)
2、操作后提问:你的小口袋吃到空气了吗?
3、不成功的说说为什么?为什么气很快就逃走了呢?(手要很快抓住袋子的嘴巴)
4、请成功的小朋友说说是怎么做的?
5、你让小口袋吃饱了,你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好办法?
6、请以幼儿示范,其他幼儿一起学着做。
7、教师总结:把袋子的嘴巴张开,上下晃动;1、2、3抓住嘴巴,拧一拧,不要让气逃走哦!
8、幼儿跟着一起做。
9、我们把口袋的嘴巴放开,会怎么样?
10、一起放开口袋,放走空气。
11、小结:原来空气是会动的。
四、第二次装空气,感受空气是无所不在的。
1、你刚才在哪里抓到空气的?(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抓到了空气)
座位的哪里抓到空气了?那座位的这边有没有空气呢?
娃娃家里有没有?钢琴这里有没有空气?图书角那里呢?
2、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
师:小口袋吃饱了以后带着它到老师这边来。
3、提问:你的小口袋在哪里吃到了空气?
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我们的四周围、教室里、外面都有空气。
4、师示范,请幼儿用小卡子卡住袋口。
5、小口袋休息。
五、自制活动。
1、出示装饰上彩条的空气袋,师:闭上眼睛,1、2、3,看看胖娃娃变的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变成了一个漂亮的风筝娃娃,怎么变得呢?
2、打扮胖娃娃:长尾巴长在哪里?(长在袋子的嘴巴上还是身体下面?)拿起长飘带,脱去白衣服,轻轻按上去,按在身体的上面、下面中间都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彩带的颜色和数量:老师装了几根彩带啦?是什么颜色的呢?)脱下的白衣服放在小碗里。
3、提醒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帮助,也可以勇敢的请客人老师帮忙。
六、户外游戏活动。
1、师:你可以和口袋宝宝怎么玩?(抛、拍、吹、跑等)
2、幼儿自由玩。
师:我们带着口袋宝宝出去玩吧!看谁的玩法多。
【活动建议】
1、抓空气对中班幼儿来说有点难度,要强调晃以后快速抓紧袋口。
2、感受空气无所不在这一特点时要从幼儿的身边慢慢逐渐扩大到周围,让幼儿有比较直接的感受。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对了解动画成因感兴趣,有探索科学的欲望。
3、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制作活动,能大胆地较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画有小猫钉钉子不同形态的画纸若干(画纸左下角标有1――10的数字),快速翻动成动画的小画书若干,小纸盒十个,双面胶,钉书机,筷子画有小鸟和鸟笼子的画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画书,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喜欢看什么?我这也有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它呀,就藏在我的这本小书里,你们想知道演的是什么吗?(发给幼儿每人一本小画书)
小朋友,你的小画书里画有什么?(个别幼儿回答)现在请小朋友玩一玩,怎样让里面的画面也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幼儿自己探索)×××,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回答)×××,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给小朋友操作一下。
看了这样的小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幼儿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刚才有的小朋友提出为什么小书里的人能动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过图片后会留下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看过许多这样连续动作的图片,留下的印象就连起来,就像在放动画片。
2、幼儿自己制作平面动画小书
刚才是老师的小书里放动画片,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动画小书?前面有十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藏着一个小秘密,等你从这十个盒子里把十个秘密都找齐了,你看一看会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有的孩子从动作上排序,有的孩子从图片左下角的数字上来排序,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十个秘密都找齐的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快速翻动,小猫就像在钉钉子)老师帮你把动画小书钉起来。
3、幼儿探索制作立体动画
小朋友真聪明,能把许多连续动作的图片制成动画小书,我这还有两幅图片,一幅是小鸟,另一幅是鸟笼子,谁能用这根筷子和双面胶来做帮手,让这只小鸟动起来,飞进笼子里。(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各种物品,幼儿自主探索,教师指导)×××小朋友做好了,你来演示一边,怎样让小鸟飞进笼子里?你是怎样做的?(幼儿回答先把小鸟图片的背面粘上双面胶,再粘上筷子,再把鸟笼子的图片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筷子,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
4、结束部分
小鸟飞进笼子里了,我们让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样做成的,好吗?(带领幼儿到小班去)
四、活动反思:
“幼儿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今天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它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因此,在实践新课程过程中我注重教给幼儿如何去学、去激励幼儿积极去学。而幼儿学习的方式则是实践――不断实践,无论是幼儿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索学习都让幼儿有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在“我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本班幼儿对动画片感兴趣,于是就设计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懂得动画片的制作原理上,去画一画、拼一拼、翻一翻,在游戏“小鸟飞进笼里”的活动时,有的幼儿先用剪刀把小鸟剪下来贴到笼子的图片上,但是小鸟并不能动起来,又把小鸟和笼子摆到一起,小鸟还是不动,最后,他把小鸟图片背面粘上一根筷子,再把笼子图片背面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这样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动画片的最初创作,在积累和提升已有生活经验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来进行交流和研究,进而形成新的思维的碰撞。多年来,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已习惯于听老师讲,如何让幼儿“动”起来。我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幼儿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有出现了。幼儿积极参加活动,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他们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不但纪律难以控制,连教学目的都难以达到。课改使幼儿思维变的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老师挑战。我们作为老师只有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孩子们共同探讨,课改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差不多每天都要和纽扣它打交道。它来源于生活,是很好的教材。小小的纽扣在生活中是那么平凡,可平凡的纽扣在孩子的奇思妙想中变得那么神奇、多变。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了这一活动。在活动中我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悟协调活动,旨在激起幼儿用纽扣设计创作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活动目标:
1、在认识纽扣的基础上,能说出纽扣的多种用途,并用各种纽扣组合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培养幼儿的想象里和创作力。
二、活动准备:
1、各种纽扣若干、铅画纸、胶水、蜡笔人手一份。
2、纽扣放大图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1) 今天老师呀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她是谁?
(2) 出示纽扣的大图片:你们看谁来了(纽扣宝宝)
2、引导幼儿说纽扣有什么用途。
(1)小朋友谁来说说纽扣有什么用途?(扣衣服)
(2)纽扣除了可以把衣服扣起来,还有什么其他用途呢?你们想一想,动动脑筋!
(3)幼儿讨论。
(4)幼儿回答:
A、纽扣可以钉在包在很漂亮。
B、纽扣可以钉在鞋子上也很漂亮。
C、纽扣还可以做钉在帽子上。
D、纽扣还可以做洋娃娃的眼睛。
(3) 小朋友真的好能干!发现了纽扣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用途。
3、发挥想象,引导幼儿用纽扣拼出不同的图案。
(1) 纽扣不仅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用处,还能用来变魔术呢!瞧,纽扣变成什么了啊?
用一个纽扣、两个纽扣……四个纽扣,添上触角、脚,“哇”变成了什么?(毛毛虫)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纽扣,中间一根小棒,“哇”变成了豆腐干。
用一个大纽扣、八个小纽扣,变成了一朵美丽的`小花。
刚才老师用不同的纽扣变成了各种物品,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用纽扣来变魔术呢?(想)
4、幼儿操作
今天老师在你们的桌上放上了许多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大小不一的纽扣,现在请你们用各种不同的纽扣拼成各种物品!
(1)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用纽扣拼成了什么物品。
(3) 展示幼儿的作品,分享创作成果。
活动延伸:
(1)在益智区放置各种纽扣,让幼儿进行纽扣变魔术的游戏。
(2)在美工区放置画有人物、动物、头像轮廓及大大小小的纽扣,供幼儿想象贴上眼睛和嘴巴。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来源图片。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户外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带回家的活动:
家长可与幼儿进行声音辨别的游戏。继续寻找、收集各种声音。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9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03-08
中班科学教案11-0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07-21
中班科学教案【集合】07-22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07-22
中班科学教案(优秀)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