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活动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电话非常感兴趣,经常看到小朋友在玩打电话的游戏,而且在生活中家家都有电话,但是幼儿对电话的种类还不十分了解,因此设计此课。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电话展览会,使幼儿认识更多种类的电话以及电话的用途。
2、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未来电话,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更多种类的电话及电话用途。
难点:能够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未来电话。
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电话、电话图片、橡皮泥、卡纸、胶棒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把收集到的电话图片和实物电话摆放出来,布置一个电话展览会。
2、引导幼儿参观电话展览会,教师详细介绍每钟电话的用法、功能以及使用范围等,同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熟悉的电话的.情况。
3、谈话:(1)说一说在这些电话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想象一下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4、指导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未来的电话,教者巡视指导。
5、把幼儿制作的电话展示出来,教师一一给予评价。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观察冰块有兴趣。
2、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有太阳的冬天,一处有冰块的地方、粉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冰块
1、冰是什么颜色的?
2、鼓励幼儿用手摸摸冰块,说说有什么感觉。
3、怎样才能有冰块?
4、小结: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会结成冰的。
二、寻找有冰的地方
1、请幼儿将有冰的地方告诉大家。
2、请幼儿运冰块。每人拿一块冰块在阳光的`空地上。
3、请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块,冰变成了什么?
三、欣赏冰画
1、请幼儿看看场地上的冰块化成了什么?
2、有粉笔将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轮廓,请幼儿说说像什么?
活动反思:
大自然的水、雪、冰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又有千变万化的科学知识隐藏其中,利用孩子们身边感兴趣的“冰”来引导他们探索、发现、学习和玩耍。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还知道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对科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是受益不浅啊。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高矮。
2、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3、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入场处悬挂的小铃铛。
2、幼儿准备:画有高矮不同的三棵树的练习纸。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2、活动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比较高矮,初步了解比较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
活动过程
1、体验高矮。
(1)带幼儿入场。(幼儿依次从入场悬挂的小铃铛下走过)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过的时候小铃铛响了,有的人走过的时候小铃铛没有响呢?”
(3)教师总结:小朋友有的.高,就碰到了小铃铛。有的矮,就没有碰到小铃铛。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爱?
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两个幼儿站在不同的高度比高矮(再对调位置进行比较)。
引导讨论,两个人比高矮应该怎么比才是正确的?
小结:比高矮的正确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比。
3、初步理解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让幼儿理解比较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
(2)请三个幼儿排队(从高到矮),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请幼儿为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涂三种不同的颜色。
(4)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立正,比一比,我是高来还是矮。”游戏反复进行2-3次。
要求幼儿每次找的对象不一样,游戏后请幼儿说说比的结果。要求用语言正确表达:“我和xx一样高”“我比xx高,xx比我矮”。
4、延伸活动:
到操场上去找任何一种物体与自己比高矮。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和大树比,树高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较。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科学活动课很有趣,跟我们的生活比较靠近,所以幼儿也很容易理解,这节活动课我比较关注幼儿的操作,所以在设计幼儿操作环节是用了层层递进。如第一组:两两比较,分出高矮。第二组: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第三组:按高矮排序。第四组:目测物体高矮。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
虽然我的设计很好,幼儿也很积极的参与,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应该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还有在时间把握上我没有调配好,导致最后的找好朋友环节有点匆忙的就结束了,而且场面有点乱,原因是自己在游戏之前并没有给幼儿正确的指令,只是含糊的说了一下,幼儿游戏起来才那么的乱,所以今后我要多加细心,规范语言,给幼儿最明确的指令,让他们明白,也把每一节课都上了很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一一对应关系。
2、发现物体、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活动准备:
1、在娃娃家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小手套和小袜子。
2、红、绿两个玩具筐。
活动过程:
1、利用娃娃家中(或幼儿自己的)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袜子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关注,教师:"小娃娃们要出去玩游戏,可是找不到一样的袜子和手套了,谁能帮他找找呢?"
2、提示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将小袜子放在红筐里、将小手套放在绿筐里、在小筐上贴上相应的标志,等等。
3、找出成双成对的袜子、手套。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拿出一双袜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请幼儿寻找另一只。
4、也可请幼儿找错或创设有错的问题情境,请幼儿观察、辨别手套、袜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对幼儿说:"我觉得对吗?"如果幼儿认为不对,可以接着问:"你们说说它们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边说边指出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几只小袜子是好朋友呀?"鼓励幼儿尝试点数1、2。
6、教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两个好朋友不分开呢?"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并动手尝试。如果小夹子夹上,把一只袜子或手套放在另外一只的嘴巴里,把两只袜子卷在一起放在小盒里。在幼儿完成后,教师给予鼓励:"小朋友真能干,小娃娃谢谢你们!"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143页。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进一步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
2、感受季节的不断渐变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儿歌挂图,大字纸;故事书《魔法奶奶的'电话》;写有四季字卡的 纸条,后面有双面胶(人手一套);魔法电话教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春夏秋冬转圈圈”,及四季排列,月份分配
1. 观察魔法电话:魔法电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能拨通春姐姐、夏大哥、秋姑姑和冬爷爷,找找四个键分别在哪里?
2. 边听故事边通过观察图片,猜想小朋友喜欢某个季节的理由。
3. 提问:故事里谁喜欢夏天?她为什么喜欢夏天?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老师用简画记录,从而补充故事内容。(其他季节按同样方法提问)
二、游戏四季轮换拍
1. 幼儿每人一套写有春夏秋冬的纸条,分别画上四季简易图,将画好的纸用双面胶贴在衣服双手易拍到的地方,化装成季节娃娃。
2. 听游戏带领着发出的语言指令迅速做出反应,即用手拍贴在身上的图画
单手拍:如听到“吃火锅是什么季节?”边答边拍身上图片。
双手拍:如听到“夏天过去是什么季节?再过去又是什么季节?”两手分
别拍在相应图上,并回答“夏天…….”
连续拍:如从春天到冬天
结伴拍他人
边拍图画边念儿歌“春夏秋冬转圈圈”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种水果上市,孩子们大快朵颐。于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主题需要,我们让孩子带来了自己最喜欢吃的各种水果。开展了《秋天的水果》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水果的色、香、形、味,知道水果的基本特征。
2.能大胆地在集体前表述自己的见解,在活动中感受交往分享的快乐。
3.感受水果的丰富性,喜欢吃水果,但吃水果要适量。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幼儿认识秋天都有哪些水果。
2、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水果的样子。
活动准备
1、苹果、梨、桔子、柿子、石榴、葡萄、香蕉各一个。
2、每人自带水果一个(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2、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
3、 果园真美丽,都是什么果子呀?
二、通过探索活动,提高幼儿运用感官的能力。
1、师:教师依次出示各种水果,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闻一闻,自由探索水果的特征。(让幼儿自己说说老师出示的是什么水果,并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水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这样的?
三、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知道水果一般都有果皮、果肉、果核三部分组成。
师:小朋友真能干,用我们的`小手、小眼睛、小鼻子,知道了水果宝宝的外面是什么样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水果宝宝的里面长着些什么呢?
1、切开水果,让幼儿观察。
2、 幼儿讨论,水果的里面是些什么?
3、比一比,这些水果宝宝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例如:有的水果有果核,有的水果没有果核)
4、我们吃水果时,吃的是水果的哪一部分?(吃果肉)
四、尝一尝,进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征。
师:嗯水果的阵阵香味直钻老师的鼻孔,你们有没有闻到,闻到了你们想干什么?(想吃) 那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这些好吃的水果吧。
(1)自由选择水果品尝幼儿互相说一说,你吃的是什么?吃起来是什么感觉?
(2)除了今天我们吃到的水果外,近来你在家里还吃到了什么水果?
五、通过讨论,知道吃水果身体好
1、你喜欢吃水果吗?为什么?
2、水果好吃又有营养,吃了水果小朋友身体好,但是小朋友吃水果要适量。
六、活动延伸:
绘画活动,给这些可爱的水果宝宝做一幅画好吗?给水果宝宝涂色(让我们带着这些水果宝宝去和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也认识认识去吧)听着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创设环境的目的主要就是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于是在环境的创设中让孩子、家长和我们老师共同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如: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去市场购买水果,我们还将一些水果的图片搜集了布置在板块里,让我们的小朋友水果宝宝共同生活在一起。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及基本生活习性,懂得分辨雌雄。
2、知道阳澄湖大闸蟹是我们昆山的特产,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螃蟹每组2只,透明塑料盒每组1只。
2、阳澄湖大闸蟹幻灯片,电脑、电视机、实物展示仪。
3、筷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幼儿猜谜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有一位朋友要到我们大四班来做客,会是谁呢?我们一起猜猜看:两只大钳会夹人,小小嘴儿吐白泡,身穿青灰衣,烧熟变红衣。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请出今天的.客人螃蟹。
2、认识螃蟹
(1)幼儿第一次观察螃蟹
①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
②请个别幼儿说说:它长什么样?
③教师小结:青背、白肚、黄毛、金爪,长着八只脚,两只大钳,嘴里吐着泡泡。
(2)第二次观察螃蟹
①引导幼儿让螃蟹动起来,再比较雌雄的不同。
②请个别幼儿说说有何新发现。
③教师小结。
3、介绍昆山特产——大闸蟹
出示图片欣赏,知道它是昆山的特产。
4、认识熟螃蟹
自由讨论,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5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荐】科学活动教案06-12
科学活动教案【精】06-12
【集合】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优秀)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