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公开课>《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4 10:11:19 公开课 我要投稿

公开课教学反思【精】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开课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开课教学反思【精】

公开课教学反思1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上完这节试讲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将生活引入课堂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学用的归宿。任何数的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你在生活中见过用字母表示的.符号吗?(如:SOS、P、M、CCTV……)电脑演示

  2、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简洁明了,容易明白)

  3、由儿歌引入课题,抓住学生好奇心。

  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生活中”,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给学生创设情境,体会意义。

  (一)猜年龄

  1、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

  2、提示:老师比xx大24岁。

  3、让学生推算在不同年龄阶段时,老师的岁数是多少岁?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例如:1+24=25(岁)2+24=26(岁)3+24=27(岁)……11+24=35(岁)

  (二)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1、动手操作,摆出一个三角形。

  2、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摆a个呢?

  让学生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把游戏带入课堂

  巩固练习中,出示了学生非常熟悉稚气的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以风趣的儿歌作为学生的素材,学生在素材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切身体验数学中的奥妙。

  四、存在的不足

  1、重点不突出。在每一个环节之后,教师应及时小结,这样,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课堂的重点也更突出。如:猜年龄之后应重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这样对后面的练习学生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2、难点要分散。本节课看似简单,在实际上过之后发现,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这一内容在本节课出现,学生掌握不牢,虽然动口、动笔写过一遍,但在课后的验收中只有十位同学过关,而且课上时间不很充裕,草草收场。

  结合试讲中存在的问题,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本班讲这一课时,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练习课中,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时间充裕,针对本班的中下生不时地提问、追问、反问,并及时地总结,学生对本课的难点掌握较好,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书上的、聪明数学的题也都做完了,教学效率较高。在下一课(练习课)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时间,说一说、写一写、记一记,课后验收正确率大幅度提高。

  通过这两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如果每节课都能不断的反思,在总结中提高,那么我们今后的每堂课将变得更加有效。

公开课教学反思2

  1.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此课失误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完全备透(我本以为学生在早读课读了两遍,可能内容上没有什么问题),教法实施不紧凑,特别临时换教学思路,容易乱。教学预案没有做足。这也可能是自以为是自己教了十来个年头,一切皆在胸中的原故。原来人都是摔倒在熟路了。

  2.讲授有时放得过开,扯得过远。尽管这样做学生听得很有味,也增加了知识,但在公开课、比赛课上,这是不提倡的做法,容易失控。张弛有度,收放恰当。

  3.最后要讲的是,发给听课老师的教案中,还有一些错误,这是不应该有的。(近一年用万能五笔打字,老是打错字)

  4.当然,这堂课是不是完全没有亮点?也并非这样,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还是基本上保持了我多年来一贯上课风格(在轻松幽默中,又不忘记知识点的落实)。另一方面,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立本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体悟作者的情感方面,至少在立足文本方面还是做到了的。记得我高中的时候,第一个英语老师幽默风趣,每天上课都有故事听,什么他家的事,他老婆的事,他七大姑八大姨的事,还有其它他知道的事,有事没事总喜欢在课堂上扯一扯,我们那时候听得很有味,现在依稀记得。但是每次一到考试,成绩总是惨不忍睹;我的第二个英语老师却是一个十分古板的人,言语平淡,什么语法知识一次一次地讲,听得十分乏味,教室后排更是卧倒一大片。多年后,我自己做了老师,我一直在追求一种境界,既要让学生听得有味,至少不睡觉;又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到一点知识,毕竟我们还是应试教育。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多年实践下来发现:不紧要处,可以博征旁引一下,适当地拓展话题;紧要处(跟高考有关的),一定要盯死学生,该记就记。所以,细心的老师可能发现,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本笔记本,大部分学生都有一本《现代汉语辞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典》。

公开课教学反思3

  随着上周公开课的结束,学校研究课活动落下帷幕。但是结束后留给我们的兴奋激动和感慨还是很多的。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这次公开课是由陆婷老师执教的《找规律》。在这次公开课的研究中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广泛性,我组这次全体上阵,全员参与,本组老师都是安排好教学积极参加试讲和听课观摩学习,批评指教,壮威助兴。二是困难性。陆婷老师刚参加工作,非常年轻,上课这周,她即要筹备家长会,每天还要参加青年教师书法练习,又要上课又要听课还要开课,每天仍要照常上早晚自习,忙得常常加班加点。但她从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公开课的要求,而是虚心向同组老师请教,多次试讲,教案也改了一遍又一遍。

  特别是在课的结尾开始不满意的情况下,陆婷老师多次思考、查资料,最后修改的非常完美。得到本组老师的一致好评。三是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这次上课的陆婷老师也采用了电脑辅助手段,在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中,本组的老师们积极出谋划策,有的建议通过借助电脑引入课题,有的则建议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进行内容分析,有的建议帮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陆婷老师很虚心接受了老师们的意见,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做和修改幻灯片,使得幻灯片的设计也成了这节课的亮点。

  通过这节公开课有二点收获:

  1.精神面貌上的变化。大家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互相帮助,精心准备。如果说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要求,那么每位老师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可以说这次本组陆婷老师的公开课是成功的。

  2.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提高。上公开课就要逼着你专研教材,要看教材的前后连贯,这样对教材的理解就深刻了,上公开课就要逼着你设计最佳教学教法,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其次,通过组内互相听课互相取长补短,借鉴学习他人,对自己教学提高有帮助。一个是自己上公开课,一个是听别人的.课收获是大的。其三,大大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这次公开课本组老师表现出来的这种热情,这种干劲,这种精神,令人感动。我要对本组里每位老师说:“辛苦了!”但我更想说“累,但是快乐着。因为我们在追求……”

  张老师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节课在学生引导、质疑、反思等方面让听课老师深深体会到张老师的课堂深意。

  三、多媒体运用上都很好。这几位老师都做了课件,而且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是为用而用,而是真正让多媒体为课堂服务,直观形象的呈现了知识。

  四、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五、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王老师《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整洁规范的板书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使我们深刻地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联想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想了很多:

  1、精心备好课

  对于备课,我们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讲课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他们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达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

  2、角色换位

  平日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当做学生去体验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从讲课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教学态度的必要性。

  3、讲究教学效果

  一节好课,学生既要学到数学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有时我在课堂上,唯恐时间不允许,造成了包办的情况,致使课堂效果不好,今后我们应努力研究的教学方法,熟悉了解学生,做到课堂教学向自然高效迈进。

公开课教学反思4

  授课班级:七(3)班反思人:左红兵本节课是在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设计的,坚持以学生健康为第一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下压式传接棒的基本技术,其教学目标是初步掌握下压式传接棒的基本技术,发展跑的速度和协调性,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从课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积极参与度高,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每位学生的共同发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强度、练习密度,同时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与优良思想品质的培养。下面是本人上完课后的一些反思,有如下几点:

  1、在激发兴趣部分应采用游戏形式给接力教学作铺垫。比如:十五米接力的比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穿插一些游戏,能起得良好的效果。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求证。比如:一次成功接力跑的决定因素?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分工合作共同找出合理正确的答案,然后经过练习证明,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和总结。

  3、教学中对学生错误动作要及时纠正。应采正误对比方法来教学,请几位学生出来演练动作,让学生点评,教师总结说明,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明白正确与错误的动作之分,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和有收获。

  4、学生通过分小组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

  5、学生在原地练习接力棒的次数不够,要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一般的技术动作要反反复复地练习,才能达到掌握的效果。

  6、接力赛中,个别学生还站在原地接棒,应在相应的位置加上标志。

公开课教学反思5

  教学公开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想起从准备——试教——修改——上课这每一步地提高,凝结了许多人的付出和帮助。通过这次教学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提高的方向。

  (一)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不够,在把握单元重点、难点和课时重点、难点两者关系还有待提高。

  在备课时,组长叶平老师和我对教材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对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修改了一次又一次,教研员季老师在看我试教后先让我对小沙包掷远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和指正,让我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重点、难点的能力有的提高。

  (二)对问题地设计能力还要加强。

  在教学中我是采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实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备课时对自己设计的问题认为考虑的比较充分的,在试教时发现学生对我问题提出的方式和切入点出现了不适应,结果是教学时间的紧张和学生理解问题出现了偏差。课后季老师对我设计的问题和问题提出的时机进行了指导,我重新设计了二套问题的方案进行尝试,得出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要用不同难度的问题设计。在课中如果学生出现不能很好地通过老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老师的引导应该马上把学生从错误的边缘引到正确的学习路径上。感悟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实应用的能力需要我在每次课的问题设计都要仔细推敲,每个环节的问题都要环环相扣,而且难度要层层递进。

  (三)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学期初教研组确立了研究的`课题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针对课题我们学习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并且听组内老师和其它学科老师的课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不断地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教学语言有了提高,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能主动地合作学习了;他们能合理地评价自己和小组了;学习目标地达成度也提高了。虽然在教学语言方面有了一点点进步,但是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朝着方向我将在教育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公开课教学反思6

学生:

  我认为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超出我的“预设”,他们能主动展示,积极发言,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孟佳伟同学都能主动站起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原来勇气可以改变一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放手给他们,孩子们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教师:

  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倾向于后30%学生,但是习题与中考相链接,对后进生讲有点难度,课堂上为了让后30%的学生也达到理解运用的程度,所以用时较长,但是我从中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1.制定三重目标我们平时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基本统一,但是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说刘刚同学,他说本民族语言都有问题,学外语更是难上加难,我应该制定三重目标:A优等生应该到的学习目标B中等生应该到的学习目标C学困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但是我们在制定目标时不能写优等生应掌握什么,中等生应怎么样,这样会伤到学生的自尊,我们应该用委婉的语气提出要求,不要让学生看出老师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学生根据自己课堂学习情况向不同的目标努力。后进生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建立学习信心,优等生会向更高目标冲锋,取得更好的成绩。

  2.对当堂达标的理解我市提出“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当堂达标”我原来认为是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会学、会用”这个目标,但是通过这节课,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另一层的理解——当堂基础知识达标。每个学生的基础、运用能力各不相同,要求统一所有的学习目标会有点困难,但是当堂达到基础过关目标还是可以的。

  3.有了经历,才会有经验今天我感到家的温馨,能得到这么多老师的指点,我特别高兴,消除了“孤军奋战”的那种自卑心理。有了这次的交流经历,让我积累了公开课的经验,如果有机会再让我展示,我有信心做得更好。

公开课教学反思7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来编排,《四个太阳》这篇教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琅琅上口。

  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做,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猜谜引疑,导入新课。

  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猜谜语引出了太阳,又出示太阳图片,让学生说说太阳,认识它的作用。告诉学生书上的小主人画了四个太阳,让孩子们说说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这样,在课的开始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有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问了:“怎么会有四个太阳呢?”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他们产生了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结合文本,激发想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后劲。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试图在活动化的'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想象、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让学生生活在彩虹般绚烂的想像王国里。

  如在教学“彩色的太阳”这一段时让学生说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哪里,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柳树上,柳枝绿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桃树上,桃花红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油菜花上,油菜花黄了。”这一设计使学生从书本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任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尽显风采。当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后,课件演示“春景”图片,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四字词组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感悟到小画家想象之美。这样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再造想象的升华。

  三、书写生字,总结全文。

  请学生齐读生字字音,找出两个偏旁相同的字──“园、因”,请学生观察教师范写过程,发现“大口框”的书写特点和笔顺规则──先里头后封口,再观察多媒体课件“因”字的书写过程,验证自己的发现,然后描红、书写,最后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所写内容,并加以评价。评价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最后先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本课的心得,可说学全文体会,可说识字心得,也可说想像中的感受,老师适时补充,最后老师总结:“只要多观察,多动脑,有一颗善良的心就能开出美丽的想像之花。”

公开课教学反思8

  回顾分数乘法这一节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节课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公开课教学反思9

  课前将任务布置下去,指导学生充分预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解答。但要把握课前预习的程度,这次公开课课前预习过于充分,导致学生思维被固化在既成结果之中,课堂上缺少问题生成,学生思考过于流畅,缺少思想火花的碰撞。

  本堂课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一、 导入新课。以“跌倒的老人该不该扶”引出道德双向性问题,进而导入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后引出老王。导入时应注意引起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明确道德是双向的,施助者和被助者都应具备道德,这样帮助方能得到延续。

  二、 知识积累。请学生介绍作者,老师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课前预习状况,请小组代表上台来为大家讲解本文的生字词。

  三、 初识老王。学习课文1——4自然段,了解老王的“苦”。

  四、 走进老王。学习课文5——22自然段。了解老王的“善”。

  五、 品味老王。重点分析临终前送香油、鸡蛋的片段,通过分析细节感悟老王形象。

  六、 如何待老王。分析作者一家是如何对待老王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一家的“善”。

  七、 理解主旨。结合文中最后一句话,分析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明确关爱弱者的.中心思想。

  八、 总结提升。

  整堂课的亮点在于课堂结构清晰,过程流畅,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小组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点评性鼓励性语言使用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整堂课虽然结构清晰但节奏过于单调,环节设置单一,应注意处理方式的多样性,比如“初识老王”部分,问题较简单,可以组织学生抢答。整堂课课堂容量太大,以至于对文本的挖掘不够深入,情感渲染不够充分,使得整堂课不够厚重,流于表面,应注意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对“品味老王”这一部分,应引导学生分析细节,感悟作者的语言魅力,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节课,可以看出学生平时在口语交际方面的培训不够,平时应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公开课教学反思10

  每一位教师在上完每一节课后都要对上过的课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但到底总结什么、反思什么,对这个问题还很模糊。学习了《教师怎样上好公开课》一书后,对怎样撰写课后反思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实际就是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

  一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射门、深刻的反思、探究忽然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记学生见解

  五记再教设计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公开课教学反思11

  本次公开教学是以校本研训“主题阅读教学”为依托开展的。对于“主题阅读教学”我仅仅是知道了一点皮毛,到底什么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该怎样正确进行等等我还知之甚少,因此本次公开教学,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进行初次的尝试。

  备前思考

  “主题阅读教学”要求以一点为切入点进行拓展阅读,把课外阅读放到课内,大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我现在所带的六年级学生可以说对小学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已经了解,马上面临毕业的学生应该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不需老师再牵着他们去品词析句、去领悟内涵,我想可不可以把单元内的课文进行整合,结合以前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教学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进行了七单元三篇课文的综合备课。

  备中推敲

  在备课中我想到三篇课文虽然都是写事的文章,但是从内容上来看都写到了人物,而且都有对老师的描写。我何不从人物的写作方法入手,让学生去反复阅读,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品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呢?于是我设计先让学生复习描写人物要抓住典型的事例,然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具体的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之后让学生自读自悟,去分析三篇文章中福楼拜、孔子、刘老师其人其行;最后拓展阅读,让学生收集一些描写老师的文章,并且进行分析,从而牢固掌握写作技巧。课后还可以安排习作练习。

  课后反思

  按照我的设计进行了本次的教学,在40分钟内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针对本次教学我也进行了反思,有几点想法。

  1、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六年级学生确实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说对文本中人物的分析比较到位,概括也比较准确,不需老师反复强调。

  2、把相同的写作方法放在一起去学习,举一反三,学生掌握牢固,而且节省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确实有助于学生大量阅读。

  3、虽说在同一方法上可以加大阅读量,但是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不同之处。比如《莫泊桑拜师》一课除了领悟人物精神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事物,持之以恒,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等等;《理想的风筝》一课中回忆性文章怎样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孔子游春》一课中景物的描写等。其实还有许多知识点都需要在下一课中补充。其实这种教学仅仅适合一课一得,也就是在某一个点上加大阅读量。

  4、因为在一节课中要阅读两篇或者三篇文章,所以相对来说,分析文本就显得粗糙了很多,语文课中的情感、朗读、情境,铺垫等就少了很多,语文课显得有点生硬。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有点勉强。

  或许是自己还没有真正领会“主题阅读教学”的精髓,亦或许是理解上的偏颇走的是弯路。总之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且行且琢磨。

公开课教学反思12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公开课教学反思13

  在第一课时中通过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共同释疑,然后学生再读,达到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给全文分段。学生阅读中,边读边思考,养成阅读中思考、思考中能读的良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所以一直以来都想通过问题阅读来培养学生思考的学习。

  第二课时接上课时内容,分析各段内容,感受,理解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意思,学习法布尔对待学习的自学态度,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以至于他才有辉煌成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学生阅读(自主阅读)来解决问题,问题主要由老师设计,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问题,再释疑。

  首先,第1-6自然段是本文第一段,让学生在读中思考:

  为什么说法布尔从小就是一个昆虫迷?

  读后讨论:

  1、“怪人”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法布尔是实足的昆虫迷?

  3、第六自然段通过什么来说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发言时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窝蜂的说,他们举手,逐个解答,虽然站起来的人中有的答案不沾边,但在争论中自然而然的明了。老教师也就用不着肯定这呀那的.。

  第二段是本文重点,从7-18自然段,上节课时有的同时认为可以分为两段:法布尔的经历(7-13)和他的辉煌成就(14-18),其时这也是可以的,但由于这两处关系紧密,放一处更容易理解,而且分析前后相互映衬,便于理解。

公开课教学反思14

  这节公开课,我是想要探索如何进行活动课的教学,并希望与同行们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长久以来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三点:

  第一,创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

  针对以往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现象,把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上。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自主探究兴趣,我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了再处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变“漫游语文世界”为“走近孔子”,目标直指《论语》及孔子,有的放矢。活动准备阶段,以公开课为契机,鼓励学生勇于展示,为集体和个人增光,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变被动的完成学习任务为积极主动的参与。

  第二,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决问题,体会合作的成功与分享的喜悦。在活动目标的设置上,突出强调小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努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第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

  课堂上教师的的作用应该是“抛砖引玉”,一堂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教师,而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方法,领悟道理,受到熏陶感染,并能够自由地享受学习之乐。这节课,教师只在开始上课时激情导入,结束时总结并指导作业,中间部分只是随机点评和补充,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但是,课堂最后生成的效果并非完全如我课前预设的那样。首先,表现在时间和节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组织过程有点疲沓,小组代表人数偏多,有部分资料重复的现象未加以调控。因而最后教学用时不够,没有进行活动评价和小结,巩固练习的部分处理也太快。其次,活动的分组缺乏科学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组,事实证明,这样分组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在交流汇报中,有小组内容重复的现象。还有,活动成果的生成方式单一。在活动课结束时,为了巩固活动的成果,我让学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语和名言积累题,此外,建议各小组把活动的内容办成手抄报。但我在指导的时候,太过粗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形式。

公开课教学反思15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授的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丰碑》一课。本文记叙了红军在过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军需处长为了革命的胜利,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结合本次我们教研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落实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策略,在教学时,我以重点的词、句、段为依托,由感悟环境的恶劣到体会人物品质的高尚,由将军态度的变化到理解丰碑的真正内涵为主线,步步深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会,从而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但有助于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更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作为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

  由于这篇课文讲的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在理解感悟文本时会使学生有很大距离感。于是我就以“幸福”这个话题导入,让学生谈谈什么是幸福,从而体会到自己正身处幸福之中。之后话题一转“其实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的”,这样一来,就会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为什么是来之不易的.呢?从而引出新课,让他们自然地走进文本之中。

  二、重组教材,感悟品质

  由于本篇课文较长,讲课时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课前备课时,我就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第七自然段以及对将军描写的段落上。对于课文1、2自然段红军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只是让学生感知朗读,并展开想象,落实了语言字的训练。之后就将将文中结尾的“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作为串联整节课的重点句。分别在感知军需处长的品质、体会将军内心情感的变化以及理解“丰碑”的真正内涵后,分三次出示并引读这句话,更好地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讲究实效,又感悟了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

  三、夯实语言训练,加深理解感悟

  巧妙、夯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地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在这节课上,为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这一主题,首先对于文中空白内容我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训练,例如:让学生想象这支队伍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通过想象,深刻地体会到了行军的艰难,也为接下来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感悟将军愤怒后,又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位将军,会怎样训斥军需处长?学生通过角色转换,又很好地体会了将军的内心感受。除此之处,在学习描写军需处长的一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穿着等描写,通过句式对比,换词练习以及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不但让学生体会了他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献身精神,更让学生感悟了文中语言的准确精妙,同时也渗透一些写作方面的指导。在学完本文后,又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军需处长的敬佩之情,学生内心的情感呼之欲出,既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学习军需处长牺牲的一段时,当体会他为什么如此镇定安详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一带而过,引导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有效地加以评价,还有就是感觉整节课自己提的问题过细,总觉得是自己在牵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谈体会也不是很深刻,与我预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还恳请各位专家及教育同仁能给予更多的指点与帮助,谢谢大家。

【公开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公开课教学反思06-12

公开课教学反思04-07

[精选]公开课教学反思07-04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04-03

公开课《麻雀》教学反思04-03

体育公开课教学反思04-27

公开课后的教学反思04-26

公开课教学反思【精】05-29

历史公开课教学反思03-30

地理公开课教学反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