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通用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通用1
自20xx年10月份开始,根据进修学校对中小学(幼儿园)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总体部署,我园在进修学校的组织下,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线上培训。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进一步对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这一项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说收获颇丰,感受颇深,在这里我将自己的收获梳理如下: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2.0有五个关键词“以园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注重“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三种能力的培养。如果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是被动的、个体的、技术培训,那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是自主的、整体的、教育理念的提升。
我认为在信息化能力推进的`初期,首先,要制定幼儿园信息化及教师发展专业发展规划,要在认真客观分析我们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园本教学资源库,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其次,我们要加强集体备课、磨课等研训活动,要实现与其他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备课质量,强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不断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然后,我们要完善已有的校园网建设,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使管理信息化。提高幼儿园网络带宽,完善已有的班级信息化教学设施。最后,我们要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与课堂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并尝试开展跨学科教学,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与教育新课程紧密结合,整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尝试开展智慧教学,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研修活动中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深化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任务和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核心,立足本园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实际,坚持“面向未来、整园推进、学用结合、多方协同、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完善种子计划内容方案,拉动园领导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实现“三提升一全面”总体展目标。
培训不仅是一个开端,更吹响了我们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号角。当我们将自我发展和整园推进根植于教育事业的丰田沃土之时,我们的信念便指引了努力的方向。坚信通过我们全体教师扎扎实实的不断努力与奋斗,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定能让我们的教学质量和幼儿园管理团队“整园推进”实施能力都有所提升。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通用2
一、研修解决了教学中许多疑难问题。
在这次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已。
二、研修,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更熟练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方法、新思路;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及课改给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通过研修,引发了自己多层面的思考及深刻的感悟。
我积极参加网络研修培训,聆听专家的讲座,细心琢磨每一节的课程资源,对语文几大版块的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同时对做怎样一个教师有更深刻的感悟:如何做有魅力的语文教师?如何做反思型的语文教师?如何做研究型的语文教师?所以这次学习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旅程,也是生命与智慧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四、通过研修,激发了动力,加快了继续努力、力求完美的步伐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研修的动力将驱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惰性,要通过各种学习,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切实为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而不懈努力。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向名师迈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完善,争取有更多的、更新的教研成果。
总之,在这次继续教育培训研修中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经常性的进行研修,并且要肯下苦工夫,勤于钻研,同大家一起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通用3
自任教以来,我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青年教师专业人才,青岛市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四方区优秀教师、四方区教学能手。
一、个人优势
1.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能够正确处理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2.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积极组织参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并承担省、市、区级研究课题。
3.能够自觉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先进理念,具备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20xx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能够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存在问题
1.读书不够系统,专业知识还有欠缺,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在教学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做到及时反思和总结,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3.教育科研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还不能系统的、科学的开展课题研究。
三、研修目标
通过参加培训班的研修,在专家的引领下,能够做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查找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最终突破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使自己成一名智慧型教师。
四、研修措施
1.理论学习方面。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体味教育的智慧,汲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将专家们讲座的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教学中,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研修期间,重点阅读《数学课程标准》、苏霍姆林斯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文摘》、《每周一读》、《教学论》等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在阅读中,汲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数学学科特点,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教育创造过程之中,做到有所观察,有所感受,有所发现,有所汇聚,有所创造。
2.课堂教学方面。
(1)将牵手数学名师——吴正宪和黄爱华老师,通过上网等多种形式观摩名师的讲座和课堂实录,阅读有关他们的书籍,系统的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仔细揣摩他们的教学风格,并有机的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2)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认真研究数学教学,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探索激情课堂模式,构建良好的教学策略,初步探究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初步总结自己的教学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研修期间,至少观摩20节名师的录像课,并与同学科的老师们相互交流,结合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对照自己的教学查找不足,撰写出高质量的评课报告。
3.教育科研方面。
(1)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拟定一项科研课题,并进行申报,采取一点穷追的方式,带题授课,并以课题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2)作为课题负责人,认真总结课题实验中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带领实验教师做好“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课题”这一区级课题的研究,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及时总结反思,积累科研成果,真正做到以科研带动教学,提升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
(3)研究期间,撰写3篇高质量教学论文,并积极投稿,争取发表。
4.辐射带动方面。
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通过多种方式,与自己在学校的“青蓝工程”中结对的徒弟交流学习心得和听课体会等,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希望在今后的培训中,让专家走入我们中间,与我们零距离接触,引领我们突破自己专业成长中的瓶颈,实现质的飞跃。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通用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的延伸,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实施创新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那么如何培养呢?在之前近七年的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直到在20xx年4月19日聆听了北京朝阳特级教师魏淑娟校长的讲座后,才有所悟。魏校长以《努力创造充满思维活力的数学课堂》为题,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思维发展的“源”、追溯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思维发展的“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思维发展的“魂”三个方面诠释了如何创造充满思维活力的数学课堂。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从“源”头开始,学生思维发展的“源”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在这里所说的尊重学生,除了在人格上要给予尊重外,更多的`是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规律。例如这次我与学校张柔老师为工作室所有成员呈现两节一年级《百以内数的运算》课,在教学中都使用了数位桶,在个位桶里面用一根小棒表示一个1是1,九根小棒表示九个1是9。十位桶里面用一捆(10根)小棒表示一个十是10,三捆小棒表示三个十是30。在课后的教研活动中,有老师就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在十位桶里面用三捆(30根)小棒表示30,而不是3根小棒表示30呢?也有老师认为:既然在数位桶上已经标识了个位和十位,就不能用30根小棒表示三个十,而是用3根小棒表示三个十是30。
其实当老师们质疑时,我也在所思考:学生的思维与成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是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教学更加易于学生的理解。要让6岁的孩子理解十位桶里上放3根小棒表示3个十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抽象的去教学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吗?符合他们的认知心理吗?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这样做尊重了学生吗?最后从魏校长那里老师们得到了解惑,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三捆小棒表示三个十是30,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基础,直观形象的让学生感知三个十和三个一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这次上课和教研,我开始反思,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真正的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所谓读懂教材就是要懂得教材的编写意图;所谓的读懂学生就是要了解的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或经验、认知规律等。在每次北京潮阳实验小学润泽校区数学教研活动时,上课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课前调研,比如金海燕老师在给学生上《年月日》这课之前,对学生进行调研,其结果是全班学生都知道一年有12个月,但是并不知道每个月有多少天,大月、小月、闰月等都不知道。通过课前调查金老师才进行了教学设计。所以只有当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之后,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预设,才能让学习内容、资源、课堂生成灵动起来,用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是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根”入手。追溯知识的内在联系不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获得一定的知识基础,在认知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对新知识的探索而产生的。学生的认知过程就是思维发展创造过程,而思维的起步就是对新知的感知和对旧知的激活。在对新知识的感知、理解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获得发展。
新的数学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知识的内涵,在学生自己探究中创造性思维就得到了训练和培养。例如“铅笔每4支一份,这样的两份是多少个支?”一份是4支,两份就是两个1份,也就是两个4相加,用乘法算式可以写成2×4。在二年级建立份的概念后,三年级学习倍数关系时,就让学生自己探索,倍数与份的关系。例如:“蝴蝶的只数是蜜蜂的3倍”。蜜蜂就是1份,也就是1倍;蝴蝶就是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五年级学习分数,分数之间蕴含的也是份数关系。例如:“蜜蜂的只数是蝴蝶的”。蝴蝶是1份,蜜蜂是这样的份,或者将蝴蝶的这1大份平均分成了3小份,蜜蜂只是这样其中的1小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落得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以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为主,淡化了学生提出问题这一关键点。有位名人曾经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的意义更加深远。所以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意识、表达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诱发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教师研修教学工作总结05-07
教师研修工作总结10-15
教师学期研修工作总结04-25
教师远程研修工作总结04-03
暑期教师研修工作总结05-07
教师个人研修工作总结10-17
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总结01-09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05-11
教师研修工作总结14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