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汇总七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行动计划7篇,欢迎大家分享。
行动计划 篇1
打造成都市产业技术研究院
今年,成都市将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签订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校院地协同创新。在此方面,我市将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推动在蓉高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三权”改革,推广西南交大混合制所有权改革成果,系统推进川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力争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此外,成都市将打造成都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拟设立20亿元产业技术研究院专项资金,在精准医学、生物医学材料、大数据、智慧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今年力争建设4至5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今年,成都市将规划建设环高校成果转化区和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拟设立“千万级”市校合作专项资金,与所在区(市)县配套,引进校友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等资金,共建市校合作基金池,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
申办20xx中国成都全球创交会
今年,成都市将打造成都“创交会”国际创业品牌,努力申办并办好“20xx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力争打造成为“国际化、国家级、成都牌、永久性”全球创新创业年度盛会、国家对外开放的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平台、国际间互利共赢的创新创业要素交易平台和国家全面创新改革的成果展示平台。
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成都市今年将加快构建“3+M+N”布局的众创空间引领区、集聚区和专业特色区建设,重点支持郫县建设菁蓉小镇,成都高新区建设菁蓉国际广场,成都天府新区建设菁蓉创客中心,打造众创空间引领区;支持武侯区联合川大建设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高新区和成华区联合电子科大建设“一校一带”,金牛区联合西南交大建设环交大智慧城,打造众创空间集聚区;支持区(市)县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创业人群,因地制宜建设专业孵化器,打造具有“成都味”的特色众创空间。
深化科技金融结合,成都市今年将完善“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投融资服务体系,扩大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总规模至50亿元,引进北上广深大型创投机构在成都设立分部,支持创投机构加大对创业企业B轮、C轮投资。此外,还将完善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引导区(市)县共建行业、特色投资基金,创新融资个性化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成都股权众筹交易所,搭建股权众筹交易流转平台。
编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
今年,成都市将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成都科学城,编制完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率先落实中关村“6+4”政策,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结合、新型创新组织培育、产城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同时,加快成都科学城建设,打造创新驱动的核心源头和政产学研结合的.对接平台,并汇聚国内外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推动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中铁轨道研发设计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都市今年将修订《成都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培育一批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实现发明专利年增长10%以上,并筹建成都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交易中心,依托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试点高校建设多个分中心,形成“1+N”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建设,出资“千万级”资金,参与组建全国首只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投资基金。
加速打造国际孵化器
今年,突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成都市将支持创新型骨干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牵头实施成都市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重大项目,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收购境外科技企业或研发机构,设立境外研发平台,参与国际科研活动,全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30个以上。同时,扶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年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品和重点新产品500个以上,支持研发机构100个以上,培育初创期科技企业,全市全年新增科技企业达10000家以上。
走国际化之路,成都市今年将推进成都科技国际化进程,探索建设中外合作园区,以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起步区、核心区,启动中韩创新创业合作园区建设,形成“一园一基地”(中韩创新创业孵化园、中韩成都创新创业产业化基地)的空间布局,加快打造亚太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创业中心。此外,加速打造国际孵化器,加强中法、中德、中韩、中美、中古等国际创新合作,开展国际资本与技术对接、高科技项目与人才引进等,全面融入全球技术创新体系。
行动计划 篇2
想要考研成功,三个要素必不可少,他们分别是目标、计划和行动。下面就来分别谈谈。
一、目标
目标是要做到什么;计划就是怎样在限定的时间内一步步达到目标;行动则是具体每一步做什么,是计划的组成部分。分清这三者的层次,我们可以把目标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然后每次只关注下一步行动,不断完善计划并推动自己到达目标。为了更好帮助大家理解,我举例说明:
目标:
考上研究生
计划:
2月1日6月30日: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2月:第一轮复习开始
数学:完成《考研数学历年真题权威详解》
共XX套卷子,每天X套,XX天完成
第一周:完成XX套
第二周:完成XX套
英语:历年真题;背单词
完成《考研英语真题超精读(基础篇)》共XX套,每天X篇,XX天完成。
第一周:完成XX套
第二周:完成XX套
完成《考研英语真题词汇分频速记宝典》,每天背XX个新单词。
具体行动:
4月1日完成情况:
早上:完成《考研数学历年真题权威详解》X套
下午:完成《考研英语真题超精读(基础篇)》X套
晚上:背单词XX个
二、计划
有了目标之后,我们就可以应该着手将目标分解,继续细化。这期间你必须先按照计划自己去做一遍,思考一下自己在每一科要达到目标需要做到什么,逐级分解,细化到如:每本要看的书每一遍阅读练习要做到什么程度,每一套数学卷子的每道大题掌握到什么程度等等。但是在制订计划时有三点要注意:
第一,不要太细化,最小单位到周即可,前文的每天XX页不过是每天行动的参考,而非硬性任务。过于细化的计划混淆了计划和行动的区别,每天都拿出一张详尽无比的计划清单来决定今天的行动是糟糕无比的做法。制订计划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专注于眼前的行动,不必考虑过后的事情,同时又可以保证当前的行动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自己的目标,因此,过于细化的计划是完全错误的。个人经验,以周为单位最为合适。
第二,不要太超前,一周结束才制订下周的'计划,一月结束才制订下月的计划,一个阶段结束才制订下个阶段的计划是正确的思路。在没有开始行动之前,我们绝对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计划是否切合实际,我们对进度的估计可以会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例如我的计划曾经包括一个星期看完张鑫老师的《考研政治思维脉络与考点精析》,开始之后很快就发现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如果你的计划过于超前,那么一旦前面计划的执行情况与预期不一致,你就必然需要调整后续计划,等到你完成每一步计划之后再细化下一步计划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第三,我们所制定的计划应当是灵活的,随着你行动的推进不断发展,趋向完善,计划也会有变动。可能在一开始,我们只有非常粗糙的阶段计划,只有第一个月、第一个星期的计划,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细化目标被制订成计划、被你所完成,你距离最后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每天XX页、每天XX个单词,这种数据,实际上是计划和每日行动之间的桥梁,计算方法是:书的总页数/预计完成天数。这个方法似乎不合理,因为同样是一页书,有些地方可能要看半个小时,有些地方可能只要五分钟。但是从平均来看,你每天必须完成这么多,这个数字是保证计划完成的一个参考值,具体的调整应该交给每一天去做,而不是现在。
三、行动
有了这样的计划之后,我们就需要将计划转化为每天的行动。我们首先将每天划分为三个部分:早上、下午、晚上,然后最好每一部分对应一个科目,根据每天XX页的提示安排今天的行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每天实际完成的情况可以浮动,只要保证平均达到这样的水准即可。最重要的是,每天晚上都要对当天的行动情况加以回顾,同时按照计划制订明天的行动,这样周而复始,直到一周结束,在计划上记录下当前的执行情况,然后根据自己本周的完成情况制订下周的计划。那么现在,我们有了每天的行动列表,只要高效专注地完成下一步行动,其他的事情不用再去多加考虑了。
考研其实就像一个浓缩的人生,制定不同的计划与目标,并完成,这不仅是考研期间我们所必须做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都应该贯彻这个习惯。这样坚持,一点一滴地进步并完成目标,生活一定会变得厚重而坚实。
行动计划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安置帮教工作成效,20xx年,我镇制定"关爱行动"工作计划如下:
1、认真排查,深入了解,确保关爱到位
一是通过深入排查、走访确保关爱对象确定合理有据。通过深入排查、走访,全面了解关爱对象家庭情况、生活困难、学习表现等,将家庭经济困难、各项表现良好、真正需要关爱的对象纳入到关爱范畴内,确保"关爱行动"不流于形式。二是全面掌握关爱对象困难情况,依据对象个体差异量身定制工作方案,确保关爱措施出实效。分析、研判不同对象个体需求上的差异,提供针对性的帮扶和关爱措施,确保"关爱行动"出实效。
2、多措并举,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以助困、助学、心理援助为基本工作方法,根据关爱对象实际困难合理选择帮教志愿者,提供针对性关爱措施。
对于家庭困难的关爱对象,按照"关爱行动"工作精神发放帮困金,同时对于有就业愿望但未能就业的对象,发挥安置帮教工作站的联动职能,帮助推荐其就业。
对于就学有困难的关爱对象,协助其沟通解决就学上的政策障碍,帮助其顺利就学;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关爱对象,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指导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督促其提高学习成绩。
在"关爱行动"中,注重换位思考、沟通交流,将心理援助贯穿行动始终,预防或改善关爱对象的自卑、自弃心理。
在"关爱行动"中,在注重为关爱对象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之外,同时应注意提供思想帮扶,帮助关爱对象理顺家庭关系,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3、注重联动,借助专业力量强化关爱实效
借助青少年社工、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的专业和职能优势,联动工作,解决关爱行动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强化行动的实效。
通过落实上述三项工作措施,我镇力争在20xx年,实现为关爱对象及其家庭切实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的工作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安置帮教工作成效。
**镇司法所
20xx年4月25日
行动计划 篇4
日前,人社部发布《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xx行动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社保卡将加载支付功能,支持各类缴费和待遇享受应用。同时,将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建设统一、开放的医保结算数据交换接口,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相关机构开展网上购药等应用。
支付宝、微信将支持社保卡实现线上支付
《行动计划》提出,将普遍实现跨地区持卡应用,并与政府其他公共服务实现“一卡通用”。在支付结算能力方面,建设人力社保支付结算平台,借助合作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支付渠道,拓展社保卡的'线上支付结算模式。这意味着,支付宝、微信今后也将支持社保卡,实现线上支付。
《行动计划》还指出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相关机构开展网上购药等应用。这意味着,在人社部门认可的机构网上购药,也将可持社保卡线上结算。
据了解,目前北京在职职工的社保卡尚不具支付功能,而医保个人账户的封闭准备工作仍在进行中。一旦进行封闭管理后,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将由现在打入医保存折改为打入社保卡中,参保人员将可在看病就医或购药时持卡实时结算。
今后可网上参保续保
人社部要求,凡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服务事项,都要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提供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服务。同时,提供网上自助参保、续保、缴费等服务。而为方便公民购房、贷款、子女就学等,将按规定支持相关部门及社会机构联网核验参保状态情况,实现网上传递社保证明。
推进就医一卡通 化解就医“挂号难”、“排队难”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推进就医一卡通,实现社会保障卡与医疗机构、商业保险等实现服务对接,为持卡人员提供挂号、就诊、住院等全程就医服务,化解就医“挂号难”、“排队难”等问题。同时,依托社保卡,逐步实现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相关医疗费用的本地或异地直接结算;实现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与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待遇的衔接结算。
行动计划 篇5
县效能风暴办:
7月中旬,我局召集政风行风监督员和政风行风评议代表共30名同志召开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发放行风状况调查表。广泛征求各评议代表对我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政风建设、效能建设、监管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请他们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履行执法监管职能、服务医药经济发展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经我局进行收,各位监督员和政风行风评议代表对我局高度重视政风行风建设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严厉查处我县辖区内无证经营及证照过期从事四品一械(即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行为;
二是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假劣食品药品的查处力度;
三是加强对虚假违法宣传广告的查处工作;
四是严厉打击游医药贩在我县辖区内的活动行为;
五是加强对小型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整治脏、乱、差的.问题,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六是加大对《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等切实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工作。
针对各评议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我局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我局剖析原因,明确整改目标,做出如下整改承诺:
一是积极开展辖区内四品一械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各经营单位100%取得许可证,从业人员100%取得健康证,日常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全年不发生一起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二严厉查处利用互联网、邮寄等方式购销假劣药品行为,严厉打击以义诊、祖传验方、民族药、特效药等形式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使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游医药贩无藏身之处;
三是对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坚持按“五不放过“原则依法查处。按时查处省、市局通知查处和移送的食品药品案件;
四是实施餐饮企业监督信息公示制,全面落实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餐饮企业统一制作、悬挂监督信息公示牌并通过媒体公示,对餐饮企业基本信息和日常监督及抽检信息进行公示。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寻找笑脸就餐;
五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大力宣传食品药品监管职能、亮点工作,让群众消除食品药品的不安全顾虑,放心消费,增强广大群众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认同感。
通过各种活动宣传法律法规和餐饮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增强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行动计划 篇6
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我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更好地珍视我生命。全社会形成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制定了如下个人文明交通计划:
1、遵守“六大文明交通行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按序排队通行、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要靠右行驶;徒步行走要在人行横道内行走,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要靠路边右侧行走;
2、骑自行车横过机动车道时遵守信号灯。不抢道;过马路时不斜穿、猛跑,不贪图方便翻越、钻跨交通隔离护栏和隔离墩等文明交通行为;
3、摒弃“六大交通陋习”自觉告别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
4、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坚决抵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
春风又绿。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大地苏醒。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行动计划 篇7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教育大变革的时期,也宣告了以校为本的到来。20xx年9月,我区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校为本的各种发展策略逐渐出现。伴随着课程改革,以学校为核心、以学校人力资源的整合以及社区资源的运用为主要手段的校本教研在我区各校随之展开。回顾四年来我区的校本教研,我们有行动,也有思考:
一、我区校本教研的行动方式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目的在于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推进,建设学习型的学校,营造研究氛围和创新文化。
校本教研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最终体现在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之中。校本教研的基地是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必须以各学校扎实有效的活动为基础。几年来,我们在继承传统教研方法的基础上,探索运用了“课例分析”、“案例调查”、“联校交流”、“网络互动”等多种教研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的校本教研方式主要有:
1、以培养教师团队精神为目标的“合作教学研讨式”。
“合作教学研讨式”是以教师“自主钻研、共同设计、分工行动(上课、说课、评课)、集体评议”为流程的教学研讨方式。这种合作教研,打破了教师各自为阵、孤立无援的局面,有利于教师间的互动、互助、互通,也有助于学科间的整合和交融。如,雨花台中学广泛开展的推磨听课和评价交流活动,由于这种教学研究是集体式的,一人上课,不仅代表个人,而且备课组教师的设计水平;一人说课,不仅说个人思路,而且要说合作群体的设计策略;一人评课,不仅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要综合整组教师的观点。这样的一种看似个体,实为群体,看似分工,实为合作的教研方式,有利于教师走出狭窄的自我天地,学会与同事共同研究教材,共同设计教学,共同反思得失,从而达到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以改进课堂教学实践为目标的“课例教学研究式”。
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宗旨在于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课例教学研究式”以“教学问题”为核心,“自主设计”为基础,“教学行动”和“交流反思”为重点,围绕一个个的课堂教学实例展开反思性研究。这些教研课例,课前带着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针对提出的问题探求策略和方法,课后围绕教学问题反思提高。如,小行小学的课堂教学研讨,始终突出《小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这个主题,一段时间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这些问题都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筛选出来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组织教师结合课例、围绕问题撰写教学日志,利用学校博客开展交流,还组织教师与专家、教研员进行参与式对话,形成课例教研侧记,从而促成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20xx年8月,小行小学方玉春老师在区教研室指导下撰写的《地铁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第7-8期上。
3、以审视教学行为、分析教学缺憾为目标的“教学案例反思式”。
教学是一门永远有缺憾的艺术,教师的教学闪光和教学缺憾影响着教师生活的幸福。由于教师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是教学生活,教师是唯一真正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因此,教师生活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生活是否幸福,取决于师生交往是否愉快。校本教研引导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教学生活中的闪光和缺憾用“教学叙事故事”、“教学片段实录和反思”、“教学随笔”等形式记录下来,留下研究痕迹,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成功,并由此感受幸福。如,雨花实小针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问题,开展课堂观测反思活动:组织学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制作成教学录像,利用周三业务学习时间,学校教学委员会成员、教研组长和新教师们一道看录像,观测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教学状态,并围绕教学常规进行沙龙式研讨。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观课教师,既讲成功的地方,也讲教学的缺憾,使案例反思真正落在了实处,使新教师找到了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法,同时也感受到同伴互助的快乐与幸福。
4、以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为目标的“深度对话会谈式”。
教师的实践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横向的交流和纵向的专业引领,那么就很可能造成低水平的重复。所以一段时间针对教师近期教育教学问题开展的深度对话或会谈式评议是必要的。“深度对话会谈式”校本教研,一般有专家、教学顾问或有经验的教师等参加,采用“问答、商讨、会谈”等形式促使合作团队和全体教师的对话,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话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网上互动。如,板桥中学开展的“三种对话”活动,即:教师与自我的对话--自我反思,教师与同行的对话--同伴互动,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专业引导,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再如,共青团路小学多年来聘请特级教师詹明道老师为学校的数学导师,每学期到学校对老师进行新课程专题讲座,和教师们面对面深度对话。春江学校本学期聘请了原市教研员韩素珍、孔祥鸿两位老师做学校的教学顾问,帮助学校培养青年教师,协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通过特级教师和专家的不定期地与教师的会谈,缩短了教师成才的时间,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二、我区校本教研的互动形式
1、名校辐射带动——以课例教研观摩活动为抓手,共同提高。
我区的中小学近三分之二是省级实验学校。在这些省级实验学校中,区课改
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是学科教学研究的领头羊,这些名校积极开放自己的教研活动,随时接受区内学校教师的“推门听课”。教研部门每学期都要组织基地学校开展“课例教研观摩”活动,充分发挥基地校的示范、辐射、指导的作用。如雨中、共中、西中、实小、共小、行小、铁小、等学校多次向区内学校开放“合作教学”、“有效教学”、“课例教研”、“专家讲学”、“联片研讨”等校本教研活动,主动通知区内周边学校参与,创设了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2、名师引领驱动——以师徒教师结对子为形式,携手同行。
我区有一批名师,也有众多的市、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虽然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学校,但是他们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名师们不仅向区、校教师做公开课或做专题讲座,还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经常深入到徒弟教师课堂进行指导,帮助教师进步。同时,徒弟可以随时听名师上课,请教教学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3、骨干带头促动——以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为标志,切磋技艺。
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不能缺少“外援式”的“洋专家”,也不能缺少自己培植的“土专家”。因为这些“土专家”式的教学骨干长期战斗在教学一线,与教师更贴近,也就更能理解教师的困惑和需要。他们不仅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还和名师一道承担起引导青年教师学会听课、说课、评课的任务,并能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切磋、商讨、协作。
三、我区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我区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本教研缺乏深入认识,缺少理论指导。
(2)校本教研缺乏专家引领,缺少课题引路。
(3)校本教研缺乏制度保障,缺少推进思路。
(4)校本教研缺乏合作机制,缺少互助热情。
(5)校本教研缺乏学校特色,缺少互动平台。
2、对我区校本教研的思考。
(1)提升校长校本教研的能力。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一个学者型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校长要为教师、教研员和专家的沟通和联系经常性地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使教师们的困惑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同时,校长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要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给教师予人文关怀和专业支持,尊重教师的专业选择。并积极创设学校的学术研究氛围,构建学校教研成果奖励机制,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率先垂范。
(2)打造校本教研的骨干队伍。
校本教研的骨干队伍有名师、学科带头人、“土专家”,还有教科研人员。校本教研的主力军在学校,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靠学校的骨干队伍。我们不能忽视教研部门专业服务和支持协作,要重视教科研人员对校本教研的指导、引领和提升的作用,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是实践和理论的对话,有利于学校校本教研认识理论的升华。
(3)加快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
课程改革,“改到深处是制度”。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是校本教研有效推进的保障。随着课改向纵深发展,校本教研就更加需要有清晰的推进思路、健全的组织机构、可行的运作策略和一系列保障激励制度。要让校本教研制度“从档案袋里走出来,从墙上走下来”,关键就要看它能否成为校长的管理行为和教师的研究行动。
【行动计划】相关文章:
制定行动计划05-24
行动计划(精选16篇)08-19
行动计划五篇02-26
行动计划书11-03
行动计划(精选11篇)12-20
行动计划7篇12-30
行动计划5篇01-01
【精选】行动计划三篇04-23
行动计划六篇04-05
【精选】行动计划四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