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4 12:11:4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有趣的水

  活动目的:

  1、了解水的特性,如透明,液体,无色无味。

  2、知道水能干什么?加入不同的液体之后的变化如何。

  3、体会自己动手探索水的奥秘的快乐。

  活动准备:水,红墨水,黑墨水,蓝墨水,各色颜料,各种容器,毛笔,纸。

  活动重难点:有序全面的探索水。

  活动过程:

  一,小猫喝水的儿歌导入。

  二,进入水的特性主题。

  小朋友们,知道小猫喝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吗?看看老师手里的,有谁想来探索探索水有那些特性呢?

  恩,小朋友们真聪明,水是无色无味的,而且还是流动的。

  三,自由探索水的奥秘。

  那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这个小桌子上,有好多好多不一样的东西,组长们上来,每个小组领一份下去,小朋友们自己试一试,看看能把水变成什么有趣的样子。

  四,总结。

  哎呀,小朋友好棒!看看这边,水变成漂亮的红色啦!这是加的什么呀?哦,红墨水,还有红颜料呀。这边黑色的水,是加的黑墨水吗?

  五,记录。

  那么,小朋友们看到五颜六色的漂亮的水,要不要把它们留下来,以后也能够看见呢?来老师这里领毛笔和纸,我们小心翼翼的沾取每种颜色的水,把它们记录在我们的纸上吧。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做出来的水的颜色最多。

  六,下课。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我们机关一幼和设计院相邻,这是非常有利的社区资源,而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往往能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我带孩子们参观了设计院,并请设计师叔叔阿姨们介绍他们是如何设计房子的,又要牢固,又要美观,通过这次参观活动,孩子们对各种建筑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和家长共同收集世界著名建筑物的图片,我们开展了一次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建筑物》。

  活动目标:

  1、了解多多样的建筑物,初步理解建筑物的概念。

  2、提高分析比较的能力和欣赏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幼儿一起收集世界著名建筑物以及各类建筑物图片和卡片。

  2、活动前带孩子们参观设计院。

  3、纸、彩笔。每人一个小红星。

  活动过程:

  一、理解建筑物的概念

  出示三张挂图:高楼、宝塔、亭阁。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共同点:有顶、有室,都是用泥、石、木、钢筋、砖瓦等材料建成。他们都叫建筑物。

  二、我最喜欢的建筑物

  幼儿自由观看建筑物图片,从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建筑物,并在图边上贴上红星。

  三、幼儿评价

  教师选出红星最多的建筑物三幅,由幼儿来分析评价。

  四、教师小结

  建筑物有多重多样,多重风格,也有多种用处。出示挂图,介绍法国的`凯旋门、中国长城、古代宫殿、美国的摩天大楼等有代表性的著名建筑物。让幼儿知道古今中外好多有名的建筑都是建筑设计师设计,建筑工人建造的,建筑物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五、小小设计师

  1、请幼儿来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房子。

  2、请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评价。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否吸水,吸水之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2、 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并学会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3、 增强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餐巾纸、瓦楞纸、报纸、木块、海绵、棉花、锡箔纸、雨衣布每小组一份。

  2、 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小实验——会吸水的纸条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

  将纸巾拧成的纸条竖着放进装有彩色颜料的盘子里,纸条慢慢变色了。

  讨论:

  1、把纸条放进颜料水里,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水会“爬”上去?

  师:纸巾变色了,是因为它把颜料水吸进去了,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吸水呢?

  二、认识材料,讲解操作方法。

  1、 逐一出示物品,并加以认识。

  2、 出示大表格,知道第一行是物品的名称,大家集体猜测、判断,能吸水的打√,不能吸水的打×,不能确定的.打?

  3、 幼儿分组记录猜测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一行,教师巡回指导。

  4、 集体讲述,每组选一个代表讲出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三、 幼儿分组实验。

  1、 幼儿分小组操作。

  把各种物品放入水中,试试它们到底能不能吸水,并在表格第二行记录实验结果。

  2、 验证猜测结果。

  大家把猜测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比较有争议,可以再次实验。

  3、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实验结果,发现餐巾纸、瓦楞纸、报纸、木块、海绵、棉花都具有吸水性,而锡箔纸、雨衣布没有吸水性。

  活动延伸:

  老师将一些吸水慢的和一些没实验过的物品投放在区角里,让孩子们利用其他时间自己去尝试,并做好记录。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竹蜻蜓飞行高度与旋翼结构的观察,初步了解"竹蜻蜓"旋翼的倾斜度以及两边对称是让竹蜻蜓高飞的必要条件。

  2、学习对比观察与合作探索,并能准确地作出记录。

  3、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多媒体课件:《有趣的竹蜻蜓》。

  2、两人一套幼儿操作记录材料(红黄绿不同形状的竹蜻蜓、操作记录卡)。

  3、每人一辆竹蜻蜓小车。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带来很多竹蜻蜓,你们想玩吗?小朋友玩的时候要想办法让竹蜻蜓飞起来。

  指导要点:掌握竹蜻蜓飞起来的方法,了解竹蜻蜓简单的外形结构。

  2、幼儿分组探索,了解竹蜻蜓能高飞与旋翼的对称和倾斜度有关。

  指导语:这里有三种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到底哪种竹蜻蜓飞的高?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请小朋友边实验边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介绍记录方法)指导要点:两人一组,合作探索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向上飞的`状态,并记录在卡中。

  3、分享探索记录结果,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1)幼儿讲述探索结果。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观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提问:为什么旋翼对称、有倾斜度的竹蜻蜓可以向上飞起来呢?

  指导要点:指导竹蜻蜓向上飞的高度与叶片的对称和倾斜度有重要关系,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着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

  (3)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竹蜻蜓旋翼的原理制作出来的呢?

  (4)幼儿玩竹蜻蜓小车,进一步体验反作用推力的原理。

  指导要点:知道竹蜻蜓的转动能带动小车向前跑。

  活动延伸:

  1、将幼儿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飞行的更多奥秘(如翅膀颜色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等)。

  2、在美工区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在竹蜻蜓的翅膀造型、装饰上作多种尝试和改进,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反思:

  1、选材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活动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竹蜻蜓"入手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合作探索能力。

  2、创设支持幼儿探索发现的游戏情境,寓教于乐。活动巧妙利用了幼儿身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创设了比比哪种形状的"竹蜻蜓"飞得高,使科学小实验轻松有趣,并结合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中观察、对比、发现不同形状的"竹蜻蜓"飞行的特性,初步感知其向上飞的科学原理。

  3、注意在科学活动中整合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尤其重视分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学习分工,互相合作探索、互相交流。让幼儿在获取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合作探索的能力与耐心倾听的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能够让幼儿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是语言领域非常重要的能力提升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力较大的现象,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简单记录实验结果,并能较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力较大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难点:能简单记录,并能较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多媒体课件;2、操作材料:蛋壳(分成两半),两支削尖的铅笔,粗吸管(操作材料教师和幼儿每人一套);3、记录表、笔;4、红色的水、滴管。

  经验准备:幼儿对力这一概念有初步的感知。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播放视频《小鸡出壳》;引出问题:蛋壳的凹面容易被啄破还是凸面容易被啄破?

  基本部分

  1、实验:验证蛋壳的凹面承重力强还是凸面承重力强。

  (1)猜想———请幼儿思考是蛋壳的凹面承重力强还是凸面承重力强?教师在预设的记录表中记录和统计幼儿猜想结果。(2)引导幼儿观察实验

  材料———引导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教师演示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具体要求并强调:手握铅笔的位置;铅笔与吸管的距离;蛋壳中心;手拿蛋壳的方法;实验的顺序(先啄凹面再啄凸面);记录啄破所需要的次数。

  (3)交流实验的结果,引导鼓励幼儿自己说出结论。

  (4)教师小结:蛋壳的凹面容易被啄破,凸面不容易被啄破,所以凸面能承受更大的力量。———薄壳结构原理(建筑学术语)

  2、实验:解释凸面承重力强的原因。

  (1)猜想:为什么凸面能承受更大的力量?

  (2)教师演示实验:用可见的“水”代替作用于蛋

  壳的无形的“力”,将有色的水分别滴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请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教师小结: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凹面容易被啄破;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这样的话力量就比较小,所以凸面不容易被啄破,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

  3、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想一想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像蛋壳的'物体(如安全帽、灯泡等)。(2)结合多媒体课件,像幼儿介绍薄壳结构在建筑学中的应用。(如教堂的屋顶、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等)

  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继续在生活中识别各种薄壳结构原理的建筑物

  【活动反思】

  1、将所教的内容与幼儿的强烈兴趣结合起来。教师就运用了小鸡破壳的视频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2、以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开始一个主题。教师可以问幼儿“生活中,凸面的房顶、平面和凹面的房顶哪个更加坚固?”

  3、教学中老师科学严谨规范,要求幼儿手持蛋壳,并找到蛋壳中心点(敲击的位置),通过演示实验,规范了幼儿的实验行为。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与人之间在外貌方面的差别。

  2、知道基本的交往语言,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

  3、培养注意力的稳定性,训练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人手一面镜子。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会用词语描述人的外貌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比较,发现人与人之间外貌的不同。

  难点:能够观察到自己和别人在五官、穿着、高矮等方面的不同,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导人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请一位幼儿上前跟老师站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五官、头部、身体,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扩大观察的范围: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跟XXX的脸有什么不同,老师跟XXX的身体有什么不同。

  3、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他们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

  说说自己跟别人哪里不一样?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拿镜子照着自己,说出自己跟同伴不同的地方。然后交换。

  【活动渗透】

  绘画活动:我自己。

  科学领域的活动:我的身体真奇妙。

  情境渗透: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图片粘贴在一起,让幼儿观察他们的差别。在平时的生活,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家庭渗透:请幼儿回家观察爸爸和妈妈,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活动分析】

  本活动让幼儿在互相观察中,尝试用语言描述对方的主要特点,既让幼儿学会了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也促进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正常交往,符合小班幼儿全语言教育“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这一目标。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幼儿园音乐厅大镜子前面,大家一起照镜子,比较自己跟别人的不同。

  教师可以用数码相机帮幼儿拍照,然后在电视机或电脑上展示,一起来比较每个人的不同。

  教师还可以把幼儿的照片打印出来张贴在墙上,引导大家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如果幼儿感到无从比较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从小处人手,并举例。

  要观察细致的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如:我们的头发不一样,我的长,他的短。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3篇03-13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12-1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2-04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