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28 13:37:2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9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气球的特点,和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探索各种不让气球飞起来的方法,体验胜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普通气球(人手一只)氦气球(人手一只)

  2、活动课件。

  3、打气筒。

  4、辅助资料箱:长棍、双面胶、透明胶、尖刀、扭扭棒、废旧盒子、罐子、吸管、废旧光碟、废旧用纸、卷筒纸芯、海洋球、乒乓球等。

  活动过程:

  一、ppt引入。

  ——(出示ppt聊聊气球)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气球?

  (幼儿泛讲)

  二、第一次玩气球(普通气球)

  ——瞧,我这里有这么多的`气球,想不想玩啊?等会你们在玩的时候动动脑筋,找一找,这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教师一起游戏)

  ——来,让我们的气球休息一下吧,我们也来休息一下。

  ——诶?你找到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呀?你是怎么发现的?

  ——那气球里面到底有没有东西呀?

  小结:原来气球里面是有气的。

  三、第二次玩气球(氦气球)

  ——我看你们都这么喜欢玩气球,来我再多给你们一些玩玩吧!

  (幼儿教师一起游戏)

  ——你发现我们现在玩的气球和刚才玩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

  小结:原来这两种气球里面装的气是不一样的。

  四、提出挑战。

  ——这气球很调皮,你手一松,它就飞起来了,越飞越高。那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这气球留在你的身边,飞不起来?

  除了我们提到的资料箱里的资料以外,只要你需要的话,我们教室里所有东西,你都可以请它来帮帮助!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记录)

  活动延伸:

  ——你们的方法都胜利了,可是我遇到问题了,瞧!我的气球上也绑了东西,可是怎么一放手,它还是会飞起来呢?

  (幼儿泛讲)

  ——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一起来研究一下!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我的用处真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惜纸张、书本及其他纸制品的良好行为习惯。

  2、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纸的用途,知道经过特殊的加工的纸制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纸制品(包括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制品)若干,摆放在活动室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说说常见的各种不同质地纸的作用:绘画、书写、印刷、包装、信封、装饰、折纸及做纸盒、纸杯等。

  2、扩展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纸做的?想一想还在哪里建国纸或纸做的东西(如书店、纸店、文具店、家里等)

  3、通过小实验,引导幼儿发现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纸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4、幼儿自由参观教师准备的各种纸和纸制品,互相交流讨论。用纸制品当玩具,大家一起玩。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孩子们,对生活中各种各样弯弯的东西是熟悉的,也是他们感兴趣的,我想:怎样将抽象的弯弯与具体的事物相结合,让孩子在探索、交流、游戏中去感知各种弯,知道不同的弯有不同的名字?所以设计本次活动“从生活中引入,利用形象的教具帮助理解”,在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中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认识特殊的`弯:8字弯3字弯。

  2、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弯,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制造弯。

  3、运用肢体语言感受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了解特殊的弯;难点:弯折电线创造性造型。

  活动准备

  各种带弯的物品。用来制造弯的材料。教具(电线围成的蝴蝶和数字8)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1.引出弯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弯弯物品

  3.幼儿相互介绍手中的弯弯。

  4送弯弯回家。

  基本环节

  一·认识特殊的弯。

  3字弯----教师出示教具蝴蝶(幼儿找弯,用手感受弯,用语言描述弯)

  8字弯----教师出示数字8

  二·制作弯

  三·作品分享(数码相机现场拍摄,大屏幕展示)

  四·身体部位上找弯(例如:眉毛、耳廓等等)

  结束环节

  身体造型表现弯(音乐舞蹈)

  延伸环节

  生活中细心观察,寻找更多的弯弯带到幼儿园和朋友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教育目标:

  1、 认识雨具,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 知道雨天出门要带上或穿上雨具。

  3、 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萌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了解雨天出门要怎么样才不会让自己淋湿。

  2.物质准备:雨衣、雨伞及雨鞋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下雨的时候,有什么东西能帮助我们不被雨淋湿呢?

  2.教师分别出示雨衣、雨伞和雨鞋,引导幼儿观察和辨别不同的雨具。

  3.以提问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下雨天人们使用哪些雨具和如何使用雨具。

  提问:(1)下雨了,你是用什么雨具来帮助自己不被雨淋湿的`?

  (2)你会使用吗?怎么用的?

  4.教师示范穿雨鞋、雨衣和打开雨伞,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5.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学习穿雨鞋、雨衣。让幼儿知道打开自动伞时要看一下身边有没有人,注意不伤及别人;看见旁边的人要打开雨伞,自己要避开,注意保护自己。。

  6.让穿好雨鞋、雨衣或已打开雨伞的幼儿,随教师到雨中指定的地方去漫步,

  引导幼儿听听雨滴打在雨伞、雨衣表面的声音,在雨中轻轻地踩水玩。

  活动延伸:

  选择不同的雨具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引导幼儿观察哪种雨具最容易干,哪种雨具最不容易干,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教师或父母。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一、认识食品清洁剂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现在我们使用的洗涤用品中许多化学成分有毒,经常使用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污染环境。

  2、引导幼儿了解食品清洁剂的含义及种类。

  3、培养幼儿运用感官感知各种物品的能力。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娃娃一个,脏手帕、脏碗各一个。布置动物王国,饭粒一袋,可乐,面汤水,醋酸和白醋,茶叶水各一瓶,洗洁精、洗面奶、洗发水、84消毒液各一瓶,洗衣粉一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引导幼儿谈谈父母平时在家都用哪些洗涤用品,教师就出示那种洗涤用品。

  二、引导幼儿看图了解洗涤用品对人们的危害:“这些洗涤用品使用起来虽然很方便,但是这些洗涤用品许多化学成分有毒,经常使用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危害呢?”请小朋友仔细看图。

  三、介绍食品清洁剂: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动物王国,请你用眼睛看、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嘴巴尝,了解一下小动物都使用什么来做洗涤用品?(可乐、茶叶水、酸醋等)“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使用这些用品?

  (教师依次示范可乐做去污剂,去掉雪花片上的脏物;酸醋可做消毒剂,用来消毒玩具;白醋可做洗面奶,给娃娃洗脸;茶叶水可做洗发水给娃娃洗头;面汤水可做洗洁精,用来洗碗;饭粒可做洗衣粉,洗掉衣服上的污渍。)

  四、讲解食品清洁剂的名称及好处:“小动物使用的这些洗涤用品,既可以吃,又可以当做清洁剂。”“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为什么喜欢用食品清洁剂?”(食品清洁剂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

  活动二、使用食品清洁剂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食品清洁剂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布置成邋遢国,各种食品清洁剂若干洗涤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邋遢国,引起幼儿操作兴趣“你觉得邋遢国怎么样?你们想不想改它?”

  二、幼儿动手操作:

  1、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1)幼儿必须使用食品清洁剂来改变邋遢国的面貌。

  (2)幼儿可以一人操作、也可以2~3人一组共同操作。

  三、幼儿讲述:你刚才做什么的?用什么做的?

  如:我用面汤水做的洗洁精洗碗。

  四、教师小结:

  活动三、寻找食品清洁剂(延伸活动)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还有哪些食品清洁剂,找到了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活动过程

  1、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2、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4、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6、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

  ②风车。

  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摸、看、尝等方式认知包谷,并可以用语言表现其基本特点。

  2、通过尝试,领会拨包谷的技能,明白要层层剥。

  3、懂得观测和察看、比较,对包谷加热膨胀后的改变有兴致。

  二、教学预备:

  1、生包谷每个人1根、特意用来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的干包谷一包。

  2、微波炉一只、吃饭的用具数个。

  三、教学过程:

  (一)、认知包谷。

  1、展示“包谷”伙伴。

  今日啊!我们班里来了个伙伴另外还有它的朋友们。我们一块儿来瞅瞅它是哪个?你们认知它吗?

  2、让孩子认知包谷的皮与须。

  (1)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包谷。

  原本是包谷伙伴,它今日要和我们大伙儿一块儿来做有意思的游戏,可是它先要来考一考我们孩子,瞅瞅谁能发觉它身上有一些啥奥秘。

  (2)孩子每个人取1根包谷观测和察看、自由述说、沟通。

  (3)集体沟通。

  你都发现了些啥奥秘?

  皮:包谷身上行李着皮,像它的啥呢?(衣衫)

  童谣:包谷包谷真有意思,身上穿戴X衣衫。

  须:这一个须像啥呀?变一变。

  摸一摸看,有何感觉?

  童谣:包谷包谷真有意思,身上长着长须儿,像XX来像XX。

  3、去掉皮与须,让孩子进而认知包谷。

  (1)例如果脱去包谷的衣衫,拿掉它的胡须,猜一猜,里头会有何?

  (2)孩子尝试自个儿剥包谷,自个儿去探究。

  那我们一块儿来剥剥看,找找衣衫里头的`奥秘。剥下来的皮与须应当放于哪儿?

  (3)孩子剥包谷,幼儿教师指导。

  (4)孩子沟通,你们剥时发现了啥奥秘?

  (衣衫)

  好,此刻请你们瞅瞅脱去衣衫,拿掉胡须后的包谷像啥呀?

  再请你们摸摸,摸起来是何感受的?(软的還是硬的?)(有粒一粒的包谷孩子)?(排队)剥一粒下来试一试看,像啥?

  童谣:脱下衣衫看一看,呀!藏着很多小孩子。亲亲热热在一块儿,一個挨着一個睡。

  (二)、把干包谷房进微波炉,做成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

  1、启发孩子思索小小的干包谷是否会变。

  教师这儿有许多已然剥下来的包谷孩子(摇一摇手上的干包谷),它们呀看我们小二班的孩子如此乖,想要给我们大伙儿变个魔术!我们来瞅瞅,他们会变个啥魔术。

  把生的、硬邦邦的包谷孩子放入微波炉中。

  我们耐心地等上一小会儿。听一听看,包谷孩子在里头发出了啥声音。

  2、把爆好的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拿出来,供孩子品尝、探讨有何改变,把变戏法后的包谷孩子与以前的做一下比较。

  3、那包谷除变为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吃,还可以怎样吃?我们回去再一块儿探讨探讨试一试看,好不好?好,带着你们的包谷,我们走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一题目

  大班科学活动:自制小茶壶

  二、活动目标

  通过自制小茶壶,发现茶壶的壶嘴高度要比壶身略高一些,但不能过高;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和科技小制作的兴趣;教师引导幼儿独立完成制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塑料瓶、吸管、橡皮泥、透明胶带、锥子、蚊香、牙签、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

  解决的问题:怎样做个小茶壶?

  幼儿讨论:用盒子做茶壶的身体,用吸管做茶壶的壶嘴。

  做一做:小茶壶。

  戳洞:可提供蚊香、剪刀,引导幼儿用蚊香烫洞,用剪刀调节洞的大小。也可以用牙签、锥子等工具戳洞;安装壶嘴(用吸管作壶嘴);用橡皮泥(或透明胶带)封住洞口。

  试一试。

  (1)壶嘴口的高度没有壶身高。

  (2)吸管在纸杯的上部,壶嘴口太高。

  (3)吸管在纸杯的下部,壶嘴口和纸杯口一样高。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还没装满水时水就从壶嘴里出来了。

  (2)水没有从壶嘴里流出来,壶嘴口太高了。

  (3)倒水时,水正好从壶嘴里流出来。

  六、注意事项

  1.引导小朋友给塑料瓶戳洞时,要注意安全,可以让孩子用蚊香烫。

  2.中班幼儿操作该活动,教师可事先在塑料瓶上戳好洞。

  七、拓展思路

  科学文艺:茶壶―一音乐律动(大班幼儿)

  情节介绍:

  几个小朋友看见一只大茶壶觉得很好玩,一不小心打烂了。大家一起来做小茶壶,小茶壶做好了,倒上水试一试。呀!糟糕!茶壶漏水了,快来想办法。经过大伙儿反复试验,茶壶终于做得既好看又适用,大家唱着歌为客人倒水喝……

  动作说明:

  前奏时,六个小朋友手拉手小跑步上场,发现大茶壶,大家惊奇地指一指茶壶。

  第一遍音乐,大家围成圈抱起茶壶,你争我夺,一个小朋友摔倒在地,茶壶摔烂了。

  第二遍音乐,大家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对他摇两次手,劝他别哭了,指一指小茶壶,拍一拍胸脯。

  第三遍音乐,大家站成一排扮作小茶壶,前两小节左手叉腰两次,作壶把。右手自然下垂,手指微向上翘,身体随之左右微微摇摆两次。后两小节左手叉腰,右手屈伸两次,摆成小茶壶形状(壶嘴低一些)。

  第四遍音乐,一个小朋友为茶壶加水,前4小节扮作茶壶的小朋友把手中的银纸屑随音乐节奏撒出,作壶嘴漏水状。后4小节大家慌忙调整壶嘴,右手屈伸抬高,身体随之夸张地摇摆两次(把壶嘴调得过高)。

  第五遍音乐,小茶壶向两边倾斜,作倒水状。前4小节小朋友把银纸屑从肩膀处摔出两次,作壶口漏水状。后5小节大家再次慌忙调整壶嘴,右手屈伸降低些,身体随之夸张地摇摆两次(把壶嘴位置调得正好)。

  第六遍音乐,前5小节大家边唱歌互相欣赏自己扮作的小茶壶。后5小节,随着音乐,向舞台四个方向随音乐作倒水请喝茶状下场。

  附:音乐见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大班艺术)p22l

  八、背景资料

  连通器原理:将两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端用橡皮管连通,物理学中把这种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相平的,这就是连通器原理。

  活动点评

  小茶壶方案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利用简单易得的材料巧妙地设计了小茶壶的活动。从内容的选择上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操作简单易行,取材方便,目标确定恰当,活动过程以幼儿探究壶嘴位置为线索,不断改进茶壶的制作程序,最后完成成品的'制作。整个活动注重了幼儿主体作用,开发了幼儿的原创力。

  在制作的基础上,教师在拓展方案中引导幼儿用舞蹈语言表现制作小茶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形式新颖,是以艺术的形式体现科技产品功能的一种尝试和创新。

  下面就活动程序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活动总目标要围绕培养幼儿的设计思路、制作能力为主体目标。

  2.活动过程:

  (1)引入:幼儿和教师共同搜集小茶壶实物、图片,并讨论小茶壶的特点。

  (2)要制作的物品――小茶壶。

  (3)幼儿设计小茶壶的方案。

  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小茶壶功能目标:①壶嘴位置;②外观符合小茶壶的特点,组织幼儿讨论、设计,确定自己的方案。

  (4)幼儿制作。教师提前准备做茶壶的各种材料,包括工具,由幼儿自由选择并制作。

  (5)记录、制作过程(可用图示或记号表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6)表述: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说明其制作过程。

  (7)参观:小茶壶展览会。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成品摆放出来作为“产品”让大家参观。参加制作的小朋友可讲述自己制作的小茶壶的功能及制作方法,让幼儿体验从成品→“产品”→商品的过程。

  3.拓展:茶壶――音乐律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已有经验提出假设,乐意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2.通过实验获得物体穿越弯管需要具备的特性,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喜欢操作,大胆交流,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弯管玩具,螺帽(直径小于弯管的直径)、毛线、较长的硬钢丝、米、手电筒、小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弯管拼搭

  教师:看,这是小朋友们平时常玩的管子玩具,请你们搭一根弯管,比比谁搭得又快又有创意。(幼儿拼搭,教师计时。)

  教师:举出你的弯管让所有的小朋友看到,说说你搭的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给予回应。)

  2.预测假设

  (1)寻找弯管共同点

  教师:你们搭的弯管各不相同,真有趣呀,可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的弯管,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地方?(幼儿仔细观察,允许和同伴小声交流。)

  小结:弯管的.造型无论怎么变化,中间都是空的。

  (2)预测

  教师:弯管的中间都是空的,像一条弯弯的隧道,今天来了许多的小东西,它们想钻到弯管的身体里去旅行!看看,有哪些小东西?(出示统计表,表上有空气、米、毛线、电筒、硬铅丝的图片。)请你们想一想,猜一猜,哪些东西能穿过弯管,哪些东西不能穿过弯管,能穿越的打√,不能穿越的打×。

  (3)统计猜测结果

  教师: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的猜测结果,你是怎么猜的?有不同的吗?

  3.验证、记录

  (1)教师:小朋友有不同的意见,那它们到底能不能穿越弯管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验证一下。

  教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请你们去做个实验,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到统计图上,能穿越的打?√,不能穿越的打?×。不要忘了每一样东西都要试一试哦!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及问题,提醒幼儿及时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1)空气:空气是流动的,所以能在弯管子里通过。还有哪些东西是流动的,也能穿越弯管呢?(风、水、声音、气味等)

  (2)米:颗粒比较小,能在管子里滚动、穿过。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东西呢?(米、小豆等)

  教师:怎样可以快速地穿过弯管呢?(个别幼儿试验后教师小结:放入沙子后,晃动弯管,更容易快速穿过。)

  (3)毛线:因为线是细细的,软软的,不容易穿过。我们可以想想办法请谁来帮忙呢?出示螺帽。那为什么老师还要在线上面绑一个螺帽呢?(因为可以增加它的重力,使它能够更加方便地穿越弯管。)

  (4)光:它只能到哪里啊?

  教师:手电筒照出来的光是直射的,所以不能穿越弯管。

  (5)钢丝:因为长钢丝是直直的、硬硬的,不能拐弯,所以不能穿越弯管。

  教师:有什么办法让它穿越弯管吗?(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人们动了很多脑筋帮助它们穿过弯管。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宝贝(出示钢丝弹簧),钢丝变成螺旋形的样子后,可以伸到长长的弯管里帮助清理堵塞在弯管里的垃圾了!

  小结:通过实验,小朋友发现流动的、小颗粒的物体可以比较容易穿过弯管,但是一些不能一下子就穿过弯管的东西,想想办法,可能也会穿过弯管。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科学角试一试,怎样让光穿越弯管。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2-2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八篇05-31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0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