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7 10:21:1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大班科学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大班科学教案汇编七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入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几种常见的鸟,并且知道他们的习性。

  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激发幼儿爱鸟、护鸟的热情,从小具有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森林里的鸟

  2.课件:图片-鸟

  趣味练习

  声音

  活动过程

  一、播放声音-森林里的鸟

  幼儿随鸟叫声飞进场,在“树”下围坐好。

  二、介绍几种常见的鸟,并且知道他们的习性。

  1.教师:我是鸟王—孔雀,今天在这这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候,

  把你们召集起来举行“最佳鸟儿”的评选大赛。比一比谁的本领最大,谁的贡献最多,愿意参加的鸟可以报名。

  2.由幼儿扮演的各类鸟开始自我介绍。

  (1)鹰:我是老鹰,我有一双奇特的眼睛,长在头的两侧。

  我能看见很小的东西,目光敏锐,我还有尖尖的爪子和带有弯钩的嘴巴,我还有一对大翅膀,

  会飞到云层之中,我最喜欢吃田鼠和野兔。 鹦鹉:我是语言学家鹦鹉,你们瞧我多漂亮,

  我有七彩的羽毛,长长的尾巴,我还有一张会模仿的嘴巴,我能学唱歌,还会吹口哨呢!

  (2)猫头鹰:我有一双大又亮的眼睛,深夜能看见细小的老鼠在活动,我接飞过去,一把抓住它,

  因此我是“捕鼠能手”。

  (3)燕子:我是春天的使者,每年春天我穿着黑色的礼服,在春姑娘的带领下来到南方,

  为大家报告春天来了。

  3.由小朋友们相互进行讨论各种鸟的特点。

  教师小结:刚才小鸟们都展示了自己的本领,看来你们的贡献可真不小,少了谁都不行,

  看来你们都是最佳小鸟,让我们再看看其他的小鸟有那些本领。

  4.幼儿看有关鸟的图片,认识其他的鸟。

  三、了解鸟类面临的灾难。

  1.设置情景:信鸽送来探测到的面临危难照片,大家一起商讨研究。

  2.图一:小鸟正受农药的侵害。

  提问:小鸟怎么了?为什么会死?飞机上喷洒的是什么?

  小结: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杀死了害虫,而且有毒的农药也把小鸟给毒死了。

  3.图二:小鸟受污水的侵害。

  提问:小鸟怎么了?脏水那里来?白天鹅为什么会边成黑天鹅的?

  小结:工厂里排放污水,使白天鹅变成黑天鹅的,使鱼儿毒死了,小鸟吃了有毒的鱼就死了。

  4.图三:森林遭到破坏,小鸟无家可归,面临捕杀的危险。

  提问:小鸟为什么会哭?

  小结:森林被砍伐,小鸟失去了家,还面临着被枪杀和捕捉的危险。

  四、“SOS”紧急呼救。

  1.教师:我们的小鸟面临的危险太大了,让我们想想办法,怎样保护小鸟?

  2.幼儿讨论怎样保护小鸟。

  3.教师:听说人类有一个绿色和平组织,专门保护小鸟,我们大家把小鸟受到的危害画下来,

  用“SOS”求救信发给绿色和平组织,让全人类都来保护小鸟,保护生态平衡吧!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的靠风力传播,有的靠动物传播,有的靠弹力传播等。《植物种子的传播》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关于种子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蒲公英,苍耳、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4、通过观看课件与视频,感受大自然的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常见传播方式。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

  2、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

  3、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策略:

  集体交流、个别讲述、分组讨论、集体实验、共同小结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评: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课件,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课件,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3)弹力传播(凤仙花)。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幼:凤仙花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

  师:这种传播方式叫弹力传播。豆荚也是靠这种方式来传播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老师取出一颗凤仙花种子,演示。并且给每位幼儿发一个,让他们动手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一看弹力传播的全过程。 (观看短片。)

  教师: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的。

  (老师拿出实物,示范给幼儿看。让他们观察蒲公英的传播过程。)

  每个幼儿手里拿一个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动蒲公英的种子,亲自感受风力的传播。

  (动物传播,水力传播,过程同上)

  师幼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几种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凤仙花的种子能靠弹力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评: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幼儿观看了种子的三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了解种子的三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4. 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评: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语言表现种子的传播。

  (1)教师按幼儿的选择,让幼儿自由学学做做。

  教师:种子有着不同的本领,你愿意学做哪一类种子的传播呢?那你就和好朋友一起做做吧。

  (2)轮流上演各种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来学学种子的旅行。当录音机里的阿姨说到哪一种传播方式的时候,喜欢这种种子传播方式的小朋友就起来表演。

  (3)结束活动。

  教师: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我们把今天大家带来的这些种子种到自然角里,小朋友们来观察、照顾它们,看看它们有哪些变化,好吗?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活动延伸:

  1.环境创设:展示“植物种子的传播”展板。

  2.区角活动:进行种子的粘贴活动及自然角种植活动。

  3.家园共育:带幼儿了解更多的种子以及它们的传播方式。

  活动反思:

  1、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让幼儿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

  2、主线分明,细节饱满。整堂课以”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这样一个大的问题为主线,重视在细节问题的处理。比如这堂课,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3)弹力传播(凤仙花),这些关键字的运用,加深了幼儿的印像,教学效果较好。

  3、另外,在教学中,让孩子们想,让他们说,尽量提供一个让幼儿展示的平台,在幼儿需要的时候,适当点拨一下,巧妙引导。

  4、巧妙拓展。让幼儿去发现。在整堂课学习完后,让幼儿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大家一起交流。

  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说的比较多,没有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机会,比如让幼儿观察种子的不同,孩子们说的太少,整个活动太死,缺乏生气。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参与性不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标志图形底色与形状的含义。

  2、能根据标志的特征或者用途进行分类。

  3、初步知道标志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形成行为规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标志卡片。

  2、挂图:人行横道,禁止机动车通行,注意危险等。

  3、小老师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今天早上小老鼠委托我们帮它一个忙,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我们快一起来听一听吧。(出示小老鼠玩偶)

  2、教师:小老师皮皮今天早上想到我们城里来游玩,但是一进城,它发现马上上到处都有它不认识的标志,这些标志它可从来都没有看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它不敢开车进城,只好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他的忙了。

  二、认识标志。

  1、教师:我们快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标志,都代表什么意思吧。

  2、教师出示贴有各种交通标志的图片,请幼儿逐个观察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试着说出这些分别是什么标志,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

  3、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出了这些标志的意义,那到底对不对呢?让老师来告诉你吧!(教师详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及意义)

  4、教师小结:红色圆框加上斜杠的标志表示禁止,黄色、蓝色表示不能做,禁止做。黄色三角形的'标志是警告标志,提醒大家要注意了,要小心了。蓝色的标志有指示的作用,可以告诉大家这时需要做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5、教师:这里还有一些标志,请小朋友们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6、游戏(我指你说):教师指出标志图片,让幼儿说出标志名称及含义,让幼儿复习巩固。

  三、标志分类。

  1、教师:小老鼠不小心把标志弄乱了,谁能来帮他分分好?(根据颜色,形状,用途来分)

  2、幼儿画册练习。

  四、形成规范。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标志重要吗?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标志会怎么样呢?,那我们平时在马路上应该怎么样呢?

  2、教师小结: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能乱闯马路,否则就会造成交通事故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各种静电现象。

  (2)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3)了解常用的三种起电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讨论建立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三种起电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起电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起电,______________起电,_______________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

  1、思考与讨论:日常生活中,你了解或碰到过的.关于静电的现象有哪些?请举例。根据初中的学习,怎样使物体带电?如何检验?

  结论:

  2、讨论与探究:以摩擦起电为例,探讨起电的本质。(静电现象的解释)

  结论:

  3、讨论与探究:摩擦起电是使物体带电的唯一方法吗?

  1、课堂巩固:(1)学习与评价P2、1

  (2)学习与评价P2、2

  (3)(双选)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带绝缘柄的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减小,则金属球A()

  A、可能不带电B、可能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D、一定带负电

  (4)学习与评价P2、4

  2、课后提升:(1)书本P5、1——3

  (2)学习与评价P3、5——10

  请完成思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内容:

  彩色的纸花

  活动目标:

  1、对排序活动有兴趣。

  2、学习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

  3、初步学习按自定的规律给一组物体排序。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三种颜色纸花若干,排序板一份。

  活动过程:

  1、观察操作,发现规律。

  (1)教师出示各色纸花。

  提问:这些纸花有什么不同?(颜色、形状、数量)如果给它们排队,可以怎么排?

  (2)幼儿自由发言,讨论排列方法。

  (3)演示操作,幼儿观察并发现规律。

  2、幼儿独立进行排序活动。

  (1)教师:你们想把纸花排成什么样子呢?想好了大家就可以试试看。

  (2)幼儿操作,教师帮助指导。

  3、请幼儿互相介绍、欣赏排序作品,了解更多的排列规律。

  (1)幼儿讲述自己的排序结果,教师同步演示幼儿的.操作。

  (2)教师小结。

  4、引导幼儿利用更多的元素变化,去设定规律。

  (1)提问: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想出了好办法,你还能排出不一样的吗?

  (2)幼儿表达操作结果,教师同步演示。

  (3)教师再次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直观地感受“毛细现象”。

  2、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皱纹纸、纱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红色颜色水,烧杯、细管、放大镜等。

  3、事先把白菜的根茎部放入红色水中。

  4、把餐巾纸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厚纸板上,用红色水笔在餐巾纸另一端1/4处画一个红点。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初步感知毛细现象。

  1、观察实验——会吸水的纸

  (1)激发兴趣: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来玩游戏。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水、一张有红点的餐巾纸)一杯水和一张有红点的餐巾纸。好,听好我的问题,如果我把这张餐巾纸的下面一部分浸到水中,猜猜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你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讨论讨论。

  (2)幼儿猜测。

  (3)教师实验,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有没有猜对呢?我来试试看,请你睁大你的小眼睛,看仔细了。(教师实验:看,水在,,?看红点,,?)你看到了什么?那红点呢?你能说说红点慢慢变大的过程吗?(水顺着皱纹纸自己向高处爬,并带着颜色向上扩散)。

  2、观察、操作——会爬高的水

  A、观察“毛细管”。

  (1)师:我们发现水自己顺着餐巾纸向上爬起来了,而且带着红点慢慢往上面散开。这是为什么呢?会不会是餐巾纸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

  (2)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纸。

  师:在你们的桌子下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餐巾纸和放大镜,我们用放大镜来帮忙,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3)幼儿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如果有的孩子不会用放大镜,教师进行指导,提醒他们放大镜和餐巾纸的距离拉远一点看)

  (4)交流观察结果。

  师:刚才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餐巾纸,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餐巾纸有很多很小很小的洞洞(空隙),这些很小很小的洞洞(空隙)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毛细管”。(一起说“毛细管”)

  B、水爬高实验。

  (1)师:原来餐巾纸里藏着许多毛细管,这些毛细管有什么本领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管子,就像毛细管一样很细很细,我们就用它来做一个实验。把它慢慢地放到红颜色的水里,然后仔细的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2)幼儿实验。

  (3)讨论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红色水怎么样了呀?(红色水顺着毛细管自己爬上来了)。

  (4)教师验证。

  师:我们都发现红色水顺着毛细管自己爬上来了。是不是这样的呢?吴老师也试了一试,一起来看我的实验。(播放视频)哎呀,你们看,红色水真的自己顺着毛细管爬上来了,真神奇!

  (3)教师总结:(出示刚才做过的一端有黑点的皱纹纸)原来餐巾纸里藏着许多毛细管,有了这些毛细管,水才会顺着毛细管自己爬上来,餐巾纸才能吸水。

  二、玩一玩——继续探究毛细现象。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玩一玩,探究毛细现象。

  (1)交代要求。

  师:那还有什么东西也有毛细管,能吸水呢?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东西,等会我们五人一组,把它们放到水里玩一玩。看看它们能不能吸水,还要想一想是为什么。玩好以后,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这张表上。每组一张表,你们自己商量,由一位小朋友负责记录。好,我们来看一下这张记录表。(出示记录表,讲解)你们知道上面的标记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看。(一一认识标记)如果它能吸水,就在后面打一个勾,如果不能吸水,就画一个叉。听明白了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展示记录表,交流:

  A、你玩了什么材料?能吸水吗?为什么?

  B、这是第#组的记录表,谁来介绍一下。(你是第几组的?你来介绍一下你们组的记录表)

  (4)师幼小结(记录表:边说边用出示图片,分类总结):刚才我们发现,把毛巾、海绵、纱布、棉花放过进水里以后,它们能吸上水,这是因为它们里面都有“毛细管”,有的“毛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毛细管”,水才会自己顺着毛细管向高处爬,毛巾、海绵、棉花、纱布才会吸水。像这样,物体通过自己身上的毛细管能够吸水的现象,我们就叫做“毛细现象”。而玻璃和塑料片放进水里以后,不能吸水,是因为它们里面没有毛细管。

  2、观察:会吸水的白菜。

  (1)教师将前一天做的实验(白菜的茎部放入有颜色的水中)观察变化,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师:这毛细管可真神奇。那你知道,植物里面有没有毛细管呢,能不能吸水呢?谁来猜猜看。(幼儿猜测)

  (2)幼儿观察,讲述。

  师:昨天呀,老师把白菜的根放到了红颜色的水中,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

  白菜的根部在慢慢变红了。咦,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用毛细现象来解释)白菜的茎有很多毛细管,放到红色水里以后,红色水就顺着毛细管自己爬上去了,所以白菜的茎会变红。

  (3)师小结:哎,其实,植物的`根茎叶中都有毛细管,它们就是通过这些毛细管把水和养料传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这样植物才能长大。这也是毛细现象。

  三、看一看——经验迁移。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毛细现象呢!你发现了吗?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讨论、交流)

  2、观看生活的毛细现象视频。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看边讲解:我们给花儿浇水。咦?水呢?哦,原来是让泥土里面的毛细管吸进去了,然后,植物再通过自己身上的毛细管到泥土里面去吸收水分;哎呀,桌子上打翻水了,哎,赶紧拿毛巾来擦干,因为毛巾里面有很多毛细管,能把水吸掉;毛笔吸墨、排笔吸水,毛细现象非常明显;用钢笔写字的时候,钢笔漏水了,不要紧,可以用粉笔吸干;这是画家在画画呢!看,墨水画到纸上,能很快被水吸收了,这也是毛细现象)

  师: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有毛细管,遇到了水能发生毛细现象。而且呀,告诉你们听一个秘密哦,毛细现象还能帮我们装饰花朵呢。

  3、怎样让白色花变彩色花。

  (1)(出示用白花变的彩色花)师:你们看,这朵纸花本来是白色的,我让纸里面的毛细管来帮忙吸了红色水,把它变成了一朵红色花。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呀?好,每个人找一个空的地方去玩一玩吧。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结束:师:小朋友过来,到老师这里来。哎呀,你的红色花做的真漂亮。哎呀,有的小朋友的花烂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次再来研究吧。现在拿着你的彩色花,到外面去玩吧!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科学教案11-07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10-08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水大班科学教案11-06

大班科学教案《桥》10-09

空气大班科学教案11-21

大班科学教案光04-01

大班科学教案大全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