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26 08:01:5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难点: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操场蹦床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

  3.无弹性的物品(粉笔、金属饭碗、金属水杯)

  活动过程:

  一、讨论

  1.教师: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教师: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

  二、教师讲解

  1.讲解弹簧回弹现象,并演示弹簧伸缩回弹

  三、幼儿互动

  1.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摆放在课桌上,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用身体语言演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带领小朋友一起来跳一跳。

  3.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摆放在课桌上,再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不同。

  四、分辨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物体

  1.弹性的物品(弹簧、皮球)弹起来有没有趣?

  2.小朋友们说说看还有那些东西是有弹性的?

  3.小朋友们再说说看那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

  五、结束部分:

  表扬幼儿们的表现,让幼儿们在鼓励中成长,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探索的过程。

  3. 提高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空胶囊、轨道、塑料珠、沙子、小棍子、小钢珠。

  2.猜想、实验记录表、笔。

  3、教师魔术道具、背景音乐、重心转移原理课件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配乐魔术表演。

  2、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

  教师小结:这些是魔术,使人们运用特殊的道具进行表演的。

  3、魔术揭秘

  二、出示神奇的胶囊,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位客人,大家认识它吗?小胶囊要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谁能发现他的秘密在哪里。

  1、教师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小胶囊为什么会翻跟头呢?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小胶囊为什么会翻跟头吗?那就要动脑筋想一想、动手试一试。老师在椅子下面为小朋友准备了小胶囊和轨道,现在大家试试看,把你的小胶囊小心的放进轨道,看看它是不是也会和老师的一样在翻跟头。

  2、幼儿尝试操作,用自己的办法让胶囊翻跟斗

  师:“你们的小胶囊会翻跟斗吗?”“为什么我的小胶囊能翻跟斗,你们的小胶囊却不能翻跟斗?”

  三、观察比较、引发猜想。

  1、教师揭示胶囊翻跟头的秘密

  师:为什么你们的小胶囊不能像老师的一样翻跟头呢?因为老师的小胶囊里装入了一个小宝贝。这小宝贝啊,可能是小豆子、小钢珠、沙子、小棍子(出示材料图片)。

  2.认识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特征。

  (1)请幼儿用各种方法感知并讲述

  请孩子们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四种材料的差异,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东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结:钢珠和小豆子都是球体,能往任意方向滚动,但钢珠要重些;

  小棍子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沙子是散开的不能滚动。

  请幼儿猜一猜:这些材料哪种材料放在小胶囊里会让胶囊翻跟斗呢?

  3、孩子们猜测,讨论,填写猜测表。

  教师介绍记录卡,请幼儿在打有问号的猜测一栏中填上自己的猜想,认为是的打√。塑料珠图沙子图钢珠图棍子图?小手图

  四、幼儿动手操作(配乐)

  1、验证猜想

  师:大家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呢?

  请孩子们先将自己猜测的那一种材料装进小胶囊后再在轨道里试试,再将剩下的三种材料分别装进小胶囊后试试。看看是哪一种材料放进胶囊能让它翻跟头,并记录操作结果,在小手图一栏中能的打√,不能的打×。

  2.交流探索结果

  请每组选派一位小朋友来把你们实验记录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并请他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如何设想、如何验证、结果如何。

  3.师生共同验证钢珠放在胶囊里后,胶囊就会出现翻跟头的现象。

  师:猜测只是想法,要动手试一试才知道。刚才我们进行了猜想,后来又进行了操作验证,发现是谁让小胶囊翻起跟头来的?

  师:为什么小钢珠放在胶囊里,胶囊就会翻跟头,而塑料珠、沙子、小棍子放进胶囊,胶囊却不会翻跟头呢?

  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幼儿从材料的特征进行分析。

  4.演示课件,了解胶囊翻跟头的原理。

  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钢珠使小胶囊翻跟头的真正原理。

  教师小结:因为小钢珠是球体,会自由滚动,它又比小胶囊重,所以当小钢珠滚到胶囊的这一头时,胶囊的另一头就翘起来了;当滚到另一头时,这一头又翘起来了,这样接连不断地滚动,小胶囊就像杂技演员一样连续不断地翻起跟头来了。这种有趣的现象叫做重心转移。在像胶囊这样的空心物体里装进大小适中、会滚动的、有一定重量的球形物体,那么只要我们让里面东西一滚动起来,就会带动它有规律地连续翻跟斗。

  五、听音乐玩“小胶囊翻跟头”的小魔术

  1、自由展示小胶囊在轨道中翻跟头

  2、拓展:(1)师:我们可以让小胶囊在轨道里翻跟斗,你还能让它在什么地方翻跟斗呢?

  (2)能不能让会翻跟斗的小胶囊站立不动,想一想为什么它也会站立?

  (在音乐中自由探索“魔法小胶囊”游戏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尝试不同的方法探究纸桥的承受力,体验探究的.乐趣。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圆柱积木、白纸板、玩具汽车、记录表、笔、硬纸板、钉子、细绳等。

  活动过程

  一、演示激趣

  教师将一条白纸的两端放在圆柱积木上,形同一座桥,出示玩具汽车:车

  子能顺利通过这座桥吗?为什么?

  二、问题讨论

  1.什么方法能使车子安全通过这座纸桥?

  2.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简单地画下来,帮助幼儿记忆。

  三、动手实验

  1.教师给幼儿提供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分组大胆进行实验。

  2.请实验成功的幼儿与同伴分享经验。

  3.幼儿再次实验,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好方法。

  4.引导幼儿作记录。

  四、交流分享

  1.启发幼儿结合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与同伴说说自己的经验。

  2.与幼儿一起将实验记录表展示在墙面上,引导幼儿继续分享交流。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磁铁能吸引铁之类的物体。

  2、让幼儿感悟到磁铁不同磁极的相斥作用。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磁铁若干,幼儿钓鱼玩具,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材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吸铁石。

  1.出示不同形状的吸铁石,请幼儿识别——它是吸铁石吗?(是或不是)

  2.提问,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吸铁石的作用。(上课时黑板上要用,妈妈包包上的暗扣等)

  3.主要问题:吸铁石能吸住什么?

  二、实验操作,体验吸铁石的神奇魅力。

  1.出示各种可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请幼儿猜一猜它们跟吸铁石相遇会产生什么情况?

  2.让幼儿自主验证刚才自己的结论,两人一包材料。

  3.让幼儿通过实验,将手上除磁铁外的材料分成两队,并请一名幼儿给大家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老师和幼儿帮他集体验证。

  4.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可以吸住的材料和不可吸住的材料。

  5.总结幼儿的操作结果,帮助幼儿了解吸铁石的相关知识及它的学名——磁铁。

  三、玩具里的磁铁。

  1.出示幼儿常见的“钓鱼”玩具,吸引幼儿兴趣。

  2.与幼儿一同分析该玩具中磁铁的位置及作用。

  四、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出示两块有n、s标志的磁铁,演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利用小型的两极磁铁制作磁性小火车,让幼儿体验同极相遇和异极相遇的变化。

  3.让幼儿实验,根据同极和异极的原理制作磁性小火车。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了磁铁的哪些新本领。

  五、活动延伸

  1.通过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利用圆环形磁铁和长棍,制作弹簧磁铁。

  2.找一找社区中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下次和小朋友分享,比一比谁找到的多。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春天常见的花,培养细致观察、比较的能力。

  2.学习用相应的词、句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

  3.了解春天常见花和人们的关系。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带幼儿实地去观察

  活动过程

  一、交代活动内容

  1.回忆春天看见过的花。

  2.今天我们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的花。

  二、带幼儿实地去观察

  1.我们看到了哪些花?重点观察:桃树、紫藤、玉兰树等。

  2.从花的外形、颜色等方面仔细观察、比较。

  学习用好听的词、句来描述。

  三、回班里集中分享

  1.描述观察到的花

  A.重点剖析一种花。

  B.了解花的结构,疏理归类。

  2.老师板书整理。

  四、讨论花与人们的关系

  1.春天开这些常见花和人们有什么关系。

  2.了解各种花的作用

  观赏:给大自然添美,带来清香。

  提供人们需要的物质及药用价值等。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⒈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⒉体验操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录音。

  ⒉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⒈师出示空瓶:这是我们的好朋友瓶宝宝,你们想和它做游戏吗?我们来问问它,愿意和我们做朋友吗?

  (瓶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在生活中,幼儿会用装着饮料的瓶子上下摇动让它发出声音,喝完饮料后,也会对瓶子很感兴趣,相互敲击。)

  教师摇动空瓶:你们听,它答应了吗?为什么没声音?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空的瓶子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⒉师:你有什么办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

  (在瓶子里装上东西)

  ⒊师:我们一起动手让瓶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喂你的瓶宝宝吃一些黄豆,摇一摇、听一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幼儿探索、操作。)

  ⒋师:你们的瓶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

  (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⒌师:你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⒈让两位装了不同数量黄豆的幼儿,摇一摇,听一听。

  师:我们都喂瓶宝宝吃了黄豆,听听瓶宝宝的声音好听吗?

  ⒉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师:第一次和第二次唱歌的瓶宝宝吃的黄豆一样多吗?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再次比较)

  ⒊师:原来,相同的物体,装的数量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就像我们小朋友,人多发出的声音响,人少发出的`声音轻。

  (联系到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更好的理解。)

  三、游戏

  ⒈教师将不同数量的同种物品分别装进不透明的瓶子里,摇动,幼儿猜测哪个瓶子里装的东西多。

  (重复游戏若干次)

  ⒉引导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尝试辨别声音是由什么物品发出的。

  (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分辨发出声音的物品。)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大班有趣科学活动教案03-3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04-30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2-22

科学活动吹泡泡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