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难点: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操场蹦床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
3.无弹性的物品(粉笔、金属饭碗、金属水杯)
活动过程:
一、讨论
1.教师: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教师: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
二、教师讲解
1.讲解弹簧回弹现象,并演示弹簧伸缩回弹
三、幼儿互动
1.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摆放在课桌上,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用身体语言演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带领小朋友一起来跳一跳。
3.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摆放在课桌上,再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不同。
四、分辨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物体
1.弹性的物品(弹簧、皮球)弹起来有没有趣?
2.小朋友们说说看还有那些东西是有弹性的?
3.小朋友们再说说看那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
五、结束部分:
表扬幼儿们的表现,让幼儿们在鼓励中成长,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探索的过程。
3. 提高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空胶囊、轨道、塑料珠、沙子、小棍子、小钢珠。
2.猜想、实验记录表、笔。
3、教师魔术道具、背景音乐、重心转移原理课件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配乐魔术表演。
2、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
教师小结:这些是魔术,使人们运用特殊的道具进行表演的。
3、魔术揭秘
二、出示神奇的胶囊,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位客人,大家认识它吗?小胶囊要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谁能发现他的秘密在哪里。
1、教师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小胶囊为什么会翻跟头呢?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小胶囊为什么会翻跟头吗?那就要动脑筋想一想、动手试一试。老师在椅子下面为小朋友准备了小胶囊和轨道,现在大家试试看,把你的小胶囊小心的放进轨道,看看它是不是也会和老师的一样在翻跟头。
2、幼儿尝试操作,用自己的办法让胶囊翻跟斗
师:“你们的小胶囊会翻跟斗吗?”“为什么我的小胶囊能翻跟斗,你们的小胶囊却不能翻跟斗?”
三、观察比较、引发猜想。
1、教师揭示胶囊翻跟头的秘密
师:为什么你们的小胶囊不能像老师的一样翻跟头呢?因为老师的小胶囊里装入了一个小宝贝。这小宝贝啊,可能是小豆子、小钢珠、沙子、小棍子(出示材料图片)。
2.认识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特征。
(1)请幼儿用各种方法感知并讲述
请孩子们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四种材料的差异,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东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结:钢珠和小豆子都是球体,能往任意方向滚动,但钢珠要重些;
小棍子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沙子是散开的不能滚动。
请幼儿猜一猜:这些材料哪种材料放在小胶囊里会让胶囊翻跟斗呢?
3、孩子们猜测,讨论,填写猜测表。
教师介绍记录卡,请幼儿在打有问号的猜测一栏中填上自己的猜想,认为是的打√。塑料珠图沙子图钢珠图棍子图?小手图
四、幼儿动手操作(配乐)
1、验证猜想
师:大家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呢?
请孩子们先将自己猜测的那一种材料装进小胶囊后再在轨道里试试,再将剩下的三种材料分别装进小胶囊后试试。看看是哪一种材料放进胶囊能让它翻跟头,并记录操作结果,在小手图一栏中能的打√,不能的打×。
2.交流探索结果
请每组选派一位小朋友来把你们实验记录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并请他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如何设想、如何验证、结果如何。
3.师生共同验证钢珠放在胶囊里后,胶囊就会出现翻跟头的现象。
师:猜测只是想法,要动手试一试才知道。刚才我们进行了猜想,后来又进行了操作验证,发现是谁让小胶囊翻起跟头来的?
师:为什么小钢珠放在胶囊里,胶囊就会翻跟头,而塑料珠、沙子、小棍子放进胶囊,胶囊却不会翻跟头呢?
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幼儿从材料的特征进行分析。
4.演示课件,了解胶囊翻跟头的原理。
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钢珠使小胶囊翻跟头的真正原理。
教师小结:因为小钢珠是球体,会自由滚动,它又比小胶囊重,所以当小钢珠滚到胶囊的这一头时,胶囊的另一头就翘起来了;当滚到另一头时,这一头又翘起来了,这样接连不断地滚动,小胶囊就像杂技演员一样连续不断地翻起跟头来了。这种有趣的现象叫做重心转移。在像胶囊这样的空心物体里装进大小适中、会滚动的、有一定重量的球形物体,那么只要我们让里面东西一滚动起来,就会带动它有规律地连续翻跟斗。
五、听音乐玩“小胶囊翻跟头”的小魔术
1、自由展示小胶囊在轨道中翻跟头
2、拓展:(1)师:我们可以让小胶囊在轨道里翻跟斗,你还能让它在什么地方翻跟斗呢?
(2)能不能让会翻跟斗的小胶囊站立不动,想一想为什么它也会站立?
(在音乐中自由探索“魔法小胶囊”游戏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尝试不同的方法探究纸桥的承受力,体验探究的.乐趣。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圆柱积木、白纸板、玩具汽车、记录表、笔、硬纸板、钉子、细绳等。
活动过程
一、演示激趣
教师将一条白纸的两端放在圆柱积木上,形同一座桥,出示玩具汽车:车
子能顺利通过这座桥吗?为什么?
二、问题讨论
1.什么方法能使车子安全通过这座纸桥?
2.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简单地画下来,帮助幼儿记忆。
三、动手实验
1.教师给幼儿提供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分组大胆进行实验。
2.请实验成功的幼儿与同伴分享经验。
3.幼儿再次实验,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好方法。
4.引导幼儿作记录。
四、交流分享
1.启发幼儿结合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与同伴说说自己的经验。
2.与幼儿一起将实验记录表展示在墙面上,引导幼儿继续分享交流。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磁铁能吸引铁之类的物体。
2、让幼儿感悟到磁铁不同磁极的相斥作用。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磁铁若干,幼儿钓鱼玩具,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材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吸铁石。
1.出示不同形状的吸铁石,请幼儿识别——它是吸铁石吗?(是或不是)
2.提问,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吸铁石的作用。(上课时黑板上要用,妈妈包包上的暗扣等)
3.主要问题:吸铁石能吸住什么?
二、实验操作,体验吸铁石的神奇魅力。
1.出示各种可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请幼儿猜一猜它们跟吸铁石相遇会产生什么情况?
2.让幼儿自主验证刚才自己的结论,两人一包材料。
3.让幼儿通过实验,将手上除磁铁外的材料分成两队,并请一名幼儿给大家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老师和幼儿帮他集体验证。
4.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可以吸住的材料和不可吸住的材料。
5.总结幼儿的操作结果,帮助幼儿了解吸铁石的相关知识及它的学名——磁铁。
三、玩具里的磁铁。
1.出示幼儿常见的“钓鱼”玩具,吸引幼儿兴趣。
2.与幼儿一同分析该玩具中磁铁的位置及作用。
四、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出示两块有n、s标志的磁铁,演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利用小型的两极磁铁制作磁性小火车,让幼儿体验同极相遇和异极相遇的变化。
3.让幼儿实验,根据同极和异极的原理制作磁性小火车。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了磁铁的哪些新本领。
五、活动延伸
1.通过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利用圆环形磁铁和长棍,制作弹簧磁铁。
2.找一找社区中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下次和小朋友分享,比一比谁找到的多。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春天常见的花,培养细致观察、比较的能力。
2.学习用相应的词、句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
3.了解春天常见花和人们的关系。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带幼儿实地去观察
活动过程
一、交代活动内容
1.回忆春天看见过的花。
2.今天我们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的花。
二、带幼儿实地去观察
1.我们看到了哪些花?重点观察:桃树、紫藤、玉兰树等。
2.从花的外形、颜色等方面仔细观察、比较。
学习用好听的词、句来描述。
三、回班里集中分享
1.描述观察到的花
A.重点剖析一种花。
B.了解花的结构,疏理归类。
2.老师板书整理。
四、讨论花与人们的关系
1.春天开这些常见花和人们有什么关系。
2.了解各种花的作用
观赏:给大自然添美,带来清香。
提供人们需要的物质及药用价值等。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⒈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⒉体验操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录音。
⒉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⒈师出示空瓶:这是我们的好朋友瓶宝宝,你们想和它做游戏吗?我们来问问它,愿意和我们做朋友吗?
(瓶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在生活中,幼儿会用装着饮料的瓶子上下摇动让它发出声音,喝完饮料后,也会对瓶子很感兴趣,相互敲击。)
教师摇动空瓶:你们听,它答应了吗?为什么没声音?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空的瓶子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⒉师:你有什么办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
(在瓶子里装上东西)
⒊师:我们一起动手让瓶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喂你的瓶宝宝吃一些黄豆,摇一摇、听一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幼儿探索、操作。)
⒋师:你们的瓶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
(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⒌师:你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⒈让两位装了不同数量黄豆的幼儿,摇一摇,听一听。
师:我们都喂瓶宝宝吃了黄豆,听听瓶宝宝的声音好听吗?
⒉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师:第一次和第二次唱歌的瓶宝宝吃的黄豆一样多吗?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再次比较)
⒊师:原来,相同的物体,装的数量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就像我们小朋友,人多发出的声音响,人少发出的`声音轻。
(联系到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更好的理解。)
三、游戏
⒈教师将不同数量的同种物品分别装进不透明的瓶子里,摇动,幼儿猜测哪个瓶子里装的东西多。
(重复游戏若干次)
⒉引导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尝试辨别声音是由什么物品发出的。
(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分辨发出声音的物品。)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大班有趣科学活动教案03-3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04-30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2-22
科学活动吹泡泡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