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16 10:09:5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鸡蛋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虽然他们每天都要接触到,但对于外表相似的生蛋熟蛋,如何来区分它们却没有经验,确切地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因此有必要让孩子进行一次生熟鸡蛋的探究活动,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提供方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活动,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尝试、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建构正确的科学经验。针对这一现象《生蛋熟蛋》这一中班科学探索活动就诞生了。活动中我结合自己的个人子课题《师幼互动中问题的提出》,注重体现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以问题为桥梁,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己寻找答案,将传输知识的过程变为师幼共同探讨知识的过程。整个活动,由开始环节的导入问题“你觉得谁转得快?谁转的慢”——认识生蛋与熟蛋,利用旋转区分生蛋与熟蛋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如:“为什么有的蛋宝宝转的快,有的蛋宝宝转的慢呢?“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利用盐水区分生熟蛋过程中的针对性提问:“猜一猜,生蛋放在盐水里会怎样?”“熟蛋放在水里又会怎么样”以及“谁发现了用盐水区分生蛋与熟蛋的秘密了?”——结束部分的延伸提问: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区分熟蛋和生蛋吗?层层深入。对生蛋熟蛋的提问是探索和发现的钥匙,这些问题不断提示着孩子探究的线索,教师的每一次问题的抛出,孩子都会积极的观察、操作、探究,同时,教师又将孩子的发现利用记录的方法反馈给幼儿,在这种师生积极互动的氛围中孩子的探究逐步走向深入。

  【活动目标】

  能够运用一些方法区分生蛋与熟蛋,乐意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盘子,盘里放着一个生鸡蛋,一个熟鸡蛋,红苹果标记、抹布若干

  2、篮子四个,在两个篮子上贴红苹果标记,装好盐水的透明塑料桶、一次性杯子、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的盘子里有什么呀?有几个蛋宝宝?

  (评析: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让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蛋宝宝上了,同时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认识生蛋与熟蛋,能利用旋转区分生蛋与熟蛋。

  (1)这俩个蛋宝宝他们特别喜欢玩转圈圈游戏,你觉得他们谁会转得快,谁会转的慢呢?(幼儿猜测)现在就请小朋友帮他们转一转,你一边转一边可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哦,然后在转的快的蛋宝宝上贴个红苹果。转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弄碎了。

  (2)引导幼儿大胆的转动两个蛋宝宝,然后在转得快的蛋上贴个红苹果。教师适当的介入,指导。

  (3)提问:谁来说说你的转圈游戏结果?为什么有的蛋宝宝转的快,有的蛋宝宝转的慢呢?

  (4)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那到底为什么呢,,我们把蛋宝宝剥开来就知道了。剥蛋你们会吗?怎么剥呀?我们把转得快的鸡蛋剥好了放在贴有红苹果的杯子里,转的`慢的蛋宝宝放在盘子里。壳剥在盘子里。

  (5)剥开来之后你发现了什么?转的快的蛋宝宝是什么蛋?转的慢的又是什么蛋呢?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可以把熟蛋掰开,然后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幼儿讨论)

  (6)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生蛋的蛋黄和蛋清是流动的,所以转得慢些,熟蛋的蛋黄和蛋白是凝固在一起的,所以转得快些。教师边小结边在记录表上记录画标记,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区分生蛋和熟蛋了。

  (评析:利用转圈圈的游戏情景,充分调动了幼儿操作的兴趣,让幼儿在猜猜、试试的步骤中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转的快慢的结果,验证快慢的原因,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在此过程中凸显了师幼互动的成效。)

  3、引导运用盐水分辨熟蛋生蛋。

  (1)除了用转圈的方法,老师这里还有有一个办法可以分辨生蛋和熟蛋。看,这是什么?(盐水)这是放了盐的盐水,这是熟蛋,这是生蛋。请你猜一猜,生蛋放在盐水里会怎样?熟蛋放在水里又会怎么样(幼儿自由猜测)

  (2)说了那么多,接下来就请小朋友选一个生蛋或者熟蛋放在盐水里,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幼儿操作,观察生蛋与熟蛋在盐水里的结果)

  (3)谁发现了用盐水区分生蛋与熟蛋的秘密了?(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熟鸡蛋放在盐水里会浮起来,生鸡蛋会沉下去。(教师在记录表上记录)

  (评析:再一次给予幼儿探究发现的机会,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与同伴一起合作,幼幼互动,生动有趣,使孩子真正的做活动的主人,最终他们用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和讲述,掌握了用盐水区分生熟蛋的方法)

  4、延伸活动

  除了用转圈和放在盐水里的两种方法区分生蛋熟蛋,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区分熟蛋和生蛋吗?(摇一摇;听一听,用手电筒照一照等)。你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有什么好的方法,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

  (评析:激发幼儿持续探究的欲望,将幼儿的探究不断的引向深入。)

  【活动反思】

  《生蛋熟蛋》这个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活动中注重体现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即教师注重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己寻找答案,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将传输知识的过程变为师幼共同探讨知识的过程。

  在一个一个的问题情景中,我放手让孩子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探索、实践,如:转一转、敲一敲、剥一剥等,这样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会因自己的成功发现而增强自信心,也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探索操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因此在小结区分生蛋熟蛋时,师幼共同小结,采用了记录的方法,用形象的标记记录展现了生熟蛋旋转的快慢,生熟蛋在盐水中的沉与浮,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2.幼儿大胆探索、尝试不同的方法感知椰肉生长变化,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

  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经过前面的探索幼儿已有对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生长变化的认识,懂得如何从椰子果皮分辨椰子的老嫩;

  2、材料准备:不锈钢汤匙若干、椰果刨丝刀若干、尺子若干、刚结一层薄如霜的椰肉的椰子若干、不老不嫩椰子若干个、老椰子若干个都剖开;

  3、记录表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前面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认识了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的生长变化过程,现在我们要一起来看看椰子肉会不会像果皮那样发生神奇的变化呢?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嫩椰子的果肉透明、不老不嫩椰子的果肉颜色是乳白色、老椰子的椰肉颜色是白色的;嫩椰肉和不老不嫩的椰肉比老椰肉好从内果皮中取出。

  (二)幼儿带着目的验证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操作过程要交换)

  2.师幼交流填表。

  幼儿尝试总结:嫩椰子很容易取出椰肉,不老不嫩椰子的椰肉用汤匙就可以取出,而老椰子的椰肉很难取出要用特别的工具才好取出;嫩椰肉薄味道有淡淡的甜,不老不嫩椰肉比嫩椰肉厚味道清甜很好吃,老椰肉最厚很难嚼很甜有奶味……

  (三)讨论椰肉的用途

  教师在幼儿总结的.基础上小结椰肉生长变化的过程后,问幼儿“椰肉这么神奇又好吃,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抛出问题后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做糖果、糕点可以煮饭、煮粥、煮汤等等,教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榨油食用或制作肥皂、化妆品等等让幼儿知道椰肉的用途很多……

  三、结束活动

  这么有价值又好吃的果肉,小朋友要不要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呀?现在我们就拿刨好的椰肉拿给别班的小朋友分享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中班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常常会涉及"比较高矮"的内容。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设计游戏情境,分三个部分开展比较高矮的活动。

  第一部分是人与人的比较。中班幼儿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关于高矮的相对概念,并且积累了一些两两比较高矮的方法,他们也喜欢在日常活动中互相比谁更高。因此,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们让幼儿在和同伴的反复比较中巩固两两比较高矮的方法,加深对高矮相对性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人与物的比较。我们借助幼儿喜欢的"搭积木造房子"的游戏,引导他们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理解高矮。我们对幼儿造房子提出了要求--比班里最高的幼儿要矮,这使得幼儿不仅要和同伴合作完成造房子的任务,更要使自己建造的房子符合一定的要求。于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开始用目测的方式进行估计,或者请班里最高的幼儿前来作实际比较,人与物的高矮比较自然而然地进行着。

  第三部分是物与物的比较。我们让幼儿通过为房子挂门牌号码来对自己所造的这几幢房子的高矮进行比较和排序。对中班幼儿来说,要完成对6幢房子的排序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这些房子高矮差不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为此,我们先是帮助幼儿快速确定最高和最矮的房子(通过目测就可以直接比较出来),这样一来参与排序的房子的数量也就减少了两幢。我们还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工具一直尺、纸板。在必要时提供测量工具和方法,能使比较更为准确,也有助于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测量与比较的方法和概念,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最后想说明的是,我们经过多次尝试,选择大积木、奶粉罐、纸盒之类的物品作为活动材料,其原因有二:一是这些东西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对于它们的特性比较熟悉;二是这些东西自身有一定的重量,比较稳固,幼儿能够较快地造好房子,不易倒塌。

  目标:

  1.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乐意和同伴一起用多种材料造房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房子从矮到高排列。

  2.愿意和同伴愉快地交流与合作,大胆地表达。

  准备:

  1.让幼儿收集各种造房子的材料,如纸盒、大积木、奶粉罐等。

  2.1~6的数字卡片,直尺,纸板。

  3.活动宜分组进行。

  过程:

  一、好朋友比高矮

  1.师:我们这些孩子中,谁最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师: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自己比谁高,比谁矮?(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3.师:怎样比高矮?(请两个幼儿示范。)

  4.师(小结):比的时候,人要站直,背靠背,脚并拢,人头放正,眼睛看前方。这样比出来的结果才比较准确。可以用手来比一比,或者请朋友来做裁判。

  5.请大家一致认为比较高的幼儿和其他幼儿逐一比较,看看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最后看看这名幼儿是不是最高的。(在这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幼儿有关高矮的概念,巩固比较高矮的方法。)

  6.师(小结):原来我们通过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知道谁最高。

  二、造房子

  1.引出游戏: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比高矮的游戏。我准备了几种材料(逐一介绍材料),等会儿你们可以两人一组选择相同的材料一个一个叠起来造房子。(强调用相同的材料建造房子,为幼儿后续的'建造和比较提供便利。)

  2.提出造房子的要求:造的房子要比班里最高的幼儿矮;将房子造在场地后方,和其他幼儿造的房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房子要造得牢固,不容易倒。

  3.让幼儿自由分组,选择材料造房子。(在幼儿造房子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合作情况以及每一组使用哪种材料、房子是否造在规定的地方,并引导幼儿请班里最高的幼儿与自己的"房子"比一比,看看"房子"是不是比他矮。教师在指导幼儿造房子时,最好使几幢"房子"的高矮差异明显些,以方便之后的比较。)

  4.请班里最高的那名幼儿逐一与6幢"房子"比较,检验所造的"房子"是否符合标准。(在比较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造的房子比×××(最高的幼儿名字)矮"巩固幼儿对高矮相对性的认识。如果发现造的"房子"不符合要求,就引导幼儿及时调整。)

  三、房子比高矮

  1.师:这些房子一样高吗?我们一起将这6幢房子从矮到高排排队,先看一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第一个,哪幢房子可能排在最后一个。(幼儿通过目测作出判断,并用建造房子的材料为房子命名,如盒子房子等。)

  2.师:接下去几幢"房子"该怎样排?(幼儿通过目测进行比较,判断出比第一幢"房子"高一点点的"房子",并请造房子的幼儿将"房子"移到指定的位置。)

  3.师:真的是这幢吗?请你来比一比,看看这幢"房子"是不是比××房子高一点。

  4.师(小结):比较不同高矮的房子时,用眼睛看可能会出错,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5.和幼儿共同为前3幢"房子"排序,引导幼儿了解排序的方法。

  6.师:那么接下来的3幢"房子"该怎么排呢?请造这3幢房子的孩子上来把这3幢房子按照顺序排下去。(在幼儿移动"房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防止"房子"倾斜倒塌。当发现有"房子"高度相近,不容易通过目测进行比较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使用直尺或者纸板等进行比较。)

  7.引导幼儿给6幢"房子"装上1~6的数字门牌号码,规则是最小的门牌号码给最矮的"房子",即最矮的"房子"是1号,以此类推。数字必须是连续的。(幼儿为自己造的"房子"放上相应的数字。)

  8.币幼共同检验6幢"房子"的门牌号码是否是从1~6连续排列的。

  延伸活动:

  教师为其中一幢"房子"加盖屋顶,并提问:这幢"房子"盖上屋顶之后,如果6幢"房子"仍然是从矮到高排,还是这样排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花蛇、燕子动物在下雨前的特殊表现,知道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重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能运用新学的知识判断天气变化。

  活动准备:

  1、《动物气象台》的PPT课件。

  2、《动物气象台》情境图及小花蛇、蜻蜓、蝴蝶、蝉、小猴、喜鹊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天气怎样呢?那你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呢?明天还没有到来?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提前知道天气呢?引导孩子说出看天气预报(听广播等)。

  2、出示云图,讲解天气预报原理。

  气象专家通过卫星观测云象,利用专业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由计算机处理制成云图。专家通过分析云图,预如天气状况,再由气象员告诉大家,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明天的天气情况。

  3、讲故事《动物气象台》,使幼儿了解动物会预报天气。

  人有气象员,动物也有气象员。它们是谁呢?它们是怎么预报天气的呢?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动物气象台》。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小动物在不同的天气,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小动物能够早早的给我们预报天气。

  4、拓展幼儿经验,开阔幼儿的视野。

  教师讲解各种动物预报天气的本领,探索动物能预报天气的小秘密。通过今天的故事,咱们要向小猴子学习,做个有心人。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小朋友们多观察小动物们的表现,看有没有新发现。

  5、游戏"我是小小气象预报员"。

  游戏玩法:教师戴乌云头饰,表示天要下雨,小朋友自由选择头饰扮演小动物并用肢体语言预报天气。

  游戏规则:认清动物头饰,表演时要注意安全;听清老师的要求,快速用正确的方式预报天气。(引导、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演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活动延伸:

  家长和幼儿一起查找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会预报天气,并和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原本我以为对于故事中的谚语孩子们很难理解,记住也不会很容易,没有想到看完第一遍课件幼儿就会说了,并且说的很到位。在基本部分的第二个环节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能预报天气时,孩子们发言都积极踊跃,说出了很多老师都不了解的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看到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我激动地忍不住去拥抱他们。

  小百科:气象台,是指在某些国家、从事精确和详细的气象观测,并有特殊科学设备从事大气现象研究的机构。气象台负责天气分析、预报,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的气象机构,其中,大多数还承担一种或几种气象观(探)测任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幼儿眼里,与我们形影相随的影子里隐藏着许多“小秘密”,而这些“小秘密”又蕴含着许多的科学知识。科学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幼儿天生就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为了更好的激发和提升这种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我精心设计了本次活动。好奇、爱玩儿是幼儿的天性,我通过“神秘的玩具筒”打开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在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操作中,渐渐获得对影子的了解,努力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

  活动目标:

  1、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变化有关,在探索实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索的过程,并乐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1、手电筒

  2、玩具筒、各种物体卡片

  3、一盆花、参照物

  4、任务卡、太阳卡片、胶棒

  活动过程:

  1、用大型led灯导入,引出影子的.话题。

  2、观察玩具筒,看看玩具筒里有什么?通过玩具筒里藏着的秘密,激发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3、幼儿探索用手电筒让影子出现。幼儿回想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影子。得出结论――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4、教师更换卡片,让幼儿猜想影子会不会变?幼儿尝试探索更换物体卡片,感受影子的变化。探索得知:物体不同,影子也是不一样的。

  5、观看ppt中的两个影子,让幼儿思考这两个影子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猜想,这两个方向不同的影子是几盆花的影子?

  6、教师引导操作。让幼儿指出,影子在哪?光源在哪?光源在这边,影子就在他的另一边。教师与幼儿一起探索发现,一盆花也会有变化不同的影子。初步感受光源变了,影子的方向也改变了。

  7、让幼儿自由探索,亲身体验。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也跟着变来变去。

  8、发放记录卡,边操作边记录。加强幼儿对影子变化的认识。

  9、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ppt,总结记录卡。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到活动室,仔细观察哪里还有会变化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布娃娃、粉笔。

  空间较大的暗房和室外活动场地;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活动目标

  尝试用多种方法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引导幼儿对探索影子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 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

  (1) 引导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

  (2) 引导幼儿在暗房找影子:先不开灯--没有影子

  开灯 ---有影子

  教师开灯、关灯,幼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知道有灯光的地方会有影子。

  (3)听《我爱我的小动物》音乐做手影游戏。

  2、 在阳光下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阳光下什么东西有影子,幼儿结伴探索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影子的特征,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1、 创设游戏情景,引出探究问题。

  (1) 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

  A、幼儿在阳光下站立不动,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B、幼儿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形状会变;影子是跟着我们的,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

  2、 比较娃娃和它的影子的不同。

  布娃娃漂亮--金色的头发、花裙子、大眼睛。。。。。

  布娃娃的影子不漂亮--黑黑的、看不清它的大眼睛、也没有花裙子。。。。。

  3、 观察比较自己和自己影子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讲,如:我衣服上有扣子,影子上没有;我头上有汗,影子上没有。。。。。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三、通过幼儿之间合作画影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1、 幼儿互相合作,摆自己喜欢的造型画影子。

  2、 找一找,阳光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帮他们画影子,如:书、玩具、楼房等。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只是一个物体的轮廓,但影子很有趣,会变、会动。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游戏"踩影子":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追捉玩踩影子的游戏,进一步丰富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活动在有趣的游戏、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活动延伸

  1、 找影子:找一找,还有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有影子。

  2、 教师或家长给幼儿提供绳子、布、透明胶、椅子、纸等物品,引导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分开?

  3、 画影子:请幼儿分别把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影子的形状、位置有什么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1-0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11-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5-1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篇11-0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12-2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篇)12-10

中班科学教案11-06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07-29

【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