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科学活动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夏天来到了,各种各样的小虫子经常出现在角角落落、树林、草丛里,这些地方也是孩子愿意去的地方,所以他们经常把发现的小虫子带回来,于是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小虫子的活动。
活动一:
寻找虫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虫子的家,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2、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
3、引导幼儿了解虫子的居住地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归类。
活动准备:
1、记录纸、笔、
2、透明的小瓶子、塑料带、篓空塑料筐、纸袋等。
3、蔬菜叶、面包、飞虫、瓜皮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种植园、小花园寻找小虫子。对虫子的生活环境进行记录。
二、引导幼儿讨论虫子的家在哪里?(你在哪里发现的虫子?)
1、幼儿之间相互介绍自己发现和记录的虫子的家。
2、集体讨论虫子的家在哪里?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总结:(蚯蚓生活在土壤里、蝴蝶生活在花丛中……)
4、开阔幼儿思维,“除了今天发现的小虫子,你在哪里还见过虫子?”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个别幼儿讲给大家听。
三、给虫子安新家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物品养虫子。
2、选择食物放入虫子的新家里。
3、鼓励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对自己饲养的小虫子进行细心观察,教师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发现新的问题。一段时间后,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效果评析:
此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充分享受到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我把认识虫子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虫子的时候,有个孩子捉了一只蝈蝈,但是关于放在什么里面?怎么不让蝈蝈跑出来?小朋友怎么又看的清楚?的问题,孩子们争论起来,这时有个孩子提出用两个镂空塑料筐对着扣起来,这个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有个孩子还找来胶带把接口粘住。当发现孩子们能主动的解决一些问题时,我由衷的高兴,即便是我本来预设的效果没达到,但我欣慰这份意外的惊喜。
活动二:虫子的特殊本领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虫子特殊本领的'关注。
2、引导幼儿了解虫子的保护色、预测天气、再生的本领。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虫子特殊本领的资料,在饲养区中饲养断体的蚯蚓,观察蚯蚓的再生。
2、进行表演游戏的材料若干。
3、关于动物保护色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故事《蚯蚓再生》,了解虫子再生的本领。
1、故事结尾蚯蚓妈妈的话可先不讲,留下悬念,幼儿讨论、了解蚯蚓再生的特殊本领。
2、看蚯蚓再生的录象资料,进一步了解蚯蚓再生的过程和原因。
3、讨论其他虫子的再生:如壁虎等。
二、幼儿讨论并向同伴介绍虫子的其他特殊本领如预报天气等。
三、教师出示挂图,让幼儿寻找隐藏的虫子,发现虫子保护色的秘密。如:蝴蝶、蚱蜢等。
活动延伸:
幼儿分组表演游戏《侦察兵》,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工具和场景。如:树枝、树叶、皱纹纸、牛皮纸、颜料、绘画用具等。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扮演侦察兵,进行自我伪装。
效果评析:幼儿的好奇心很强,总喜欢问个为什么,正是这份好奇才使孩子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知识经验也会有一定的增长。作为教师应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做好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意图】幼儿喜欢做游戏,通过游戏使幼儿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同时使幼儿认识果蔬的颜色,并按颜色将果蔬分类,分别放到相应的箱子内,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游戏中既锻炼了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教案目标】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2、能按颜色将果蔬玩具分类并放到相应的箱子内。3、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
【教案准备】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四种颜色的塑料果蔬玩具若干、《走路》音乐光碟、小猫、小兔头饰、小鼓
【活动重点】练习小兔子双脚并拢跳和小乌龟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教案过程】创设情境播放《走路》音乐光碟,引导幼儿模仿动作,进入游戏情境。介绍游戏玩法:戴上小猫的头饰,向幼儿介绍场地和游戏的材料:"小兔子们,小猫有一些箱子,你们看有什么颜色的?""有几个箱子?""我们一起数一数吧!"介绍游戏玩法规则:"小猫妈妈的果园里有许多的果子(将四种颜色的塑料果蔬玩具撒在地上)"请小兔子帮忙捡1个水果或蔬菜回来,动脑筋想一想,小兔子捡到1个红果子要放到什么颜色的箱子里呢?""如果捡到一个黄果子呢?捡到一个绿果子呢?捡到一个蓝果子呢?"小兔子要怎样走路?(提示幼儿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放在头顶上,两只脚要并紧了向前跳。)"小兔子们,听到猫妈妈的小鼓一响就一起开始跳到果园里捡果蔬,准备好了吗?"合作玩游戏《送果蔬回家》四名幼儿分别站在箱子前做小老师,其他幼儿捡拾果蔬玩具放在箱子里,看看他们放的对不对。①观察幼儿的动作和取放玩具的情况②变换不同的动物帮助猫妈妈运果子,例如小乌龟发展幼儿手脚着地爬的动作;③根据幼儿的取放情况,不断增加取放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
【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后继续玩送果蔬回家的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2.会按要求整理活动材料。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4个苹果、3个香蕉、3个梨子。
2.图片:4个娃娃及3个苹果、4个香蕉、5个梨子。
3.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1页。
【活动过程】
1.出示水果,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苹果、香蕉、梨子各1个,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
教师再拿出3个苹果、2个香蕉、1个梨子。
“来了这么多水果宝宝,他们一样多吗?”
2.引导幼儿探索比较多少。
请幼儿尝试比较多少。
教师将4个苹果、3个香蕉摆到桌子上,请幼儿说一说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示范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
先将4个苹果摆成一排,再将3个香蕉一一对应摆在苹果下面,引导幼儿发现苹果多、香蕉少。
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香蕉和梨子一样多。
3.请幼儿给娃娃送水果,比较娃娃和水果谁多谁少。
为每组幼儿提供4个娃娃及3个苹果、4个香蕉、5个梨子的图片,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娃娃和水果的“多”、“少”或者“一样多”。
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对于能力情的幼儿通过适当增加图片数量的方式增加挑战性。
活动反思:
部分幼儿能较快的根据指令拿取水果进行比较,但是语言表述能力较弱,大多需要教师引导才能拼凑出完整的话。部分幼儿活动较被动,不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少数幼儿积极。通过互动和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能找到颜色一样的水果、形状一样的水果、大小不一样的水果。幼儿对吃水果感兴趣;大多能完成涂色任务。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主题“快乐的幼儿园”背景下,本班开展了“我的小手真能干”系列活动。幼儿在动手点画、帮助小朋友、秋天一起捡落叶中体会了游戏、分享、帮助的快乐。结合主题并根据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形成了本次科学活动。本班幼儿对益智区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图形拼摆类游戏。通过在益智区一段时间的游戏以及日常的课程活动中对图形概念的渗透,班级中的幼儿对各种简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喜爱观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为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设计需要让幼儿可以亲身参与,在游戏中自主观察,获得直接经验。结合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在活动中适当设计有难度的游戏,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幼儿达到“跳一跳可以达到的高度”,获得更深层次的经验。结合班级主题快乐的幼儿园,为了使幼儿间更加熟悉,敢于表达,因此活动的设计环节中还包括了幼儿间简单互动的环节。
活动目标
1、能够区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通过引导与观察,知道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各有几条边、几个角。
3、能从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区分图形并在引导下说出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难点:能够区分正方形、长方形。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见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大塑料板一块、剪成三种图形的彩纸、三种图形的大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找一找
请幼儿观察教室,说一说你在教室里找到了什么图形。
二、基本环节——猜一猜
(一)教师引导,观察图形
1、教师将大图形卡片藏在塑料板后面,先露出一个角,请幼儿猜测图形,再逐渐露出其它角,请幼儿进行猜测,并说出原因。
T:小图形藏了起来,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哪个小图形(逐渐露出正方形的一个角)
T:现在你觉得是什么小图形(已经露出三个角),为什么?
教师将图形完全露出,请幼儿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看看边的长度一样吗。
2、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图形出示完毕。
请小朋友上前,带领其他小朋友再数一次,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
3、教师拿起正方形与长方形,请小朋友观察正方形与长方形哪里不一样。(正方形的边一样长,长方形的边不一样长)
(二)幼儿分辨,寻找图形
1、教师在地面摆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大图形卡片。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悄悄在每个小朋友的手上放一个小图形,再请幼儿睁开眼睛。
2、请小朋友将图形宝宝送到大图形妈妈身边。
T:小图形悄悄跑到了小朋友的手上,她们找不到妈妈了,你们可以帮小图形找到大图形妈妈吗?
T:看仔细你手上是哪个宝宝,把宝宝送回妈妈身边吧。
三、结束环节——说一说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送了哪个图形宝宝回家。
2、回顾
(1)请幼儿上前,拿起大图形,说出大图形的名字,和下面的.小朋友一起数一数这个大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2)正方形和长方形站在一起,他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四、活动延伸
到户外去找一找都有什么图形,看看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都藏在哪里。回家找找家里有什么图形。
活动总结
在基本环节——猜猜我是谁的部分中,幼儿对逐渐露出一个个角的小图形非常感兴趣,眼睛一直看着逐渐露出来的小图形,注意力非常集中。在三个小图形相继出现的时间里,幼儿的情绪得到了充分调动,都能够大声说出自己的猜测,在这之后,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这样猜的原因时,几乎所有幼儿都身体前倾,举起了手。找妈妈环节中,幼儿全部迅速的找到了图形宝宝的妈妈,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妈妈身边。
本次活动旨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关于图形的直接经验,在初步认识图形的已有经验上逐渐深化,通过观察知道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各有几个角几条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不一样。
小班幼儿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隐藏起一部分的事物,观察和猜测往往能充分调动幼儿探究的兴趣,结合教师适宜的引导,幼儿就可以在游戏中获得自己可以理解的直接经验。逐渐露出一个一个角的图形宝宝充分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随着图形的角一个个出现,幼儿的猜测也随之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获得了“角”与“图形”间的经验。幼儿的学习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各领域的学习是不可分的,虽然今天开展的是科学领域的活动,但是活动中仍旧融合了其他领域,在表达环节,幼儿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图形宝宝,虽然小班幼儿连贯表达的能力仍有待提升,但是在活动中,幼儿敢于上前来表达,这也是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领域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本次活动我认为不足的地方是,活动的设计缺乏挑战性。在找妈妈环节, 大部分幼儿非常容易就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妈妈身边,这个环节我认为可以适当提高难度,给幼儿更多思考的机会,比如:妈妈住在大房子里,门关上了, 要想拿到钥匙开门,就要拼出正确的图形拼图,拼对了才可以拿到钥匙。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有听辩各种铃声提示音的能力。
2.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一定的敏感度。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的铃声。
活动过程:
1.听辩各种铃声让幼儿分别听各种铃声(自行车、电话、闹钟、门铃、小铃等),猜一猜,这是什么铃儿在响叮当。说一说铃儿响了,告诉我们要干什么了。比如:车铃叮铃铃,就是告诉别人"快让开,快让开!";门铃叮铃铃,就是告诉我们"有人来了,快开门吧。"等等。
2. 学念儿歌"铃儿响叮当"学念儿歌"铃儿响叮当",做模仿动作。
3. 听听学学家里的'门铃声,按按听听不同音乐的门铃,跟着音乐进行模仿。
4. 做音乐游戏"叮咚小门铃":
一半幼儿扮演主人,一半幼儿扮演客人。
小椅子当作门,扮演主人者作骑马状坐在椅子上,随着音乐按门铃或拍手。扮演客人者随音乐拍手走步……,唱到"请你按按小门铃"时,迅速跑到一个椅子前,表示来到了可人家。在椅子背上,边按门铃边唱"叮咚"。唱到"来了小客人",扮演主人的小朋友连忙起身,转动一下椅子,表示开门,把凳子面朝客人,做"请"的动作。
最后一句"叮咚"两人互相按一下对方的鼻子。
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5. 家里的声音看看说说这些是家里的什么东西,它在发出什么声音,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洗衣机"隆隆"的转,它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压力锅"呜呜"的叫,告诉我们:"粥煮好了!";吸尘器呼呼的开动了,它把灰尘都吃进肚子里;电话"铃铃"的响起来,也许是妈妈打来的;收音机在"啦啦"的唱歌,我们一面听音乐一面跳舞;音乐铃"叮叮"的响着,嘘!娃娃在睡觉呢!
附儿歌:
铃儿响叮当闹钟叮铃铃,我要起床啦。 电话叮铃铃,喂喂是谁呀?
车铃叮铃铃,快快让开吧。 门铃叮铃铃,请问找谁呀?
小铃叮铃铃,唱歌跳舞啦。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箱子的玩具,请你们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它是什么?
幼:我拿的镜子,
幼:我拿的铃鼓,
幼:我拿的盘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们都是圆圆的。(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
幼:它像太阳,
二、感知圆形的.特征
师:请小朋友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圆圆的,
幼:边缘是光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灯……
三、观察幻灯片《杂技表演》
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幼 :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幼:他们在玩杂技。
师:想一想,圆圈能翻跟头,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过去。(引导幼儿说)
师:看一看,独轮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
幼:圆形的,(幼儿一起说)
幼:还有球,呼啦圈,滚圈,盘子
四、做圆形标记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四周打好圆形的小孔),指导幼儿沿小孔撕成圆形,然后请幼儿在圆形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作一个标记,做完后把它贴到自己的物品上作为标志。
五、寻找圆形物品
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的圆形物品,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发现: 是圆形的”。并把他们有规律的摆放到数学活动区。
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次活动我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通过幼儿喜欢的泡泡来引出了今天的活动主题 ——认识圆圆世界,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其中,并一步一步的认识圆形。不足的是,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儿童化,有些话语稍显生硬,幼儿听不太明白,导致整节课的活动进程有点不流畅,我以后一定要多听其他老师课,综合他们的教学语言,最终形成我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将利用课件来展示各种圆形,设计吹泡泡的游戏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因为在我看来,通过课件展示的泡泡更加生动,更加能够吸引住幼儿的眼球,设计吹泡泡的游戏,更加能够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11-04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八篇05-31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07
科学活动教案3篇03-13
托班科学活动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