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那你们当中有没有谁知道“安徒生”呢?这是一位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丹麦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读前设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2.集体交流。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冻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着重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1)对小女孩的鞋的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2)雪花……看上去是那么美丽……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没人注意到她的美丽。)
(3)街边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灯光,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那个社会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4)天渐渐黑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3.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多么让人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4.小结。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
(完成课后1题)
自由读描写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擦燃吗?
(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擦燃火柴现实幻景情感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
第三次痛苦圣诞树渴望快乐
第四、五次孤独奶奶渴望幸福
3.小结。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突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4.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冻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脸上放着光彩,嘴角露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平安夜冻死的呢?理解:“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角露着微笑”这句话的含义。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平安夜里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小女孩冻死了,读出我们对她的无限同情和怜惜。)
三、拓展延伸
讨论:
(1)如果小女孩生活在今天,她会死吗?为什么?
(2)如果今天小女孩来到了我们这里,你会怎么做,怎么说?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感受。倡导同学们都要有爱心,如果大家都伸出友爱的双手,彼此关爱彼此帮助,这样,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结合课后选做题:你想对小女孩说点什么?把它写下来,也可以给小女孩写一封信。
五、复述故事,背诵片段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幼儿运用形容词(例: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衣衫褴褛的),把自己的感受连贯、完整地述说出来,借助幼儿思维的跨跃性,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求异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悲惨的经历,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标
通过幼儿自由想像,并鼓励他们将发生的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培养幼儿的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感知圣诞节是开心、快乐的节日。
(二)环境准备 布置有圣诞气氛的环境。
(三)物质准备 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电视机、VCD机、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1.师:圣诞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书面汉字: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等形容词,营造气氛,帮助幼儿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师: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赏,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1.师: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让你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你会怎样帮她呢?
2.师: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会怎样帮助她呢?
3.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
4.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
(三)整体欣赏,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师:小女孩这么可怜,如果你能帮助她,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
让幼儿在欣赏这一童话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对小女孩的祝福与希望画出来。
五、生活中渗透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培养丰富的情感。
六、环境中渗透
1.将故事制成图片,让幼儿进行排图讲述。
2.设置小小舞台,放置道具,让幼儿尝试表演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渗透 建议家长让幼儿多欣赏同一体裁的童话故事,深化幼儿对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懂得珍惜。
八、活动评价
略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重点词句
(1)谁也不知道他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他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体会从“不敢抽出一根火柴”到“点燃一整把”的复杂心情。
(二)能力训练点
1.借助语言文字,倡导个性化的朗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
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中体会他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天冷极了,下着雪。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这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着火柴,可是,没有人来买他的一根火柴,没有一个人来同情他。他冷极了,蜷着腿,缩成一团,煎熬着。同学们,就在这个晚上,就在这个墙角里,他冻死了。
书上的哪句话是描写这幅画的把它划下来。
二、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出示: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1.你感受到了什么?
为什么 小女孩的嘴上带着微笑呢?
(可怜 幸福)
导语:同学们,这可怜的.孩子,这位同学却说是幸福的,你能理解他的意思吗?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美丽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把这些美丽的东西读出来好吗?
一.研读第二段
1.寻找幸福
引说:有了暖和的火炉,他得到了**,有了喷香的烤鹅,他得到了**。
换句话来说,有了暖和的火炉,他不再**。
他得到了这些东西是幸福的呀!
幸福地读那句话。
2.感受幸福
指导朗读:
他的内心深处有多么希望得到那些东西呀,选择一个幻景,体会一下小女孩的幸福。
引导:如果你们就是小女孩,你仿佛看到了暖和的火炉,读。
火炉:
1.抓住“旺旺的”
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读
2.怎么样把这种幸福的感觉读出来呢?
(读得让人感到温暖,舒服)
3.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他在说什么?
这一刻他没有了寒冷,他拥有的是温暖,他暖和了。
烤鹅:
1.小女孩的幸福还是什么?
生:朗读 出示:亮光落在墙上,那么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他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蹒跚得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2.他的幸福在哪里?
(对于一个饥饿的人来说,这真是太妙了)
3.应该说你读得不错,如果几个关键词再强调些的话,就更好了。比如:“妙的是”应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
生:奇妙的,美妙的,有趣的
师:对呀,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这么地奇妙呢?
(你看鸭子跳,蹒跚,一直)这些词强调下就更妙了。
就从“更妙的是”开始好了
师:好极了,你看多么诱人呀,有感情地朗读就应该抓住关键词作出语气上的处理。
圣诞树:
1.他的幸福还是什么?
幸福在哪里?
生:“向他眨眼 ”“还要大,还要美” 突出了 写幸福的词才能读出幸福的感觉。
随机(学生介绍圣诞节)在西方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成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快活极了。
师:小女孩此时也是快乐的,把她当时的心情读出来。女生读。朗读比赛。
这一刻,她是幸福的,她拥有了过年时的快乐。(生板书),继续交流。
奶奶 :
1.次深情地朗读那段话再
2.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很幸福的?
3.请大家再从课文中找找,划划
A.因为他那唯一疼爱他的奶奶活着。
B.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地温和,那么地慈爱。
C.是啊,在这么多的渴望中,小女孩最渴望的是什么?
比较句子:
他敢从------------------他终于----------------
他赶紧抽出整把的火柴-----------------------
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当时抽出一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从这个问号里你又读懂了什么?
引导:他还有顾忌吗?毫无顾忌地读出来。
读那句话,跟着奶奶是幸福的
D.“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你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假如你就是小女孩,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现在你的眼前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怎么叫起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的心情怎么样?
谁能体会得更多(急切,乞求)
读到这,我们知道小女孩的火炉不见了,没有了**,只有*
留给他的只是寒冷,饥饿,痛苦,无人疼爱,这一切的一切,谁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他曾经是多么地寒冷,谁也不知道:。。。
这位唯一疼他的奶奶竟然出现在亮光里,于是小女孩情不自禁地叫起来,
(她害怕,他担心,他急切,谁能读的起立读。
3.悟“新年的幸福”
导语:小女孩走了吗?
走到哪儿了?
新年的幸福懂了吗?
指什么?
他幸福吗?
生:幸福:你说幸福,我想问你,他得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什么?
不幸福:为什么?
总结:同学们,死了就是幸福,这令人多么地心酸啊!
那既然不幸福,安徒生爷爷为什么要在这段话中写下两个幸福啊?
生:因为他曾经得到了--------
谁愿意得到的是这种的幸福呢?
这位爷爷写下“幸福两个字是的心情是如何的呢?
总结:是啊,爷爷同情这位可怜的小女孩,把你们的同情心都通过你们的朗读来表达吧!
今天的世界上还有21世纪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吗?需要你的同情,需要你的关怀吗?
4、作业:
(1)、以“月夜下卖花的小女孩”为材料,写自己的看法或写一份倡议书。
(2)、关注世界,从各种媒体关注世界,通过各种媒体收集资料,寻找21世“卖火柴小女孩”。
走近那些生活在中东地区饱受战争折磨的贫困儿童,写写他们的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并解题。
2、教师设问:大家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吗?
3、学生老师共同简介作者的资料:
安徒生: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他一生共写了167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1845年,当时丹麦已经沦为英国的附庸。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十分悲惨,文章反映了丹麦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受到丹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听录音,引导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划出生字词,写出小节序号;
2、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和不懂之处。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
投影出示:考考你
1、写出正确的读音。
(1)小女孩的一只( )拖鞋也没有了,只( )好赤着脚。
(2)、她忘不了( )今天是大年夜,而她却为了生计不得( )不上街卖火柴挣( )钱。
2、区别组词。
梗( ) 蹒( ) 跚( ) 蜷( ) 焰( )
便( ) 瞒( ) 栅( ) 倦( ) 掐( )
橱( ) 烁( ) 魂( ) 烘( ) 填( )
厨( ) 砾( ) 魄( ) 哄( ) 镇( )
3、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怎样)(在何处)的事。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
2、指导分段,概括段意。(课文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取暖、冻死可以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讲述在下雪的除夕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仍然在大街上情景。
第二段(5——11自然段):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她所看到的幻景。
第三段(12、13自然段):讲述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
(3)还有什么问题?
3、分析句子。
(1)她从家里出来时,……穿的。
A、大雪天穿大拖鞋顶用吗?
B、这双拖鞋是谁的?
C、她自己有没有鞋?
(2)“这一整天,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这个句子说明了()。
(3)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不过她没注意到这些。
(4)他们头上只有房顶,……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4、教师小结:小女孩过着穷苦悲惨的生活:大年夜有家难归,光头赤脚在雪地里走,卖了整整一天的火柴,却没有得到一分钱,更不敢回家,还怕遭到爸爸的毒打,家里和街上一样冷,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3》。
六、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
二、学习第一次幻景。
1、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这一小节作者是怎样写的'?
(现实、渴望、幻景、结果四个部分。)
2、再度思考:小姑娘眼前的现实是什么?她渴望得到什么?眼前出现什么幻景?结果怎样?
3、学生讨论汇报。
4、教师小结:她向往温暖,但是小姑娘却生活在寒冷的现实中。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更加凸现了小女孩的不幸。
三、学生自学二、三、四次幻景。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注重朗读的训练。)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由朗读,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质疑:
(1)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为什么作者写到小女孩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2)为什么说小女孩和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3)小女孩只是在幻景中看到了她渴望得到的一切,现实生活是残酷无情的,课文中却说“她曾经多么幸福”?
3、学生自学讨论,进行解疑。
4、分析重点句,加以理解。
句子(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体会: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只有真正推翻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小女孩和像她一样的穷人,才有可能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痛苦的生活。小女孩就是怀着这样的一种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死了。
句子(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体会: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谁也不关心她。这些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五、进行朗读训练。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导读”内容,引人新课
1.指名读第三组的'“导读”。“
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安徒生)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上”。)
2.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书上找出有关的部分,做上记号。
3.讨论交流。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把课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4、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认真看看课文,再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一段讲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第二段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四、学习第一段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一段,想一想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应该怎样回答。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抓住两点:一是“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二是回家同样要挨冻,因为“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小女孩冻了一天,饿了一天,没有人关心,徊去还要挨打,真可怜。)让我们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读出这个小女孩的可怜。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先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一段。
2.按照“思考·练习”第二:三题,预习课文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理解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小女孩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
二、自学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想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二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请五位同学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3.五位同学读课文后讨论: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个大火炉,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鹅,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带她飞走了。
4.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看书,同座讨论讨论,然后我们再一起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这两句话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从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小女孩不敢擦火柴。从第二句的“终于”这个词可以看出,小女孩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实在冻得受不了了,才抽出一根火柴来擦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二)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设计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
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7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佳句赏析】
1。可怜的小女孩!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句式变化】
一、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二、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相关文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09-03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1-11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03-03
大班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03-13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优秀教案03-09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03-02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5篇)01-20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5篇)01-23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5篇01-15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5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