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班语言教案四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课题名称:
乌鸦喝水
活动目标
1、理解《乌鸦喝水》故事中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尝试在新的问题情景下创编故事。
2、通过实验验证,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乌鸦喝水》、图片两张。
2、小石子、沙子、橡皮泥、玉米粒、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 3、饮料瓶子若干、4、统计纸
活动流程
一 、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1、观看课件前半段(乌鸦口渴,找到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喝到水了吗?”(没有)
2、“你们能帮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吗?”
二、幼儿猜测并记录乌鸦喝水的方法
1、小组讨论,将猜测的方法记录下来
“现在我们要五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当记录员,将你们想的办法画下来。”
2、每组选一名幼儿述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用石子和沙子进行探索“如何喝到水”实验,并记录。
1、提出探索要求:一组中两个小朋友当选材员去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大家观察瓶里的水位有没有升高,实验成功与失败的水瓶分别摆放在各自的'陈列台上,一名记录员要将实验结果与原先的猜测是否一致做上标记,还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实验汇报。注意不能把材料掉在桌上,(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幼儿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现几名幼儿争当同一角色时,让他们用猜拳形式来解决。
2、幼儿小组合作进行探索,教师以噪音控制员的身份巡回指导。
3、每组选一名幼儿将记录结果进行讲述(哪些材料实验成功哪些材料实验不成功)
四、教师进行小结,并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奖励小贴画。
五、让幼儿完整看课件并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想的办法和哪一组小朋友的想法是一样的!让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六、根据实验结果、创编故事
(价值取向:借助传统的故事和实验的验证,以此作为幼儿创编故事的基础,让幼儿在说中巩固实验的结果)
小朋友能根据我们刚才的实验来编一个不一样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请幼儿看着前两幅图片和自己的实验记录的结果进行讲述,讲述时注意要提问:小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时是什么样子的?小乌鸦是怎样找到水的?找到水后是什么心情?当遇到困难喝不到水时是什么心情?小乌鸦想到了什么办法?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活动延伸
1、让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册第35页的图片,给图片进行排序。并把故事讲给爸妈听。
2、在区角中开展设立《乌鸦喝水》的内容,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水、石子与能否喝到水的关系。 我的创新: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要尊重别人的喜好。
2、知道一家人有时会吵架,但是常常很好就好起来了。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方脸和圆脸》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每个人都有家,小朋友有家,老师也有家。请你们说说,家是什么?
2、教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家里都有谁?请幼儿看幼儿用书《方脸和圆脸》第1页。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教师讲故事从开头到"就这么定啦,分吧"。幼儿边看幼儿用书,边听故事。
2、教师:老公公和老婆婆各自喜欢什么东西?从画面里找找,哪些东西是方的,哪些是圆的?老公公、老婆婆为什么要分家?
3、老师继续讲故事,从"老公公站在小院子里一瞅"到"袖子是圆的"。幼儿边看幼儿用书,边听故事。
4、教师:他们能不能分家?引导幼儿关注老两口分了一个上午,越分越分不清楚。
5、教师继续讲故事至结束。
6、教师:他们分家了没有?为什么?
7、教师:一有人有时会吵架,但是,常常很快就好起来了。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就好。
8、请幼儿在幼儿用书第4页上添画故事的结尾。教师提醒幼儿要表现出老公公和老婆婆的脸部特征以及两人和好的动作和表情。
三、交流讨论
1、教师:在你家里,爸爸妈妈或爷爷有没有吵过架?后来又怎么样了?
2、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也要知道别人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家人不要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吵架。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才好。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容易形成定势。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所以我们教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不仅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于是,今天我开展了一个语言教学活动《方脸和圆脸》。首先我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挂图,激发幼儿的兴趣: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户人家住着谁?老公公和老婆婆长的怎么样?然后我完整的讲述故事第一遍,请小朋友讨论:方脸老公公和圆脸老婆婆各喜欢什么东西?故事熟悉后我逐副出示挂图再次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请小朋友说说:老公公和老婆婆吵架要分家了,她们各自想要什么?老公公和老婆婆到底分家了没有?为什么他们不分了?鼓励幼儿相互交流阅读的感受。最后幼儿说说在周围环境中还有哪些物体是方的、圆的?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有圆也有方?分开会怎么样?我还看到过什么形状呢?
整个故事非常有趣味性,幼儿的`注意力一直紧跟着老师没有转移过,而且在活动设计中,每个环节设计的问题都有循序渐进的效果:第一个环节中,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启发幼儿观察老公公和老婆婆的主要外貌特征--老公公挺瘦,长着长脸盘;老婆婆挺胖,长着圆脸盘。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的提问更是让幼儿懂得了圆有圆的用处,方有方的用处,就像方脸老公公和圆脸老婆婆不能返家一样,方和圆缺了哪一样,就发挥不出它的作用。而最后一个环节,则是对整个活动的一个延伸。通过趣味性的故事更是让幼儿区分开了圆形和方形,而且在寻找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形状时,也了解到了其他几个图形,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老师的讲解,幼儿在活动结束后在脑子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图形概念。所以本次活动开展的非常成功。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验作品的语言美和乐趣。
2、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创编,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吹泡工具、儿歌图谱。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吹泡泡,观察发现,吹出的泡泡象什么?。
2、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歌的语言美和乐趣。
(1)完整欣赏、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出示图画,加深对儿歌的印象。
(3)再次完整欣赏,有表情地朗诵。
3、幼儿仿编儿歌。
(1)出示四幅图画(母鸡——鸡蛋;宝宝——肥皂泡;土地——西瓜;青蛙——蝌蚪),幼儿按儿歌结构仿编。
(2)讨论: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东西是什么吹出的泡泡?
(3)幼儿以绘画的形式创编儿歌。
(4)交流幼儿创编的儿歌。
活动反思:
这首儿歌优美、恬静,儿歌中渗透有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在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后,孩子们通过想象,创编了许多富有童趣的诗句:汽车是马路吹出的泡泡,小鱼是大海吹出的泡泡,乐谱是提琴吹出的泡泡,花儿是泥土吹出的泡泡,雨点是乌云吹出的泡泡,我们是地球吹出的.泡泡。在孩子们热烈而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情境中,我又以绘画的形式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继续创编,整个活动气氛浓烈,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勇气”的含义,能区分“勇气”和“莽撞”。
知道生活中做很多事都需要勇气,明白勇于克服困难才能成功。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小学主题开展中。
(材料准备)图片一:跳伞、一个人在屋里睡觉、消防员、攀岩等照片。
图片二:上课举手发言、做错事后主动承认、找朋友等小学生的生活照片等。
活动过程:
一、谁是有勇气的人
1、说说各自认为最勇敢的人是谁,并说说理由。
2、看图思考:他们有没有勇气
(1)消防员救火的照片、运动员跳高、攀岩
(2)没有吃过的食物照片
3、学讲:勇气有时候就是勇敢、勇气有时候就是主动、勇气有时候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勇气有时候就是坚持。
4、讨论:勇敢和莽撞(难点解决)
“做这些事情需要什么?怎样的人能做?”
难点小结:有的事情很强很难(如跳伞)在不具备本领的前提下是不能冒然去做的。有的很平常(如吃从来没有吃过的蔬菜),但都需要有勇气。
三、我有勇气做这些事。(解决重点一)
1、结伴观看图片,讨论
“他们在做什么。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这些事。为什么说这些都是需要勇气的事情?”
2、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谈论自己的经历,体会我们都是勇气的人。
二、我会更有勇气(解决重点二)
1、观看小学生的生活图片:
上课举手发言、别的同学发言时,能静听同学的讲话、做不到厕所,主动询问、没有同学和自己玩,会主动找朋友、做错事情都能主动承认错误、一条小虫在自己的.座位上。
重点小结:生活中做很多事都需要勇气,只要勇于克服困难就能成功们,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2、想一想:上面那些事情我有点害怕,把自己害怕的事的标号写在小纸片上。
延伸:结合图画一起看看大家都害怕什么,想一想对付它的好办法。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10-04
大班语言春晓教案08-04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9-09
花的语言大班教案11-09
神奇的语言大班教案11-14
大班语言冬至教案11-24
大班语言《勇气》教案12-13
大班语言春天教案03-01
大班语言水果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