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科学活动教案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强调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它要求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孩子潜在的课程内容,是孩子最基本的课程。事物的变化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但是,变化对于孩子来说又是十分新奇的,熟悉与新奇的碰撞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通过科学活动,旨在让孩子从身边经常接触的事物开始探究,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变化,发现其中的奥秘,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
活动目标:
1、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感兴趣。
2、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小时候的照片。
2、小蝌蚪变青蛙、蒲公英生长的图片。
3、每人一个气球、一块橡皮。
活动过程:
1、 出示照片(图片),幼儿观察发现人、动物、植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1)出示教师小时候的照片,发现人是变化的。
a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照片上是谁?(幼儿猜想。)我告诉你们,这个小孩就是老师。老师和小时候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结论:原来有生命的东西都是会发展变化的。 观察发现周围环境和生活中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是
b提问:老师是变化的。你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样子?
(2)小结:原来人是变化的。人的变化过程是:儿童——青壮年——老年——死亡。
2、幼儿观察图片(小蝌蚪变青蛙、蒲公英生长的图片),发现动植物是变化的。
(1)提问:人是会变的,那其他的生物会不会变?请看图片,它们会变吗?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结:蝌蚪会变成青蛙,蒲公英会从一颗小种子长大,变成美丽的蒲公英花。
(3)提问:那还有什么动物会变?还有什么植物会变?
(4)小结:原来动物、植物都是会生长变化的。
3、讨论:人、动物、植物都属于什么?
4、会变化的。
(1)提问:小朋友,有生命的东西是会变的,那没有生命的东西会变化吗?比如说,桌子会变吗?
(2)小结:桌子是会变的,它会慢慢变脏,被磨损,坏掉。
(3)讨论:还有哪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会变?
(4)出示橡皮泥、气球。
5、幼儿讨论:世界上师否有不变的东西?
人在变,动物、植物在变,天气在变,一年四季在变,太阳、月亮在变,世界上的万物都在变,一切都在变。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我认为是适合我班幼儿的。活动目标明确具体,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依托,抓住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获得了经验性的知识,而且能全身心投入,自己探索周围人、动物、植物的变化,调动、激发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
2、活动中有4个儿童参与不积极。因为这种开放式的活动形式,对教师的驾驭能力是考验,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活动中对幼儿有很多无效回应和漏洞,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了解彩虹的特征。
2.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及其排列顺序。
3.喜欢参与和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准备:
1.彩虹图片。
2.《美丽的天空》幼儿用书的.或电子书第9页。
3.教师事先准备几套彩虹七色色卡。
4.轻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1老师请幼儿猜谜语。
2.出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的特征,向幼儿提问:
(1)彩虹是什么形状的?(自由回答,如向一座桥)
(2)彩虹有什么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3.向幼儿简单介绍彩虹的成因。
4.幼儿游戏:
(1)教师给幼儿分发七色彩虹卡,让幼儿挂在身上。
(2)播放音乐,请幼儿随音乐自由跳动。
(3)当音乐停止时,请幼儿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彩虹的七种颜色。
(4)请幼儿检查彩虹的颜色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雨后天晴时,老师带幼儿到户外欣赏彩虹,观察彩虹的形状和颜色。幼儿对彩虹"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活动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通过活动,幼儿在能按顺序排列彩虹的颜色,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集中观察磁铁,初步建立科学概念;了解铁制品能被磁铁吸引。
2、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磁性。
3、培养乐于探究的品质,体验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磁铁的特性和用途。
2、活动难点:实验并填写表格,并在自主探索中,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长方形磁铁;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塑料勺、钥匙、橡皮、毛线、回形针、彩纸、别针等)。
2、记录表若干。
3、PPT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魔法表演——教师扮演魔法师,用“魔法棒”放在同样装有磁
铁的玩具车前,奇迹发生了:小车可以随“魔法棒”前进或后退。
师:小朋友们下午好!
生:悦悦老师下午好!
师:仔细看看我是谁。(摸一摸魔法帽)今天我是悦悦魔法师。接下来我要施魔法啦,请小朋友们配合我哦。玛尼玛尼哄!哦,我把小朋友都变成小魔法师啦。欢迎来到今天的魔法课堂。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跟后面的客人老师们打个招呼吧。(手势起立向后转跟客人老师打招呼。)
生:客人老师下午好!
师:请坐。我要开始我的魔法表演了。看我的手上什么都没有,衣服上也什么都没有哦。请小魔法师们睁大眼睛看清楚。看那儿!(然后变出魔法棒)看这里。(变出小车)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嘿,走!(推着小车走)嘿,来!(吸着小车来)。你们想学这个魔术吗?(小声说)
生:想!
师:嘿嘿,奥秘就藏在这个魔法棒里。(拆魔法棒,把磁铁拿出来)这是什么呀?
生:磁铁!
师:今天我们就来和磁铁一起变魔法吧~
今天一起和磁铁变魔法的有橡皮,曲别针,纸,钥匙,布,吸管等。
哪个可以跟磁铁变魔法?哪个不能呢?
师:(拿出塑料勺)你们猜,它可以跟磁铁变魔法吗?
生:(请一位幼儿来进行猜想)可以/不可以。
师:我将你的猜想记录在纸上啦。现在我们来做实验,(拿起塑料勺和磁铁),哦,原来塑料勺是不可以和磁铁变魔法的。
师:(拿出钥匙)你们猜,它可以跟磁铁变魔法吗?
生:(请一位幼儿来进行猜想)可以/不可以。
师:哦,我们来看一看,钥匙是可以跟磁铁变魔法的。
师:剩下的东西小朋友来猜猜可不可以变魔法,(一个物体请一位小朋友来说,并记录在表格里,橡皮、毛线、回形针、彩纸、别针)。
下面小朋友们要自己进行魔法实验了,悦悦魔法师已经把魔法实验的东西放到小盒子里了,请小魔法师们来变一变,将你们的答案记录在表格里。
为了保证魔法实验的成功,请小朋友们注意以下几点:
1、当悦悦魔法师说开始时,开始魔法实验。当听到铃声时,请小魔法师们放下手里的物品,整理桌面,结束实验。
2、拿到所有的物品,不要吃到嘴巴里,塞到鼻孔里。磁铁和磁铁不要相互靠近,防止夹手。
3、在实验的过程中请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到其他魔法师。
好啦,可以开始实验了。
幼儿进行实验,教师个别指导。
(铃声响起)
师:各位魔法师,刚才的实验结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橡皮、毛线、回形针、彩纸、别针等可以跟磁铁变魔法吗?一个一个进行。
教师总结:
师:能和磁铁变魔法的都是用什么做的啊?
生:铁。
师:所以铁做的物品才能被磁铁吸起来。
师:我们今天的魔法课堂就到此结束了。请各位小魔术师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起立,转身,招手说再见)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活动材料准备中,钥匙这一材料应该准备为铁制品。导致向幼儿展示时没有展示可以被磁铁吸到的物品。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能按颜色将玩具分类放到筐内;
3、能听懂指令,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
准备:
大趣味插子,铃鼓,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
过程:
1、准备活动:动作模仿:“小鸟走路飞呀飞,小鱼走路游呀游,小象走路甩着长鼻子,小鸭子走路摇一摇,小乌龟走路爬呀爬,小兔子走路跳呀跳。”
重点:
练习小兔子双脚并拢跳和小乌龟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介绍游戏玩法:
①戴上猫妈妈的头饰,向幼儿介绍场地和游戏的材料:“小兔子们,猫妈妈有一些筐子,你们看有什么颜色的?”“有几个筐子?”“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②介绍游戏玩法规则:“猫妈妈的果园里有许多的果子。”(将大趣味插子轻轻撒到草地上)
“请小兔子帮忙捡1个果子回来,动脑筋想一想,小兔子捡到1个红果子要放到什么颜色的筐子里呢?”
“如果捡到一个黄果子呢?捡到一个绿果子呢?捡到一个蓝果子呢?”
③小兔子要怎样走路?(提示幼儿两只脚要并紧了向前跳。)
④“小兔子们,听到猫妈妈的铃鼓一响就一起开始跳到果园里捡果子,准备好了吗?”
3、进行游戏《运果子》
①观察幼儿的动作和取放玩具的情况;
②小结幼儿游戏情况,引导幼儿听清楚猫妈妈的要求。
③变换不同的动物帮助猫妈妈运果子,例如小乌龟发展幼儿手脚着地爬的动作;④根据幼儿的取放情况,不断增加取放的数量,可以使2个、3个。
4、结束游戏。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小蚂蚁与大面包作者: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幼儿园张和兰活动领域:体育活动前评析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对小枕头很感兴趣,午睡时他们一会儿抱抱小枕头,一会儿又抛接小枕头,非常开心。我想:何不收集一些靠垫,组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获得一些认知经验,得到一些动作发展呢?为了让孩子能更加快乐地玩,我设计了蚂蚁妈妈带蚂蚁宝宝玩“面包”的情节,增强了活动的游戏性和情景性。
活动目标
1、喜欢玩靠垫,初步感受靠垫的不同玩法。
2、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3、体验与同伴一起玩耍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蚂蚁胸饰、蚂蚁背心、大靠垫(靠垫的边缘缝合)。
2、场地上铺上地毯,活动前为幼儿脱掉鞋子。
(说明:蚂蚁背心的背面缝有尼龙褡袢,靠垫的一面也有尼龙褡袢,这样蚂蚁宝宝可以牢牢地把面包背在背上)
活动过程实录
一、小蚂蚁在妈妈的带领下进入场地
蚂蚁妈妈:宝宝们,今天,我们带着大面包到草地上去玩玩,好吗?(音乐声中,蚂蚁宝宝和妈妈背着大面包边爬边念儿歌:“小蚂蚁背面包,嗨哟嗨哟爬呀爬,嗨哟嗨哟爬呀爬,爬到草地去玩耍。”)
二、小蚂蚁玩面包
1、亲亲大面包
蚂蚁妈妈:大面包是我们小蚂蚁的好朋友,我们抱抱它,亲亲它,再站起来把大面包举得高高的,抱着面包轻轻地转一圈。
2、自由玩大面包
(1)蚂蚁妈妈:大面包真高兴,听一听,它好像在说话呢!哦,大面包说:它想和我们小蚂蚁一起玩呢!那我们就带着大面包玩一玩吧。
(2)蚂蚁妈妈鼓励小蚂蚁想出许多办法玩面包。如:抛接大面包,抱着面包滚一滚,在大面包上跳上跳下,把面包顶在头上,把面包垒高等等。(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或带全体孩子集中学1~2个动作)
3、玩“小路”
(1)接“小路”
蚂蚁妈妈:宝宝们快过来看一看,这两只大面包连在一起多开心啊,它们是好朋友呢!如果把这些大面包一个一个都连起来,一定很好玩的',我们来试试吧!(鼓励小蚂蚁和妈妈一起合作把“面包”一个一个接起来)
(2)玩“小路”
蚂蚁妈妈:看看,这么多面包连接在一起,变成了很长很长的什么呀?(幼儿自由说)
蚂蚁妈妈:现在,我们在小路上可以干什么呢?谁会勇敢地爬过去!还可以怎么玩?(引导幼儿在“面包小路”上走、跳、骑等)三、把“面包小路”抬回家
1、下雨了
(放“下雨”音乐)蚂蚁妈妈: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哎呀,下雨啦!我们赶快把“面包小路”抬回家吧!
2、把“面包小路”抬回家
鼓励小蚂蚁一起把“面包小路”“嗨哟,嗨哟”抬回家。活动延伸
把靠垫放在区域角,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自由玩靠垫,并鼓励幼儿继续探索靠垫的不同玩法,如可以玩“赶小猪”,背着靠垫走或跑等等。
本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快乐、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活动设计体现了真正为了孩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其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发展、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其行为从居高临下的“落输者”和“指导者”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教材内容是幼儿易于理解感兴趣。在活动中,能为幼儿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紧扣主题,让幼儿一直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教材内容是幼儿易于理解感兴趣。在活动中,能为幼儿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紧扣主题,让幼儿一直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本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快乐、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活动设计体现了真正为了孩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其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发展、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其行为从居高临下的“落输者”和“指导者”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星期一上午户外活动回来,刘启俊小朋友拿着一根断截的壁虎尾巴找到我,很得意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它是谁的尾巴,我妈妈还说它以后还会长出新的尾巴来,所以这根尾巴它不要了。”我俩的谈话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关注,特别是刘启俊手里的那根壁虎尾巴更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意识到此时绝大多数孩子的兴趣肯定在这根尾巴上,于是我就调整了活动计划,把本应安排在周五的科学活动课提前给上了,也就生成了这次活动——《动物的尾巴》。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2.增进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提高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幼儿记住并能说出一些动物尾巴的特征及作用。
活动准备
1.课前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动物图片、图书和玩具等,布置成动物知识角。
2.《小动物捉迷藏》图画1幅,动物头饰及相应的布尾巴若干。
3.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中班秋季)1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尾巴。
1.出示刘启俊小朋友捡回的壁虎尾巴,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教师出示《小动物捉迷藏》的图画说:“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它们说,我们都藏好了,请小朋友们来看看我们的尾巴,猜猜我们都是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动物的尾巴,大胆地说出动物的名字。
二、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1.教师问:“许多动物都有尾巴,你认识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自己的想象进行交流,再请幼儿翻看《我爱学科学》(中班秋季)第15页,教师将知识卡和书本上的有关内容读给幼儿听,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2. 教师小结:大多数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缺少了可不行。比如说,鱼儿、鸟儿的尾巴就像方向盘,可以保持它们身体的平衡;壁虎在遇到危险时,它的尾巴会自动脱落,用来迷惑敌人,自己却逃走了。(教师再次出示那根壁虎尾巴)并且告诉幼儿,不久后,壁虎还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小朋友们不用为它担心;那些马、牛、羊、驴,它们的尾巴就是用来赶苍蝇、蚊虫用的;猴子的尾巴就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蹿来蹿去,有时还用尾巴摘取果子等食物……
3.教师依次出示几个动物头饰,分别请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尾巴的特征和作用,最后请幼儿找出与动物相符合的尾巴。
三、户外游戏:揪尾巴。
请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找出与动物相符的尾巴,在教师帮助下塞进裤腰里。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相互追逐,互相揪下对方的尾巴。
活动延伸:
课后组织幼儿参观动物知识角,让幼儿选出小小讲解员,带领大家观看并讲解动物尾巴的用途。
教学反思
1.充分认识和理解由孩子自主生成活动的教育价值。
此次由一根壁虎尾巴引起的一节科学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动是最受孩子欢迎、最能激发孩子积极性、求知欲的活动。因为它是一种幼儿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进行积极探索及思考学习的过程,因此,这种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过程孩子们都是那么的专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
2.处处留心、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次活动前,如果我把那根壁虎尾巴收起来,按原计划进行其他的活动也未必不可。可是,当时我发现我和小启俊的谈话以及他手里的那根壁虎尾巴引起了那么多孩子的关注,我就意识到孩子们此时对动物的尾巴肯定感兴趣。于是我就把本周的活动计划做了小小的调整,把本应安排在周五的这节科学活动提前给上了,并以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了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⒈、大胆尝试和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制泡泡水。
⒉、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感知泡泡的大小、形状和色彩。
材料准备
⒈、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自制的,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
⒉、清水、盆、各种容器。
⒊、洗洁精、洗发露、洗衣粉、洗手液、沐浴露等。
指导要点
⒈、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及其特性,观察幼儿对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是否感兴趣。
⒉、能大胆尝试和操作各种材料调制泡泡水,在实践操作和对比中发现哪种材料更合适吹泡泡。
⒊、能大胆选择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观察吹出泡泡的形状、大小、色彩等特征。
⒋、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实施步骤
出示各种材料,说出游戏内容,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逐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各种操作材料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简单讲解操作要求和方法,引导幼儿自己选择、尝试和操作,运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知道哪种材料最适合吹泡泡。在调制好泡泡水后,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感知、发现最适合吹泡泡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分工、合作、协商,教师作为观察者、支持者,当幼儿出现问题或困难时,给予相应的提示和建议,让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和改进,从而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反思分析
泡泡是晶莹透亮、轻盈神奇的,吹泡泡游戏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从幼儿的生活出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所以幼儿非常喜欢,表现得很积极、认真。幼儿在调制泡泡水时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幼儿缺少经验,加入的洗洁精量太少,怎么也吹不出泡泡来,幼儿有点失去兴趣和信心,想放弃时我及时地给予了指导,请幼儿多加些洗涤用品,把水调得浓稠些再试试。当幼儿再次尝试后终于成功时 ,幼儿显得非常兴奋,这要比玩买来的泡泡玩具更开心,更有一种成功的`满足和喜悦。在玩吹泡泡游戏时,幼儿只享受在吹上面,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也没有感知什么形状的工具容易吹出泡泡来。此时我又及时地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思考和比较,在玩中感受到了泡泡的多姿多彩,发现泡泡的产生过程,从而不断提高了幼儿的操作、判断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了解锹形虫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重点难点:
体验呵护微小生命的辛劳,感受饲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来养锹形虫吧》、饲养盒、泥土、树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根据幼儿用书上的方法布置锹形虫的家,并将锹形虫放置其中,建议养一雌一雄两只锹形虫。
二、根据饲养的过程,让幼儿自由分工完成及个小组。每一组可以固定在每周的'某一天进入区域,自行分工完成布置环境,更换泥土和枯木,抓幼虫,观察变化等任务。
三、请每一组在当值的那一天做好观察笔记,在观察笔记上要写明日期,星期以及当天锹形虫发生的事情。
四、提供照相机,让幼儿拍摄饲养过程中的花絮。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散文诗,学习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
2、学会用象声词创编儿歌《快乐的小雨点》,并通过歌唱、游戏等活动体验创编的快乐,发展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套
2、树叶、荷花等图画若干,字卡“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各一套。
3、幼儿人手一份胸饰(树叶、小屋、荷花、窗户等图案)。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雨滴声),引起幼儿兴趣
1.请幼儿倾听录音
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的声音)
“下雨天,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
“有一只小蝴蝶却和小朋友做得不一样,让我们去瞧瞧!
二、初步欣赏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主要情节,学习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
1、欣赏前半部分到“静静地听”
教:“小蝴蝶下雨天不能出去玩,那它会做些什么呢?你猜它听到小雨点发出了哪些声音呢?”(幼儿自由讲述)
2.继续欣赏后半部分(边听散文,边用展示台展示画面),学习象声词及用动作表现
①学习象声词
教:小雨点都发出了什么声音?
幼儿说出后,教师逐一出示字卡: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引导幼儿认读
②引导幼儿为象声词创编动作
教:这些声音真好听,你能为他们配上好看的动作吗?(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象声词)
3、播放第二段,寻找雨点落下的地点
师:“小雨点分别落到哪儿才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的呢?”(幼儿边讲述教师边出示图片:树叶、铁屋、荷花、窗玻璃。
4、探索小雨点落下时的状态。
师:“小雨点落在这些地方好像在做什么呢?”(幼儿边讲述教师边出示图片,并请幼儿模仿一下动作)
幼儿充分讨论后总结:是和树叶在玩耍、落在屋上翻跟头、在和荷花捉迷藏、在和蝴蝶打招呼。
5、完整欣赏散文诗,可请幼儿边听边跟着念并可以表演动作
三、学会创编儿歌《快乐的小雨点》,并能用演唱的形式表现儿歌内容
1、教师示范创编儿歌如:小雨点,沙沙沙,是和树叶在玩耍。
教师将幼儿创编的内容串联起来,编成儿歌《快乐的小雨点》,然后集体朗诵。
2、师生共同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儿歌内容。(幼儿用《两只老虎》这一歌曲旋律演唱儿歌)
[page_break]
四、音乐游戏:小雨点的旅行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
2、请一名幼儿扮演小雨点,四名幼儿扮演树叶、屋顶、荷花和窗玻璃进行游戏。
3、师生共同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多可爱的小雨点啊!落下的声音真好听,小朋友们知道吗?大自然里还有许多比小雨点还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大自然的声音。
2、通过多种形式(看图书、上网等),了解雨的形成、作用及危害。
附:散文诗《听雨》
下雨了,小蝴蝶不能出去玩。她舞着美丽的翅膀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嘴里嘟哝着:“没办法出去玩,真没意思。”蝴蝶妈妈慈爱的看着小花蝴蝶,然后带她到窗前,“孩子,你来听,小雨正在唱歌呢!”“妈妈,你说什么呀!小雨怎么会唱歌?”妈妈向她点点头,闭上眼睛仔细听。
小花蝴蝶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地听“啊,听见了,听见了,沙沙沙,那是跟森林里的树叶在玩耍;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吱吱吱,那是小雨钻进粉色的荷花的花蕊了;嗒嗒嗒,那是小雨在敲自家的窗玻璃,跟自己打招呼呢!”
小花蝴蝶高兴地说:“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的,多么好听的歌啊!”窗外,小雨还在轻轻地唱,屋里,小花蝴蝶在静静地听。
儿歌:
快乐的小雨点
小雨点,沙沙沙,是和树叶在玩耍;
小雨点,丁丁丁,落在屋上翻跟头;
小雨点,吱吱吱,是和荷花捉迷藏;
小雨点,嗒嗒嗒,在和蝴蝶打招呼。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有趣的水
活动目的:
1、了解水的特性,如透明,液体,无色无味。
2、知道水能干什么?加入不同的液体之后的变化如何。
3、体会自己动手探索水的奥秘的快乐。
活动准备:水,红墨水,黑墨水,蓝墨水,各色颜料,各种容器,毛笔,纸。
活动重难点:有序全面的探索水。
活动过程:
一,小猫喝水的儿歌导入。
二,进入水的特性主题。
小朋友们,知道小猫喝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吗?看看老师手里的,有谁想来探索探索水有那些特性呢?
恩,小朋友们真聪明,水是无色无味的,而且还是流动的。
三,自由探索水的奥秘。
那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这个小桌子上,有好多好多不一样的东西,组长们上来,每个小组领一份下去,小朋友们自己试一试,看看能把水变成什么有趣的样子。
四,总结。
哎呀,小朋友好棒!看看这边,水变成漂亮的'红色啦!这是加的什么呀?哦,红墨水,还有红颜料呀。这边黑色的水,是加的黑墨水吗?
五,记录。
那么,小朋友们看到五颜六色的漂亮的水,要不要把它们留下来,以后也能够看见呢?来老师这里领毛笔和纸,我们小心翼翼的沾取每种颜色的水,把它们记录在我们的纸上吧。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做出来的水的颜色最多。
六,下课。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废品再利用的意义,懂得爱护环境。
2、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4、使幼儿在废品利用中得到乐趣,在“变废为宝”制作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交往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懂得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知道废物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固体胶,制作手工的废旧物品材料若干。
2、用废旧物制作的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
2。垃圾的来源?(生活,工业,农业,商业)
(二)废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看图片)
(三)垃圾的处理方法(掩埋法,焚烧法),以及它们的弊端。
小朋友又能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激励幼儿立足于生活实际,从我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呢?老师有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将一些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做成漂亮的礼物送出去,你们觉得呢?
(四)废旧物品用途多
1、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废旧物品?它们能制作成什么东西?
孩子们回答。
教师总结:有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它们能做成飞机、轮船、汽车、火箭、坦克、企鹅、高楼、大桥等。
2、小朋友,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件:请幼儿观看用废旧物品做的物品图片、玩具。
3、出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纸灯笼》,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
(1)教师:看,这是什么?知道这件宝贝是用什么做的吗?(废旧的宣传单),小朋友想要一个这样的灯笼吗?快动起手来吧!
(2)动手制作。
1、师:现在在小朋友面前的是老师用废旧的纸裁好的.各种图形,小朋友可以从中选择喜欢的图形进行制作。
2、教师进行示范,幼儿进行操作。(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
(五)教师小结:
小朋友,小灯笼漂亮吗?老师这还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用处可大了,所以,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搜集一些废旧材料,准备二次利用。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变废为宝。
活动反思:
作为一堂综合性课程,“变废为宝”活动的开展对老师和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开展好,教师就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和学法来进行教学会取得好的效果;要如何安排活动环节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操作等等。
谈话活动中,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有的废旧材料是可以收集的,有的废旧材料是不可以收集的,并且激发了幼儿自己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有用的东西的欲望。
幼儿制作前我给幼儿介绍了制作材料,并提出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对幼儿有创新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
不足之处:
活动时,大部分幼儿只是一味的模仿展示的范例来进行制作。我想,如果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行多种制作方法的尝试,可能会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更好的启发和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活动教案11-04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4-09
科学活动教案10篇07-31
科学活动教案4篇03-13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