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4.联系实际生活懂得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生字词卡片领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采用朗读默读对比读读读画画等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
3、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科利亚的五岁相片,生字卡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预习探究
1、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相片)孩子们,认识他吗?是的,通过预习你们已经跟他很熟悉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板书“科利亚的木匣”,给匣注音,指导学生读准。)
一般来说,木匣是什么样子的?用纸做的匣子叫什么?那么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那到课文中去找吧。
2、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大家再次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
②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帮老师完成板书,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木匣——()木匣——()
并思考这些内容分别是课文哪几段写的?
1学生在老师的导入中认识了科利亚,学会了“匣”字,增加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2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自读字词。
结合问题,边读边思考。
1三年级孩子的年龄是九岁,大致和科利亚同岁。出示五岁的科利亚照片是为了引发学生对小时候的回忆。对“匣”字的扩词,是为了加大学生的词语积累,并从实物或具体的语境中感悟匣的`意思。
2三年级孩子的课前预习能力还是比较弱的,需要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预习。
二、合作
交流检查交流:
1.卡片出示三个认读的生字词,采取领读抢读的方式来识记。重点指导“盛和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匣”字学生容易读成“甲”,再次强调。
2.课文讲了科利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集体填空,讨论。
3.同桌分段读通课文。
1、通过多种形式学生正确品读生字,区别多音字。
2、交流中学生大体说出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完成填空,得出:1——3自然段描写埋木匣,4——12自然段写挖木匣,最后一段写受到启发。
3同桌互检课文的朗读情况。
通过完成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互助互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说。
②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认读字词。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木匣()
⑤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四、指导书写
1、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师范写,生书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二、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
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6
柯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一切在变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3
科利亚的木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过程:
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 挖 受启发
人长大 步子变大 一切在变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4
得到的启发”为思路,启导学生突破难点,独立分段,理清事物特点前后变化的内在联系,从而明晓事理搞好知识的迁移。在强化“双基”的训练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教学时,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者可用类比情境演示引入,导出本课读写训练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上课时,先找一名学生与教师进行跨步比赛:两人同时演示由教室门口向室内跨三大步,再由学生上前检测两人所跨距离的差异。接着,教师提问:同样是跨三步,为什么距离会有差异?课文中的柯里亚是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的?让学生各自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问题引路,训练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记事顺序清楚,结构思路明白,可让学生根据文后思考题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描写柯里亚和妈妈“埋木匣”具体情景的语句,然后通过导读引思,讨论口说突破难点独立分段,弄清事情前后的内在联系。如:导读承上启下的第五自然段,可先让学生找出“就在那一天”和“住了差不多四年”表示时间的词语,启发提问这段侧重写了哪个时间?埋木匣和挖木匣前后相隔有几年?这几年中柯里亚会发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找出“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那时候还小”,“步子也小”,“我已经九岁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步子比那时候要大一倍呢!”等语句。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正确分段,又能在读思训练中弄清前后变化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周围一切都在变化”一句话的理解。
3、设疑解难,训练分析表达能力:
本文训练重点突出,一些句子讲出了时间和周围事物的变化,导出了事物变化因果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可以紧扣训练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去寻找事物变化的因果联系,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将这种联系表达清楚,将学生的思维渗透到“双基”训练中。如设疑:
⑴ 柯里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埋东西?又是相隔多少时间才去挖东西的'?妈妈为什么一下子就能挖到木箱子?
⑵ 当初,妈妈不是随随便便地埋箱子的,而柯里亚是因为随随便便地埋木匣,所以现在一下子是挖不到木匣的。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⑶ 文中为什么要这样具体地写柯里亚埋木匣的情景,这样写与下文写挖木匣又有什么联系?
⑷ 既然知道柯里亚埋木匣跟妈妈一样不是随随便便的,那么他妈妈为什么能一下子挖到木箱,而柯里亚为什么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呢?
⑸ 如果他妈妈小时候就认认真真地离门口三十步的地方埋下箱子,到现在也数三十步能一下子挖到当时埋的木箱吗?
⑹ 柯里亚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从不同角度设疑,层层深入地推进思维训练,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表达的能力。
以上板书,图一、图二对比明显,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柯里亚心中的疑团和同学们心中的疑团(即板书中的“?”),都被轻而易举地解开,省去了许多口舌,学生也乐于接受。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5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 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 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1)讨论思考题①
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
引读:
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讨论思考题③
教师引读:
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教师引读:
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来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业
1.填空。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 )步,很快( )。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 )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这是因为( )。
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2.领会课文写法。
(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2.并从中获得启示,3.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4.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法。6.会认3个生字,7.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8.斧头,9.手锯,10.玩意,11.免得,12.抢走,13.难过,14.算术,15.当初,16.随便,17.仍然,18.敌人,19.台阶,20.所以,21.懂得”等词语。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识记生字,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2.《科利亚的木匣》,3.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2.名3.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4.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5.指6.名7.读生字词。
8.正音
9.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4):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的样子,照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板书设计: 的木科利亚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相关文章: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02-22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03-09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02-26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02-26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15篇)04-02
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案02-19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15篇03-10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15篇03-09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8篇07-09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三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