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4 19:22:4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9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游戏:

  比眼力、比嘴力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录象,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

  生:潜入深海,探索奥秘。

  生:人造卫星。

  生:程控电话。

  生:高速火车。

  生:飞机。

  生:远洋船舶。

  生:因特网、电脑、视频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20世纪。

  生:对,刚刚过去的20世纪。

  师:20世纪出现了这么多新生事物,人们发现了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29课。

  师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题。

  二、质疑问难,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师: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2、交流:

  ⑴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希望大家学完这节课后能读得更好。

  ⑵ 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生: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生齐读。

  3、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点评、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刚才同学们既提出了问题,又解答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现在还解决不了,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三、根据提问解疑问,学习课文

  1、师: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比脑力、比嘴力、比手力)

  2、交流:

  ⑴ 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 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⑵ 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

  生: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指生读,评价。

  4、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生读,评价。

  生:我们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生齐读。

  5、发现与发明:

  ⑴ 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⑵ 生思考。

  ⑶ 交流:

  生1:人类登上月球是发明。

  生2:我不同意。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上的奥秘,应该是发现。

  生1:那人类是怎么登上月球的?那人造卫星不就是发明的吗?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卫星登上月球,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这是发现。

  生1:我明白了。那潜入深海也是一样的。

  生: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飞机、远洋船舶等,这些都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生:发现──探索。

  生:发明──创造。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齐背课文。

  二、鉴赏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作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

  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

  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致文字难以增删改换。文中的一些句子,如“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都是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

  三、拓展

  选一篇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的游记(文言文、现代文都行),进一步领会、学习叙议结合的手法。

  四、作业

  自学苏轼《石钟山记》,并与《游褒禅山记》比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春天里草、树、花的颜色的变化,了解小燕子、麻雀、小黄莺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体会春天是五彩缤纷的。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分角色表演中感受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在春雨中的喜悦心情。向往春天,向往春雨,向往在春雨中尽情地玩耍,并有一种探究春雨颜色的愿望。

  【教学理念】

  1、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有情感的学生以及他们在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和真切成长。课堂的本质意义在于努力促进学生智慧、精神、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生成。

  2、让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注重张扬儿童创造的天性。疑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春雨究竟是什么颜色的?正是给教师留下了教学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放飞想象的机会。

  【案例展示】

  一、导入激趣

  1、课件展示春雨,并配上春雨的声音: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直观、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吸引住了,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学生在说话时,是争抢着要把看到的、听到的说给大家听,说起话来就自然流畅了。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联系刚才的画面,你觉得该怎么读就怎么读:

  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读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用“春雨像……”的句式说说春雨是怎么样的。

  4、激疑:知道了春雨的样子和声音,你还想知道什么?唤起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的参与。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二至六自然段,看看哪些生字还不是很熟悉,就想办法记一记。

  2、汇报:指名分节读课文二至六自然段,说说你是怎样学习本课生字的。

  既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又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示成果、树立信心的过程。

  3、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适当引导:

  ⑴ 春雨轻轻地下落下来,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动作是不同的,找出这些字,在书上做上记号。

  ⑵ 认读“落、淋、洒、滴”,说说怎样记这些字:

  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发现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三、再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三至五自然段,说说三只小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

  3、组织朗读比赛,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

  通过朗读比赛,充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热情。此外让学生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根据自己的理解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有个性的,有创意的阅读。

  4、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机指导:

  ⑴ 假如你是春雨,听到了小鸟们的争论,你会想些什么?用“我是……的春雨,我……”的句式回答。

  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语言,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语言积累、运用的任务。⑵小小组根据提供的句式互相练说,并能互相指出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发展的,学生的评价是动态的,倡导学生对同学的评定,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⑶ 指名说,评议。

  5、春雨的本领可大啦。听了小鸟们的话,春雨很高兴。它会怎样想?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6、分角色朗读。

  7、配上《春雨沙沙》的音乐朗读课文:

  分角色读、配乐朗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

  四、拓展延伸

  春雨里的草地变绿了,柳枝也绿了,小燕子认为春雨是绿色的;春雨里的桃花红了,杜鹃花也红了,麻雀认为春雨是红色的;春雨里的油菜花黄了,蒲公英花也黄了,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这时一群小动物也听了小鸟们的议论,也纷纷议论了起来,你听到了吗?

  通过分角色朗读之后,就“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借助课文,联系生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各自的想象和独特体验。有的说春雨是白的,有的说春雨是紫色的,有的说春雨是彩色的……这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又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学生以自己的独立思维,去探究问题,并有所发现,真正做了一回学习的主人。而追求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目的。

  五、复习巩固

  (课件出示游戏画面)今天,聪明狗又来到我们中间,“小朋友们好!”聪明狗的朋友小狗汪汪要跳楼梯,需要小朋友的帮忙,你们愿意吗?一个字就是一个台阶,小朋友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小狗就能跳上一个台阶。

  在游戏过程中随机给“欢、题”组词。

  趣味性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浓厚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给自己布置一个课外作业。

  学完了课文,我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空间,更有利于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教后反思】

  本文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真正融入课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多种途径,缩短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与课文内容共鸣,与作者共鸣。

  纵观全文,并没有“春雨是什么颜色的?”的最终答案,不难发现编者的用心所在:不要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教学也不应该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说说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也就成了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落实新课标理念的最佳切入点。为此,我在朗读训练时紧紧围绕“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这一问题,读出小鸟们争论时的不同感受。说话训练时,学生同样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联想,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记忆长河中,努力寻找春雨滋润的花草树木是什么颜色。春雨下小草是绿色的,小溪是白色的、桃花、杜鹃花是红色的……这一幕幕春雨美景,激起学生对春天景色美的体验,焕发学生美的情感。“春雨洒在梨树上,梨花白了,春雨是白色的;春雨淋在茄子上,茄子紫了,春雨是紫色的……”在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春雨美景的过程中,学生又进一步对春雨的轻柔、欢快进行了体验,对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进行了感悟。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也就自然得到了升华。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认识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

  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

  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

  (2)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

  记录完后,问: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

  交流完说明用画“正” 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

  (3)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问:全部记清的`同学举手?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产生了困难,因此顾此失彼。)

  讨论: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

  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学会制作统计图。

  (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 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 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

  (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

  (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老师充分放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交流合作带来的成功。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身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同学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同学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同学发现交流,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黄昏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身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身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本文使用散文形式写成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很适合朗读,所以,应以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读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的运用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通过反复的朗读,领会比喻说明的道理。文中有些句子含有一定的哲理,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讨论,看看这些说法是否恰当。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黄河颂》,学生对背景知识有一些所了解,而黄河的`相关视屏资料学生也看了不少,学生的情绪容易被调动起来。而比喻手的运用必须在理清说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比喻句及其作用。

  过程和方法

  揣摩文中关键词语的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怀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词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创设情景由个人对待困难的态度引导学生考虑国家对待困难的态度,引出写作背景。

  (二)朗读提示交流预习教师泛读,指出朗读技巧,学生根据朗读要求练习朗读。

  (三)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讨论理解题目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提升意义通过了解同时代类似作品,分析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7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孩子们,猜猜它是什么呀?(风)

  2、真聪明,那你知道风有什么用处吗?(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3、揭题:今天我们请来的新朋友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出示图片)——风娃娃。(板书课题)

  4、读题目:你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

  5、过度:这几天,风娃娃碰到了一件烦心的事,这不,它写信向我们求助来了。想和老师一起看看这封求助信吗?(课件出示求助信)

  求助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风妈妈的孩子风娃娃,我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大伙儿都夸我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前几天,风妈妈见我已经长大了,就叫我去帮助人们做点事。你们知道吗?我可喜欢帮助人们做事了,可是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责怪我?呜……

  你们的朋友:风娃娃

  20xx年10月12日

  (1)质疑:风娃娃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呀?

  (2)是呀,看到风娃娃这么伤心,你一定想帮助它。可是,风娃娃到底做了哪些事,求助信上可没告诉我们,怎么办?那就赶紧请出手中的.“小博士”(晃动书)吧!让我们一起到书里弄个明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第一次读课文,你想个小伙伴提点什么要求呢?(学法渗透)

  1、相信有了大家的温馨提示,我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好,开始吧。(学生自由读)

  2、趣味识字

  过渡:风娃娃看到你们读书这么认真就吹来了许多智慧蘑菇,吃了它们我们就会变得更加聪明了。(课件:带生字词语的慧蘑菇出现。)

  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生字词。

  现在,淘气的生字宝宝跟着风娃娃去野外玩了,你还能认出他们吗?(课件出示去拼音生字)开火车读。

  交流识字方法。

  玩生字词语魔方,巩固生字词。

  3、过渡:刚才我们玩得很开心,现在生字朋友跟着风娃娃回到课文里去了,我们也跟着再次回到课文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风娃娃都到过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情?

  2、交流: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田野

  吹动大风车

  河边

  推动帆船

  广场

  吹跑风筝、衣服、吹断小树

  3、那你们知道风娃娃做的事情哪些让人们高兴,哪些让人们伤心吗?

  4、过渡:是啊,做了好事人们当然高兴,做了坏事人们能高兴吗?那风娃娃知道自己做了坏事了吗?所以他要求助我们呢,我们要想帮助他还真得好好了解一翻呢,下面我们先去田野看看吧!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从那里读懂风娃娃做的是让人们高兴的事情?

  2、交流:结合重点句指导读中感悟(下面是预设教案,实际操作要看课堂)

  “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谁来当当开心的秧苗和风娃娃?——指导读)

  风娃娃是怎么帮助秧苗的?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指名表演:这风大不大?为什么这么大?那该怎么读?)

  这么大的风使风车发生变化了吗?(慢慢转动

  断断续续

  转得飞快

  奔跑着)

  风娃娃吹动了大风车,小秧苗可享受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都成了小秧苗了,瞧,小秧苗正喝着风娃娃送来的甘露呢!来,可爱的小秧苗,你现在什么感觉?和风娃娃说句话吧!

  3、过渡:风娃娃使秧苗喝足了水,秧苗表示感谢,风娃娃给我们带来课堂的快乐,我们也向他表示感谢!下面我们就来写“表示”这两个字。

  五、写字指导

  1、引导观察:你写这两个字前要提醒大家什么呢?

  2、学生仿写

  3、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认识设问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开火车有感情朗读课文。

  2、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

  3、尝试复述故事

  (课标指出:积累语言材料的最佳途径是复述。阅读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

  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

  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板书:

  满山的灯笼火把

  起因经过结果

  坠入坚持得救

  哭着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

  后记: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必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

  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导入新课。

  课文以“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一问句为题,都有哪些意义呢?请大家在阅读课文中去体会它的含义,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在小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课文度读熟。

  2、默读思考:

  (1)课文讲了林巧稚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

  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1、学生默读全文(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考。)

  2、然后议论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中小学暑期的哪些事?重点讲了哪件事?

  (2)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讨论、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

  3、学习了不起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理解感悟

  第2---10自然段是重点部分其中2—8段简明易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可引导学生理解。

  第三课时

  一、评价朗读。

  (学生读并互相评价)

  二、巩固练习。(课后练习3)

  三、指导写字。

  “辈”字上小下大。

  “亦”字第六画是“竖钩”不要写成“竖”。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

  效果。

  1、朗读练习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学习重点字,并试着自己说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固然重要,但这是外因,

  更重要的是从老师的教导中领会老师的用心,从中得到启迪,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是内

  因,是自己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鼓励学生公正地评价朗读情况并学会表扬。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

  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学生的活动及学法设计意图

  补充资料:

  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人云亦云:云,说;亦,也。指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没有主见。

  实践:人工智能改选自然和发行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诺言:应允别人的话。

  思维: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赢自己一把》、《盲童的画》。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例,体会文章所要提示的道理。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

  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生物课给林巧稚的启示

  林巧稚从老师的教学直的感悟

  林巧稚从生物刘上悟到的哲理

  教学后记:

  11成长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复习前面课文内容,引出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大意,提出问题,培养归纳、质疑能力。】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当时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

  (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学生传授经验的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

  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边说,教师边分类归纳板书)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质疑中来,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以便于第二课时有目的地学习。】

  (五)作业:

  1生字、字词,熟读课文。

  2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交流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从上一节课学生的质疑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你们上节课就《成长》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吗?(电脑出示这些问题)

  2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此环节的安排是从学生前一节课的质疑引入,使得两节课衔接自然、紧凑,再抓住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用课文的重点句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课始就进入课文的重点,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走入文本,深入体会小男孩内心所想】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快书阅读的一般规律,有效的寻找这类介绍动物的有效信息;然后学习拟人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口头和书面片断描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学习并体会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变换人称的`好处。

  ●教学方法

  点拨研讨法。

  ●教学设想: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速读课文,整体感知――问难质疑,

  合作探究――它山之石,写法借鉴——学以致用,拓展迁移——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

  2、展示图片,介绍作家

  3、积累字词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指导(快速阅读: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的阅读方法,它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了哪些内容。): 1、紧抓中心句 2、紧抓关键词

  2、速读课文,感知内容,小组合作,思考:

  (1)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2)蝈蝈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

  (3)蝈蝈的外表是什么样子的?

  (4)蝈蝈最喜欢吃什么?它还吃些什么食物?

  三、问难质疑,合作探究

  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引导,其他学生解疑。

  四、它山之石,写法借鉴

  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学习?

  五、学以致用,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动物,结合自己平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介绍它们的某个特点。

  六、布置作业

  亲近大自然,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宽阔、诗意。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昆虫鸣叫,听听你的昆虫朋友在向你诉说什么,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板书设计:

  绿 色 蝈 蝈

  法布尔

  声音特征 拟人

  内容 形体特征 写法借鉴

  食性 对比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9-27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配套教案01-15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雷雨教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