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教案

时间:2023-04-03 14:09:5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黔之驴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黔之驴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黔之驴教案汇编七篇

黔之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文章,结合注释,能口译全文。

  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理解放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步骤:

  一、从成语入手,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它们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学习这篇寓言,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

  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三、串译全文,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

  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强调以下内容:

  1.课后练习三所列的词语要—一落实,让学生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

  2.归纳几个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为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以为神把(它)当作

  ②之

  黔之驴的,结构助词。

  放之山下

  虎见之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它,代词,代驴。

  ③然

  庞然大物也

  愁愁然

  都是形容词词尾,解释为“……的样子”。

  3.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句子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蹄,踢。这里作动词用。)

  四、学生朗读基本成诵后重点讨论下边问题。

  方法:先独立思考,再互相讨论。教师可巡回指导。理解每个问题,均应结合课文相关语句。

  1.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课后练习一)

  明确:可分为六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课文描写虎的动作用了哪些词语?分别刻画了虎的什么心态?

  明确: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一再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3.黔驴之技有哪些?

  明确:-“鸣”一“蹄”。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艺。

  4.师生共同讨论,概括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

  黔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动物。

  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恐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5.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明确: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能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五、齐读、齐诵课文。

  六、布置课外作业。

  1.一场驴虎之争以驴死虎口而宣告结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虎家族正在为它们的英雄召开庆功会,驴家族却在沉痛哀悼他们的不幸同伴,请你代表虎家族写一份贺词,代表驴家族写一份悼词。

  2.柳宗元在这则寓言中塑造了一个不光彩的“蠢驴”形象,其实驴也很无辜,请你改编《黔之驴》,为驴平反,重塑驴的形象。

黔之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认识事物本质,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

  2.启发学生认识努力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

  3.了解寓言特点,学习赏析寓言的方法。

  4.巩固文言文知识,积累文言文词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5.与相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寓言中的形象,准确把握寓意。

  难点:文言词语的理解、领悟。

  教学设想:

  用“读——议——读”的方法掌握课文。

  用“启发——合作——讨论——启发”的方法深入分析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黔之驴》这个故事导入新课

  同学们,《黔之驴》这个故事你们听过吗?下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师生一起听录音)。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你们对他了解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挂上小黑板明确答案: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有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愈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唐宋八大家了,你们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姓名呢?

  学生回答完毕,教师挂上小黑板,亮出唐宋八大家的姓名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黔之驴》这一课。

  二、学生齐声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三、学生将认为重要的或者是不会的字词写到黑板上,请另一些学生上去注音后,教师订正、补充。应掌握的生字:

  黔(qián)窥(kuī)慭(yìn)骇(hài)狎(xiá)

  踉(liáng)阚(hǎn)遁(dùn)

  四、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每个字的读音。

  五、小组竞赛翻译课文,同组的同学可以起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起来补充可以加分,学生一边翻译,教师一边订正、补充。

  1、应该注意并掌握的字的意思

  以为神:把……当作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断其喉:指驴,代词

  乃去:才

  虎因喜:因此

  因跳踉大阚:于是

  憖憖然:……的样子

  然往来视之:然而

  2、译文如下: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黔。运到后没什么用处,便把驴放到了山脚下。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躲藏在树林中间偷偷地观察它。老虎渐渐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不了解驴是什么东西。

  其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来来往往地观察驴,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斗。渐渐老虎靠近它,态度更加随便,摇晃、依偎、冲击、顶撞(驴),驴忍不住怒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而大喜,考虑这件事,心想:“驴的本事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光驴的肉,才离开。

  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具体描写驴和老虎的句子。

  描写驴的句子:“庞然大物”、“驴一鸣”“驴不胜怒,蹄之。”

  描写虎的句子:“蔽林间窥之,慭慭然,莫相知。”“大骇,远遁……甚恐。”“往来视之。”“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进益狎,荡倚冲冒。”“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七、学生根据相对应的句子,分组讨论驴和老虎的形象,讨论后,每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教师。

  1、虎的形象:对它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盲目出击,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几经探索,逐渐摸清了对方底细,识破了驴的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本质,并最终战胜了对方。

  2、驴的形象:无能无用,盲目自大,得意忘形,最终没有逃脱灭亡的下场。

  八、学生分组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师引导:虎和驴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典型形象,从它们的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讨论后,每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归纳。

  老师点拨:理解寓意可从多角度来分析。如从虎的角度来理解,可以认为寓意为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而对生活中的挫折、困苦,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战胜这些挫折、困苦的方法和谋略。要熟悉对手,吃透对手,并最终战胜对手。如从驴的角度来理解,可以认为寓意为讽刺了生活中那些无才无德,盲目自大,仗“势”欺人,外强中干的无耻之徒,只要言之有理,有读后一得,就都应该得到肯定和赞扬。

  九、学生说出与课文有关的三个成语并解释,学生回答后,教师订正。

  1、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使完了。

  2、黔驴之技: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3、庞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脆弱的东西。

  十、与话题相联系,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如:做任何事都要小心谨慎;要勇于战胜困难;真才干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正确估计对手。

  十一、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二、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寓言的寓意。

  2、《每课一练》第21课。

  3、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设计

  《《黔之驴》教案8》全文共1923字

黔之驴教案 篇3

  创意说明:

  把握寓言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借此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谈出自己的感受,得到生活的启示。

  教学步骤:

  1.熟读文章的情节之后,用自己的话复述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也可设计简要的示意图,概括此情节)

  2.你能从驴和虎的各自表现及其命运中,得出哪些道理?试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①从虎的角度来思考。

  ②从驴的角度来思考。

  ③还可以从虎对待驴的过程、结局,他们彼此的关系、态度等角度来思考。(鼓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

  虎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驴的角度:以黔驴的.可悲下场,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其他角度:诸如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地估计对手等。

  【资料整合平台】

  大鼠

  [清]蒲松龄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①。

  适②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③,阖其扉,潜窥④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⑤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⑥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⑦百次。众咸⑧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⑨。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⑩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⑾顶毛,口纥⑿首领⒀,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辄被啖食:就被(大鼠)吃掉。辄,就;啖,咬。②适:恰好。③鼠屋:大鼠经常出没为害的房间。④潜窥:偷看。⑤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⑥几:桌几。⑦啻:仅,只。⑧咸:皆,都。⑨无能为者:无所作为的,没有能力的。⑩硕腹:鼓起肚子。硕,大。⑾掬:抓住。⑿纥:咬。⒀首领:头,颈。

  本文描写了一场复杂的猫鼠搏斗。作者先写鼠之凶悍,猫之似怯而实智;再掉转笔锋,写鼠之气竭,猫之劲疾。阅读此文时,一方面要弄懂其寓意,另一方面,可与课文相比较,体会文中塑造的不同形象的特点,及其一波三折的情节。

黔之驴教案 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柳宗元的《黔之驴》,我将按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1、本课的位置

  《黔之驴》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是一则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柳宗元《三戒》之一。文章通过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老虎和驴子的性格特点,警示人们不要被藐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2、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显的文言文,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目标:

  ①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②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①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①从“驴”的角度理解寓意:使学生们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②从“老虎”的角度理解寓意: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努力增长才干。

  (四)重难点:

  ①理解黔驴技穷,然大物等成语的含义。②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确立依据:本课对老虎的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非常细腻,值得称道,同时这也是学生写作时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此外本课出现了一些成语,这往往是考试的要点,因此我将上述两点作为本文学习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看动画,听朗诵——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听准读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齐读、散读、自由读、个别读等多方种式生的朗读,引导学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以达到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后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从而将文章的重难点问题解决。

  3、读写结合法:本课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大胆想像,为驴翻身”,在理解全文后,同学们已敬佩于老虎的精明,痛恨于驴的愚蠢,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为驴雪耻。这样的设计将阅读与写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三、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语言凝练之美,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法。

  钱志亮教授说,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大量的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预期将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步、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本课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走进课堂。“同学们,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常遇到很多成语,有不少的成语出自于我国古代的寓言,你能举个例子吗?(亡羊补牢、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黔驴技穷”,它就出自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黔之驴》。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吧。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作品并解题。

  首先介绍作家作品,使同学们对作者柳宗元的生平有所了解,并了解文章体裁——寓言,知道《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三戒”之一,引以为戒之意。

  2、初读课文

  在初读的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读书的方法指导,如:自然段序号的标注、生字词的圈点、课下拼音要在正文中书写等等,读完之后设计了一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可帮助同学们扫除汉字障碍。

  3、看动画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个与课文相配套的小动画,其中还插入了课文的范读,以达到了正音的目的。形象的动画,生动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致了解。为下一步的“再读课文,再现故事情节”做了准备。

  第三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老师可出示幻灯片提出要求:①结合注释自己试译课文。②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③向全班同学求助,解决小组未解决的问题。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才华展示,友情提醒。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有三:一检查学生关键字词掌握情况,二给同学们搭建一个才华展示的平台,三教给同学们一个积累文言词语重要方法——分类整理法。

  3、复述课文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印象,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步、研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研读力求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通过揣摩老虎和驴的心理、观察二者的动作,认识老虎和驴的特点,以理解文章的寓意。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实现目标。

  1、老虎对驴的态度有何变化?

  2、你能找出描写老虎心理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吗?

  3、课文中描写驴的本领的句子有哪些?

  4、通过课文的阅读,你得什么启示?

  从而总结出老虎的特点:这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在反复观察,反复试探后,摸清底细了驴的底细,从而大胆果断的进攻,致敌于死命。而驴仅会“一鸣,一蹄”,两相对比,驴最终被老虎吃掉也就不足为怪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5、读出启示:

  通常人们总是从老虎的角度总结道理,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从驴和老虎两个方面来总结,以告诉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

  6、读出寓意:

  这则寓言是柳宗元的“三戒”之一,当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又是什么呢?为此安排了走近作者一环节。时代背景的介绍会帮助同学们理解本文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的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对于他们无须害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五步,大胆想像,为驴翻身

  学生在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已敬佩于老虎的精明,痛恨于驴的愚蠢,老师适时引入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设计力求做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七年级学生思维正活跃,对于此类想像文章很感兴趣,只要老师引导的好,学生会妙笔生花,绽放许多奇思妙想。

  第六步,结束语

  授课内容结束了,但同学们来讲,如何让同学们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起到引导作用,期于此目的,老师送给同学们一段话,今天我也把这段句作为我说课的结束语,与大家共勉:

  当今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如果我们没有真才实学,仅凭金玉其表,那么将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学好本领,那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最后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一路走好!

  第七步:板书:

  惧驴——识驴——吃驴

  附:

  作业:将《黔驴新编》整理之后写在日记本上。

黔之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位精彩词句,感受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2理解故事寓意并得到启示。

  3积累文言词语并进行适当归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位精彩词句,感受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是对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的讽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的记忆里,一定珍藏着许多成语。今天,请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带有动物的成语。(学生发言)今天我们会学习一个成语:黔驴技穷,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寓言,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文章,正音正字。

  1散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以及书下的注释,读准字音。

  慭(yìn)骇(hài)遁(dùn)狎(xía)(hǎn)

  2听录音,再现故事情景。

  (1)听录音,注意停顿和注音。

  (2)散读。探究

  3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4全班齐读。

  三再读文章,复述内容。

  1结合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并尝试复述课文,小声读并翻译。

  落实好重点字词:船:用船。蔽:隐藏。窥:偷看。稍:渐渐地。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遁:逃走。且:将要。噬:咬。异能:特殊的本领。习:习惯。狎:亲近而不庄重。计:盘算。蹄:踢。去:离开。

  2交流。(哪位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四深入文本,品读字词。

  1驴是“庞然大物”,但“止技此耳”,它有哪些“技”?“止”表明什么?

  “鸣”和“蹄”是驴的技能,“止”是只不过的意思,表现出驴看起来很强大,其实没什么本领的实质。

  2“虎”是怎样逐渐认识、对待驴的?圈划描写虎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关键词句,抓住字词,品读批注。

  “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又害怕的心情。

  “骇”“遁 ”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写出了虎的果断、干脆利落,志满得意的情态。

  五质疑研读,把握寓意。

  1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不知有没有发现本文题目是《黔之驴》,可是文中写驴的却只有寥寥几笔,写虎的却笔墨很多,那题目为什么不是《黔之虎》呢?

  尽管文中写虎的笔墨非常多,从开始的畏驴,到中间的察驴,再到最后的吃驴都写了,但这些变化过程均是围绕着对驴的观察和反应作出的。课文的主题是驴而非虎,课文的写法是以虎衬驴,本文写了虎的谨慎精明,也就暗写了驴的麻木、愚蠢。因而题目应该用“黔之驴”,而不能用“黔之虎”。

  2寓言,或讽刺或有明显的教训意义,用借此喻彼、以小见大的手法,将大的道理隐藏在小的故事之中,让读者去领悟。

  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比喻什么情况?齐读p133比喻说理的知识卡片。

  3小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黔之驴是个庞然大物,却只有“一鸣”,“蹄之”两种防身之技,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事物。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成惧心理;它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反应迅速,行动灵活,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作者只不过借驴的形象,通过寓言这种形式(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六布置作业:

  1积累实词:“船”、“蔽”、“窥”、“遁”、“噬”、“狎”、“计”等词的含义,并进行归纳。(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2作者借驴讽刺了生活中怎样的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3从虎的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1必做,2、3二选一)

  七板书:

  黔之驴

  柳宗元

  虎 驴

  惧 庞然大物

  识

  吃 技止此耳

  黔驴技穷:讽刺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精明愚蠢

黔之驴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语言的深广含义

  2、通过标注对老虎的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对驴的形象分析,从而得出一定的寓意。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黔之驴进行了翻译,这节课,我们一起走入驴和虎,去了解一下他们的形象。

  二、复习检测

  1、你还记得吗?(解释字词)

  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则:却。 以为神:把它当作神,把…当作

  稍出近之:渐渐出来接近它?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老虎看见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近而不庄重,碰撞它,靠近它,冲击它,冒犯它。

  (3)驴不胜怒,蹄之。

  驴子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

  (4)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了驴子的`喉咙,吃光它的肉,才离开。

  三、研读课文

  1、 讲故事:

  师:你能在翻译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把它当做故事讲出来么?

  2、 形象分析:

  (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驴的句子。

  庞然大物(外形)、驴一鸣(叫声)、蹄之(动作)

  师:那么,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生:断其喉,尽其肉

  师:那我们来思考一下,外表如此强大的驴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下场?

  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没有老虎的本领大;无异能

  师:这篇寓言中的驴代表了哪一类形象?

  生:徒有外表实则虚弱无能,外强中干

  师:从驴的角度来看,本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寓意?

  生:徒有其表,无真本领是行不通的。

  (2) 我们再来找一找文中描写虎的动作、心理的句子,画出来。

  动作: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远遁;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荡倚冲冒;断其喉,尽其肉

  心理:慭慭然,莫相知;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虎因喜

  师:那么虎对驴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惧驴——识驴——吃驴

  师:老虎为什么可以把驴吃掉?

  生:认识了驴不过是外表强悍,实则内里虚弱。

  师:这里虎代表了哪一类形象?

  生:本身本领强大;善于观察;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师:我们从老虎取得胜利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启示?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老虎的行为:刚开始“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非常小心谨慎,又近出前后,荡倚冲冒,终于了解了驴子,最后吃了驴子。

  从害怕驴,到一步步认识驴,最后把驴吃掉,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生1:不要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到,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生2:想要取得胜利还必须善于观察,充分了解敌人。

  生3:要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四、作业

  五、小结

  师:通过《黔之驴》的故事,我们明白了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功就必须有勇有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这节就课就学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六、教学反思

  1、“讲故事”这一环节设置,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只从表面讲故事,而不能挖掘寓言的内涵。

黔之驴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讲述文中的故事。

  2.能结合文中语句,从不同角度说出这则寓言的深刻含义,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

  3.能辨证地分析“黔驴技穷”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小试身手:

  1、课堂检测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

  (一)词语解释

  1.船载以入(用船)

  2.稍出近之(靠近,接近)

  3.蹄之(用蹄子踢)

  4.尽其肉(吃尽)

  (二)一词多义

  1蹄之(代词,代老虎)

  2.计之(代词,这件事情)

  3.然往来视之(然而,可是)

  4.庞然大物(……的样子)

  5.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6.以为神(把……当作)

  二、故事时间:

  导入:自从柳宗元写了《黔之驴》之后,千百年来,人们对驴心存偏见,驴的名声一败涂地。成语“黔驴技穷”往往用来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驴家族里的一只小驴听说后非常生气。今天,它来到这儿想听一听它祖先的故事。

  请同学从下面三个不同的身份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讲故事。

  A、我就是文中的那头驴子

  B、我就是文中的那头老虎

  C、我就是文中的那个好事者

  “最佳故事奖”评选标准:

  (1)能根据所选择的身份准确地讲述故事。

  (2)故事中体现了一定的想像力。

  (3)讲故事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有感染力。

  2、学生按要求活动。

  3、全班交流,学生点评。

  三、寓意探索:

  1、教师要求:作为人类的一员,你能向这只小驴解释这则寓言的寓意吗?请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进行讲解。

  2、学生按要求活动。

  3、全班交流。

  4、教师: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黔驴:庞然大物,却只有“一鸣”,“蹄之”两种防身之技,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事物。

  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成惧心理;它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反应迅速,行动灵活,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作者只不过借驴的形象,通过寓言这种形式(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从驴的角度分析:

  不能做只有外表,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

  要学会变通,主动适应环境

  从老虎的角度分析: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要耐心、仔细地观察,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从虎驴之争的角度分析:

  要正确估计对手的实力,知己知彼才能获得胜利。

  从好事者的角度分析:

  做事情前要调查研究,不能盲目,以免造成悲剧。

  四、冤案 ? !

  1、教师导入:背上“黔驴技穷”的骂名到底公平不公平?如果公平,请同学们说出公平的原因。如果是冤案,请同学们找出根据为这个冤案平反。

  2、、学生思考后,发言

  3、、学生互评

  4、教师点评:

  导致“黔驴技穷”的主要原因:

  (1)是驴子自身的实力相对弱小,不能与虎抗衡;

  (2)是好事者工作盲目,不负责任,使驴子“至则无可用”,且又放之山下,将驴命视同儿戏;

  (3)是放置驴子的环境不行,这是造成驴入虎口的最主要原因。

  四、课后学习:寓言新编:——《新编黔之驴》

  听了同学们的争论,小驴非常高兴,它了解了自己的家族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想请我们为驴家族重新创作一个寓言故事《新编黔之驴》表现 “黔驴技高”、“黔驴技强”或“黔驴技多”, 或者来一个奇思妙想,让这头黔之驴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战胜兽中之王老虎。从而使“黔驴技穷”成为过去,逐渐被人们淡忘。

【黔之驴教案】相关文章:

黔之驴教案12-15

黔之驴的教案12-12

黔之驴教案(15篇)03-30

黔之驴教案15篇02-07

黔之驴教案九篇08-08

黔之驴教案(精选15篇)04-02

黔之驴的赏析09-12

黔之驴教案范文五篇02-10

【推荐】黔之驴教案4篇01-22

有关黔之驴教案三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