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案

时间:2023-04-02 08:52:3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画》教案(集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教案(集合15篇)

《画》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x”“x”。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读读这首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充满勃勃生机和浓浓春意的画面。

  教学的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就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正音。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可能已认识了一些汉字,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是新学的偏旁,学生认识它以后,让他们自己认记“春”“惊”的字形。此外,要指导学生比较区别“人、八、入”和“无、天”的音形义。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笔画都比较简单,可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字写匀称。“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x处偏左一点起笔。“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x处起笔。

  (三)词句

  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熟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中说“山有色”,那么山会是什么颜色、流水会发出哗哗的声音,为什么诗中却说走近流水仍听不到声音、使学生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和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理解第三、四行诗句与画上内容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画。

  诗中有几对反义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来说的。可以举例说明,如“小明的家离学校远,小英的家离学校近”,让学生知道远和近所表示的距离不一样。

  (四)朗读、背诵

  1、学生理解诗意后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注意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2、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根据板书“山、水、花、鸟”,回忆诗句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先小声试背,再齐背,最后指名背。

  (五)实践活动

  1、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音乐伴奏下跳舞,做找朋友的.游戏。

  2、布置学生回家找谜语,课后开展谜语竞猜活动。在规定的时间里谁说得多,猜得对,并说清楚是怎么猜出来的为优胜。先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胜者,然后在全班比赛,评出优胜小组。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指导看图

  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理解诗句

  让学生借助拼音读熟诗句,然后启发他们说说每行诗的意思。最后完整地读一读,说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三)创设情境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四)指导朗读、背诵

  (五)复习巩固字词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2、做反义词找朋友的游戏。

《画》教案2

  [内容简析]

  《看画识字真有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第二课。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儿歌,第二部分是会认字和会写字的书写内容。儿歌分别写了红日、月牙、河水、火苗、鸟儿、小虫、马儿。此外,文中还印有一些图和有关象形字。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借助图与字的关系帮助识字。

  [设计理念]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是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规律,本课主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看画识字,在情境中识字。课堂教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认识8个会认字和4个生字,并能组词。

  3.引导学生学会书写"上、月、日、马",并掌握出现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书写4个会认字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教具准备图画(各种动物、象形字演变过程的彩图等);识字、音节卡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图画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太阳、月亮、马、鱼画面,让学生说说:图上出现的是什么?

  2.出示象形字:日、月、马、鱼让学生猜一猜,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师讲解:这是古代人用于记录事物的符号,是一种象形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很多都是象形字。

  3.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看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音节。

  2.用"○"和"△"。分别找出这课中的会认字和生字,再反复拼读。

  3.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5.让学生遮住拼音,自己自由读课文: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

  6.出示课文(去掉拼音部分),老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让学生读句子。

  (2)读错字音时要及时出示拼音让学生再读。

  7.小结表扬。

  三、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和会认字

  贴出1个会认字和2个生字。

  1.师:大家还记得学习生字的四个步骤吗?生:①读准音;②记住形;③组词解意;④认真书写。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生字的四个步骤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和会认字(会认字不要求学生会写)

  3.集体学习。师:火、日、月这三个汉字的读音有什么地方想要提醒大家吗?生:①日是整体认读音节,请跟我读……②日是翘舌音,请跟我读……

  ……

  师:同学们真棒,能读准字音。那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汉字呢?

  生A:我有个好办法,可以记住日字,把口字加一横就是日;

  生B:我有个好办法,可以记住月字,目字的最后一横去掉就是月……

  生C:老师,我有个意见,月字的第一笔是撇,而目字的`第一笔是竖……

  ……

  师:同学们不仅能想出办法记住这些汉字,而且认真观察。下面,我们来给这些汉字找找朋友。

  生给会认字和生字组词。

  师:同学们对这些汉字朋友不仅能读准音、记住形,还能给它们找到许多朋友。下面,老师也想表现表现。师范写,生唱笔画,一起说说每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最后,学生描描写写生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巡视学生的写字情况,包括笔画是否写对、笔顺是否正确、写字姿态是否规范等)。

  (3)师生互评共赏。(写得好的给予表扬、奖励,不足之处及时指出、纠正)

  四、做游戏,巩固学会的字。

  1.找朋友

  放音乐《找朋友》,学生在音乐声中,手拿生字卡找找自己的音节朋友。

  2.猜字游戏。

  生:日字加一横是个什么字……

  3.总结。

  通过活动和游戏,巩固识字,生动有趣,学生乐学乐记。

《画》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语音沟通能力,为了全面有效的实施本堂活动,必须结合实际运用充分的教具及教学工具来组织教学,因此我制定了此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和了解印画,欣赏和体会不同的物体所拓印出的不同画面。

  2、探索物体的形状,进行印画,能辨别不同的颜色。

  3、欣赏印画作品,能够用语言描述,或拓展想象空间。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自主动手操作完成画。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用简单的言语介绍自己画的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瓶水,一个毛笔,一份水粉颜料,一份空白的图纸。

  2.幼儿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出示范画,让幼儿感受画面。

  小朋友们,大家好!老师啊今天给你们带来一幅奇妙的画(出示图片)看漂亮吧!我们来看看这幅画象什么?你们在图画里发现了什么?谁来告诉大家?(金鱼,菠萝,羽毛)其实老师要告诉你们这些可爱的画不是用手画出来的是用东西印出来了,神奇吧!所以我们给它取了个新名字叫印画。那我们就来看看我们怎样印画吧!

  二、基本环节

  教师示范作画过程。

  1、出示实物,了解物体的形状和作画的用处。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出示叶子)它是什么颜色啊!那你们想不想也有一片叶子啊!那就请我们的小朋友把你们收集的树叶从板凳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发现它的特点吧!我们先摸一摸我们的小叶子,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啊?(一面滑滑的,一面有高有低,摸着不舒服)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面吧!你们见过鱼骨头吗?这个叶子上面也有鱼骨头,就是这个粗粗的长线旁边有许短线的象鱼骨头的一面,我们啊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叶脉!想知道这美丽的图画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就是用这个叶脉变出来的,你们想看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哦!大家都想!那就请我们的小朋友轻轻的把叶子放到凳子下,小眼睛朝老师这边看吧!

  2、进行范画。

  老师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颜色在调色盘里调好颜色,用毛笔轻轻的在自己喜欢的叶子上有叶脉的一面来回涂,小朋友要记住颜色要每个地方都要涂到,否则就很难看,涂好了你们看清楚老师是怎么把叶子变到纸上的,要轻轻的把有颜色的一面放在纸上,然后用手拍拍,这样啊!我们的'图画就牢牢的印在了纸上,看到了吗?象什么啊?(羽毛)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奇妙的画真神奇,你们也想把叶子变到纸上印出不同美丽的画吗?那我们也象刚才一样,自己动手试一试吧!看你们变出了什么奇妙的画。但要记住不要把我们的小手衣服都弄脏了哦!

  三、结束环节

  欣赏作品。

  画完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奇妙的画”它象什么?小朋友们看它的画漂亮吗?为什么?(颜色很多,图案也很漂亮)哦!真棒!我看到还有好多小朋友的画很棒也想来介绍,那请你们回家介绍给爸爸妈妈听吧!

  四、延伸环节

  1、可以让幼儿分成小组共同协作,互帮互助完成各自的画,然后展示给其他小朋友。

  2、可以让玩的好的小伙伴互相展示对方的画并简单介绍对方的画。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我发现幼儿在亲自作画时非常的高兴,和同伴相互合作的很好,也很团结,更是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我认为只要一堂课满足孩子的需求,完成了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那么也就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画》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一内容)

  难点: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课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75课时)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每人画一幅画,并把自己的画带到课堂上。

  二、从看图引入,指导表述

  1、教师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图画,回答,教师作引导: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小明画了什么?画得怎么样?他们显得怎么样?)

  2、我们也学着他们的`样,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画。(让学生把在家画好的画拿出来,分组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评评别人的画。(小组内评:你认为你们小组谁的画画得最好?好在哪里?)

  4、教师指导:老师也画了一幅画,想介绍给同学们,你们仔细听听老师是怎么介绍的。(学生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说的)

  5、总结介绍的方法:如我画的是什么?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还想画什么但没画出来?

  三、全班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会说会听

  1、请学生到台上学老师的样子介绍自己的画。(要示说得要清楚,听得要认真)

  2、引导学生怎样进行评价。(从声音、速度、是否清楚、有没有介绍到画的主要内容)(要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

  3、再请几个学生到台上交流。

  4、再在小组内交流,评一评谁介绍得最清楚,谁听得最认真。

  5、全班同学评选最受欢迎的画。

  学生把画贴到黑板上,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幅画,并说你喜欢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分大组,每大组评五幅最优秀的画。

  6、给优秀的画发奖。(相机采访获奖同学,请他们谈感受。)

  7、请没获奖的同学也来谈感受。

  四、拓展:把优秀的画贴到展示台中。

《画》教案5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尝试,从作画中体验烛油滴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幼儿能创造性的在自己勾画好的形象上滴画出各种作品。

  3、培养幼儿用火的安全意识。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重点】

  了解蜡油画的特点,大胆用烛油在半成品的作品上尝试滴画。

  【活动难点】

  能在半成品的作品上,创造性的滴画出各种完整、和谐、美丽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幼儿勾画好的各种半成品作品(第一课)。

  2、蜡烛、深色颜料、毛笔、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蜡烛。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蜡烛世界。

  师:你们看,教室里都是什么啊?蜡烛有什么用?漂亮的烛火在干什么啊?

  二、神奇的烛油。

  烛油宝宝看到烛火宝宝跳的这么开心,它忍不住了,它也想出来跳一跳,烛油宝宝会在哪里跳呢?它说想出来到我们小朋友的画上来跳舞,(教师出示幼儿的半成品作《小鱼吹泡泡》)。烛油宝宝说它会跳吹泡泡舞呢!

  1、教师讲解示范烛油滴画。

  教师将烛油自由溅落在半成品的小鱼画上,重点讲解滴烛油时的疏密和画面的布局,引导幼儿注意画面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教师边示范边结合一些安全要求。

  2、引导幼儿发现蜡烛滴画的秘密。

  烛油宝宝吹出来的泡泡漂亮吗?烛油本来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吹的泡泡这么漂亮?

  教师小结:原来是烛油是白色的,它滴到纸上后,纸的'颜色就透了出来,所以小鱼的泡泡特别漂亮。

  3、引导幼儿用深色颜料涂上底色。

  现在这些泡泡的颜色我们还看不清楚,我还想变一变,(教师示范再刷一层底色)你们看烛油宝宝吹的泡泡是不是更亮了,这幅画是不是更漂亮了。

  4、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半成品作品“我们怎么样才能使它更漂亮?”教师不做任何评判和指导。

  三、“我也来试一试”,幼儿尝试作画。

  1、点燃蜡烛,随意滴画。注意画面的合理性和丰富性及用火的安全。

  2、滴好后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上底色。(快的幼儿可以到区域中尝试画第二幅)。

  四、师生一起参观、讲评作品。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浓。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了解他人的快乐。效果好。

《画》教案6

  教材分析:

  《画鸡》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鸡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3、会认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品读诗,理解意,感悟情。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古诗。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很有礼貌?今天,老师作为奖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猜是什么?(出示谜语,打动物名字。)

  红冠子,白外衣,

  每天早上喔喔啼,

  它叫人们早早起。

  2、你见过大公鸡吗?什么样子?你们喜欢它吗?

  3、我国明代杰出的大画家大诗人唐寅,他也喜欢大公鸡,为它画了一幅画,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

  4、说到这老师突然想起前几天我们也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骆宾王,他也写了一首描写小动物的诗是什么?齐诵《咏鹅》

  5、我们接着来了解一下今天走入我们课堂的.大诗人唐寅,课件出示。

  6、(大屏幕出示大公鸡的图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你看到什么?(从感官上感受大公鸡的美。)

  共学:

  一、读诗,整体感悟。

  1、指名读。学生互相评价。

  2、读给同桌听。

  3、教读

  4、齐读诗歌。

  5、再次听读画出诗的停顿,课件出示对照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诗

  句,感受唐寅对公鸡的喜爱。

  二、品读诗,感悟情。

  1、出示前两句。

  (1)指名读前两句诗。思考: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 板书(红冠)。看到红冠你想到了什么?观察鸡冠花图片,对比,感受公鸡的美丽。

  (3)第二句诗人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雪白)。你能描述一下“雪白”吗?

  ( 4 )像“红冠”里的“红”和“雪白”这样的词语就是表示什么的词语(颜色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师:大公鸡头上长着红红的冠子,满身羽毛像雪一样的白,它正向我们走来,我们一起来夸夸它。这真是一只( )大公鸡。来,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一句吧。(读出公鸡的美丽。)

  过渡:公鸡不仅有红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非常漂亮,而且它还会叫。

  (1)谁知道公鸡怎样叫?(模仿做动作)全班模仿

  (2)公鸡什么时候才叫?公鸡一叫就怎么样呢?平时公鸡乱叫吗?所以诗人说——

  2、出示后两句

  (1)朗读后两句。

  (2)公鸡叫,人们就知道天怎么了?就把门怎么了?

  (3)大家知道农民伯伯很勤快,但公鸡比农民伯伯起得早,你们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课件出示填空

  (引导学生体会公鸡的可爱、勤快。板书:勤快)

  (4)指导朗读后两句。(读出勤快)

  三、探究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自由认读扩词。

  2、检出认读,开火车认读。

  3、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哪个字?

  4、学写字(先观察再动笔)平和开。板书演示。

  5、学生描写。

  四、整体感知,齐背古诗。

  五、作业。

《画》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卡、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 观察图画,启发学生猜字。

  2.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 观察图画,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2.读字。

  3.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画》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大胆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

  2、尝试制作底片人物画,感受色彩对比的强烈效果及体验人体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通过细致的观察,尝试画出动态各异的人物,学习制作底片人物画。

  教学难点:

  在制作“底片人物画”中,注意画中左右两边的人是对称的。

  教学准备:

  1、人手两张彩色纸,其中一张比另一张小一半,颜色可以是对比色,如黄和紫,橙和蓝,红和绿

  2、画笔、剪刀、胶水各一份。

  3、范例(如图),左边为蓝底橙色人,右边为黄底橙色人;另一张是黑白底片人。

  教学过程:

  一、拼摆和画出各种姿势的人

  1、出示“百变小人”,能根据幼儿的动作,摆出不同造型的人。

  2、根据某一幼儿的动作,请个别幼儿用简单的线条大胆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

  3、欣赏幼儿作品,师幼共同点评。

  师: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幼:根据某一幼儿的动作在“百变小人”身上拼摆出与之相同的动作。

  师:根据幼儿的作画,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画人要画的大些,且先画头、身体,再画四肢。根据幼儿动作不同,四肢方向不同。

  二、探究底片画

  1、出示范例,请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幼儿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幼:大胆地把看到的和认为特别的地方说出来。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帮助幼儿梳理。

  2、教师介绍“底片人物画”

  师: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感受不同色彩底片画带来的不同感受及底片画的特别之处。

  3、师幼探索制作底片人物画。

  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注意底片画制作的几个步骤及关键环节。

  幼:通过分步骤观察,更进一步的了解人物画的制作过程。

  三、创作对称的人物画

  1、交代作画要求:

  (1)在一张小纸上,画上动态的人物画;

  (2)引导幼儿剪下人物轮廓,提醒幼儿尽可能一刀剪到底,把剪下来的人物翻转过来粘贴到大纸的另一半纸上。把剩下的纸粘贴在大纸的另一边,边角对齐,使之成为左右对称的人物画。

  (3)鼓励幼儿流畅画线,大胆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

  师:提醒幼儿根据自己喜欢选择两张对比明显的纸及画出不同动态的人物。

  幼:结合经验及自己喜欢的人物动作进行创作。

  2、幼儿自由选择制作黑白底片画还是彩色底片画。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四、底片人物画的聚会

  1、展示幼儿作品,感受色彩的强烈对比及底片画有趣的效果。

  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底片画。

  师:鼓励幼儿根据幼儿画出的人物做出不同的动态。

  2、讨论底片画除了可以制作人物画,还可以制作图形、动物、花、草等。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创作不同的底片画,继续体验创作底片画的乐趣。

  活动建议:

  教师在班级里布置“我的底片画”专区,让幼儿把自己创作的作品贴到墙面中去。感受色彩对比的强烈效果及体验人体的对称美及底片画带来的美感。

《画》教案9

  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生说,学生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弯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弯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远——近 来——去 有——无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 山——水 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画》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卡、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出示图卡:

  2.学生猜字。

  3.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出示图卡:

  2.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3.读字。

  4.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附:板书设计

  山 水

  月 火 田 石

  日 土

《画》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人物正面头像,能基本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

  2、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点:

  能基本画出五官特征。

  活动难点:

  用绘画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素描纸,油画棒,勾线笔,邀请每位幼儿妈妈到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介绍本次活动,欢迎家长和小朋友。

  邀请妈妈们跟我们的小朋友来参与美术活动,一起欢迎妈妈们。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感受妈妈在生活中的幸苦,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比如:大声对妈妈说我爱你;夸夸自己的妈妈;

  2、引导幼儿用特殊的方式(画画妈妈)来表达浓浓的'爱。

  (1):请幼儿说说自己妈妈的头像是什么样子。(可请几名幼儿在全班讲述,然后分组都来说说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

  (2):教师请幼儿来仔细描述。(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

  (3):教师分发绘画材料让幼儿转过身面对妈妈进行画妈妈,强调幼儿先用勾线笔将自己妈妈的头像勾画出来,再用鲜艳的颜色画笔来帮我们的妈妈画的漂漂亮亮的。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指导,进行互动,力求把妈妈头像画得端正,教师并用亲切鼓励的语言调动启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幼儿身心投入。

  3、请个别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大胆说说自己画中对妈妈的爱。

  4、将自己画的画亲手送给妈妈,并跟妈妈说说想说的话。

  活动结束。

《画》教案13

  教学理念:

  《蔬菜印画》是围绕小班上学期主题活动二《好吃的食物》开展的一个活动。蔬菜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但孩子越小越不喜欢吃蔬菜,《蔬菜印画》就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小朋友进一步认识蔬菜,使幼儿意识到蔬菜除了有营养、可以吃,还可以用来画画,让小朋友喜欢蔬菜。通过印画不仅可以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美的感受力,在活动中,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印花常规。

  活动目标:

  1、能用蔬菜印盖花纹,感受图案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美和色彩美。,2、培养幼儿良好的印画常规,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3、通过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适合印制的蔬菜印章(经过雕刻的蔬菜如菜椒、藕、萝卜、土豆等)若干。

  2、装有颜料糊(将广告色和浆糊搅拌做成)的盘子、抹布、白纸做的裙子若干。

  3、蔬菜印画范例图一张。

  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

  出示范例,引起兴趣认识材料探索尝试示范讲解再次尝试作品展示

  1、欣赏蔬菜印画,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蔬菜印画———漂亮的裙子,让幼儿猜猜是用什么画的?

  2、认识印画材料。

  有些蔬菜经过切、刻后可以用来印画,这就是印章。像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的这些印章(出示蔬菜印章),都是蔬菜做的,印出的花纹真漂亮。

  3、幼儿探索蔬菜印画的方法。

  4、教师示范,讲解印画方法。

  教师讲解并演示印画的方法: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蔬菜印章,抓住上面,在自己喜欢的颜料盒中用力蘸一下,然后向下放在纸上用力按住(想好你要在纸的什么位置印),呆上一小会后,再把蔬菜印章拿起来就完成了。印完一个要等它晾一会儿,别碰到它。(告诉幼儿蘸颜色不要太多,印的时候时间要留长一些,并且要用力压。)

  蔬菜印章用完后要放进同色盒中,一个蔬菜印章只能在一种颜色里蘸。现在老师换一个蔬菜印章,换种颜色再来印一次。

  5、幼儿再次尝试印画,学习印画方法。

  今天,我们自己动手给妈妈做条裙子吧!( 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提醒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手不能移动,要用力、方法到位。引导幼儿一个蔬菜印章可以多印一些,来丰富画面。提醒幼儿不要混色,画完后把蔬菜印章放回原处)

  6、作品欣赏。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同时进行个案展评。(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美术活动的兴趣)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可以用来做印章(水果、肥皂、玩具等等),鼓励幼儿做出更好看的印画。(使活动不断丰富、充实、整合)

《画》教案14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布置: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俺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假如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假如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俺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同学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同学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 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 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 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 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 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 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 抽读卡片。

  (2) 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掌握手形添画的方法,注意手形和添画内容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想活动和添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手形添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手形进行添画,画出有创意的手形画。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1)猜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答案:手)

  (2)律动:表扬学生,请全体起立,模仿老师一起做游戏《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挥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握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孩子们,有趣吗?请坐下,大家都是聪明又能干的孩子,这节课你们就完美地表现出你们聪明的头脑和能干的双手,好不好?

  (3)观看手型表演:播放手型模仿视频,提问学生节目中是用什么表演的?手是怎么变换的?

  引出我们不仅能用手模仿各种有趣的事物,还可以添上画,玩得更有趣。引出课题:手型添画。

  活动二:游戏探究,引导想象

  (1)玩手,变手形

  游戏要求: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老师出示一个手形,你们就跟着变,看谁变得一模一样。提示学生注意盯着屏幕。老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手型,和学会一起连续变换。最后出示问号,鼓励学生尝试能不能自己变手形出来,鼓励学生变出自己最喜欢的手形。

  (2)描手形

  提问学生:怎样来描手的外形呢?

  摆的这只手不要动,画的时候要沿着手的外延画。如果我想画右手或者是两只手,可以请同桌帮忙。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快速地开始描画自己的手形吧。(生描画,师巡视)

  (3)手形联想

  提问:老师描画的手形像什么事物吗?(板书:想)

  指名回答,夸赞孩子们想像丰富。总结:同一个手形可以想像出不一样的事物,如添画漂亮的翎毛和七彩的尾巴就变成了孔雀,添画上绿绿的叶子就变成了大树。随后老师转动手型,提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像一条游来游去的小鱼了。

  同桌互动:同桌两人一组,把自己和同桌的手形图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从不同角度来看,看看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4)欣赏评述

  出示老师也带来的精彩的作品,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添画手形的。(学生欣赏作品)

  提问讨论:为什么会想像成 ?添画了什么?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1)示范

  提示学生:我们在添画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想像事物的主要特征。

  (指着第一幅范画,并讲边示范)我听到一个声音说像小鸟,我们还要添画些什么才更像小鸟呢?眼睛,嘴,尾巴。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小鸟?一幅漂亮的手形画就画好啦!

  (指着第二幅范画)先画蜗牛贝壳上的螺旋,再画上它的眼睛、嘴巴,身体。别忘了蜗牛有两根可爱的触须。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贝壳?我们给它涂上 ,还有粉嘟嘟的'身体。

  (指着最后一幅)这一幅要画想像成什么呢?孩子们喜欢吃苹果吗,我就画成结满苹果的苹果树送给你们好不好?先用绿色画树叶的轮廓,再挂上红彤彤的大苹果。涂上绿绿的树叶,棕色的树干。

  (2)创作

  说明创作要求:结合你们刚才想像的,先添细节,再上颜色,在画的过程中,不要讲话,也不要站起来。学生自由创作,自由表现。(生画,师巡视)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1)展示评价

  把自己的作品摆好,小组内相互欣赏。选出小组画得最漂亮、最有趣的一幅画。为了让所有的同学都能清楚地欣赏到,请组长拿上来,我们将它展示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说一说。

  (2)总结拓展

  老师自主总结:“我们一双手,虽然长短、粗细不一样,但他们只要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就能做好多的事情,还可以装扮我们的世界呢,比如今天,我们通过描一描,想一想,添一添,变来这么多好朋友,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画》教案】相关文章:

《画》教案02-08

《画》教案09-04

《玲玲的画》教案02-22

玲玲的画教案02-22

《画杨桃》的教案02-18

画蚂蚁的教案01-27

《秋天的画》教案01-11

画兔子教案04-03

画杨桃的教案03-09

《画杨桃》 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