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文言文教案集合六篇
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教案 篇1
1.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①乌在其为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好苦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泰然谓美莫己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卿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曰:“不然。臣之所闻,古之道,凡战,用兵之术,在于一民,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征,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御远;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胜。故善兵者,务在于善附民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文言文中划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已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1]驾君车者罪至刖[2]。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3]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注释:[1]窃,私下,[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3]矫,假传君命。
(1)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忘其口而念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答案
四、(15分)16.(5分)①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2分) ②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或:难受)。(1分)③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或: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像自己漂亮的了)。(2分)
四、(15分)16.(5分)①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之人(或一般人)共同的毛病。②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第①句翻译中注意,“是”和“非”的意义和该句的判断语气,二者缺一,扣1分;第②句翻译中注意“于”“忌”“轻”的含义,未译出各扣1分。)
16.人民不亲近依附君主,商汤王和周武王不能取得胜利。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必须善于团结人民。
17.(1)城里有一个去集市喝醉了酒回家的老人。(2分)
(2)我是你的父亲,对你难道不慈爱吗?我醉了,你却在路上捉弄(折磨)我,这是什么道理?(3分)
17.(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三个分句,每句1分)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两句话,每句1分)译文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21.(5分)
(1)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译为"弥子吃到特别甘甜的桃子"也可以)。没吃完就把它献给卫君(译为"舍不得吃完而把它献给卫君"也可以)。
(2)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译为"因为一心想着我,竟忘记桃子已被自己咬过"也可以)。
文言翻译练习(2)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文中划线句(5分)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1]。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2]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注:[1]亢:过甚。 [2] 裒:póu,聚集、收集。
⑴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 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夏四月,皇太孙自北边南还,执政皆迎于上都之北。伊实特穆尔谓晋王噶玛拉曰:“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不言?”噶玛拉遽曰:“皇帝践阼,当北面事之。”甲午,皇太孙即位于太安阁。巴延握剑立殿陛,述所以立皇太孙之意,辞色俱厉,诸王股栗,趋殿下拜。
——摘自《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元纪九
①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不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巴延握剑立殿陛,述所以立皇太孙之意,辞色俱厉,诸王股栗,趋殿下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①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2分)
译文: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3分)
译文:
5.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3分)
译文: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2分)
译文:
答 案
1.(1)先生逝世以后,国内的官吏直到今天谈起先生,没有一个不鼻子发酸而流下眼泪的。(“既”1分,其他1分)
(2)那足以叫奸臣胆寒,使边陲战士的战马飞驰。(“其”1分,使动用法1分,“塞垣”1分)
2.接触到它之后,才能了解它;[亲自]实践之后,[才]知道[什么是]艰难。
翻阅五岳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得多]。
3.(1)皇帝逝世,已超过三个月了,晋王您是宗族盟长,还等什么而不说句话呢?
(2)巴延握剑站在宫殿台阶上,讲述立皇太孙为皇帝的原因,语气表情都非常严厉,各位王爷吓得腿打颤,急忙到殿下叩拜(新皇)。
4.(1)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有道德的人的行为。”(“或”,解对1分;“是非”,解对1分)
(2)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礼义,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一句1分,第一句重在“其非义”,第二句重在“速已”,第三句重在反问句式解释出来)
5.17.
(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三个分句,每句1分)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两句话,每句1分)
参考译文: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文言文教案 篇2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
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
4、完成拓展练习。
二、复习重、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三、知识点回顾
⑴整体感知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⑵特殊句式
省略句:(子猷)掷(于)地云__ (子猷)语时了不悲___ 便径入坐(于)灵床上
倒装句:“何以都不闻消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都不闻消息”
⑶古今异义
何以都不闻消息(古义:总,竟_ 今义:全,完全)
语时了不悲(古义:完全_ 今义:常做语气助词)
因恸绝良久(古义:于是__ 今义:常表原因)
⑷文章结构:
选材精当文章用两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本文主要表现的是子猷和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之情,从这个中心出发,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两人同时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的悲痛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二是子猷奔丧时,睹琴思人,哀伤过度,不久去世。
构思奇特,语言简洁
子猷的反常行为表现内心极度悲伤,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全文寥寥数十字,却把事情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四、知识检测
㈠重点生字、词义
1.给下列字注音。
猷:_____ 笃:___ 了不悲:_____ 舆:____ 恸:______
2.解释文中重点的字词。
俱:__________ _而:__________ _何以:__________ _索:________ _素:____________
径:________ ___既:__________ _掷:__________ 恸:___________ 绝: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因恸绝良久 _____②月余亦卒___ ③子敬素好琴_ ___④便径入坐灵床上
⑤便索舆来奔丧_____ ⑥此已丧矣_________ _⑦何以都不闻消息__
㈡常考句子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____ )
A.赶尽杀绝 B.悲痛欲绝 C.绝无此意 D.美妙绝伦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良”相同的是( )
A.除暴安良 B.用心良苦 C.消化不良 D.良莠不齐
6.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_此已丧矣。
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④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7.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并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8.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_
9.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_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_
10.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_
11.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_
12.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又“恸绝良久”,这是为什么呢_ 请简答。(2
13.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14.《世说新语》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通过描写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的个性。试举例分析《人琴俱亡》这篇文章是如何运用细节来刻画王子猷这个人物的独特个性的'。
15.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_
五、课外对比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③《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_"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②山阴:旧县名,在今浙江绍兴市。
③左思: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④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⑤剡(shàn):剡县,即今浙江嵊县。
16.解释加点的词语。
(1)四望皎然 (_______ )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 )
17.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子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有一龌龊③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④之画。章侯头裸体⑤,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①诞僻:怪僻。②搦(nuò)握。③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④强:强迫。⑤头裸体:不戴帽子。
20.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诱之入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_____ )
A.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_________ B.余悲之 (《捕蛇者说》)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 (《岳阳楼记》)_____ D.何陋之有_ (《陋室铭》)
21.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 (________ )
A.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读画录》 )_ B.何以都不闻消息_ (《人琴俱亡》)
C.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______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2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陈章侯的品性。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教案 篇3
一、说目标
二、说考纲
三、说考点
(一)说考点
(二)题型及分值试题内容比例文言文题型
(三)以05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为例逐题解析规定时间三分钟做题,练习以练习卷形式课前下发给学生;完成后以老师为主讲评,关键是点明做题思路,指点做题技巧,教案《对口高考高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统计全作对的人数,鼓励学生。
四、说篇目十二篇文言文考过五篇:
《鸿门宴》1999、《劝学》20xx、20xx、《邹忌讽齐王纳谏》20xx、《左忠毅公逸事》20xx、《师说》20xx。
复习重点篇目七篇:
《谋攻》、《察今》、《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游褒禅山记》、《〈孟子〉两章》、《庖丁解牛》。
五、课堂练习
(一)重点阅读一篇目《察今》三则阅读
(二)课堂练习两篇目《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各一则阅读每则文言文阅读给学生三分钟做题,两分钟讲题,教师按座次随机选择某列或某行,让学生一人负责一小题的答案解析。每则文言文阅读讲解之后统计全作对的人数,板书相关数据。
六、学法总结
七、布置作业
1、《复习指南》:P177《游褒禅山记》、P144《庄暴见孟子》、P145《庖丁解牛》。
2、掌握《复习指南》P131通假字(共43个)。
结束语:
学过多年多篇文言文,想过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吗?是为了学习、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文言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
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
⑴ 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
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识点】
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
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对照译文,辨析疑难)
1、第一段:
⑴ 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 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 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 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2、第二段:
⑴ 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 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⑶ 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⑷ 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3、第三段:
⑴ 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⑵ 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⑶ 读准音:“相之”。
⑷ 口译本段。
4、第四段:
⑴ 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
⑵ 悲夫(fú)
5、第五段:
⑴ 找出假借字。
⑵ 找出判断句、省略句。
四、作业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分段讨论问题
1、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提示:
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作者记游时,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为下文“谬其传”埋下伏笔,已有“慎取”之意。
2、第二段记叙游华山洞的经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提示:
写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写游后洞,泼墨如水,详加介绍。
这样剪裁,是为下文议论铺设事实依据。
3、第三段作者写游山的心得体会。他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指出具体例句。
提示:
阐述了宏伟的目标与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说明“力”的重要。“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从反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则从正面再次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
4、第四段,作者写了第二点心得体会。哪句话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提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本文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结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语句起到了联系和照应作用,请分别找出来。
(例句略)
6、本文末一段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提示:记同游之人和时间。既照应前文,又对“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补叙。这种写法,可使行文简洁紧凑。
二、读全文,师指点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文言文教案 篇5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方法阐释
1、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2、疏通文义是必要的,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关系。
5、进行比较阅读,使所学知识内化,在超本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目标定位 知识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能力 1、进一步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 学会勇敢机智的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重点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辅助工具 电脑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 方法流程
1、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2、知名示范朗读
3、点评。
4、自由朗读。
5、划分句中节奏
6、理清结构。
7、为每一段加小标题。
8、找出主旨句
三、小组交流,翻译课文
1、小组交流预习翻译课文情况,重点解决疑难,串译课文。
2、课堂交流,质疑答疑。
3、课堂练习,翻译句子。
4、完成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5、学生自批。
6、自批反馈。
7、巩固记忆。
四、深入研读课文
1、本文异在哪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2、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猾?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狼三则》之三。
2、说说本文异在哪里。
3、完成练习。
六、总结
1、用蒲松龄《狼三则》最后的一句话作结。
2、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3、小结。
七、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成语。
2、好书推荐:姜戎的《小狼小狼》《狼图腾》。
学生记忆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完成后交流
学生翻译理解
指名回答 意在分清文章节奏,为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
明确文章的基本内容,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成翻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答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知识卡片的建立,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建网,形成体系。
通过深入研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通过拓展延伸,使所学知识内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别切通过想换内容的比较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解。
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情感。
拓展延伸,使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案例评价:
本文是一篇情节比较简单故事有趣的课文;串译课文比较简单,但常用实词、虚词较多,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尤其是对文章节奏的训练、课文结构、主要内容的理解等环节设计,为突破本文教学重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文言文积累卡片的建立,又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建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同时也为将来运用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狼三则》之三的阅读,又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运用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本课授课效果良好。
文言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认识活板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及重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
②认识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会整理归纳文言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词及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教学时间】 ( 第一 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1、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释题并简介作者
(二)自学
自学内容(一)走进文本,疏通文意
自学方法1、朗读课文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
(1)给下面加粗的`生字注音。
昇( )炀 ( ) 砥( ) 贮( ) 燔( ) 讫( )
又为活板( ) 薄如钱唇( ) 蜡和纸灰( )
数十百千本( ) 更互用之( ) 以纸帖之( )
予群从( )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已 后 典 籍 皆为 板 本
其 上 以 松 脂、蜡和 纸 灰 之 类 冒之
则 以 一 铁 范 置 铁 板 上
以 备 一 板 内有 重 复 者
用 讫 再 火 令药 熔
其 印 为 予 群从 所 得
2、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要求: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
方法指导:留、换、增、删、调。
(三)当堂检测(归纳总结):
1、通译全文。
2、通假字
(1)活板 板通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通
(3)若止印三二本 止 通
(4)文理有疏密 文 通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A、板印书籍
B、火烧令坚
C、木格贮之
(2)名词作动词
A、则以纸帖之
B、用讫再火令药熔
4、一词多义:
(1)为
唐人尚未盛为之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又为活板
每字为一印
满铁范为一板
未为简易
每韵为一帖
不以木为之者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2)印
板印书籍
每字为一印
(3)就
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4)帖
则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
(5)其
其法
其上以松脂……
按其面
其印自落
其印为予群从……
(6)火
火烧令坚
持就火炀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7)之
唐人尚未盛为之
之类冒之
持就火炀之
更互用之
则以纸帖之,木格贮之
旋刻之
不以木为之者
以手拂之
(四)作业:
1、归纳总结本文的重要实词、虚词。
2、翻译课文。
3、预习:
(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活板的制作过程吗?
(2)在说明活板制作技术时,采用的顺序是什么?(结合文中句子归纳)
(3)活板有什么显著特点?体现在哪里?
【文言文教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教案09-06
文言文教案03-08
文言文《离骚》教案05-31
文言文教学教案11-07
文言文《口技》教案01-23
【精选】文言文教案3篇06-30
文言文教案三篇07-02
文言文教案五篇12-28
文言文教案15篇03-23
初中文言文教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