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安全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全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安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让每个幼儿能够知道电会发生危险,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重点)幼儿肯定对电从那里来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难点)
活动准备
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一个、电器图片几张。
活动过程
1、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
1)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
2) 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
3) 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
4) 教师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电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 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没有电。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发生危险。
3、组织幼儿讨论:
1) 如果你们家的.电线破了,怎么办?(用专用胶布包裹)
2) 如果你看见电线断落在路上,应该怎么办?(绕过去)
4、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 教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 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5、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
通过图片使幼儿知道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们再看使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图片,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看见电线段落在路上,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教师评语:
活动内容适合幼儿的现实生活,能引发幼儿的有效学习,反思比较客观。建议活动名称删除“注意”两字,并借助课件帮助幼儿理解用电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冬天安全使用火炉取暖和安全用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冬天来临,气温也随之慢慢下降,有的人可能用火炉取暖,有的'人可能用电炉取暖,我们应注意哪些事情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
学生讨论、交流。
二、冬天用火炉取暖应注意的事项:
1.取暖火炉5米范围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向火炉投放费油及有毒化学物品。
2.取暖火炉必须有人经常看管好,晚上睡觉前必须对火炉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3.用火炉取暖时,必须保持室内空气畅通,防止煤气中毒。
三、冬天安全用电
进入冬季,随着气温下降,气压较低,室内空气流动性差,是引发触电等安全事故的高发期,为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应注意:
1.认真检查电线,确保不用裸露的电线。不私拉乱接电线。
2.检查电炉是否有漏电现象。坏了的要找专业人士修理好之后才能使用。
3.电炉的功率较大,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关掉电源让电炉散热,同时以防电线被烧焦。
4.不要用手接触发热部位,以防烧烫伤。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想提醒大家应注意哪些问题。
安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
2、能仔细观察、分析哪些食品时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3、在生活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克制自我,少吃零食.
活动准备
1、各种食品包装袋及瓶、罐.
2、霉变及变质的食品若干.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食品包装上的安全信息呢?在正规超市买的食品外包装上会有生产日期和安全标志,你们明白吗?
2、活动展开:观看教学挂图.
(1)观看教学挂图,认识生产日期和安全标记.
①教师出示挂图上的生产日期及安全标志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辨认.
教师提问:图中的食品包装袋和牛奶瓶上有什么数字和图案?它们有什么用?
②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这是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安全标记.它们能够告诉我们所购买的食品是不是安全的,可不能够放心食用.在保质期内的食品时安全的,过了保质期就坏掉了,吃了可能会生病.有安全标志的食品是安全的,没有安全标志的.食品最好不要购买.和爸爸妈妈去买食品,能够提醒他们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安全标志.如果你不会计算保质期到什么时候,能够问问身边的大人.
(2)观看教学挂图,学习分辨变质食品的正确方法.
①教师出示挂图上其他三幅图片.
教师提问:面包上方有什么,还能吃吗?开封后搁了一段时光的食品怎样才能明白有没有变质呢?牛奶、豆浆能在温室下放很久吗?
②请幼儿回答,大家评论.
③教师小结:在吃食物之前,我们要确定食物是不是安全的,能够先用眼睛仔细地观察一下有没有霉点,是不是变色了,还能够用鼻子闻闻有没有奇怪的味道,比如酸味或者臭味.如果颜色和味道改变,就说明这个食物坏掉了,不能吃了.新鲜牛奶、豆浆在室温下不能放太久.
3、活动展开:实地观察分辨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①师:我那里有一些食品的包装以及各种食品,请小朋友来当食品检验员,检查一下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不安全.
②每次请3~5名幼儿,并群众检查讨论.
③讨论零食中的安全隐患,克制自我,少吃或不吃零食.
教师小结:所以,小朋友们要少吃或不吃这样的零食,才会健康成长.
活动总结:注意食品安全.
安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认识并区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在游戏情景中感知不同的图形。
【活动准备】地上贴有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呼啦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兔跳,引起兴趣
1、教师和幼儿扮演兔子,在草地上轻轻蹦跳。
2、边念儿歌边游戏:小兔子,蹦蹦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
二、认识图形,了解图形特征
1、山上有很多山洞,这些山洞的'形状一样吗?你知道它的名称吗?
2、引导幼儿围着图形,数一数图形的角,数数图形的边,说说像什么?
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所以叫三角形。正方形有四个角四条一样长的边。
3、山上有圆形的山洞吗?每只小兔都找一个圆形山洞,说说圆形像什么?
4、引导幼儿学小兔的样子,在圆形山洞里跳进跳出。
三、游戏:什么山洞最安全?
教师带幼儿念儿歌,引导幼儿向教师提问:“什么山洞最安全?”
教师提示:三角形的山洞最安全、正方形的山洞最安全、圆形的山洞最安全。教师可以随机问问幼儿躲在哪里?
(游戏情景:一教师扮大灰狼,发出“大灰狼”叫声。幼儿藏入最安全的洞中。游戏可反复进行。)
安全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以往的学习中出现了并不理解的情况,而是机械的记忆。虽然幼儿也动手进行了操作,但是处于摆弄材料当中。只是为操作而操作,没有从操作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所以并不能把我们来源于生活中的数学提取出来后再次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削铅笔这个活动中,幼儿自己动手削铅笔,同伴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自信,并从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做出归纳和总结。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通过交流发现规律,并运用当日常生活中来。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将7分成两部分,有不同的结果。
2、幼儿通过观察,记录7的分成,体验互换和互补关系。
3、在游戏过程中巩固7的组成,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通过操作,能按顺序记录7的分成。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7的分成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活动准备
铅笔若干 记录表两人一张 数字牌若干 转笔刀两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记录结果。
1、教师导入,我们要当自己的小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请小朋友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准备好铅笔以方便学习时使用。
2、教师介绍规则:幼儿两个一组,互相商量谁削铅笔,谁做记录。削好一支铅笔就进行记录,在记录中要认真,仔细的数,记录要清楚,保持记录纸的整洁,注意削好的铅笔屑要收集好,活动结束后放到垃圾桶中。
3、幼儿操作与记录,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二,互相交流,总结经验。
1、交流结果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有更简便的方法记录吗?请小朋友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
幼儿发现削好的铅笔和没有削好的铅笔数合起来刚好是7,在记录中出现了数字互换的现象,在按照顺序进行记录中,发现没有漏掉和重复。
2、总结经验
7枝铅笔可以分成1枝削好的'和6枝没有削好的。1和6合起来是7。7枝铅笔可以分成2枝削好的和5枝没有削好的,2和5合起来是7。7枝铅笔可以分成3枝削好的和4枝没有削好的,3和4合起来是7,7枝铅笔可以分成4枝削好的和3枝没有削好的,4和3合起来是7,7枝铅笔可以分成5枝削好的和2枝没有削好的,5和2合起来是7,7枝铅笔可以分成6枝削好的和1枝没有削好的,6和1合起来是7。在认真仔细的观察记录表后,幼儿能认识了7的分成。
3、探索互换规律并整理记录表。
在对记录表进行整理中,幼儿发现削一次铅笔就记录一次,按照顺序进行,效果教好,探索互换规律是根据记录表进行的,幼儿对于7枝铅笔可以分成3枝削好的和4枝没有削好的,3和4合起来是7,7枝铅笔可以分成4枝削好的和3枝没有削好的,4和3合起来是7。很快就找到了,对照具体的铅笔数,幼儿对互换规律有了一定的理解。
三,游戏找朋友,迁移经验。
1、交代规则
幼儿的胸前都挂着数字牌,请小朋友看好自己的数字去找朋友,找到的朋友所持卡片上的数量与自己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7。当找到朋友后,拉上手,碰碰屁股。到老师这里领取礼物。
2、领取礼物,结伴游玩。
3、教师对游戏进行总结,结束活动。
对游戏活动进行总结,根据游戏规则说明7的分成及分成中的互换和互补关系。鼓励幼儿活动后在区角中能把其他物品分成两部分。如把7颗糖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在分的时候能进行记录。
教学反思
幼儿在学习7的组成前,利用区角活动对红色,绿色的卡片组成进行了相关的操作,他们对数的组成活动很感兴趣,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排序都比较有规律,幼儿在找朋友的游戏中不仅运用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快乐和满足。整个活动以我是小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游戏情节线索,设计了三个流程:先操作体验,再归纳总结,最后运用到生活中,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总结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再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希望从活动中让幼儿生活化的学习数学,让幼儿具有用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安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信号灯、斑马线、天桥等交通设施的功能,能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在交通设施的帮助下安全通行。
2、能在游戏中巩固基本的交通规则。
3、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信号灯、斑马线、天桥图卡。
2、在教室里布置道路场景,包括若干辆小汽车、用纸画出的斑马线、信号灯、用平衡木充当过街天桥。
3、相关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唤起幼儿已有经验,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这些东西?
(2)这些都是在马路上经常看到的东西,他们可以帮助和保护人们安全通行,叫做交通设施。
二、使用道具布置道路场景,引导幼儿观看情景表演,了解常见交通设施的功能。
爸爸送丫丫去幼儿园,他们一路上会经过哪些交通设施呢?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吧。
(1)在情景表演中了解信号灯和斑马线的作用。
爸爸和丫丫站在那路边,他们想过马路。马路对面有个信号灯,这个信号灯是帮助我们过马路的,他会告诉我们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2)绿灯亮啦可以走了,等等你看地上有什么?好多白线好像斑马身上的花纹一样。这就是斑马线。“条条斑马线,连着路两边,过街线内走,大家才安全。是保护我们安全通行的,我们一起走斑马线过马路吧。”
(3)没有斑马线怎么过马路呢?你看,这是天桥,它使行人从车辆的上面通行,避开了车辆,避免了被车撞到的'危险,所以天桥也是保护我们安全的交通设施。“空中一座大桥,横跨马路架牢,行人桥上走过,汽车桥下奔跑。”
三、邀请幼儿扮演行人在情境中游戏,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开展就是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之上的,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活动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活动的目标定位是科学、合理的。本次活动运用基本图形表现常见汽车的外形特征,体验不同车辆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整个活动以“游戏”为载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安全教案】相关文章:
安全《户外安全》教案12-10
安全的教案03-18
安全的教案02-02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户外安全中班安全教案12-15
安全交通安全教案01-13
小班安全教案《用电安全》11-04
寒假安全中班安全教案11-10
安全《消防安全》教案11-01
交通安全安全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