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4-27 14:20:1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热门】大班语言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大班语言教案模板集合9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萌发即将要做小学生的自豪感,体会成长的喜悦。

  2、通过回忆对比自己三年前后在幼儿园的变化,感受到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3、理解诗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活动难点:

  通过回忆对比自己三年前后在幼儿园的变化,感受到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符的照片,如:班集体照片、幼儿刚刚入园时哭的照片、幼儿在园活动照片(跳舞、画画、冬运会、故事大王、整理书包等)、小学生照片。

  2、舒缓的背景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引出主题。

  ——小朋友很快就要告别老师和同伴,离开幼儿园,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在即将告别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二、欣赏、理解诗歌。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毕业诗》,幼儿安静地欣赏。

  ——诗歌叫什么名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你觉得诗歌里有哪些话你还不太明白?(鼓励幼儿提问,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理解。)

  2、结合相关照片,逐段理解诗歌。

  (1)出示班级合照,欣赏诗歌第一段。

  ——“我”为什么多么欢喜?

  (2)出示幼儿刚刚入园时哭的照片,欣赏诗歌第二段。

  ——诗歌中三年前的.“我”是什么样子?为什么玩具扔满地,还要发脾气?

  (3)出示幼儿在园活动照片,欣赏诗歌第三段。

  ——三年前你是什么表现,三年后变得怎么样了?为什么要感谢老师?

  (4)出示小学生照片,欣赏第四段。

  ——希望小朋友毕业后,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后,还能来幼儿园看望老师。

  三、学习、表演诗歌。

  1、随教师一起学习《毕业诗》,尝试从轻声跟读到大声朗诵。

  2、选择舒缓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带领幼儿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附: 毕业诗

  今天,是我们最后一次站在这里,

  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我们是多么欢喜。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进小学,做个一年级小学生,

  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多么神气!

  亲爱的老师,我们有很多话想说给您:

  三年前,我们第一次到这里,

  玩具扔满地,还要发脾气。

  爸爸妈妈很担心,爷爷奶奶很着急。

  是老师让我们停止哭闹。

  是老师让我们开心一笑。

  从此,我们像小船驶进安全的港湾,

  我们像小鸟飞上快乐的云端。

  是谁让我们品尝到成功和喜悦?

  是您!亲爱的老师,

  是您鼓励我们不断战胜困难、挑战自己,

  让我们成为冬季运动会上一颗闪亮的星星!

  是谁让我们变得本领多多、自信满满?

  是您!亲爱的老师,

  是您教我们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

  让我们在同伴面前尽情展示自己!

  是您!亲爱的老师,

  是您让我们从一个只顾自己的“小霸王”

  变成一个关爱朋友、乐于助人的“爱心天使”。

  是您!亲爱的老师,

  是您让我们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

  变成一个能在三十秒钟内整理好书包的“小能手”!

  三年啊,

  三年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三年的变化数也数不清。

  亲爱的老师,我们从心底感谢您!

  再见吧,老师!再见吧,幼儿园!

  等我们带上红领巾,一定再来看望您,

  向您报告我们的学习成绩!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体验小熊过桥以后的自豪的心情,增强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2.能根据诗歌内容用绘画、粘贴等方式制作简易的小图书,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验当小作家的成就感。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相关教师教学资源。

  2.两三个竹子并排固定做成的“小竹排”。

  3.裁好的白纸、小动物图片、小场景图片、水彩笔、剪刀、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有秩序的依次走过“小桥”进入活动室入座,提示幼儿讲一讲自己过桥有什么感觉?自己还知道什么样的桥?

  1.逐幅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创造性的讲述诗歌内容。

  引导语:

  (1)小朋友看这条河上架着一座什么桥?

  (2)小朋友想一想小竹桥走上去会有什么感觉?

  (3)大家猜一猜谁会来过桥?

  (4)原来是小熊来了,小朋友看小熊过桥害不害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看见小熊走在桥上摇摇晃晃, 谁看见了?他们会怎样笑话小熊呢?

  (6)这时,要是有人来帮帮小熊就好了,大家猜一猜谁会来呢?

  (7)啊,原来是鲤鱼,鲤鱼有什么办法来帮小熊过桥呢?

  (8)鲤鱼不能来扶小熊,只能鼓励小熊勇敢些,不要怕,眼睛看着前方,你们看,小熊是怎样向前走的?

  (9)小熊过了桥心里高不高兴?小朋友是怎样看出来的?鲤鱼高不高兴?鲤鱼高兴

  是什么样子?(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尝试学小动物们的表情、动作)

  2.逐次展示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尝试用规范的句子来编诗歌。

  (二)情景表演:教师利用小竹桥的道具,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根据诗歌的第一段内容进行现场表演,着重表现小熊站在桥上左右摇晃、不敢过桥的样子。

  请幼儿也来真实感受小竹桥的特性,然后进行表演,鼓励幼儿与教师表演的`不一样。

  (三)利用教师教学资源学习朗诵诗歌内容,进一步体验诗歌的情感。

  1.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诗歌。

  2.可根据需要设计提问:小熊过桥遇到了什么困难?当他遇到困难时,乌鸦、河水是怎样做的?谁鼓励了小熊?小熊是怎样过桥的?

  3. 幼儿有表情的跟随教师教学资源朗诵诗歌,体会作品语言的优美、明快,加深对情节的印象。

  4. 引导幼儿理解,朋友有困难是需要帮助的,而帮助别人也是件快乐的事。

  (四)集体制作图书。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一本书应该有什么?(封面、封底、页码等)封面上应该有什么?(书名、作者等)

  2.提出建议: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图书,怎样分工?(一人一句话)怎样制作呢?(可以画可以粘)怎样合作完成?(分小组)

  3. 循环播放诗歌,幼儿分组合作制作图书。教师提示幼儿:每组中有做封面的、封底的,有做每句诗歌的,有编页码的,有构图的、有涂色的,有装订的等。

  (五)小组之间交换欣赏自制的图书,体验当小作家的成就感。

  (六)活动延伸:幼儿可将自己制作的小图书投放到阅读区,供全班幼儿欣赏和分享阅读。

  教学反思

  《小熊过桥》这是一首情节性的诗歌,关于一个小动物的故事,诗歌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讲述了一只小熊从最初害怕走竹桥到后来勇敢前进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困难源于生活,借助《小熊过桥》这一载体回到生活中去体会成功的喜悦,活动贴进生活容易被幼儿接受。

  这首儿歌幼儿很喜欢,与以往的儿歌有所不同。在以往的儿歌教学中,儿歌简短、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学习。但今天学习的这首儿歌《小熊过桥》内容比较多,较长。因此,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理解儿歌。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开始,我就带领幼儿过小桥,让幼儿自己体验过小桥的心情。提出问题:刚才你们在过小桥时心情怎么样的?今天有只小熊也要来过一过小竹桥,猜猜小熊过桥会碰到什么事情呢?提出悬念。根据幼儿回答播放课件:对于“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画面上对应出现:一只乌鸦边飞边叫,桥下的流水露出了咧嘴笑的笑容,又形象又富有情趣。在针对儿歌的最后一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画面上出现了回头笑嘻嘻的小熊,半钻进水不停摇着尾巴的鲤鱼,再配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幼儿陶醉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插上了想象翅膀。最后, 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动作并把儿歌表演出来,请个别幼儿分别扮演小熊、鲤鱼、乌鸦、流水一起有节奏的念儿歌。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并想办法解决,不事事依赖别人。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内容与要求:

  1、快乐地参加拼读游戏,大胆响亮地进行拼读,安静仔细地倾听,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尝试用合作的方法拼出完整的儿歌,有一定的协作意识。

  活动重点

  积极参加拼读游戏,大胆响亮地进行拼读,安静仔细地倾听,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难点

  尝试用合作的方法拼出完整的儿歌。

  活动准备

  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字卡若干、儿歌一则、黑板三块。

  学习用品字卡:铅笔、橡皮、铅笔盒、语文书、数学书、尺、英语书、书包、练习本、卷笔导刀。

  生活用品字卡:饭盒、餐巾纸、雨披、茶壶、手帕。

  活动过程:

  一、拼读分类(集体游戏)

  指导语:这几天我们都背来了小书包,书包里要放些什么呢?你们知道哪些是学习用品吗?(幼儿说说)小学里的老师要考考我们小朋友(出示音节卡片),这些拼音宝宝里有的是学习用品,有的不是学习用品,你能把它们分开吗?

  1、你怎么知道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不是呢?(拼读)

  2、要求:选择一张卡片,先自己拼出再领读,其他小朋友也要听仔细了,要是他拼对了就跟着他念一遍,要是他拼错了,你要帮助他学会拼,看看谁的耳朵最灵。拼完以后,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两块板: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3、幼儿拼读分类活动。

  4、小结:这些学习用品都很重要,上学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这一边的生活用品,你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带。

  二、合作拼读(小组活动)

  指导语: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张纸条,上面要告诉我们小朋友一句话,你想知道它说什么吗?边上还有几个字宝宝,它们是来和拼音宝宝做朋友的。不过这回要考验我们小朋友合作的`本领,你们要一起动脑筋,先把拼音拼一拼,然后再去帮它找朋友,把找到的字宝宝贴在拼音宝宝下面,要对对齐,这样才算真的找到了朋友。

  1、幼儿合作拼读,找字

  2、拼读验证。(老师将幼儿完成的纸条在黑板上贴好,成为一首儿歌。)

  1)告诉大家你拼出的是一句什么话?

  2)考考你们,第×个拼音宝宝是怎么拼的?(老师,幼儿)

  3)告诉大家,这些纸条连起来就是一首儿歌啦,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我们一组接着一组念念看,每组念一句。

  3、集体完整的朗读儿歌。(可以分组读,打节奏读等)

  4、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小朋友什么呢?

  5、现在,我们小朋友本领越来越大了,不但会自己拼,而且会合作拼,到了小学,老师一定会觉得你们真能干。(表扬合作拼读又快又好的小组。)

  三、翻牌大赛(集体竞赛)

  指导语:因为你们那么能干,所以我们来玩翻牌大赛开心一下,我们分2组进行,轮流进行,每拼对一个就可以插上一面红旗,等卡片翻完,哪组红旗多,哪组就胜利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夺最多的红旗?

  要求:我们先听翻牌的小朋友拼,要是他拼对了就跟着他念一遍,要是他拼错了,你要帮助他学会拼,能做到吗?

  附儿歌:

  清晨小鸟吱吱叫,

  我们背上小书包,

  看见老师行个礼,

  看见同学问声好,

  大家一起学本领,

  比比谁的进步大!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儿歌《走金桥》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歌谣的连锁调特点

  2.学念儿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重点:学习并初步理解儿歌

  活动难点:感受连锁调的特点

  活动准备:

  1.配套CD《走金桥》

  2.与儿歌相应的图片一组、故事围裙。(教师)

  3.桥的图片每位幼儿一张(有颜色、数字提示)

  4.幼儿人手一本小书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观察儿歌大书,从图画中发现线索。(集体阅读P1-5)

  2、观察小书,探索出更多儿歌图画中的不同变化。(自主阅读P6-完)

  二、 基本部分:

  1、请幼儿闭上眼睛,一起玩寂静游戏。(幼儿闭眼睛,教师出示图卡,说儿歌中的重点词语,幼儿听)

  2、说一说听到了哪些词语?(加深幼儿对儿歌的重点理解。幼儿随说,教师跟随拿下相应图片,贴到故事围裙上。)

  3、播放CD,幼儿完整听儿歌,播放时教师用手指相应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着些有趣的词语可以串成一首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4、教师提问“你感觉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那你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个别幼儿)

  5、教师读儿歌,幼儿听,请幼儿按顺序将教师围裙上的图卡排列在字卡条上

  “好!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首有趣的儿歌《走金桥》,老师念儿歌请小朋友门仔细听,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图卡进行排列好吗?”

  6、再次听CD,幼儿根据完整的.儿歌,对照排列好的图卡。幼儿可跟读,同时起到检查儿歌图卡的排列顺序

  7、 出示游戏图卡:“今天,老师也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座桥的图卡,请小朋友找一找这张图卡在儿歌中的哪一页?并读一读这句儿歌,看看它少了什么?请在小图卡里找到相应的图片进行拼插。”

  三、 结束部分:

  听CD,CD中说到谁手中的儿歌图卡,谁就上前按顺序站好,边听边念。自然结束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对于老房子和新房子的看法,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准备:

  收集活动资料,共幼儿张贴的大版面,教学挂图,幼儿用书《游上海》

  教学过程:

  1、经验分享:

  教师出示版面:幼儿前期收集的新房子的图片,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

  师生重点围绕“新房子、老房子的不同特点”进行讨论。

  2、拓展话题:

  边听《小风筝老风筝同游上海》故事前半部分,边看图片了解:——“你听到了什么?”

  “小风筝和老风筝各自看到了什么?”

  “它们为什么发生了争执?”

  幼儿相互间辩论:通过小风筝和老风筝一起逛城市所看到的不同房子,引出“新的东西好还是老的'东西好”的争论。

  3、大胆表达:听赏故事后半部分。讨论老风筝、小风筝最后的观点:

  ——“故事里,小风筝和老风筝达成一致了吗?”

  幼儿完整阅读《由上海》。

  教师设疑:——“它们约好十年以后再来游览一次,你们觉得那是他们会看到什么呢?”

  幼儿想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像。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是20xx年江苏省早期教育杂志上的一个故事,讲述的内容是:小鱼莫卡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一天它的妈妈和兄弟姐妹们都被鱼网捉走了,莫卡很伤心,不吃不喝,一只小鸟发现了它,为了使它快乐起来,给它唱歌,做窝,冬天来到了,虽然小鸟去南方过冬了,但莫卡住在温暖的鸟窝里感到非常的幸福。

  整个故事充满了温馨的情感色彩,情节脉落清晰明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在动物认知方面的一些前期经验,并且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积累更多关于动物的信息,因此可以尝试着把这个教学活动安排在大班上学动物王国的主题中来开展。

  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也尝试改变了以往故事教学中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模式,从头至尾教师都没有讲述故事,而是借助音乐引发幼儿猜想、提供图片帮助幼儿架构故事框架,表达自己的感受,最终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浓厚情意,凸显语言活动中对幼儿语言表达的要求,也展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目标:

  1、借助音乐了解故事中紧张、悲伤、快乐、温馨的情节脉落,并能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 。

  2、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萌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

  2、操作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关键性提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小客人,(多媒体画面出示动态的小鱼),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莫卡,你们猜猜莫卡可能会住在哪呢?”

  幼儿: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莫卡可能会住在大海里/莫卡可能会住在鱼缸里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幼儿对于水生动物的经验,在这里教师主要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不要做过多的评价。

  小结:刚才小朋友说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可能会住在大海里,也可能会住在鱼缸里,可是莫卡是住在鸟窝里的,为什么会住在鸟窝里呢?”

  二、幼儿借助音乐猜想故事情节。

  关键性提问:

  1、(播放黑色画面及第一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一段。教师:“你们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莫卡被水草缠住出不来了/莫卡被大鱼吃掉了/莫卡被人钓走了/有人在河里放了污水,莫卡透不过气来

  2、(播放灰色画面及第二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二段。教师:“这时候,你们觉得怎么了?”

  幼儿:莫卡死了/莫卡的妈妈不见了/莫卡不开心了/莫卡走丢了

  3、(播放红色画面及第三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三段。教师:“接下来又怎么样了?”

  幼儿:莫卡找到妈妈了/莫卡没有死,逃出来了/莫卡没有危险了,高兴地唱歌呢4、(播放粉色画面及第四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四段。教师:“现在小莫卡会感觉怎么样呢?

  幼儿:莫卡感到很幸福/莫卡感到很开心/莫卡很舒服/莫卡觉得很温暖

  分析:在分析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这个故事情节非常鲜明,完全可以借助音乐来引发幼儿猜想,并且这个猜想与故事情节即吻合又不约束幼儿思维,还能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表达。这里的提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教师要把握的关键是让孩子在音乐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去表达自己仿佛看到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可以借助自己情绪和体态语帮助幼儿捕捉线索更好地进行表达。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设计】

  这节语言活动《毛线可以变什么》,主要是从我们的绿色环保主题活动中得到的启发。生活中有很多废旧物品,像碎毛线、纸杯、塑料袋等物品,它们还可以干什么?对于学前班幼儿来说,不仅可以从语言表达、思维想象上获得重大突破,还可以动手去创造新东西。我们就以绳子为主题,用故事引题。幼儿用语言表达绳子的变法,最后去想象制作。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感受绳子用途大,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制作毛线画,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范画“绳子拉车”,让幼儿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师:毛线粘贴画若干张,各类毛线、绳子、胶水、剪刀。

  生:纸、胶水、各类毛线、绳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睡完午觉的小鸭子来到草地上,绿绿的草儿,轻轻的河水……小鸭子忍不住一下跳进了水里……发现了什么呢?(根据范画创编故事)

  2、原来小鸭子跳进了用毛线做的“水”中了,怪不得浑身不舒服,听听小鸭子和太阳公公的对话就知道了。(启发幼儿观察想象,能大胆说出内心所想)

  分析:教师用一个美妙的故事,把一幅简单的毛线画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讲述出来,生动的故事情节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给幼儿创设了思维、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以问答的形式学习儿歌。(在问答中教师相应地配带动作,并从对话的神情、声音上加以区分)

  1、师(小鸭子):太阳公公我问你:“绳子可以变什么?”

  幼(太阳公公):“绳子可以变小鸭,变出小鸭水中游。”

  “绳子可以变太阳,变个太阳红又红。”

  “绳子可以变小河,变出河水清又清,变出小草嫩又绿。”

  2、小朋友,你们觉得刚才的`对话有趣吗?现在老师问小朋友回答,我们学习这首儿歌好吗?(配带动作师幼交换问答)

  分析:新《纲要》要求:要让幼儿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教师在活动先给幼儿设疑,让幼儿在想象的同时,体验创造性语言和配带动作带来的快乐。

  三、游戏:绳子变变变。

  师:小朋友,绳子太神奇了,咱们也玩绳子变变变的游戏吧!小朋友先告诉老师绳子可以变什么?

  幼:绳子可以变小船,绳子可以变伞,绳子可以变皮球……(幼儿纷纷回答,师肯定)

  师:小朋友把自己想变的东西粘贴在纸上,然后告诉老师好吗?(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想动手粘贴,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

  分析:教师利用游戏绳子变变变的形式,让幼儿大胆的想象、讨论、交流、亲手操作粘贴,充分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师出示“绳子拉车图”,引出绳子可以做什么?

  师:小朋友,绳子不仅可以变出许多漂亮的东西,而且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小朋友看绳子放风筝这幅图告诉老师绳子除了放风筝还可以做什么?

  幼:绳子可以拉车、捆东西……(启发幼儿纷纷回答)

  师:小朋友真棒,现在老师有一个凳子和一本书你们谁能想办法用绳子让它移动?(启发幼儿想办法用绳子移动书和凳子,使他们体验如何正确解决问题。)

  分析:通过这幅图扩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幼儿通过观察图了解了绳子的用途,并用语言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知道了绳子的用途之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明白了怎样正确使用绳子,培养了幼儿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讨论会。

  (1)生活中还有哪些绳子呢?(钢丝绳、麻绳、尼龙绳……)

  (2)绳子有很多种,如何正确使用绳子?(拉车要用钢丝绳……小朋友玩时不能用绳子绑手、脚等)

  分析: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扩大幼儿的认知面,把生活安全常识渗入到课堂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延伸】

  幼儿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一些和绳子有关的物品。如:跳绳,绳子编织袋……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语言活动:儿歌——大街上

  班级:大(四)时间:04.3.31(周三)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感受其节奏、韵律。

  2.认读汉字:杂 货 店 洗 钟表饭

  3.激发幼儿仿编儿歌的愿望。

  活动准备:带有节奏型的儿歌

  活动过程:1.谈话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欣赏儿歌--大街上

  提问:(1).儿歌里人们开了那些店,这些店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认读:杂货店、洗、钟表、饭

  (2).如果让你开一家店,你最想开什么店?为什么?

  3.再次欣赏后

  提问:这首儿歌与我们平时学的儿歌在念法上有什么不同?

  让幼儿跟随录音学习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

  4.出示带有节奏型的儿歌内容让幼儿学习

  流程:由慢——快——用铃鼓伴奏

  5.集体仿编一首长长的儿歌《大街上》

  6.延伸活动:

  创造、想象画——大街上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语言《大自然的色彩》

  重点难点

  能发现自己身边的色彩

  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见的色彩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用较完整、具体的语言表述所见的色彩。

  2.能发现并欣赏周围生活中的美。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

  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色彩

  环境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

  过程与策略

  一、以提问引出课题

  二、翻看幼儿活动材料。

  1.教师和幼儿一起翻看幼儿活动材料,观察画面中的事物。

  2.观察画面一,并提问。

  3.观察画面二,并提问。

  4.观察画面三,并提问。

  5.观察画面四,并提问,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同。

  6.教师进行总结。

  三、寻找大自然的'色彩。

  1.教师带来幼儿来到幼儿园内寻找“美丽的东西”。

  2.鼓励幼儿敏锐地发现美的事物。

  3.引导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

  4.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成果

  有效语言设计

  一、你能想象世界都是灰色、黑色、白色会是什么样子?

  2.在田野里,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

  3.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4.你发现鹦鹉幼儿哪几种颜色?

  5.你在海底世界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颜色吗?

  环境辅助

  给幼儿人手一本幼儿活动材料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春晓教案08-04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10-04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9-09

大班语言翅膀教案11-30

大班语言冬至教案11-24

大班语言睡觉教案11-0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4-19

大班语言《冬至》教案11-27

大班语言花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