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公开课>《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04-25 17:00:25 公开课 我要投稿

关于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模板汇总9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形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并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三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固体胶,每组若干个麦比乌斯圈供幼儿观察。

  2、视频、过山车录像一段、图片立交桥。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请你想想纸条怎样变成一个圈?猜猜从中间剪开它会变成什么?

  集体制作纸圈,再将纸圈沿中线剪开。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观察麦比乌斯圈是怎样制作成的,猜测沿中线剪开会是怎样的。老师记录。

  2、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3、观察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记录操作结果:一个象八字的大圈。

  4、猜测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结果,并尝试探索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5、观察和交流探索结果并作记录。一个大圈连着一个小圈。

  三、拓展并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和城市立交桥的图片,感受麦比乌斯圈带给人类的方便和快乐。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和四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2、积极探索,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重点: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难点:发现宽肩带比窄肩带的书包背起来更轻松的小秘密。

  活动准备:

  一、不一样的小书包--发现不同,引出话题1、这些都是小学生的书包,它们一样吗?

  2、说说它们哪里不一样?

  3、小结:小小书包,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一定能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小书包。

  二、背背小书包--体验感受,发现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背背小书包

  1、刚才,你们发现了书包的肩带有的宽,有的细窄,如果在这两个书包里放入一样多的图书,背在我们的肩上,哪个会更舒服、更轻松呢?

  2、请你们2人合作,一起完成一个任务。

  小提示:2人合作--在书包中分别放入5本图书--两人轮流背背小书包,慢慢绕走一大圈。

  3、幼儿合作探索,相互交流。

  4、交流分享?说说感受,哪个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5、小结:细肩带书包压在我们的肩上,会刻出深深的痕印,我们背起来会觉得痛,很不舒服,而宽肩带的书包不会把我们的肩膀勒疼,背起来舒服和轻松。通过小实验,我们知道了宽宽肩带的书包能保护我们的肩膀,让我们背起来更舒服,所以,我们以后选择小书包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宽宽肩带的书包。

  三、迁移运用--尝试运用,拓展生活经验1、这是细肩带的'书包,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它变宽,让我们的肩膀背起来更舒服、轻松呢?

  2、出示加肩带的书包,加上一个小小的宽肩条,就能让我们背得更舒服。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好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你想一想它什么部位加宽了?加宽了以后有什么用处?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在张弛有序的过程下逐一展开,幼儿学得很快乐、很轻松,教学环节的设计为教学活动目标而服务,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体现。活动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探索;注重科学小实验的论证,让幼儿在即时有效的观察中,得到论证,达成共识;注重科学道理与生活的结合,将科学知识浅显化、生活化的传递给幼儿,活动中的延伸环节,让幼儿更多地关注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去发现更多这样的好方法,科学和生活的结合更具有教学的意义。

  活动评析:

  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过程中注重幼儿的探索和体验过程,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科学道理浅显、生活化的传递给幼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获得经验。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操作活动,体验操作学习的乐趣。

  2、能按照要求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总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总数,部分数大总数小)。

  3、探索3的组成,理解分解与组成的含义,认识分合符号"∧"∨"。

  活动重点:

  探索3的组成,理解分解与组成的含义

  活动难点:

  能按照要求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记录的经验,会写数字。

  2、每人4颗豆子,3颗花生,2个杯子,分合号"∧"∨":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分豆豆,初步感知3的分解和组成。

  (1)教师请幼儿拿3颗分别放到2个盘子里,要求把自己所有不同的方法都记录在纸上。

  (2)请1-2位幼儿边看自己的记录,边表达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记录,引导幼几认识分合号(开口表示分开的意思,并上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并在一起的尖头填而总数,分开的两头填写部分数),并提问:你们一共分了几次?3颗豆子分成了几和几?

  (3)请其他幼儿提出不同的看法。

  (4)请全体幼儿对照黑板检查自己的记录,看看结果是否一样,提问: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哪种、记录最清楚,让人一看就明白?

  :大家的记录方法都可以,但用数字和分合号的记录最清楚。

  2、分花生,初步感知和发现3的分解与组成的规律。

  (1)请幼儿猜测3颗花生放到2个盘子里,会有哪几种分法?

  (2)幼儿操作验证白己的猜测,并记录操作结果。

  (3)请幼儿边看记录边表达,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幼儿的表述结果,直接到幼儿提不出不同的分法。

  (4)提问:如果把3颗糖分给两位小朋友吃,会有哪儿种分法?

  (5)幼儿表述自己的猜测,教师记录。

  3、观察比较黑板上的记录结果,说说自己的发现。

  (1)师幼共同逐一找出相同的记录,引导幼儿发现3次记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引导幼儿记录结果(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进行记录),发现分解与组成的规律:3分成两份,一共有2种分法,一部分越来越多,另一部分就越来越少,而且总是多1或少1。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总数与部分数,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3表示3颗豆子、3颗花生、3颗糖,3是总数;3颗豆子、3颗花生、3颗糖可以分成2颗和1颗,2和1是部分数。部分数1、2和总数3比,你发现了什么?部分数1、2合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总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总数,

  4、到活动区尝试分3样其他东西,同时探索2、4的分解与组成。

  活动延伸:

  结合课堂内容带孩子们到种植角进行种豆豆活动,每个小朋友拿3颗黄豆种子,分别种在两个坑里,看看谁种得又快又准确。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探究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尝试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2. 知道把镜子放在具有对称性的图案的对称轴上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

  3. 体验玩镜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

  2. 物质准备: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四方镜子、记录表以及水彩笔,各种舞会装扮道具若干,《生日舞会》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参加舞会"激趣,感知镜子成像特点。

  1. 幼儿自由装扮自己。

  2. 提问:你用什么道具装扮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装扮好呢?

  3. :镜子有成像的特点,所以当我们站在镜子前面就可以看到自己。

  二、"寻找小动物",利用镜子感知物体的对称。

  1. 引发幼儿猜想:把镜子立在图片的哪一条边能使小动物变完整?

  2. 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3. 师幼共同验证并:把镜子放在对称图案的对称轴上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

  三、"寻找礼物",进一步感知不对称物体的成像特点。

  1. 引发幼儿猜想:(教案:)利用镜子能让汽车变完整吗?

  2. 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

  3. 师幼交流验证并:镜子放在两边不对称的图案上虽然能成像但不能变完整,只有把镜子放在两边对称的图案的对称轴上才能变完整。

  四、参加舞会,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5

  树木的多样性、神奇性给孩子带来无尽的联想,像有一些树如面包树、纺锤树、奶树,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致,从孩子进一步提高情况看,幼儿园大班孩子探索研究欲望提高,能较佳地用语言与小伙伴、大人开展交流与沟通,会用自个儿喜爱的方法表述自个儿的认知与感情。

  一、设计用意:

  时下,恰恰是春光灿烂、天地间的所有事物苏醒的时节,花开草绿,小树苗发芽啦,林子里一派郁郁葱葱的情景,叫人心情愉悦。日常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树,它们长得均不一样,从形状上看有些粗、有些细、有些直、有些弯、有些高、有些矮。从叶片上观测和察看,亦是千姿百态,树的类别亦有许多,有常绿树、落叶树等。树是我们人们的好伙伴,可美化、绿化环境,没树就没人类幸福的家园。因此,设计这一教学课题既吻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探索研究树的形形色色与神奇性,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又有助于孩子的长期进一步提高。培育孩子的环境保护观念与热爱自然界的幸福感情。

  本教学材料的要点、难点是:清楚形形色色的树及树木给小动物、人们带来的好处,教育孩子爱惜、保护树木。

  二、孩子情况研究:

  树木的多样性、神奇性给孩子带来无尽的联想,像有一些树如面包树、纺锤树、奶树,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致,从孩子进一步提高情况看,幼儿园大班孩子探索研究欲望提高,能较佳地用语言与小伙伴、大人开展交流与沟通,会用自个儿喜爱的方法表述自个儿的认知与感情。

  三、教学目标:

  融合新大纲中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满足孩子的认识和感知能力与感情进一步提高的需要,依照《幼儿纲要》涉及的5大教育目标,确定这一次教学目标为:

  1、很好的调动孩子数种感官,了解形形色色的树,启发孩子用完好无损、流利的语言述说自个儿的发现,明白树木与自然及人们的关系。

  2、尝试用自个儿喜爱的方法(画画、泥工、折纸、制作等)协作构建“树林公园”,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力、创造力与动手能力。

  3、启发孩子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培育孩子爱惜、保护树木的感情,提高孩子的环境保护观念。

  四、教学预备:

  为顺顺利利的做好上面教学目标,在教学预备方面,特作如下布置:

  1、孩子知识经验预备:请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到林子或公园看形形色色的树,爸爸妈妈们与孩子一致查询阅览树木的有关知识(科学画册、网络上)。

  2、教学用具、学具预备:为显现学具、教学用具是孩子学习的课本,在这一次教学里,要求孩子、爸爸妈妈们、幼儿教师一致搜集叶子的标本、像片、图片以供观测和察看。与此同时搜集各色彩纸、花布等以供制作时用。

  3、心理环境预备:为让孩子在生态环境下学习,幼儿教师可选取旁边的公园或林子,让孩子在实地观测和察看形形色色的树,并在教学室内出示种种树的像片、图片。

  五、这一次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新大纲》为指导,融合玩中学、学中玩的思想,从找寻树——了解树的数种多样——探讨树的有关谈论的主题——树林公园——绿色世界5大块,循序渐进,由表及中,从了解到体会到创造,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间创立有机联系,让孩子在互动式、Open式、探索研究式的'教育教学里,自己独立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力、了解力、联想力与创造力。

  各过程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派如下:

  1、过程:播放光盘。古老树林中,恐龙等数种野生动有趣物在林子里在自由地嬉闹,根本目的是将孩子注意力吸引到这一教学中来。

  2、过程:使用数种感官了解树形形色色,生生互动、教师跟幼儿互动,互相谈发现。

  新大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学里,要协助小孩运用场景商议、谈话等环境要素,施展小孩的积极性、踊跃性,因此,我让孩子在林子中,通过自个儿看、摸,很好的了解树的形形色色,得到树的有关经验,“你还看见过哪一些树,它们有何不同?有何一样的地方?把自个儿的发现告知好伙伴。”幼儿教师、孩子在教师跟幼儿互动、生生互动里,构成协作学习体制。

  3、过程:播放光盘,因为古老树林的损坏,很多树木被损坏,恐龙及许多小动物被灭亡啦。此刻非常大都市出现沙尘风暴。

  4、过程:孩子探讨:为何讲树是人们的好伙伴,树木对人们有哪一些协助,你喜爱树吗?为何?

  这儿,一则充足调动孩子已有经验,教师跟幼儿互动、生生互动,与此同时凭借当代教学中介,处理好难点,使用光盘补偿孩子直接经验的欠缺,通过真实、生动有趣形象的场景出示树木与自然及人们的关系,进而让孩子体会到爱惜、保护树木,植树造林的关键性。

  5、过程:融合植树节,孩子自选教学材料,尝试用自个儿喜爱的方法构建“树林”,新大纲提示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個又一個不一样的、有差别的小孩,使用不一样的方法,适宜不一样的小孩,在此中,我们让小孩按自个儿喜爱的方法(折纸、画画、泥工、拼搭——)选取自个儿喜爱的项目,做自个儿喜爱的事来表述自个儿对树木的认知与爱惜、保护。幼儿教师一直参加孩子的教学,及时地予以支持、启发、协助。

  上面教学充足显现《新大纲》里“科学教育应紧密联系孩子的实际日常生活开展,运用周围的东西与情况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使孩子真正在玩中学,学中玩,互相沟通,互相商议,培育了他们的创造性与动手能力,环境保护观念由此提高。

  结束:孩子在“小树苗快长大”的Music声里,载歌载舞,把自个儿联想成小树苗,让孩子爱惜、保护树木,热爱自然界的幸福感情进而提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6

  活动领域:

  现在的儿童类药物多带有香甜的水果味,易误导孩子超量服用,孩子们在学会看量尺后,对刻度也很感兴趣,有时还会在吃药时说:“我吃15毫升。”因此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了《神秘杯》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的探索兴趣,了解服药杯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带刻度的杯子,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动物送药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按量服药。教材难易程度适中,幼儿对此内容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刻度的读取反映了幼儿的分析能力。教学中要提高幼儿的分析能力,必须让他们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测量活动。测量工具的使用是难点。幼儿不能主动发现测量中刻度与水平面重叠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儿实践的基础上,要组织幼儿讨论,教师的示范演示在桌面上读取结果,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并让幼儿通过操作达到理解,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孩子,让幼儿在探索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建立客观实证的科学观,培养认真仔细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幼儿通过尝试活动,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测量液体。继而探索目测结果与杯子的大小的关系,体会一样多的液体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装,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我们应该以刻度为准的道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分析能力及尝试精神。

  活动中主张把自主权交给孩子,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发现,获得真实的经验,从而达到目标。本次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会正确使用读取服药杯。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第一个难点是,虽说幼儿有许多次服药的经验,但对于刻在服药杯上的细小刻度是很难发现的,对于这个难点,首先通过提示问题,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发现这细小之处,依次在放大的图片上出示刻度的每一部分,通过设问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解答。

  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通过对比实验让幼儿形成正确的观念,液体同样多的情况下,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从而进一步体会刻度的作用。

  操作难点在于幼儿需要控制好水平面与刻度重叠,并正确地读出带刻度的杯子中地刻度。因此操作前教师进行示范,帮助幼儿成功。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并体会刻度的作用。

  2、教育幼儿正确服药,提高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带刻度的杯子图,小动物形象、药水若干、动物药量表、常见服药杯数量与幼儿相同,烧杯若干等。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出课题:冬天到了,动物园里的'许多小动物都感冒了,他们早上、中午、晚上都要服药,医生阿姨想给他们送药都忙不过来了,想请小朋友来帮助她,好吗?幼儿自主为动物倒好药。

  (二)阿姨看了你们给小动物倒的药很着急,不行不行,这些动物有大、有小可不能随便给他们倒,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给你服药的?

  1、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如何正确服药,药喝多了会怎样?药喝少了又会怎样?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神秘杯上的秘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服药杯上刻度,引导幼儿讨论用法及作用。

  3、根据教师在图上的举例,读出药量。

  4、教师出示动物药量表,教师示范根据量杯选择给动物在桌上倒药,强调准确性。

  大 象 250毫升

  熊 猫 100毫升

  小 猴 50毫升

  小 狗 30毫升

  小 兔 10毫升

  小 鸟 5毫升

  5、提醒幼儿先根据服药杯选好对象再送药。

  (三)体验杯子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小熊猫说发现它的两杯药不一样多,请小朋友帮它检察一下,是不是有人送错了?引导幼儿观察杯子上的刻度,思考为什么都是100毫升的水在两个杯子里看起来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得出目测结果与杯子的大小有关,一样多的液体,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我们要以刻度为准。

  2、请幼儿2人一组进行实验,证实结论。

  (四)小朋友为阿姨解决了困难,又让小动物一起学到了本领真开心,谢谢你们。你们还有什么要提醒小动物的?我们祝小动物早日康复。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教师出示树叶模切卡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请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请幼儿按树叶的大小、颜色或者形状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样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朋友是谁?你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三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教学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视不够,如果一开始直接去捡树叶回来就让他们试一试分类,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激发孩子的灵感和欲望,空洞的教育只会约束孩子的思维和想象,他们在贴近生活的题材中学习,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主动性更强,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怎样使球不滚下来》这则案例就来源于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小朋友在玩球时,发现球放在平台上会滚得到处都是。于是,在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老师就产生了预设这则案例的想法,想通过具体的生活素材来引导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品质,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同时为了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促进完整人格的.成长,我们还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自信的性格并学会认同别人的优点。整个活动都积极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注重长远发展目标,把激发对周围生活的探索兴趣,作为促进幼儿一生发展的切入点,以此进行熏陶教育,真正体现《纲要》精神。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一张纸稳定滚动的球;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习合理评价操作结果;

  3.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遇到问题会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的品质。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许多海洋球、乒乓球和纸、展示台

  2..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球,请小朋友玩一玩,玩完后把球放在展示台上。

  二、提出设想。

  1.教师:小朋友能不能想个办法让球不滚下来?(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很好,可今天老师只带了一些纸,请你们用一张纸来想个办法,使球不滚下来?

  三、实验尝试。

  教师:小朋友都想了许多办法,但行不行呢?就请大家一起来做做看,做好后,把你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1、幼儿交流自己的做法。

  2、小朋友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并总结出哪些办法比较好(教师记录)。

  3、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由评价各种办法,并给好的办法加星。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能用纸想出各种方法使球站得稳稳的,不滚下来,真好,在我们周围生活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小问题,小困难,希望小朋友能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小百科:球是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也叫做球体(solid sphere)。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1、关于目标制定与载体选择。本次科学活动的知识目标定位在对6个数字进行排列组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引导孩子们设计电话号码,为可爱的小动物进行设计。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载体?我以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活动目标;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对科学本身的兴趣。

  2、关于目标的“度”的把握。排列组合的知识可以把我们引向概率学,但对大班幼儿而言,他们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5岁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特征是单向的线形思维。因此,我把它定位在排出6个具体的号码。

  3、关于活动过程的设计。科学活动离不开一个基本的程序,即“激趣——探索——成功”。本次活动中,对家中电话号码的讨论旨在激趣,也为后面的自主设计奠定基础;帮小动物们设计电话号码是展开探索过程,最终走向成功。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则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数字1—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

  2、体验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记录单、铅笔、1—6数字卡;

  2、动物图片、教师使用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讨论电话号码的秘密

  1、回忆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作记录)

  2、分析、讨论:

  (1)这些电话号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是由哪些数字组成?

  (2)每家的电话号码有重复的吗?为什么?

  (3)怎样让电话号码不重复?

  二、设计电话号码

  1、出示小动物图片,告诉幼儿:请大家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

  2、提出设计要求:必须是8位数;前两位数为86,后六位为1—6,不能少其中一个数字;每家一个电话号码,不能重复。

  3、第一次操作:幼儿摆弄数字卡,为其中一只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

  4、第二次操作:幼儿摆弄数字卡,为六只小动物设计不同的电话号码,并作记录。

  5、交流、检查。

  活动反思:

  1、这个教学活动选自建构式课程,在原来基础上我进行了调整。活动重点放在了目标一和目标二。

  2、活动准备充分,尤其是记录纸采用表格式,这点非常好,能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我们使用的电话号码都是7位数。

  3、活动过程层层深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电话的秘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电话号码,老师也能关注到全体幼儿,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效果好。

  4、整个活动进行非常顺利,似乎没有难点,寻找原因,发现幼儿练习本上只需要设计4个电话号码,选择余地大,最好调整有6个或以上的动物,设计6个或以上的号码,提高数字排列难度。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02-17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12-02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12-12

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08-23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要下雨了10-03

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桥教案06-22

【精选】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三篇04-03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八篇04-05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9篇04-08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5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