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4-25 13:55:2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并能简单讲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和想象能力。

  2、强化对小猪们不听禁令后所造成后果的体验,帮助幼儿初步懂得听从别人的善意劝告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大书、PPT、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1、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

  2、出示大书第一页

  过度语:今天有四只小猪也要去旅行了,你们猜他们会发生什么事?我们来看看他们旅行时发生了些什么事?

  二、阅读理解

  1)、呈现画面,着重引导幼儿了解小猪们乱扔垃圾的行为和心态,引发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1、出示图1

  小猪们来到哪里?

  草上有什么?牌子上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图2

  小猪看到了警示牌了吗?

  那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3、他们看到了禁止乱扔垃圾的警示牌,可他们忍不住还是进了草地,又吃又玩真开心,可是美丽的'草地却变成了垃圾场。

  2)、通过提问启发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态展开联想,再呈现故事情节

  1、出示图3

  小猪继续往前走,这回他们来到了哪里?

  这座桥看起来怎么样?桥的旁边有什么?

  小猪会走过去吗?

  2、出示图4

  小猪们是过了桥,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

  3、出示图5

  桥怎么样了?哇!真危险!

  3)先呈现图片,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和结果的猜测

  1、四只小猪继续往前走,突然他们闻到了香味,出示图6这香味从哪里来呀?

  桶的旁边也有什么?

  你们想这回小猪会怎么做?

  2、出示图7

  小猪们进入了大木桶会发生什么事情?

  3、出示图8

  小猪们进入了大木桶从三坡上滚了下来,你们说结果会怎么样?

  4、出示图9

  这一次,小猪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他们会怎么做?

  5、出示最后一副图

  小猪们是怎么做的呀?这一次小猪们按照标志上说的去做了,他们安安全全地过了马路,多好啊!

  6、四只小猪去旅行经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这些牌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禁止”是什么意思?

  4)、完整欣赏故事

  三、续编故事

  1、四只小猪还要去旅行,你们觉得他们会去哪里?经过这三次教训,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2、幼儿分组续编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3、请每组派一一位幼儿将自己组续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4、四只小猪外出旅行,因为没有遵守告示牌去做,发生了一些危险的事情,以后我们的小朋友外出旅行时要按照告示牌上的意思去做,这样大家就能度过一个安全而开心地旅行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的含义。

  2、了解四季常见的花卉,分辨它们不同的名称与特征。

  活动准备:

  1、故事的投影片,四季花卉的投影片

  2、故事配乐(班得瑞的 春野、你眼中的奇迹、雪之梦)

  活动过程:

  一、 欣赏理解故事《花婆婆》

  1、看故事幻灯片的故事名称,让幼儿猜测“花婆婆”是怎样的一个人?

  2、播放背景音乐和幻灯片,讲述故事《花婆婆》开始部分,然后讨论。

  提问:Alice(小女孩)有哪三个愿望?(旅行、住在大海边、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导语:你们知道她的愿望都实现了吗?让我们继续听故事。

  3、继续讲述故事,Alice躺在床上想到了第三个愿望。

  提问:你们记得第三个愿望是什么吗?

  追问:做什么事情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呢?

  4、继续讲故事,引导幼儿思考。

  提问:为什么大家称她为“花婆婆”?(一直不停地种花,一年四季都不停。)小朋友们,你们以后想不想长大了也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能做什么事情呢?

  小结:其实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很多。只要我们有这个愿望,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实现。

  二、分辨四季常见的花卉并分类

  1、播放常见花卉的图片,让幼儿分辨名称与特征。

  导语:鲁冰花只是春天开花,花婆婆如果希望一年四季都有花开,那么可以种什么花呢?

  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张花的图片,你们来辨识一下吧!

  2、按照不同季节进行分类

  三、自编儿歌

  1、先为幼儿做示范,然后由幼儿进行自编。

  如:师:暖和的春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暖和的春天来到了,油菜花儿(/桃花桃花)朵朵开。

  师:炎热的夏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炎热的夏天来到了,荷花荷花(/兰花兰花)朵朵开?

  师:凉爽的秋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凉爽的秋天来到了,菊花菊花(/桂花桂花)朵朵开。

  师: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腊梅腊梅(/水仙花儿)朵朵开。

  2、师幼之间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复述自编的儿歌。

  活动延伸:

  回家后跟父母继续用其他花卉的名字来编儿歌。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开场设计有参考应彩云老师的示范课,一开始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故事中,听得认真,回答的也超出我的意料,基本上没有做额外的引导,他们都回答到点上。只是故事只讲了一遍,到了下午基本上故事就忘得差不多了,于是又给他们讲了一遍,他们很喜欢这个故事。

  自编儿歌部分是分辨四季花卉的一个复习和延伸,知识的应用对小朋友而言有极大的趣味性。

  附:故事《花婆婆》

  有一个小女孩名叫Alice,她跟爷爷住在海边的一座房子里,常常坐在爷爷的腿上听他讲故事。她的爷爷年轻时去过很多地方,知道很多有趣的事情。有一次爷爷讲完故事,Alice就对爷爷说:“爷爷,我长大以后,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 爷爷说:“很好。但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Alice马上就答应了,但她并不知道怎么去实现愿望。

  很快Alice长大了。

  她去了一座真正的热带小岛,还爬过雪山,走过沙漠。慢慢的她年纪老了,去不了远方旅行了,她就在海边买了一座小房子住下来。面对大海,每天看着日升日落,Alice心想:“我还能做什么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呢? ”

  冬去春来,她爬上山顶,发现那里开满了一大片蓝色、紫色和粉红色的鲁冰花。“我撒在花园里的鲁冰花种子怎么也开到山坡上来了?啊,一定是蜜蜂蝴蝶从我的花园里散播来这边的! ”忽然,Alice有了好点子。她买了很多鲁冰花的种子,每天出门去撒播。一路走一路撒,撒在了公路和乡间的小路边,撒在了教堂后面,撒在了空地和高墙下面。

  第二年春天,这些种子儿乎同时都开花了,整个小镇开满了美丽的鲁冰花。Alice终于完成了第三件事,也是最困难的一件事: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她现在已经非常老了,头发也白了,可她还是在不停地种花。大家都喊她:“花婆婆”。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花婆婆,经常去她家里听花婆婆讲故事,小朋友们也想像花婆婆那样长大以后,要去很远的地方旅行;老了,也要住在海边。这时花婆婆说:“很好。但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

  2、大胆的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3、体验做事情的辛苦和带来的快乐感觉。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宝宝们,你们认识我吗?对,我是李老师,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回头看看,这些老师你们不认识吧,来,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客人老师好)。

  今天,还有一位小客人也来到了这里,它会是谁呢?大家闭上眼睛,我来把它请出来。(点课件1)

  这只小狐狸的心情怎么样呢?

  二、讲述故事,启发幼儿想象

  1、讲述故事开始至可我不想去送信

  提问:小狐狸不开心,他想出去干什么?它看见了谁?在做什么?在路上,还有可能会看见谁?在做什麽?

  我有一个提议: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吧!(播放音乐,和孩子们一起模仿动物的劳动情景)

  2、讲述故事第三段

  哎呀,这可怎么办?宝宝们,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我们看看小狐狸是怎么做的。

  3、讲述第四段

  原来小狐狸是这样想的。那它拿来锤子和钉子干什么?

  4、讲述故事第五段

  小狐狸可真能干。它是怎样钉门牌的?你来学学。要定几次才能完成?定钉子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幼儿用xx|xxxx|x-|的节奏钉钉子。并体会劳动的辛苦)

  5、讲述故事第六段,猜测情节发展

  小狐狸还会帮助其他小动物订门牌吗?这时候的小狐狸是什么表情?它那么累,为什么还如此开心呢?

  6、配乐讲述最后一段

  小狐狸说,找开心的办法是什么?

  三、迁移故事意义,进行情感教育。

  孩子们,平时你们不开心的时候都是怎样做得?

  小结: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学学小狐狸,去找点事情做,就会变得开心了。可以把这个方法告诉你身边的人,让所有的人都做个开心的人。

  四、结束

  好了,宝贝们,今天和你们在一起真开心,想让自己变得更开心吗?怎么办呢?(去找点事情做)那还等什么,来,和大家再见,我们一起去找点事情做。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一、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二、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提示:猴是野兽,所以是“”。注意“侯”少了一竖。例如“喉”也是没有一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

  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知道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拿过哪些东西?

  利用前面图旁的板书:

  教学桃(táo)。

  桃子是结在树上的,是“木”字旁。指点“兆”的笔划笔顺,可复习“跳”。并指点“瓜”的里面是“l”。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结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捧(pěn):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重点指导写“棒”的右下“丰”。“扔”的右半边,“乃”笔划为横折折折钩。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找朋友。

  1.先将“”分别与“工”、“奉”、“乃”组合,让学生念。

  2.请学生读出字音,“捧”、“扛”、“扔”。

  二、阅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

  出示第三节课文,学会读出节奏。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各自读全篇;再指名轮读全篇。

  3、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a.太阳____。苹果。

  (提供主语)

  b.独立用“又……又……”说话。

  又……又……。

  3.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示范)

  “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它会把玉米扔了?(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指导)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猴子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连贯复述。

  〔板书设计〕

  结合字词教学,指导朗读等活动,组成下列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树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

  李吉林教学设计——《小猴子下山》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对比懂得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进一步发展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品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活动准备:

  故事《流星花》课件、录音机、磁带

  活动分析:

  这是一篇写的比诗还要美的童话:静谧的月夜,眨眼的繁星,千娇百媚的睡花图,随季节变换颜色的流星花……这些无不引起每个人的遐思和神往。作者用无比优美的词句讲述了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用质朴传神的语言刻画了丑小花纯真美好的心灵。这里的想象美丽、神奇,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启迪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幼儿正处在审美能力的形成期和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和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很重要,因此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孩子理解作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懂得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帮助幼儿理解丑小花的行为,体验丑小花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活动时我准备主要采用分段欣赏和整篇欣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是分段欣赏,引导幼儿较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在这一部分突破重难点,让幼儿体验丑小花的自信,理解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其次是整篇欣赏,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印象,在这一部分主要引导幼儿体验故事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活动过程中我准备采用提问法作为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的主要手段,把讨论法作为和幼儿互动的主要方法,把艺术活动绘画自己较喜欢的故事场景作为活动的延伸。

  活动过程:

  一、导入在大屏幕上出现几幅花的图片,借助问题“你最喜欢哪幅图片?为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二、展开:

  1、分段欣赏故事:结合课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①“有一朵小花,长的小小的瘦瘦的……她天天开。”主要问题设计:丑小花长的什么样子?她长的丑自己难过吗?听了花儿们对她的嘲笑丑小花怎么说的?我们该向丑小花学习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是引导幼儿体验丑小花的情感,进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②“晚上,星儿出来了……流星落到了丑小花的花瓣上。”主要问题设计:老星星为什么叹气?丑小花怎样帮助老星星的?玫瑰花和牡丹花是怎样做的`?谁看起来美?谁做事美?在以上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分组讨论“这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幼儿一步步的懂得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外表美并不代表心灵美,从而实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2、整篇欣赏故事:主要问题设计:从整个故事来看我们该向丑小花学习什么?丑小花为什么会变成流星花?听故事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

  三、结束自然结束,请幼儿回班后绘画自己喜欢的故事中的场景。

  活动反思:

  亮点:

  本活动选材内容具有教育价值,大班幼儿正处在审美能力的形成期和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和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很重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内容层层递进,重点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懂得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帮助幼儿理解丑小花的行为,体验丑小花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并从故事引发到幼儿自身,再从幼儿自身牵引到周围的人和事,使得情感得到了升华。

  不足:

  1、在针对故事进行提问时,多次提问重复,导致环节不够紧凑。并且教师也没能抓住幼儿回答中的亮点做到有效的提升。

  2、活动重点放在第三部分,建议先发现别人身上的美再牵引到幼儿自身,把发现别人身上的美和发现自己身上的美两个环节互换。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发现快乐并获得快乐的情感。

  理解故事《小鱼找朋友》的基本内容,初步尝试分析故事的主题。

  运用绘画表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及对主题的认识。

  活动准备

  1、三张背景图,三条不同表情的小鱼。

  2、每个幼儿一本连环画(留有幼儿填画的部分)

  3、音乐光碟《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伴奏带

  活动流程

  根据已知,提出未知—展开讨论,猜测内容—理解故事,分析主题—绘画表征,体现主题—交流讨论,游戏结束

  活动过程

  1、根据已知,提出未知

  出示第一幅图,(一条小鱼在水里孤孤单单的游着)根据幼儿对图的了解,提出问题:“你从这幅图上知道了什么?”该问题的提出,开阔了幼儿的思维空间,从而简单明了的导入了主题。

  2、展开讨论,猜测内容

  这一环节是我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引导幼儿猜测故事的发展情节,教师通过出示图二,提出问题“小鱼为什么开心了?谁会来和小鱼做朋友?他们会说些什么?” 出示图三,提问“小鱼和好朋友在一起会干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在发展幼儿开阔思维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对幼儿的引导,以简笔画的形式将幼儿的语言转变成图画表征,并对好朋友之间交流的语言以有趣的符号来体现,如:####/&&&&/$$$$/@@@@等等,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为更好地解决活动难点奠定了基础。

  3、理解主题,分析主题

  教师通过提问:“图一的小鱼为什么不开心?”“图二的小鱼为什么开心了?”,通过小鱼情绪的变化,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得出结论:交朋友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4、绘画表征,体现主题

  这是我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亮点。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表征纪录。因为在上一环节有语言表达过渡到绘画记录的铺垫,相信这一难点在幼儿的说说、画画中就可以轻松解决。

  为了体现语言与绘画表征的结合,我在幼儿记录时进行语言引导“你觉得谁会来和小鱼做朋友”“他们会说什么呢?”等等,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更好的承接下一环节,为幼儿的语言讲述再次奠定基础。

  5、交流讨论,自由结束

  幼儿根据自己的连环画内容以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在这一环节之中,《小鱼找朋友》的故事将会因幼儿的想象而变得更加丰富,也会使幼儿的自制画册变得更加有趣、充实。

  活动延伸

  针对班内幼儿可开展“好朋友”专题,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寻找朋友,并在班内发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好朋友》画册。

  活动特色

  1、问题提出的发散性

  2、活动设计的创新性

  设计意图

  对于现在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形成了自私,不合群,性格孤僻,自我封闭等现象,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教育结果。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幼儿一个阳光、自信的性格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小鱼找朋友》这一语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发现快乐,体验快乐!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了解几个常用的急救电话,知道遇到危险时使用紧急求助电话。

  通过讨论,了解使用紧急电话应注意的事项。

  活动准备

  女孩和爷爷手偶。

  玩具电话。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老师在白板上写“110、120、119”,向幼儿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的电话号码?有什么用途?

  2、出示女孩和爷爷手偶,讲述故事《怎么办》:

  珊珊今年5岁,平时白天只有爷爷和她在家,爸爸妈妈要晚上才回家。一天下午,爷爷和珊珊在一起玩积木时,爷爷突然感到很不舒服,珊珊立刻打电话找爸爸妈妈,可是他们的电话都没有人接听。(请幼儿想一想,如果他是珊珊,会怎么做?)珊珊心里很害怕,这时她想起了老师的话:“当遇到危险时,可以打110请警察来帮忙。”于是珊珊立刻打电话求助。打了电话后,珊珊安慰爷爷说:“爷爷,你不要怕,我叫警察和救护员来救您。”一会儿,救护车来了,把爷爷送到了医院。一位警察阿姨还帮珊珊找到了爸爸妈妈,他们也来到医院探望爷爷。爸爸妈妈和警察阿姨都称赞珊珊是个勇敢、聪明的孩子。

  3、向幼儿提问:

  珊珊为什么要打“110”?(因为爷爷突然感到很不舒服,打电话又找不到爸爸妈妈,于是打“110”求助。)

  如果你是珊珊,你会怎么做?(自由回答。)

  遇到有人生病的紧急情况,打“110”还是“120”更合适呢?(120。)

  为什么爸爸妈妈和警察都称赞珊珊?(因为珊珊会找人来救爷爷,并会安慰爷爷。)

  什么时候才可以用紧急求助电话?(在紧急的情况下,例如遇到坏人、发生火灾、交通事故、急病等。)

  我们可以随便使用紧急求助电话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这样会妨碍警方处理紧急事故,延误有真正需要的市民向警方求助。)

  4、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紧急电话,向幼儿提问并讨论: 你还知道有哪些电话号码在危急时刻可以拨打求助吗?

  5、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扮演珊珊和接线员,进行对话游戏。

  活动评价

  能说出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号码及其用途(110、120、119)。

  能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

  活动建议:

  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常用的紧急电话号码及其用途布置在环境中,加深幼儿的理解与认识。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叶子教案03-16

语言大班故事教案04-24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9-09

大班语言春晓教案08-04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10-04

花的语言大班教案11-09

神奇的语言大班教案11-14

大班语言教案06-11

大班语言春天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