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案例:“认识平面图形”
[背景分析]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我们有些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数学的美,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
认识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的数学内容,都是来自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绘画图形,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直观地认识、辨认、区分这些图形的同时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美的体验,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一开始,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的空气多新鲜呀。可爱的小鸡们也跟小朋友们一样早早地起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寻找食物,瞧!他们找得多高兴啊!(多媒体动态演示)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
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
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
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很会欣赏画,老师也觉得漂亮,这些图画里头有我们的数学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和名字吗?
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一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
(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子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生:圆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
师:圆柱画出了一个圆圈,你们同意吗?(同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把这种图形叫做圆圈,我们有更好听的叫法,有谁知道吗?
生:圆形。
师:对了,像这样子很圆滑,没有角的图形我们叫它圆形,你们记住了吗?(全班齐读:圆形)那长方体又画出了什么图形呢?
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师:我们请这两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画出来的图形好吗?(好)你们看,他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请学生把运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示)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
(第三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得时候,你们发现什么困难没有?
生: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朋友们用球来画图形很难画出来,所以现在暂时球没有办法画出什么样的图形,但是等到高年级的时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办法画出来。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一个新的图形。(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好朋友和我们昨天认识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寻找美。
师:认识了这四个朋友,它们还委托老师另外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要把这些智慧星送给认真动笔表现出色的孩子,你们商量商量要奖给谁?
生(兴奋地讨论着,给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师: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已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帮它们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诉你身边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帮老师来完成这个任务?
生:(争着抢着说,教师指导补充)课本的封面是长方形,饮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师圆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师: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图。(电脑逐一显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它们各自的名称。)
四、游戏巩固,创造美。
(1)找一找,练习一第3题。
(2)拼一拼,练习五第4题。
(3)引导学生用这四种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其他的,拼好的进行全班展示,并给矛奖励。
(4)画一画,用学过的这些图形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得漂亮得,老师给他签名,并送给一朵小红花。
五、课堂小结,表达美。
师:今天,你觉得我们的课堂美吗?美在哪里?
生:美,因为我们可以拼很多画也可以画出很多画。
师: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画,画出的画很漂亮,很有创意,回家的作业就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看,说给他们听,美在哪里。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鲜艳美观的图案,简洁大方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情境:以“阳光明媚的早晨”画面导入,通过学生边观察边欣赏,“说说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描一描,拼一拼,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归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找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一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积极评价——以美育德。
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学生记忆犹新,激情高潮。为了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好表扬心理,我承读了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如掌声、小红花、智慧星等,以无声、有声的方式对学生及时评价,营造舒心、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的乘方法则。
2、 会计算积的乘方。
3、 会进行简单的幂的混合运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的乘方法则。
难点: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
自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一看
1、积的乘方法则:
2、完成课堂作业部分(写在预习本上)
二、做一做:
1、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
(ab)2=(ab)(ab)=(aa)(bb)=a( )b( )
(ab)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
(ab)n=(ab)(ab)(ab)=aaabbb=anbn
即:(ab)n=__________(n为正整数)
2、计算:
(1)(2a)3= (2) (5b)3=
(3) (xy2)2= (4) (2x3)4=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b3b3=2b3
(2) x4x4=x16
(3)(a5)2=a7
(4)(a3)2a4=a9
(5)(a3)2a4=a9
(6)(ab2)3=ab6
(7) (2a)2= 4a2
(8)x3+x4=x7
(9) y22y2=2y4
(10) (a2b)3=a6b3
(11) a42a3=3a7
4、计算:
(1)(x5)2+(x2)5=___________
(2) (3102)2=___________
(3) (x3)( )x2=x14
(4) (2a2y4)3=
(5) m2m3=
(6) (a2b2)m=
(7) (2104)2=
(8) (6xy)2=
(9) (x2y)3(xy3)2=
(10) (x2y3)4(x)8(y6)2=
5、( )20xx(-3)20xx =
6、0.12530(-8)30=
7、2444(-0.125)4=
8、若xn=2,yn=5,则 (xy)n=________
9、已知 48m16m=29 求m的值
10、已知 x+y=a
求(x+y)3(2x+2y)3(3x+3y)3的值
三、想一想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懂?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展示:
1、根据乘方的意义(幂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46)3表示什么?
2、那(46)5,(ab)3又等于什么?
由特殊的(ab)3=a3b3出发,你能想到一般的公式吗?
猜想:(ab)n=anbn
(abc)n= (n为正整数),为什么?
应用探究: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D、
2.计算下列各题
3.计算下列各题
4、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5、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木星可以近似地看成球体。已知木星的半径大约是7104km,木星的体积大约是多少km3(п取3.14)。
拓展提高:
若n为正整数,且 ,求
的值.
堂堂清:
1. 若(9 ) =3 ,则正整数m的值为 .
2.若将棱长为2的正方体切成8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_______倍; 若将棱长为3的正方体切成27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_______倍; 若将棱长为n(n1,且为整数)的正方体切成n3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_______倍.
3. 化简求值:(-3a2b)3 -8(a2)2(-b)2(-a2b),其中a=1,b=-1.
4. 已知xn=2,yn=3,求(x2y)2n的值.
教后反思 这节课又学习了一节新的运算:积的乘方,有了前面学习的过程,那么这几课也采用前面的教学过程,学生接受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学生对于单独的一种运算还可以做的游刃有余,但是对于多种运算在一起的混合运算就有点难度。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课题一:比的意义(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减法,比较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用除法,比较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3÷2==1?????长是宽的1倍
2÷3=????????宽是长的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板书:比.)
教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根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教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教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回答: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教师:刚才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有许多,请看这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时,板书: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路程和时间比较.)
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教师:在这个例子中,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教师:现在看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两种量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相除关系.)是几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
学生回答后板书.
再看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这又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比的方法.)几个数的比?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两个数的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二字下面画上着重号,然后齐读.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后写2.(板书:3∶2)
提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叫比号,读作“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比2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0∶2.
这两个比会读吗?齐读一遍,学生练习写比.
教师: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书:3∶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项)
根据比的意义,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个比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比值)1在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书:3∶2=3÷2=1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问题探究
师: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你有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
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4.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四、实践应用
第1题:对口令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7页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练习六6~9。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8+6= 83+7= 6+35=
54+3= 30+26= 73+9=
9+27= 74+8= 34+30=
集体计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比一比,算一算。
5+32= 3+42= 35+3=
5+39= 9+42= 35+8=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比一比上、下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5+32和5+39为什么一题得三十几,另一题得四十几?
3.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六(2)]
二、 练习。
1. 练习六6。
1)先估算,说出每道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独立计算并检查估计的是不是合理。
2。练习六 7。
比一比谁先到河对岸,同桌同学互相学习,鼓励学生算对,帮助小蚂蚁过河,培养责任感。
3。练习六 8。
12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交流,统计全对人数,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指导学生分析错题,指导学生改正错题。
4。练习六 9。
1)出示第9题图,弄清题意,提问:小牛、小白兔、小狗队分别得了第几名?
从图中看,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可以得多少分?
2)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
3)学生计算三个队的得分,再比较,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算得分的?谁最多?你是怎么想的?
4)指导学生集体作答。
三。作业布置:《练习与测试》练习六(2)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找出得数大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中打
30+22□ 46+5□ 37+6□
2+30□ 46+3□ 37+60□
二、在○内填上或=。
54+8○63 54+9○9+54
98+2○100 63+6○65+6
75+9○80 25+9○30+4
三、1.河里有38只鸭子,9只鹅,鹅和鸭一共多少只?
2.池塘里有一群青蛙,先游走8只,又游走27只,两次一共游走多少只?
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年、月、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较短时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但是,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还不够了解,对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也比较陌生。因此,本节课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年历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推理、发现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真正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平年、闰年的来历,记住各月的天数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年历卡、探索记录卡。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
老师的邻居家有一个孩子,叫小明。他今天过生日。同学们看(课件播放小明吃蛋糕的场面),小明吃得多开心呢!突然,小明想到了一个问题。(课件配画外音:妈妈,别的小朋友8岁能过8个生日,可是,我为什么只过了两个生日呢?)
是呀,小明已经长到了8岁,可为什么却只过了两个生日呢?同学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就能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年、月、日)
[说明: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小明过生日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中设置悬念,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自主探究
1、从生活经验引入
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那谁来说,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汇报。)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的放矢。]
2、验证一年有12个月
刚才有同学说一年有12个月,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请同学们任选一张年历,快速地数一数,一年有多少个月?
3、探究每个月有多少天
⑴看来,一年确实有十二个月,那每个月有多少天呢?请同学们一边观察年历,一边在探索记录卡上把每个月的天数写下来。完成后,把你们小组的探索记录卡合在一起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填卡、交流、汇报发现。)
⑵(课件出示1997年--20xx年每个月天数的汇总表)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每个月都有31天。(课件闪烁31)。我们把每个月都是31天这样的月份叫做大月。4月、6月、9月、11月每个月都有30天。(课件闪烁30)。我们把每个月都是30天这样的月份叫做小月。二月因为它非常特殊,有时是28天(课件闪烁28),有时是29天,(课件闪烁29)。所以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我们叫它特殊月。
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那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很快地就能记下来?
①拳头记忆法。②顺口溜记忆法: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八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③歌谣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⑷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月份,是大月,请男生站起来,是小月,请女生站起来。
(卡片出示1月、9月、7月、8月、11月、2月。)
[说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组织学生先分工,后合作。让学生先分工把不同年历上每个月的天数记在探索记录卡上,再合作把四个人的探索记录卡制成汇总表。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观察汇总表,比较,交流、发现规律,使每一个学生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发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合作的快乐。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关于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4、探究平年和闰年
⑴刚才老师出示2月份时,为什么你们男生女生都不站起来呀?根据2月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把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请看汇总表,根据2月份的天数,快速地说出1997年-20xx年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课件出示答案。)仔细观察平年、闰年的排列顺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⑵刚才,我们是根据2月份的天数,来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的。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一年2月份的天数,老师也能很快地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不信你考考老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吗?
⑶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快速判断卡片中的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卡片出示:1949年、20xx年、1997年、20xx年、1900年)
在判断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时,学生会出现争议。这时出示1900年的年历,让学生看到1900年的二月有28天,是平年。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时间小精灵给大家作以介绍。
(课件演示: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有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应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四年就比准确时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就在这一年的2月份多加一天,这一年就是366日,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因为在设置平年时,是把5小时48分46秒当作6小时来计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下去要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历法又规定,凡遇到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这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说明:关于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学生已经知道2月份是个特殊月的基础上,先揭示2月份天数和平年、闰年的关系,再借助汇总表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排列规律。然后,通过教师创设的小悬念,使学生理解判断平年、闰年的另一种方法是用年份除以4。最后,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平闰年判断方法的理解、记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5、探究一年有多少天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那谁知道平年一年有多少日?闰年一年有多少日?
三、应用拓展
1、解疑: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小明长到了8岁,却只过了两个生日了吧?谁来说为什么?那谁来告诉小明,他下一次过生日要等到几岁?小明还想知道,当他长到29岁时,一共能过多少个生日?
[说明:在帮小明解决了为什么长到8岁,却只过了两个生日的问题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两个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时间小精灵也要考考同学们。
⑴时间第一关:辨一辨。。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7
小学数学教案08-31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09-06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1-09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3-31
【精】小学数学教案01-15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25
小学数学教案【热】01-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25
小学数学教案【荐】01-04